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写作构造模式概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051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20世纪90年代中期,网络媒体开始在中国全面起步和发展,从最开始的电子版和网络版逐渐向独立的专业新闻网站、地方门户网站以及其他综合性网站方向发展。伴随着网络新闻媒体在中国的逐渐成长,网民人数也日渐攀升。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这是继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一举成为全球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赶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与此同时,调查显示,过去半年来,90.6%的中国网民使用过宽带接入互联网,也就是说,2.7亿中国网民使用了宽带访问互联网,较2007年增长一个多亿。①2008年10月28日,有百年历史的《基督教科学篇言报》宣布明年开始停止出版纸质日报,代之以网络版和电子邮件报,仅周报保留纸质出版。这是美国第一家完全以网络版代替纸媒的全国性报纸。②随后,《亚洲周刊》、《西雅图邮报》宣布停止印刷版,保留电子版,③种种迹象表明互联网正以超出人们想象的深度和广度迅速发展,并不断普及。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发展和电脑等硬件设施的日益普及,人们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网络新闻在我国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的网络新闻得到快速发展,网络新闻的使用率较去年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网络新闻用户达到23400万人,④足以说明上网看新闻己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

1.2研究对象

网络新闻是因特网与新闻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随着网络技术、网络媒体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出现、发展的。“什么是网络新闻”,对于这个问题,如同对新闻的定义一样,学界众说纷纭。目前比较流行的有以下几种:著名网络传播研究学者阂大洪提出:网络新闻是指通过英特网(Intemet)发布、传播的新闻,其途径可以是万维网网站、新闻组、邮件列表、公告板、网络寻呼等手段的单一使用或符合使用,其发布者(指首发)、转发者可以是任何机构,也可以是任何个人。杜骏飞在他的著作《网络新闻学》提出网络新闻的定义:网络新闻是指传受基于英特网的新闻信息,具体来说,它是任何传送者通过英特网发布或再发布,而任何接受者通过英特网视听、下载、交互或传播的新闻信息。②网络传播学者钟瑛则直接从陆定一对新闻的定义着手,她提出:“网络新闻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新近发生的、为受众从关注的信息。”国外的学者也提出过有关网络新闻的定义,美国的罗兰·德·沃尔克称网络新闻为多媒体新闻“作为一个多媒体的报道,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仅仅提供一个比内容梗概稍微详细一点的事件叙述,这个可以让受众决定是否还想了解更多;第二层,主要将梗概层的内容展开;第三层,允许受众深入到报道中,并可以获得他们希望得到的更多的有深度的报道。

2网民阅读习惯研究

网络的蓬勃兴起,影响并推动了新闻传播方式的变迁。由于网络新闻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多媒体,易检索和超链接等特点,旧的“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模式逐步被“以受众为中心”和“传受互动”的新型模式所代替,网络媒体独有的特点不仅使网络新闻受众的数量与日俱增,而且网民的阅读习惯也在悄然改变。

2.1自主性加强

受众研究理论中的满足需要论,也叫使用与满足论,这是一种兴起于上世纪40年代形成于70年代的受众研究理论,该理论认为,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实际上他们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个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要,达到不同的目的。而受众面对海量信息往往是按照选择性注意的心理机制,即受众是根据一定的接受目的、接受定向和接受定势,积极主动地直奔某个看中的接受对象。在网络时代,网络媒体集视、听、交互等多维度能力于一体,较之传统媒介报纸、电视、广播类,在实时、便捷、交互、检索等诸多方面、都展现出极大的优势,而且网络技术的发展将报纸、电视与广播的功能也收编其内,因此当人们同样出于对满足社会互动这一基本需求的动机寻求途径的时候,网络的优势使它当仁不让地成为第一选择。受众可以通过网络高自由度地获取新闻信息,而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这样的传播过程,充分摆脱了传统媒介在信息传递中的霸主地位,受众作为信息单向接收体的被动位置也彻底改变,使新闻信息真正成为一种个人化的消费。从另一方面来说,传统媒体的新闻,是由新闻记者或者编辑单方面决定哪些内容值得报道,媒体将信息单向传递给受众,受众只能在固定的版面,或固定的时间段收阅这些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是一成不变的,受众如果想再获取更多的信息,只有通过其他途径实现。互联网却为受众获取新闻信息提供了一个超越时间空间限制的更为自主的平台。受众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喜好,时间来“拉出”新闻。杰克·富勒在《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中提到,从传统新闻到多媒体新闻是由push(推)到pull(拉)的转变,由大众传媒到小众传媒的转变。这里的“拉出”不仅是时间、内容上自主性的增强,对于受众而言,接收新闻信息的过程是全方位自由的选择和调配的过程。受众不仅可以在一个网站浏览多个网页,而且可以同时打开多个网站,按照个人需求进行新闻阅读。

