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民生新闻的引导力研究与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487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前 言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党和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解决民生问题的力度也倾其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各种类型的媒体纷纷关注民生持续“升温”,蕴含民生价值取向的新闻常常成为“热点”、“焦点”和“冰点”。民生新闻屡见媒体,规模和比重上逐年呈上升趋势,在媒体新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受众也在“热捧”民生新闻,对其关注程度也在升高,受其影响的程度日渐加深。新闻事业面对的是整个世界,客观世界发生的一切新的重大的变化都在它的视线之内,它的触角可以伸向一切领域,在反应客观世界的变动的时效性上更迅速、由于它的报道是以大众为对象,所以它的影响也最广。
新闻事业是某一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这一特殊手段的反映,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事业是新闻传播机构及其开展活动的总称。新闻事业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主要渠道,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来激发、影响、引导社会舆论的。在我国新闻事业中有着重要地位的民生新闻通过对关乎民众生计的事实的报道来影响、引导社会舆论,对社会及民众的影响面广并且直接。原因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有涉及自己的生活质量、生存环境和生命质量的问题,所以民生新闻是与每一个民众贴心贴肉的,具有天然的亲和力。

第一章 民生新闻的概述

1.1.1 “民生”含义
要探究“民生新闻”的定义,首先要从历史上考察“民生”的基本含义。“民生”一词在《尚书·夏书·五子之歌》一书中即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之语,可理解为“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的根源,从一开始就被为政者提到了“安邦治国之根本”的思想高度。《左传·宣公十二年》中也提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是最早直接出现的“民生”一词,与今天“民生”的含义出入不大。这句古训在外延上对民生作了很好的注释,成了后世经典之语,讲述了一个千百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勤劳可以改变民生,成了我国传统生活精神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更是国家和民众创造财富的思想基础。到了孔孟时代,民本思想被进一步放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孟子极力提倡民本思想,把民众放到第一位,是国家的主人。老子也曾说过:“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由此可以推出,在圣人看来以民为重,改善民众的生计也是无比重要的。到了后期,历代君王也以十分重视“民本”,唐太宗以“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表达了他“重民”的治国理念。但也有很多君王视民为“草芥”,往往造成民不聊生,引起民愤,被民推翻。“民不聊生”常常成为改朝换代的直接原因和动力,历史可鉴,民生问题是社会矛盾的“晴雨表”,直接关系到国之兴衰。

第二章 民生新闻的媒体舆论引导

2.1 民生新闻的媒体诉求
民生新闻的诞生与发展十余年来,对其现实表现的评价学界和业界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但它具有的中国特色的新闻报道形态,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实践上都成为当今媒介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报道形式。它作为大众媒体传播的新闻报道,民生新闻自从诞生之日起,一方面,民生新闻诉求对民众的生活状况、生存状态和人生命运的关怀;另一方面,民生新闻对民众的报道满足他们对发生在周围甚至是 自己身上需知、未知而又欲知的新闻信息。民生新闻所具有的“民本意识”的价值取向,已经超越了单纯作为一种新闻题材本身的价值与内涵,蕴涵着并反映着诸多社会发展变迁的深层意义。
民生新闻因其“民本意识”的价值取向,使它具有了根植于民众的草根情结。“民生视角、本色表达”,“关心群众的、群众关心的”等民生新闻栏目理念演绎着“以人为本”的传播思想,展现着民众喜闻乐见的鲜活的生活场景。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来展示民众的生活环境,生命质量、生存状态,“代言”民众的心声,提供实用信息,帮助民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广大民众的人文关怀成为民生新闻虔心的诉求点。同时,民生新闻是整个社会所需要的疏解利益冲突、推动社会变迁的矛盾解压阀。[1]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形态转型和社会结构变迁的大变动期,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民众身上的思想观念、经济利益发生着冲突与碰撞,各种社会矛盾急速地凸现出来,影响着国家的稳定、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大众传媒所反映经济发展、收入分配、道德教化、性别平等、就职谋业、物价变动、社会保障、教育学习、权益保护等一系列关系“国计”与“民生”的问题时起到的不仅仅是上情下达的告知作用,其强大的舆论引导功能促进了许多问题的改善和解决。民生新闻正是这种功能和作用在具体的传媒业务层面上的体现,潜移默化地为社会的和谐提供有效的舆论引导。

目录

第二章 民生新闻的媒体舆论引导...............................................................................................23
2.1 民生新闻的媒体诉求......................................................................................................23
2.2 民生新闻的舆论生成......................................................................................................24
2.2.1 舆论引导..............................................................................................................24
2.2.2 民生新闻的舆论场..............................................................................................26
2.3 民生新闻的舆论互动......................................................................................................28
第三章 民生新闻舆论引导注意的几个问题...............................................................................42
3.1 政策的民生解读要与民众的承受力相适应..................................................................42
3.2 认识偏差的负面效果......................................................................................................42
3.3 介入式的民生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44
3.4 民生新闻滥造的“热点”..............................................................................................46

结论

民生是中国当下的“热话题”。 2011 年 2 月 27 日,*********总理在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访谈室与网友交谈时说,我和大家一样,也有一个家,上有 90 多岁的父母,下有儿孙,喜欢全家人一起吃饭,是个恋家的人。*********与网友的这番言辞恳切的交谈说明,“民生”是一个存在社会各个层面,涉及到每一个人的话题。每一个人都有与社会发生着联系的个人生活,关心、关注民生,几乎成了每一个民众的自觉行为。民生新闻在今天我国的新闻事业中独树一帜,枝繁叶茂,不论学界还是业界,众多学者专家、编辑记者把此次民生新闻热潮称为中国媒体的一次革命。民众把民生新闻当作生活诉求的通道,党和政府则把它当作联系群众的纽带。以民生为内容的民生新闻具有发生面广,发生频率高,又极易产生社会的共鸣,激发和生成舆论的能力强的特征。民生新闻对舆论的影响和引导正从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加大。舆论又客观地存在着正负效应,如何结合民生新闻的特征更多地让它正向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这成了本人在写本文时通篇都在思考的问题。研究民生新闻舆论引导,就其实质而言,就是要研究一种更多地表现出了它的积极意义的舆论控制。
民生新闻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针对新闻媒介和新闻记者的实践活动“民本意识”的价值取向。有了这个精神内核,民生新闻在具体实践这个层面就更加契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更具体地说,就是民生新闻是能够发挥其特点和一些特有的方式,让其倡导的“民本意识”的价值取向,在新闻实践中正向地转化为对社会的舆论引导力,促进社会的稳定、进步与发展。当然在肯定民生新闻正向的舆论引导的同时,也发现它在舆论引导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针对个案的舆论引导发挥得较好,缺乏全局观;新闻“热点”多,理性的深度浅;新闻关注度高,舆论引导的艺术尚待提高等。这些问题都是今后值得研究的问题。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