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闻图片采摄、选择标准及传播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05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引言

回首近三十年来,中国媒体上的新闻摄影报道展示给人们无数精彩的历史瞬间,大到国际事物,小到生活点滴。新闻摄影实务也经历了多重改革创新,所取得的成绩凝聚了几代摄影人的辛勤探索。总的来说,新闻摄影的发展趋势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有更多的新闻摄影记者逐步接受新的新闻摄影思想,拍摄理念呈现多元化格局。同时,普通百姓也会进一步参与到新闻摄影的创作活动中来。第二、由于数字图像软件技术的不断成熟,新闻真实性将遭遇更强的挑战,而新闻摄影则肩负起使受众不断回归的重任。新华社记者陈小鹰曾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做过一次百人调查,在回答“你打开报纸先看什么这一问题时,有74%的人表示先看照片。大多数论者基本认可这样的说法,‘‘人类步入读图时代,图片的作用已被提升到与文字并重的位置。而且在市场差异性竞争过程中,图片的招徕功能已远远大于文字。

1新华社新闻图片釆摄、选择标准

什么样的摄影图片是好图片?每个人对图片好坏都有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不尽相同,甚至相去甚远。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美国新闻摄影年赛、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中国新锐媒体视觉联盟年度评选等摄影大赛是专门评好照片的,但每次评选的结果都会引起一定争议。获奖照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拍摄范式和评价标准,同时它也是摄影发展动态的一个风向标。有些人厌恶刻板守旧的范式,但有些人又跟不上摄影的变化和创新。

1.1新华社图片报道概况

在新闻工作实务中,存在一些基本的编辑选择标准。为了更好地探究新闻照片评价标准与传播观念,对新闻摄影实践发挥指导作用,有必要结合一个传播机构,对一个门类的新闻图片采摄传播的实践,进行具体的分析。新华社,全称新华通讯社,1931年1月7日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的国家通讯社,提供实时文字新闻、经济信息、新闻图片图表等,同时也是中国大陆法定新闻监管机构。图片图表新闻报道是新华社重要的传统报道形式之一。经过几代新华人的不懈努力,新华社已成为国内最大、最权威的图片采集和发布机构。新华社图片内容丰富,画面精彩,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图片拍摄全面采用专业数码相机,传输手段实现图片处理和播发的全数字化,图片从拍摄到传送到用户终端可以分秒计算。每天24小时滚动播发新闻图片700余张,全年发稿达20多万张。另外,新华社所属中国照片档案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资料图片库,保存近200万张资料照片,涵盖中国近百年历史和世界重大新闻事件。

1.2新华社文化艺术类图片选择标准

新华社对内图片图表新闻产品分为六条线路:新闻图片通稿、体育图片专线、新华/路透晚报都市报专线、新华/法新图片专线、图表漫画专线、图片专特稿及展览图片,报道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体育等新闻。由于笔者在新华社实习过程中接触文化艺术类图片较多,在此以新华社文化艺术类图片为例,结合编辑及自身经验对此类图片采摄标准进行特色阐述。

2新华社文化艺术类新闻图片解析

在对新华社图片的采摄标准进行阐释后,有必要结合具体的文化艺术类新华社图片通稿进行分析,探寻各新华社记者及签约摄影师们在图片的摄制过程中及后期选择图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本调研报告选取的图片均来源于中国图片总汇,它定位为“整合社会图片资源,共创双臝互利局面”,将所有图片资源统一到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info.xinhua. org)中。几年来,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在整合全国各地签约摄影师的作品忙大影响的同时,签约摄影师也在通过这个新闻信息平台炉大影响并获取回报。中国图片总汇借助网络传播广泛、精确互动以及操作简易的优点,利用商业合作模式拓展了社会稿源渠道,丰富了报道内容,并以此为契机提高服务质量,将新华社的影响在海内外传播、扩大。