2.2全面进入“读题时代”

报界曾流行这样一句话:“看书看皮,看报看题。”这句话道出了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的标题己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媒体传递给受众的信息更是与时俱增,面对汹涌的信息浪潮,受众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每一条新闻进行过滤消化,很多都只是先看新闻标题,然后择其兴趣再往下看。因此新闻媒体网站为了更有效的传播信息,绝大部分都采用了逐级分层的引导式版面结构布局,这种版面布局的最大特点就是最先呈现于受众眼前的是新闻标题,每条新闻的深层次内容则需要通过标题的下一层链接才能索取。因此标题己经成为受众识别新闻内容的第一信号,也是第一关口,标题在网络新闻中的作用毋庸置疑。本文将在第四章的第一节对如何制作网络新闻标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2.3扫描式阅读

在网络新闻里,通常一条新闻停留的时间不会过夜,头条所吸引的注意力也不会维持超过一天以上,接踵而至的是海量的讯息不断出现在受众的视野中。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逐字逐句的阅读方式,对于网络受众而言,接收的信息量仍然不会比依托传统媒介所接收的多,因此扫描式阅读自然取代传统阅读方式,被广大网民所接受。扫描式阅读也称浅阅读、快速阅读,就是用较短的时间快速扫视文章。这种阅读带有极大的检索性、跳跃性、忽略性,如果新闻中缺乏夺人眼球的关键词和清晰明了的提示与标识,以及引人注目的种种细节,就很难抓住读者飞速转动的眼球。从阅读心理上来看,扫描式阅读之所以成为网民接收网络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跟人的心理认知负荷是紧密相关的。心理学上的认知负荷,是指在执行某种作业的过程中,因作业特性所需要的认知能量或认知资源过多,超出了正常负载范围而造成认知系统特别是记忆系统的负载状态。而记忆系统一旦处于负载状态,又面对着太多的选择,就势必“迷路”。作为网民,在浏览非线性结构的网络新闻时通常会有这样的经历,他们感觉到所承载的记忆负荷特别大,既要搜寻自己关心的主题信息,又要理解各种链接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要抵制可能跳出的娱乐话题的诱惑,从而导致认知负荷越来越大。当这种负荷达到饱和状态,人们就无法从容自如、有条不紊地整理加工那些源源不断地渗入大脑的信息了。因此只有采取扫描式阅读的方式来减轻认知负荷,从而使阅读达到更好的效果。

2网民阅读习惯研究...........6

2.1自主性加强...........6

2.2全面进入“读题时代”...........7

3网络新闻文本的特性和分类...........10

3.1网络新闻文本的特性...........10

3.1.1文本的历时性...........10

4网络新闻文本结构模式探究“...........17

4.1“树冠”标题—凸现新闻标题的灵魂位置...........18

4.1.1网络新闻标题的作用...........20

结论

本文对网络新闻文本结构模式的考察和研究,是站在理论的层面,着眼于对现实的思考,研究中笔者结合实践,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新闻文本,试图对网络新闻文本结构模式进行一些理论探讨,但和发展迅速、丰富多变的的网络媒体实践相比,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这些研究都是远远不够的。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更加普及和网络新闻影响的日益扩大,学者专家还会在实践中总结出网络新闻写作的新的、更多的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推动网络新闻文本的理论研究更加深入系统。

参考文献

【1】杜骏飞.网络新闻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2001.

【2】董广安.现代新闻写作教程【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彭兰.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M】.新华出版社,2002.

【4〕王明海,徐新军.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5】耿煌.最新新闻传媒写作技巧与范例【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6】沈艺虹.传媒写作与案例.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7】【美】梅尔文.曼切尔,展江主译.新闻报道与写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8】【美】卡罗尔.里奇著,钟新主译.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 】刘韧,韩磊.网络媒体教程.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10】张家恕.颠覆与建构—新闻写作原理探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