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改革开放是我国新闻评论得以复兴的社会大环境,社会结构的转型和言论自Ilf度的提升,使人们的思想不再单一,价值取向走向多元化,人们对观点的渴望愈加强烈,对新知识的渴求大大增强,即一种强烈的“倾听”欲。同时,随着社会转型而产生的不同阶层的利益群体都有着各自的表达需求,即一种强烈的“倾诉”欲。有学者言:“新闻评论的复兴和趋于繁荣是这个时代赋予思考者的历史酬劳。新闻评沦正是在时代的召唤和读者的需求中得以复兴,得以强化,而新闻评论集结的版面形态正是顺应了评论强化的趋势,是社会生活演变与读者需求使然。评论版遍地开花,迎来了报纸评论新的春天。它带来了评论的进步、报业的进步,也带来了社会的进步。研究报纸评论版的兴起,推动它的发展,因而十分必要。
第一章报纸评论版的兴起与发展现状
第一节报纸评论版的概念
报纸“评论版”又叫“时评版”,通俗地说就是专门用来刊登新闻评论的报纸版面。在评论版的发源地—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这种“专为刊发社论而开辟的版面”被称为“社论版”(EditorialPtlge)。尽管“社论版”最初是为了适应欧美报纸刊发社论的篇幅和频率需要而设置的专版,但其所刊登的体裁并1卜仅为社论,也包括专栏评论、读者来信等其他形式的文章。国外社沦版在内容要素与形式要素上都有明确的界定。内容要素上,国外社论版以社论为核心,内容一般包括社论栏、读者来信栏、专栏文章、评论性漫画等。按照美国报业巨头普利策1908年底手订的((编辑纲领))的规定,一个典型的社论版应一该包括:(l)社论:一篇或两篇,乃至三数篇不等;(2)专栏;(3)读者投书:(4)书评或其他;(5)政治性漫画。这五种形式的文章共同构成一个标准的社论版。可见,在欧美国家,“社论”一词的内涵是被扩大了的。而.且,欧美报纸的社论版多数为对开两页,一般情况下,左页用来刊登代表正面意见的社论及支持社论观点的文章,右页用来刊登与社沦版观点未必相同的个论、来论等等,这一版也被称为“社论版对页”(oP/ed)。对开的两页评论版面显示出报纸对言论观点平衡性的照顾。而在形式要素上,“内报头”和“图像”是社论版所必需的,其中“内报头”是社论版标志性的形式要素,一般位于版面左上角,是一块缩小的报头,其字体和图案都与头版报头一致,表明了社论版在整个报纸中的独特地位;“图像”包括漫画、作者的照片、新闻摄影图片等,用以增加版面的视觉冲击力、增强版面的可读性与趣味性。目前,欧美报纸“社论版”在内容与形式上基本上都遵循了这一规定。我国目前出现的整版报纸言论,学界和业界更多地使用“评论版”或“一言论版”取代“社论版”的称谓。所谓“评论版”,即集纳各类言论,拥有固定的版面名称、版次与出版时间相对固定的报纸版面,它不仅具有表达媒体立场、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也是受众发表观点的场所和体现民意的平台,是报纸编辑部及公众言论的聚集地。目前,国内“评论版”’除了指刊登时事新闻评论的时评版,还包括单独用来刊登读者来信的来论版、刊登公众观点的个论版,以及专门刊登经济、军事、文艺、体育等其他领域评论文章的评论版。这与美国“典型的社论版”的要素有所不同,但大同小异。需要指出的是,评论版的经营并无定式,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刻板形式。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党报、行业报、都市报纷纷开辟专栏专版刊登言论,其中以都市报评论版的热情最为高涨。有鉴于此,木文在探究“评论版”中,案例乃以都市报的时评版为主。
第二节报纸评论版的历史沿革
就全球报纸媒体的发展历程而言,报纸评论版起源于19世纪初。社论版最早诞生于美国,为1800年《奥罗拉报》在第二版开设的一言论专版:‘。到19世纪中期,社论版已被欧美人多数报纸认可。随着社论篇幅与数量的增大以及刊发频率的增加,社论版逐渐成为国外众多报纸版面固定的组成部分。今天,无论是《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大报,还是《每日新闻》、《纽约邮步助一类的都市趣味小报,都设有固定规格的社论版。我国报纸历来重视评论,但专栏评论出现较早,评论专版出现较晚。早在1872年,《中报》便开始评说中国朝政。从1874年开始,我国新闻评论进入了一段历时20年的政论时代。1894年,梁启超以其平易畅达的报刊政论开创了新闻评论的实务文体,由他主编的((清议报))在第26期开设了专评时事的《国闻短评》专栏,开创了新闻评论的新形式。此后,专栏评沦渐渐活跃起来。但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报纸评论至多还是以专栏的形式存在。自1980年1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右下角的言论专栏“今日谈”创办以来,全国各类报刊的言论专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光明日报》的“大家谈”、《北京日报》的“文明小议”、《文汇报》的“虚实谈”、《中国青年报》的“求实篇”、《天津日报》的“津门小议”、《羊城晚报》的“街谈巷议”、《四川日报》的“巴蜀小议”、《解放军报》的“集思广议”、《辽宁日报》的“每事议”、《湖南日报》的“半分钟谈”、《甘肃日报》的“纵横谈”、《新华日报》的“细流集”、《浙江日报》的“三言两语”等等。整个80年代里,言论专栏成为各级报纸尤其是各级党报普遍采用的言论形式之一。
第二章新时期报纸评论版兴起的原因与条件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当它作为一种现象出现的时候,都有它的时代必然性,都是时代造就的结果。”’报纸评论版的兴起同样是时发表展的必然要求。究其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报纸评论版兴起的政治背景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国内评论的发展一直处于沉闷、萎缩甚至扭曲的状态。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评论成为训政和说教的工具,有时甚至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愚弄和欺骗人民群众,丧失了新闻评论追求真理、以理服人的功能。有学者曾论述到,“这一时期,新闻评论工作也进入一个倒退混乱的曲折时期,处在迷惘与失衡之中。曾多年从事《人民日报》评论工作的范荣康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从1957一1960年为坎坷时期;从1960一1965年为调整时期;从1966一1976年为灾难时期。事实上,新中国的新闻评论事业的确经历了倒退、调整、黑暗三个时期。”’。