2.1真实性

具有历史价值的新闻照片可以作为文献长久地发挥社会功能,甚至年代越久,越显得宝贵,其生命力是不朽的。然而,这种照片必须建立在事实依据之上,从新闻的生命来看,这是虽是一种人为把握的“软素质”,却是每一张新闻照片必不可少的硬条件。由于相机具有高度的写真功能,可忠实再现事物的形态,因此,人们才信任它,图片新闻才有文字新闻、美术作品所不及的独特感染力。照相机固然不会撒流,但是如果它被不诚实的人操控,也会变成撒流的工具欺编大众。对反映文化艺术的动态性新闻,无论有无事实基础,都不应用摆布、导演的方法去拍摄。没有任何事实依据,通过导演制造“新闻”是彻头彻尾的骗局;有事实依据,但时过境迁,用导演方式“再现”,对观众同样是欺骗行为。新闻摄影的可贵之处是现场气氛和真情实感,而经导演拍摄的照片既无真情也无实感,其中充满着造作,即使支配对象装得像也是虚伪的。2008年3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公布了维护新闻摄影真实性的相关规定:不接受在新闻现场进行编造新闻事实、重现新闻事实等违背新闻摄影采访规律和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作品。不接受在新闻影像的后期制作中,对新闻照片画面内容通过电脑或暗房技术进行增减个性的作品。不接受在新闻摄影作品的文字说明写作中新闻要素不准不全的作品......这显示了中国新闻摄影界这样一种理念:新闻摄影记者应秉承新闻真实性原则。在遵循新闻规律和影像规律中反映生活。唯有此才能保证新闻摄影在读图时发表挥重要作用。要保持文化艺术类新闻的纯洁性,把握拍摄的真实关应该做到画面四真:真事一要以客观存在的文化艺术类活动事实为前提,不可无中生有,不可添技加叶。真人一拍摄的对象应该是新闻事物的当事人,如参加文化艺术类活动的观众、表演者、互动者,不可为了美或追求特殊效果用“替身”表演。真景——文化艺术类活动在哪里发生就在哪里拍摄,不能为强化美而人为造景,也不能为了制造“特色”把现场人物拉到有特色的环境中组织加工。真情一拍摄时必须尊重活动发展的进程,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只能在事物的进程之中通过光线、角度和时机的选择把握画面质量。

2.2艺术性

与艺术摄影相比,新闻摄影大部分作品表现的是灾难、疾病,带给人们更多的是震惊、悲伤、警示。它主要反映的是对人类、社会、时代所特有的人文关怀,在影像的背后蕴涵, 着更深层次的美。文化艺术类新闻摄影主要表现人。表现人物是最难的,尤其是精彩传神的美的概念是广泛的,它不仅包括外在形象,还包含内在美、情感美、人性美,是升华到美学意义的一种审美观。文化艺术类新闻摄影作品中更多的是表现平凡人的活动场景。这类照片采用自然光,真实的环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以和谱、自然、愉悦的享受,是一种伟大的平凡之美。

2新华社文化艺术类新闻图片解析...........6

2.1真实性...........6

2.2艺术性...........7

3新华社文化艺术类照片调查...........19

3.1新华通讯社多媒体数据库概况...........19

3.2调查及样本说明...........19

4文化艺术类新闻摄影的实战个案...........29

4.1前期准备...........29

4.2现场拍摄...........30

结论

通过新华通讯社文化艺术类题材的新闻摄影图片采访拍摄技巧的研究分析并结合单幅的摄影作品产生过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通讯社图片与纸媒图片的区别。通讯社图片较少出现单幅发表文字配稿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先确定主题,主题就要靠图片去展现。以图片叙事这个特征在通讯社图片中显得尤为突出。每个主题均会有各个景别、各个机位的多样性图片呈现,也就是看到一组图片,受众就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事件本身,或者感同身受的体会到图片所要表达的感情。这就要求摄影记者在拍摄过程中更多的思考怎么样去谋求不一样的视角去体现同一类主题,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追求技法创新,角度新颖。第二,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的图片或多或少带有政治倾向,宣传意味较浓,能体现一种社会精神面貌,弘扬美好品质,鞭挞丑恶现象。但这并不代表着新华社的图片必须都具有宣传功用。新闻图片本身就负载着用图片记录的特性,新华社记者可以凭借国家通讯社优势,进入特殊的新闻现场,拍摄有历史价值的图片,为社会记录、留存珍贵的历史资料。第三,我们目前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呈现出三大特点:速度、互动及图片。把新华社的图片稿件都上载到中国图片总汇,供各大媒体采用,是新华杜供应图片稿件的主要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竞争将会尤为激烈。签约摄影师和新华社记者之间的竞争除了图片质量效果之外更要求速度。签约摄影师在采摄过程中机动灵活,抢先发稿,得到编辑的注目,在文化艺术类新闻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综上,随着时代的进步,通讯社文化艺术类新闻摄影将要求更多更广,关于摄影业务方面的探讨也会更深入,这将留待今后。

参考文献

[1]盛希贵、周邓燕,新闻摄影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2]延百亮,现代新闻摄影[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6。

[3]卞萧雅,对拍摄新闻图片的几点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2年第16期:第176-177页。

[4]白泉,对新闻图片拍摄的一点思考[J],新闻传播,2012年第8期:第42页。

[5]朱明俊,对新闻图片拍摄的一点思考[J],新疆新闻出版,2010年第3期:第59-62页。

[6]吴方敏,非突发性新闻图片的拍摄技巧[J],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15期:第91-92页。

[7]王胜利,构建新闻摄影美学的几点思考[J],新疆新闻界,1998年第4期:第21-22页

[8]崔注厚,论报纸新闻照片的艺术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5期:第74-75页。

[9]周连山,浅谈单幅新闰图片情节与细节的拍摄[J],新闻世界,2012年第8期:第244-245页。

[10]梁贵成、柳树宏,深入发掘新闻摄影的美学价值[J],理论观察,2000年第1期:第100-101 页。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