大数据背景下微博热搜的新闻阅读服务功能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36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新浪微博热搜的特征

一、热搜关键词的特点
通过将微博热搜与微博热门话题、百度搜索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找出微博热搜的独特性以及对于新闻阅读服务的集中体现,从而挖掘热搜关键词中展现出的新闻阅读服务。
(一)微博热搜与微博热门话题的区别
微博热搜与微博热门话题都是微博中较为重要的标签性新闻展现方式,同隶属于微博——“发现”这一栏目之下,其目的都是对微博用户较为关注的内容进行整合,方便用户进行浏览和阅读,但其本质还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在传播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功能。
1.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区别
(1)微博热门话题需要主持人进行发起,是一种个人行为,其他对该话题感兴趣的人对该话题进行参与,形成一种类论坛的形式。而微博热搜是对搜索频率较高的关键词进行排序,将关键词展现在热搜榜单上。热搜的形成是源于对于该关键词的搜索频次,并没有固定的主持人对其进行发起和维护,属于用户的自发行为。
(2)微博热门话题是以#作为标志,以此来区别话题与正文之间的内容。同时,微博平台会对两个#中间的关键词进行自动分类,归类至相关的话题中。而微博热搜的关键词并不需要任何标志,只需要对该关键词进行搜索,微博平台会直接对该关键词进行频次上的记录。
2.在传播的目的性上有所区别
热门话题是以话题为主导,在发布和使用的过程中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微博平台会对不同的热门话题进行分类,吸引对该话题感兴趣的用户进行关注和讨论,对最新的资讯进行实时的分享。如用户对读书类话题感兴趣,可以对#读书#进行关注,在#读书#的话题中还有许多子话题,比如#盗墓笔记#,用户就可以在#盗墓笔记#的话题中看到同样对此话题感兴趣的用户发表的观点,以及话题主持人最新置顶的相关资讯。
...........................

二、微博热搜使用行为情况的调研分析
为客观了解新浪微博热搜使用行为情况,本文从用户背景、移动网络使用情况、微博使用情况、新闻种类关注情况及新浪微博热搜的体验情况等多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分析微博热搜的新闻服务情况。截止到论文撰写开始,共通过微博、微信、实地调研等方式发放调查问卷 300 份,回收有效填写问卷 257 份。
(一)基本信息填报情况及被调研人群的背景概况
填写问卷的男女比例为 101:156,接近于 2:3,问卷调研的性别比例基本平衡,女性对于本次对于新浪微博的使用情况的调研更加感兴趣。调查问卷的填写年龄除了 60 岁以上无人填写以外,其他年龄段基本全部覆盖,填写问卷的年龄主体为 18-28 岁,占全体填写问卷人员的 43.19%,其次是 41-55 岁和 29-40 岁,分别占 29.18%和 19.84%,中青年为本次调研的主要群体,也侧面体现中青年群体对于问卷调查较为熟悉和了解,更愿意参与到调研活动中。填写该调查问卷人群的学历以大学本科为主,占全部填写人群的 59.14%,其次是硕士和高中,分别占填写比例的 19.46%和 14.4%,填写占比最少的群体是博士研究生及以上,仅有 4 人参加调研,占比 1.56%。在职业背景的调研中,占比最多的为其他一栏,共有 83 人,其中基本为学生群体。紧随其后是公务员、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26.07%、14.01%和 19.07%,而农民(含农民工)、工人及个体户累计占比不达10%,分析原因主要是农民、工人及个体户网络使用普及率较其他行业偏低,文化程度有限,对调查问卷及调研活动了解较少,不愿意参与此项活动。
(二)对于网络新闻的了解及使用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大部分调查对象日均上网时间超过 1 小时,仅有 9.73%的调查对象上网时间不足 1 小时。而有 29.96%的调查对象日均上网时间为 2-4 小时,占比最高,日均上网时间 6 个小时以上的调查对象也占比高达 25.29%,仅少于日均上网时间 2-4 小时 4.67 个百分点。调查可得出大部分群体在日常生活都会使用互联网,如果按照每人每天睡眠 8 小时来进行计算,43.97%的人群日均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占清醒时间的 25%及以上,甚至更多。网络已经逐渐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第二章 新浪微博热搜的数据化思维