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怎会有评论的复兴,又怎会有评论版的出现?曲折时期之后,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历程。首先,党和国家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地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逐步发展,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进步,国内舆论生态得到明显改善,社会宽容度越来越大,政府为公开信息、倾听民意、接受监督而不断努力。进入新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成为党和政府更为突出的任务,畅通言论的趋势更为显著,这些都为评论的复兴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社会和政治条件。很显然,如果还是一个声音主宰世界,还是不容不同意见的发表,既不会有评论的复兴,更不会有评论版的繁荣,新闻业的变革也是评论版兴起的原因之一。报纸作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传统媒体,不仅有了更宽松的评论环境,而且开始了转变陈旧新闻传播模式的自身变革。长期以来官样的新闻评论样式,造成了报纸评论的单一、呆板、生硬和乏味,也给报纸媒体的成长带来严重的束缚,所以,新时期报纸媒体必须对报道和评论的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纵览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报纸评论正是在新闻改革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到今天走出了一个全面复兴的新局面。报纸被绑住手脚或自己放不开手脚,评论的复兴与评论版的兴起都是不可能的。
二、读者的需求是评论版兴起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比较单一,对观点的渴望并不强烈。而如今,社会的言论自由度大大提升,人们的思想价值取向逐渐多元化,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人们对新知识的需求也大大增强,读者不仅有着“倾听”的要求,还有着“倾诉”的渴望。处于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都有着不同的诉求和表达欲望。而评论的兴起正是由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拉动的。
第二章新时期报纸评论版兴起的原因与条件...........20
一、报纸评论版兴起的政治背景...........20
二、读者的需求是评论版兴起的强人动力...........21
第二章报纸评论版的功能和作用...........26
一、言论独立成版是强化新闻评论的创新手段...........26
二、言论独立成版带来的一系列变化...........27
第四章报纸评论版的编辑方法...........38
第一节评论分析...........38
第二节版面分析...........46
结论
评论版的出现和发展,是我国新闻评论、新闻传媒乃至社会民主化进程中一个可喜的进步,它不仅影响着传播理念和功能的变化,也正在给中国社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报纸媒体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追求“独家评论”的产物,也是现代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评论版不仅仅是集纳一言论的空间,也是报纸处理一言论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当前正是我国报纸评论版方兴未艾、百花齐放的时代,评论版的内容、样式、版次以及栏目组合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尽管我们不能将评论版的形态定于一尊,但完善的评论版形态意味着需要一种大致标准化的模式,因为评论版不只需要展现言论量的优势,更需要通过成熟的版面形态提升传播与接受的效率,从而形成言论质的影响。虽然,与国际大报的评论版相比,我国报纸评论版的形态尚不完善,也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但评论版在20世纪末的发芽与在21世纪初的开花不营为我国报业发展的一大进步,相信我国报纸评论版的建设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毋庸置疑的是,我国报纸评论版的未来是一片充满机遇的广阔空间,需要国内报纸媒体去把握、去J卜创。我们期待国内报纸评论版的一步步成熟,更期待评论版在发展之路上拥有更多的创新之举,在与国际报业接轨的同时,开创我国报纸一言论发展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胡正荣.《传播学总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3】康拉德·芬克.《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柳珊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胡文龙.《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吴庚振.《新闻评论学通论》.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6】马少华.《新闻评论》.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7】程世寿胡思勇.《当代新闻评论写作》.湖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8】胡文龙等.《新闻评论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9】曾建雄.《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近代部分)》.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0】杨彬.《报纸社论版简析》.《新闻记者》,2003,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