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研究缘起
去年我在偶然的机会读到一本书,《中国在梁庄》,梁鸿作为一名研究文学的专家,离乡多年,但心中对乡村的关怀和挂念依然长存于胸,终于带着孩子重回乡村,回到那个生养自己的地方,脚踏实地的观察被现代化侵袭的村庄,亲自去和村庄中成员进行访谈,真实再现今天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无望,农村农民养老、教育和医疗等社会保障的缺失,工业社会背景下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金钱和市场化裹挟下对利益的追求导致的原有的乡村秩序崩溃等等。当代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在作者的笔下一一浮现。看完这本书我掩卷沉思,我也是中部地区一个村庄长大的,我的故乡在现代化进程里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有什么样的变化,那些我的父老乡亲们在当今的时代面临着怎样的欢乐与痛苦,什么样的悲伤与压力,都让我思考。
由此,我对故乡的热爱,对本专业的执着让我再一次开始触碰这个选题,之所以选择"主流媒体中的农村新闻报道研究"这样一个略显宏大的题目,根本原因就是想通过自己的所学和所思,为当今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农民在媒体中的话语权等有个清晰的认识和概括,以期引起相关专家和部门的重视,让自己真正为农村向现代化转型尽-份自己的绵薄之力。梁鸿老师的《中国在梁庄》更多的是以文学的笔法来进行描述,这本书在文体上其实难以归类,很难说清楚是F1野调查还是口述文学,究竟是作者以一个调査记者的身份撰写的所见所闻,还是一个忧伤的诗人对现实的描述和想象呢?梁鸿曾经说过,他希望自己的这本书只是"更愿意把目光投向一个个生命的存在,去发现、叙述他们彼此的差异及个体情感的存在,他们在这样的时代所经历的悲欢离合"。这本书是-本真正属于人的故事,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构成了乡村生活的过去和现在,可能也预示着乡村的未来。
第2章"三农"问题分析
2.1 "三农"问题
"三农"是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在1996年正式提出的一个概念,之后渐渐被媒体及官方广泛引用;2000年初,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在给朱镕基总理写的信中提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和农业真危险"。在出版的《我向总理说实话》问世后,于2001年以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到文件,正式成为了大陆理论界和各官方决策层的引用术语;中共中央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到工作报告。自从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起飞开始,而与同期中国总体经济发展相比,第一产业的发展远不及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从而农村地区开始出现了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但是城市并没有足够的就业的岗位为他们提供,从而就形成乐大量集聚在城内却并没有工作的农民打工群体。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的下降,农业投入的逐渐减少,进而引发更多的农民去进城"找工作",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山于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的正常发展,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 3/4,他们的总体生活情况就是中国总体生活情况最主要的体现。农村的发展将会是实现中国共产党提出"三歩走"战略的最大的挑战,三农问题从而成为了当前社会中显著的问题。三农问题"是一个从事行业和居住地域以及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必须一体化地去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着国民素质、经济发展乃至于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1996年以来,农业歩入了一个困难时期,农民的收入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是越拉越大。
2.2政策中的"三农"问题
"三农"向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二个问题。农业问题,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道点不一。农村环境建设以及社会治理,农民侧靈农民生活的改善以及近年来凸显出来的农民工权益保障,农村子女的教存以及农村老人的社会保障等等。事实上,"三农问题"并非中国独有的状况,而是任何一个社会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和现代化必须经历的阶段,而"三农问题"目前的现状也是我们社会进步必须经历的阵痛,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我国大部分农村确实解决了温饱问题。再加上后期的一些地方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解放劳动力和生产力,我国不少地区的农村农民实现了"先富起来"的目标。但是,富起来的毕竟是少数人,在我国九百六十万公里的广袤土地上,由于1985年之后增加的农业负担,后来实行的教育市场化、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等政策,把原有的种粮区本就积贫积弱的农民压的喘不过起来。
目录
第3章案例分析···························································································15
3.1案例选取研究方法················································································15
3.1.1案例选取·····························································································15
3.1.2研究方法·····························································································16
3.2"三农'报道的体裁分析········································································17
3.3"三农"报道的内容分析········································································19
第4章研究结论··························································································23
4.1媒体关注"三农''问题的原因分析·························································23
4.2媒体关注对尸'三农''问题的意义·························································25
4.3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27
······················································································································
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流媒体对三农问题的报道全面准确,尤其是有点有面,有所侧重而不会遗漏。但是,由于受到刊发周期的影响,深度报道和评论偏少。(2)流媒体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是身为传者环境监测、传递信息、协调关系的职*要求。(3)主流媒体对"三农"问题的关注首先是它的职责所必须要求的。(4)主流媒体通过发挥媒介的影响力以引导受众对农民群体的认知和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从而增进社会成员间的沟通与了解,这是它的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5)大众媒介的使命就是要真实、准确、全面地向公众告知外界的变动,为公众建构真实可靠的社会图景。如果多数媒介都不约而同地聚焦于有限的几个角落而无视其他存在的现实时,所建构的媒介世界只是现实世界的一隅。媒介如果一再把这一隅之景加以放大,便构成对现实世界的变形反映。人们通过这个变形的信息环境来认识现实环境,得出的结论就会是片面甚至错误的。
浅析我国主流媒体如何进行"三农"新闻报道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三农问题,三农新闻,新华每日电讯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