一、新浪微博热搜中的新闻内容数据化
大数据新闻是对数据新闻与数字新闻结合体进行升华,既具有数据新闻的量化特征,又具有数据新闻的互动特征。数据新闻是以数据作为主要表述形式的新闻,其新闻内容更加具有深度和可信度。而数字新闻则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对数据进行编码,使得文本、图片、视频等在数字化之后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传输。由于技术的发展,数字新闻具备了互动、超链接等新的功能,促进了新闻的发展。大数据新闻则是基于互联网及其衍生技术平台,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其数据来源比数据新闻的数据来源更加广泛,分析思路也有所转变。舍恩伯格和库克耶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总结出了思维变革的三点不同:一是总体样本取代随机样本,二是对不精确的容忍度增加,三是相关关系取代因果关系。在思维变革引领下的数据分析较之初期的数据新闻,不仅数据更加多元、复杂,分析也将更加的深入。
微博作为具有大量用户的平台,其背后的数据库也是十分可观的。数据化思路就是秉承“一切皆可量化”,不论是文本、行为、情感还是关系,都可以通过数据化来进行探索和分析,也使得新闻走向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比如,通过的用户发布的文本数据以及点击数量进行整合,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对用户的情绪状态、对于某个新闻事件的质疑和表态进行展现,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所得出来的结果将要比传统媒体的人工采访的抓取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

二、新浪微博热搜中的阅读服务数据化
在微博平台上,相比较与其对于大数据新闻提供的数据价值,其对新闻阅读服务提供的数据价值更加重要。大数据的价值是不可限量的,但是大数据主要仍掌握在政府及企业等权力部门手上,所以完全依赖于微博平台来进行大数据新闻的采写显得“可望而不可及”,其真实性和权威性也无法得到过应有的保障和体现。
微博作为一个促进用户交流、分享、讨论的社交平台,其新闻样态的呈现方式更加开放,在移动服务领域更加便捷。微博热搜就是一种新的新闻样态,通过每十分钟对于新闻关键词的更新,向用户推送其他用户点击率高的关键词,在搜索结果的新闻报道中可以利用之前点击数据和评论趋势,对接下来的新闻报道的方向和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提高新闻报道内容的深度和可读性,也提升新闻报道媒体的关注度。
与此同时,新闻报道的写作方式和风格也会根据用户的喜好进行调整,如央视新闻的官方微博,由于微博发布文字有字数限制,同时给用户提供更好的阅读感受,微博发布的文字内容多简明扼要,以类似于新闻导语的写作方式撰写微博内容,同时由于微博平台对多种媒体形式的兼容性较强,可以附加深度报道和新闻图片,以及央视新闻独家的视频内容,以此来丰富报道形式,给用户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而官方微博的管理员也会在线跟进留言和转发情况,并及时对一些评论进行回复,增进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在报道内容、语言风格以及互动方面更加贴近用户需求,不断完善媒体品牌。
.........................

第三章 传统媒体对微博热搜功能的利用..............................24
一、微博热搜关键词形成规律的定量分析.....................24
(一)研究样本情况说明..............................24
(二)各指标的量化结果及说明 ....................26

