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时代的文学书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32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媒介融合时代文学书评的创作现状

1.1 纸媒文学书评的现状

纸媒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媒方式,它的历史最为悠远,在当今的媒介融合时代依然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纸媒书评是指刊登在报纸、杂志或图书等纸质媒体上的书评。纸媒文学书评有着非常庞大的数量。为了便于研究,笔者以功能、特征、形式等为依据,将纸媒文学书评分为三类:一、报纸上刊登的文学书评;二、杂志上刊登的文学书评;三、文学书评类图书。这些纸媒书评由于编辑思路、读者定位、地域特征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追求和特点。

1.1.1 报纸上的文学书评

随着图书出版业日益发展壮大,人们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书评越来越成为阅读的向导。不少报纸尤其是都市报,纷纷开设了书评版或者是阅读周刊,借此抢占市场。一方面,书评版的阅读周刊满足了读者对于文化产品的渴求;另一方面,书评丰富了报纸,提升了报纸的文化品位,甚至还成为报纸的名牌栏目,成为了许多报纸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刊登文学书评的报纸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 专业读书类报纸的文学书评

目前国内专业读书报数量有限,其中有些读书类报纸中设有书评版面,发表了非常多优秀的文学书评。一些比较突出的报纸代表,如《文汇读书周报》,该报文学书评所占的比例相当大,散见于各个版面之中。《文学报》设有《新批评》专版,对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进行批评,其中不乏优秀的文学书评。《中华读书报》以高雅的文化品位、厚重的思想深度的办报风格,受到了出版界和读书界的欢迎与喜爱。其《书评周刊》栏目中的书评一般出自专业书评人、文化学者、教授等权威人士之手,文学、艺术气息浓厚。作品紧跟当下的文学潮流,关注的是时热门图书,符合大众审美趣味。

2 综合类报纸中的书评副刊

综合类报纸内容非常广泛,它以普通读者为对象,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面向的群体包含各个阶层。从涵盖面看,既包括全国性报纸,也包括地方性报纸;从出版周期看,包括早报、晚报、日报、周报等。这类报纸一般附有书评副刊,每周发行一次。

....................

1.2 网络文学书评的现状​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网络文学应运而生。网络书评也是网络文学的一种。在纸媒书评式微的时代,网络书评的繁荣正好弥补这个尴尬。网络书评的形式丰富多样并且日新月异,不断适应现实的需要。网络书评的类型多种多样。研究者们根据不同的依据,将网络书评的类型进行了划分,但是并无统一的划分标准和结论。笔者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自我认知,将网络文学书评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专业的文学书评网站;第二类,文学书评类电视节目;第三类:新型网络文学书评。

1.2.1 专业的文学书评网站

专业的书评网站即主要发布书评的网站,这类可以分为三小类。

①专业的书评网站

专业的书评网站有《读写人》、中国书评网、大众书评网、人民网读书频道的《大众书评》栏目、光明网读书频道的《书评》栏目、豆瓣上的“书评人俱乐部”等。

​《读写人》是一个集大成的专业书评网站。该网站创建于 2008 年 10 月,站长是书评人比目鱼。网站分为中英文版,简洁大方,一目了然。在中文版的版面上,左边是黄集伟、云也退、思郁等国内知名书评人的文章,按照发布的时间顺序排列。网页右边分为四块区域,分别是四大书评报纸《东方早报·上海书评》《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新京报·书评周刊》《晶报·深港书评》的书评作品,汇集了这四大书评报纸每周发布的新书评。“读写人”还有很多英文读书资源的读书网站和书评报刊,如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纽约时报书评》),LondonReview of Books(《伦敦书评》),Guardian Unlimited Books(英国《卫报》读书版),Times Online - Books(英国《泰晤士报》读书版)。《读写人》将这几大报刊收录其中,体现出了敏锐性、权威性和综合性。

​豆瓣读书的书评和天涯网站的闲闲书话等是草根文学书评网站。豆瓣读书的书评分为最受欢迎的书评和最新书评两大类。在最受欢迎的书评中,虽然大部分是草根读者写的,但是非常多的书评体现出专业的水准。他们虽然不是权威的书评人,但是因为接地气的语言表述和诚恳客观的评论态度吸引了很多粉丝。豆瓣和闲闲书话这类读书平台与作者、出版社、销售网络并没有太多的直​接利益关系,书评人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与阅读感受撰写书评,常常直言不讳,无所顾虑,甚至不乏对权威的挑战,较少受到功利主义的荼毒和商业性的侵染,整个网站展现出公正自由的评论氛围,书评人也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意识的读者代言人。

......................

