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下中国农民工社会身份变迁探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485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引言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关注,而“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问题。“农民工”问题从本质上看就是农民问题,因此,“农民工”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重点所在。国家对农民工问题同样非常重视。特别是十六大以后,中央对农民进城务工采取了积极引导的政策,农民外出务工人数一直呈持续增长态势。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己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3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涉及了农民工工资、就业、技能培训、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公共管理和服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土地承包权益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为我国下一步的农民工工作勾画了蓝图。伴随着《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和十七大精神的贯彻,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民工问题的高度重视、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和对农民工的平等对待。
我国关于农民工的研究是朝着多学科、多角度的方向发展的。但是对于农民工社会身份变迁的研究一般都是从单纯的社会学角度出发,而没有从传媒的视角来探讨。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发展进程的忠实记录者,它的基本功能就是捕捉事实的变动,及时迅速地向社会做出真实、全面、负责的报道。它像“雷达”一样,通过报道新闻反映现实社会,因此它反映出的农民工社会身份的变迁具有真实可靠性。同时,大众媒介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能为人们提供行动和决策的依据。它对农民工的报道跟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广大受众对农民工的认识甚至构成政府对弱势社群公共政策的民意基础,因此,从传媒角度研究农民工的身份变迁具有可行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和研究目的、方法

(一)文献综述
韩长赋著《中国农民工的发展与终结》揭示了农民工问题的自身发展规律和客观趋势。作者认为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方面看农民工己经逐步向现代化工人演化,成为我过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还不能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工人阶级。谢建社著《新产业工人阶层一一社会转型中的“农民工”将农民工作为新兴产业工人阶层来研究,分析了这个阶层的特点和形成发展。农民工作为当代中国由农业型社会向工业型社会过渡性的群体,也是我国工人阶级过渡的新产业群体,己经成为了我国当前工人阶级中新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民工身份的界定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王满四、熊巍俊的论文《制度变迁与农民身份的变迁一城市农民工及其市民化问题的制度分析》指出我国关于城乡关系的制度变迁和农民身份的变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文章梳理了我国城乡关系的制度变迁和农民工身份的变迁: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农民是可以自由向城市流动的,只是后来国家在一些大政方针方面出现了失误,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国民经济受到损失,为了确保城市粮食供应,国家才开始限制农民流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农民进城的限制不断放松,于是中国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农民工”。但是至今为止,国家和各地对于农民进城仍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一些城市也设置了入城门槛,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工资经常被拖欠,他们的子女不能享受城市的义务教育,农民工还不能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失业救济、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国家对农民工的保护政策不到位,相关的农民工维权机构不健全。农民工成了工作在城市,根却在农村的“两栖人”。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已经开始逐步调整相关政策,把农民工纳入到产业工人的范畴,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

二样本选取和分析

(一)目标媒体的选取及其原因
为了使样本更具有代表性,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南方周末》、《大河报》作为目标媒体。(1)《人民日报》创刊于1948年6月巧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也是中国的第一大报。《人民日报》为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肯定,得到了中国亿万民众的充分信赖和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是当今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报纸。《人民日报》对农民工的报道能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工问题的主流声音。(2)《南方周末》创刊于1984年2月n日,是广州省委机关报主办的系列报,也是中国发行量最大、传阅率高、影响最广泛、公信力强的新闻周报。南方周末崇尚“理性、正义、良知、爱心”的理念赢得了中国知识型读者的拥戴,一纸风行22年,每期发行量稳定在130万份以上,是覆盖全国的大型综合性周报。《南方周末》的农民工报道能体现出社会主流人群对农民工问题的态度。(3)《大河报》创刊于1995年8月1日,是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以“关切民生、倡导时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为宗旨的综合性都市生活日报。全国日发行量达100万份,郑州市日发40万份。作为中原报业市场第一品牌,先后5次入选世界日报发行百强、3次入选中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综合竞争力20强、4次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3次入选中国最具成长性媒体。同时,河南省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遍及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劳务输出总量居全国首位,河南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劳务输出大省。资料显示,2004年,河南省劳务总收入有613亿多元;2005年,河南省劳务收入730亿元,占到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2006年上半年实现劳务收入488亿元,外出打工已成为河南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因此,在都市报中,《大河报》对农民工的报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目录

二样本选取和分析..........................................................15
(一)目标媒体的选取及其原因..........................................................15
(二)时间范围的选定..........................................................16
(三)建构类目和分析单元..........................................................16
三结论及分析过程..........................................................27
(一)农民工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提高.............................................27
(二)农民工的社会声望地位的提高..........................................................32
(三)结论..........................................................37
四结语..........................................................40


结论

农民工是支撑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民工从进城务工的第一天起,干着最苦、最累、最脏、最危险的活,得到的报酬却是低廉的。农民工已经融入到了我国各地、各个行业的建设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明显的就是过年过节,大批农民工返乡,就会造成工地人手短缺,没有保姆帮忙……等各种不方便的情况。城市的己经不能没有农民工。农民工进城务工,将获取的现金除直接改善生活之外,还可用来支持农村基本建设。一些青年农民在外出务工过程中接触到城镇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他们返乡后既为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带来资金又给家乡带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这一切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沟通城乡之间的关系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农民工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农民外出务工推动了改革的发展。农民工外出务工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体制变革因素,成为推动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力量。农民工离开土地到城市打工,冲破了劳动力市场原有的城乡界限、地域界限和部门界限,使自主择业机制和竞争就业的机制成为现实。农民工群体的出现促进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了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促进了通过市场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机制的形成。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