第三章 传统媒体对微博热搜功能的利用


一、微博热搜关键词形成规律的定量分析
微博热搜关键词的形成主要源于该关键词的搜索频次,而关键词的创作者则源于用户。微博平台通过大数据的手段对关键词进行分类和统计,对搜索数量进行排序从而形成热搜关键词。同时,关键词的产生也依托于其背后的新闻内容,新闻内容得到的关注度较高,则热搜的关键词形成的几率就比较大,能够冲上热搜榜的概率也就随之增加。当然,也不排除没有新闻内容进行依托而形成的“僵尸”关键词,这种类型的关键词多是媒体炒作或者公关行为,但这类关键词并不像有新闻内容依托的关键词一样有较长的生命线,在热搜榜上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很快会被其他能够展现新闻内容的关键词所代替。所以,热搜关键词可以相对客观的反应在一段时间内用户对于热门新闻内容的关注度,从而来展现用户的倾向和喜好。
(一)研究样本情况说明
对研究样本的平台、研究时间和分析对象进行制定,大量收集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整理,为定量分析提供基础。
1.样本平台
本次研究样本平台,根据研究主要内容选定为新浪微博热搜,新浪微博的热搜建立在新浪微博的发现平台之下,通过后台统计用户每十分钟内对关键词的搜索频次,按照频次的从高至低,以列表的形式展现前 50 条热门搜索。热搜的出现集中体现了用户对于新闻信息主动搜索的行为,更加直观的展现出用户实质关心的热点新闻信息,有助于探索用户浏览信息的行为习惯,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提供新闻信息。
2.样本时间
从 2016 年 12 月 4 日——12 月 24 日,以 20 天为研究周期,对每天 8:00、12:00、18:00、22:00 四个时间段的热搜话题进行统计和整理。选择 20 天为一个周期,是基于爆炸性新闻的持续关注周期最长不会超过 2 个星期,20 天的时间可以关注到爆炸性新闻的整个动态过程。选择 8:00、12:00、18:00、22:00 四个时间段,主要是因为 8:00 和 18:00 是上下班的高峰期,也是职场人士在一天频繁浏览新闻信息的集中时间点。12:00 和 22:00 则选择在一天中两个休息的时间点,睡前浏览新闻已经是现在职场人士的睡前习惯,所以也是关注新闻的集中时间。
..........................

结论
通过以上的量化分析和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新浪微博热搜在新闻阅读服务功能上的体现具有互动性、创新性、便捷性等特点,对传统媒体转型,加强阅读服务功能,推进新闻品牌升级等内容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新闻服务方面可以总结出以下四种结论:
一、满足用户对于新闻时效性的要求。新浪热搜中的新闻关键词每十分钟更新一次,以高频率更新的速度及时告知用户最新的新闻动态,了解其他用户在时下最关注的新闻内容。同时也为新闻采编人员提供引导,及时了解受众需求,在第一时间为受众提供最需要的新闻服务。
二、满足用户对于新闻互动性的要求。热搜中的关键词都是有用户真实搜索频次,按照从高至低的顺序,以列表的形式展现出来。热搜的出现集中体现了用户对于新闻信息主动搜索的行为,更加直观的展现出用户实质关心的热点新闻信息,有助于探索用户浏览信息的行为习惯,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提供新闻信息。而用户通过热搜可以更及时的了解其他用户对同一条新闻的态度,利用微博的社交平台进行沟通,也可以与发布新闻的官方微博进行互动,拉近传播者与被传播者之间的距离,真正了解受众需求。
三、满足用户宏观了解最新新闻的要求。新浪热搜不局限于个人的习惯,从宏观的角度反应时下热点新闻,通过分类打造热搜榜单的方式既向用户展现实时新闻热点,又充分利用社交平台的好友圈根据好友的关注内容分析读者的阅读习惯,并进行推送。相比于单纯根据读者搜索的数据进行推送综合性更强,拓展读者的新闻探索的范围。虽然许多传统媒体在转型做新闻类 APP 的过程中大量地使用大数据,对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分析,但是不能忽视了热点新闻宏观推送的重要性。用户在阅读过程中,虽然会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重点阅读,但是对于不感兴趣的热点新闻也有探索的需求,如若因为用户对此类新闻关注的较少而自动过滤掉相关信息,对用户的阅读服务提供也是一种缺失。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