​第 2 章 媒介融合时代文学书评的时代特征​

​2.1 媒介融合时代文学书评的角色扮演

书评与读者、出版社的编辑和图书作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作者和出版者需要通过文学书评为自己的作品宣传、推广,并从这些书评中了解读者的阅读反应;读者在茫茫书海中,也需要借助书评对图书进行筛选,从而对读者做出选择,通过他人的解读进一步吸收书籍的知识与营养。此外,因为网络传播的交互性特点,读者可以及时将自己的意见观点发布在网上并与其他作者相互交流。这不仅是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探讨,也与是读者与作者、出版社的沟通。

2.1.1 指导员:为读者提供阅读指导

对于现在的读者而言,出书难、买书难早已成为历史,但是选书难成为了新的时代困惑。一方面,近些年出版事业突飞猛进,图书市场日渐繁荣,图书出版数量庞大。新书的大量涌现,给读者以眼花缭乱之感。而且大批量同类同质化图书的出现,让读者难分伯仲,从而增加了遴选的难度。另一方面,每一本书都有特定的读者对象,都有作者选择的读者。①所以,读者要想在浩如烟海的书丛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阅读的文学图书就成了一个难题。在这样的境况中,文学书评的存在为部分读者解决了这个难题。

虽然相当数量的读者根据书评来决定自己的消费取向,但是,每一位读者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社会经验、阅读动机、兴趣爱好等要素大相径庭,所以每个人即使是接受了相同的信息,对于图书的选择依然会有千差万别。并非所有的书评都能对读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尤其是本身缺乏公正的书评就更加难以胜任这项任务。因此,读者在通过书评对图书进行判断、选择时,也不能盲目跟从、随波逐流,而是要在书评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独立的思考。

​优秀的书评作者能起到一个文化守门人的作用,它们并非要代替读者做出阅读选择,而是要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抱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将好书在茫茫书海中打捞出来,将他们的语言特色、思想意蕴、学术价值等提炼出来,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读者可以在书评中找寻自己的兴趣点,让文字间的碰撞去启发自己独立思考,从而做出适宜自己的阅读判断。此外,书评的读者也可能成为书评的作者,不少读者在阅读之后,产生撰写书评的欲望。这种“读者—作者”身份的转换,其实就是读者在阅读后与图书之间的交流,是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的表现。同样,读者的书评会继续影响其他的读者,激发新的读者的思考,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互动和良性的循环。

.....................

​2.2 媒介融合时代文学书评的变化趋势

20 世纪 90 年代末,国内出现了网络书评,但是只是属于试探性阶段,并没有形成盛放之势。直到 2005 年,搜狐发起了“感触 2005—首届全球中文博客大奖赛”,这次活动打造了一个庶民狂欢的舞台,平民大众粉墨登场,在这场博客大赛中尽情宣泄情感、挥洒才情。他们在这块“一亩三分地”上辛勤耕耘、苦心经营,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博客打造出特色,引起看客们的关注,招徕更多读者。当时不少人将这场盛大的文字狂欢视为草根文化崛起的标志,“是平民文化对精英文化的一次颠覆,它隐含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平民将有效地获得自身的话语权,面对这个世界进行平等的对话”。这场活动是网络技术​对文学变革影响的一个重大体现。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文学迅猛发展,草根文化借助新媒体得以迅速张扬。这种情况对书评领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学书评在这股浪潮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媒介融合时代的文学书评与过去相比,无论在作者的群体构成、写作方式还是传播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2.1 众声喧哗:书评的创作主体从精英化到平民化​

​中国书评学会会长伍杰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就提出了鼓励广大普通读者加入到书评创作的队伍中来的想法,他说:“书评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必须有广大群众参与;也只有吸收光大群众参加,书评才有生命力。”①20 多年前的美好期许在媒介融合时代得以实现。媒介融合时代既是一个全民阅读、全民写作的时代,也是一个全民批评的时代,信息传播主体不再限于精英知识分子,而向普通大众开放。同样,书评创作的主体不再只是专业书评人、知名作家、学者教授,而是有不计其数的大众汇入到书评浪潮之中,壮大了书评的力量。互联网提供的自由言论平台使文学作品的评论权不再专属于专业评论家,普通读者与之形成了势均力敌的局面。

......................

​第 3 章 对媒介融合时代文学书评发展前景的展望.....................43

3.1 文学书评推进全民阅读.......................43

3.2 普及文学书评写作课程.......................45

3.3 文学书评拓展文学研究.........................47

第 3 章 对媒介融合时代文学书评发展前景的展望

3.1 文学书评推进全民阅读

​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宣传、推进和落实,阅读走进了千家万户,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普通民众的广泛重视。但是,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全民阅读应该读什么书呢?因为不同的性别、身份、专业、职业、兴趣爱好等,每个人都是一个具有独特气质的个体,每个人喜欢、需要和适合的书目也是不尽相同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虽然可以组织读者参加更多有意义的读书活动,为读者提供更多舒适的阅读场所,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但是,这些无法帮每个读者做出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阅读指导,无法列出一份让每一位读者都受用的书单。于是,书评人和文学书评的存在就显得十分必要。

书评人活跃在图书阅读的最前沿,专业公允的书评人能为读者提供客观尖锐、一语中的的图书评论,他们能以公正、公平品评图书的姿态,成为优秀图书的推手。优秀的文学书评可以给读者以指引,可指导读者更好地分析和理解作品,对读者选择图书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读者提供图书参考,是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发展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

​除了通过书评人与阅读推广人双重身份的合二为一来促进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式,也可以发挥书评的向导功能,贡献于阅读推广活动。例如,图书馆与文学书评创作结合起来。一方面,有些图书馆邀请一些专业书评人或者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对馆藏图书进行评价和宣传,对读者的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另一方面,不少图书馆组织开展一些线上线下的书评活动,例如通过书评创作比赛的方式鼓励读者加入到文学书评创作队伍中来,并通过评选对好的书评予以嘉奖,对不足的书评予以指导,推动读者深化阅读,最终服务于全民阅读活动。这种活动在高校图书馆更易开展,因为高校读者群高度集中且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读书也本是师生的日常功课,所以对于他们而言,文学书评活动的展开效果更加理想。

........................

​余论

文学书评具有悠久的写作历史,有着庞大且身份多元的写作群体;书评的内容丰富、形式繁杂,无论是代表阳春白雪的专业书评还是下里巴人的大众书评,都有可以言说的方式和空间。书评是一门跨界科学,它既是编辑出版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这种双重身份利弊兼容,一方面让它更有张力,内涵深远;但是另一方面导致研究者对它的研究不够全面,只能从自己擅长的学科中对其做片面解读。也正因为如此,书评一直是文学边缘性的存在。​

媒介融合时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是媒介发展、融合到一定程度的必经阶段,这个时期的书评既有延续传统书评的部分特质,也有一些新的时代特征呈现。媒介融合既实现了书评意义的信息传输,也促成了书评构成的大转变。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媒介对文学书评的影响日增,还将文学书评拉下圣殿,日益大众化,成为了人人可为的文学生产,甚至成为了人们文学生活的一部分。此外,媒介融合时代的文学书评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便捷,覆盖领域大大扩展,读者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阅读,给读者带来了极大便利,对图书阅读的推广和出版市场的繁荣贡献很大。

​然而,我们既要肯定媒介融合时代的文学书评所取得的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必须客观地承认其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与隐忧:专业书评的精英写作姿态被消解后,大众书评的某些弊端更加突出,文学书评的文学性、审美性和权威性在倒退,文学书评的公正、诚信日益淡化,而它的商业性、广告性愈发明显。此外,目前国内的书评制度建设还未有突出进展,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长一段差距。同时,书评研究还没有跟上书评创作的步伐,研究还不够深入。媒介融合时代的文学书评研究不仅需要编辑出版、阅读学、媒介传播等理论,也应该从文体学、写作学、文学批评等多个角度进行整合研究,将文学书评作为联接图书出版、文学生产与消费、文学生活、大众文化等诸多场域的纽带来进行多维度研究。只有解决那些钳制文学书评逐渐完善的障碍,书评的发展才能开辟出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