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音乐论文,本文以《狂澜》为例,进行电子管风琴原创曲创编的初探,对原创曲创作过程的各个环节与流程进行详细的剖析,创作一首原创作品是一项不易的工作,需要对作品反复不断的修改、调整及完善,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对创作的主线进行了一定的梳理,有些个别的流程尚未提及。
第一章 原创曲《狂澜》的主题材料与风格定位
第一节 主题材料
原创作品的取材方式有很多:有完全原创、有取材于民间素材等,如柴可夫斯基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就取材于某一首民间歌谣《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笔者在主题材料的取材方面主要考虑运用民族音乐素材——民歌,通过大量的筛选,最后确定将“东海渔歌”这一民间音乐作为音乐主题素材。东海渔歌是浙江省东海海域地区的渔民在渔业生产劳动中产生的民间歌谣,很多渔歌都是伴随劳动节奏歌唱的,形式多样,如《水路歌》《摇橹号子》等;现也有不少以“东海渔歌”作为素材创作的原创作品,如民乐合奏《东海渔歌》(马圣龙、顾冠仁于1959年创作),古筝独奏《东海渔歌》等等,这些围绕东海渔歌民间音调来进行演绎创作的作品,有的在原始素材基础上作较大改变,有的基本保留原样旋律。
电子管风琴原创作品《狂澜》是经过对所有“东海渔歌”相关的音乐素材进行反复筛选,最后确定了几个若干素材来源,其中有原始民歌“水路歌”、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等,还有部分素材是在民间音调的基础上演绎发展而成。以下仅以核心主题材料为例加以论述,见谱例1-1。
音乐论文怎么写
从谱例1-1中可见,动机一有三度音程组成,前两个音为同音反复;动机二是一种四度框架,其中有包含三度音程。该核心主题跳跃感较强,有一定的推动力,便于发展与展开。乐曲的其它主题均以该核心材料为基础并加以各种变奏与派生完成,由于篇幅关系,该问题不作展开。
..................................
第二节 音乐形象与风格定位
一首作品的音乐形象确定是接下来要考虑的,根据所选主题的音乐性格与该主题的相关来源,可确定作品的表现内容为:东海渔民的生活劳作以及与大海息息相关的内容。大海是渔民们世世代代劳动生活的环境,它反复无常的性格对渔民们是一种考验。在这首作品中,将从不同侧面来体现出渔民们与大海的各种交流:有渔民们勇敢地与险恶的大自然进行搏斗的画面,还有在劳作过程中不惧艰苦与危险的画面以及劳作休整后片刻宁静,最终歌颂展现了渔民们的热情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
针对以上的音乐形象,下面来确定适合该音乐形象的风格定位1。一首音乐作品的风格定位是在创作构思过程中去考虑的,包括可听性问题、艺术化水准等。通过对现今音乐的各类风格进行一定的研究梳理,最后基本确定该乐曲有如下定位考虑:
风格一:管弦影视配乐。这类配乐音响宏大,气势恢宏,较适合于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以及东海渔民在劳动生活过程中与大风大浪搏斗的场面及氛围,此类风格以管弦乐音色为主,管弦影视配乐是当今比较新颖的音乐风格,其以管弦乐音响为基础,表现内容多运用于有特定画面的影视配乐作品中;
风格二: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元素。这类风格主要以民族乐器音色来体现,比如笛子、琵琶这种特有的民族音色,可以鲜明的展现出典型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特征,部分有和声、织体以及节奏的强调,该风格定位是中国原创作品必不可少的定位考虑;
风格三:“新世纪音乐”风格元素2。这种风格元素是与当今新音乐息息相关的元素,这里新颖的音响和多变的节奏类型等包含其中。“新世纪音乐”特征是适合于表现充满神秘且朦胧氛围的内容,听起来较虚幻缥缈;其节奏指“新世纪音乐”的许多节奏存在于音乐的自然节奏和音符的强弱之间,它们是自然的、自由的,带有流线姿态。总之,该风格定位是为了增添乐曲的新意及现代感。
............................
第二章 原创曲《狂澜》段落结构与和声织体
第一节 段落结构
根据传统的创作规范,确定该曲为带引子和尾声的三部曲式,初步设计为“引子—A—B—A’”的段落结构,以下将从音乐形象、主题材料及风格定位这三个方面加以综合论述。
引子部分:在音乐形象上营造了大海的某种朦胧及神秘感的氛围,材料来源于核心主题:开头3个音与B主题相似,仅调换了音的排列顺序;跳跃性的节奏来源于A主题,而悠长的气息也与B主题相似,这与即将出现的A部主题形成对比,具体见谱例2-1。为实现风格定位“新世纪音乐”风格,主要考虑情绪与画面上的需要,节拍处理为散板。作为乐曲的开头,渲染出以大海为背景的画面。反过来说,“新世纪音乐”风格更适合于表现出大海反复无常及神秘自由的特征。
A部:此部分营造了渔民不惧困难、勇敢与海浪搏斗的形象。该部分的主题材料来源于乐曲的核心主题材料,见谱例2-2:通过对该主题运用动机连贯变化重复的方法构成若干乐段。这里采用的是“二合一综合体”风格定位,即:管弦影视配乐及“民族”。
.........................
第二节 关于和声及织体
本章主要讨论音色以外的更多细节问题,包含部分小连接、华彩段等附加段落。按照上一节所论述的段落结构,在这里将各段落进行一定的完善并完成整体的乐谱初稿。主要涉及和声及织体两个方面的编创,以下所有段落将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下图为该乐曲完整的曲式结构图,见图2-1。
音乐论文参考
从图2-1中看出:引子有8小节,结构为2+2+1+2+1;连接6小节;A部30小节的结构分为A6+A'6+连接6+A''6+A'''6;再接上一个4小节的小连接;48小节的B部结构为引入4+B(b4+b4+b'4+b'4)+B'(b'4+b'4+b''4+b''4)+C(c4+c'4+c''4);衔接13小节的华彩段落后接上A'再现部,结构与A部相同;5小节的连接之后便进入尾声,有33小节,结构为8+8+8+补充9。以下对织体与部分和声进行描述,这里与音乐表现内容相关。
引子:1-2小节左手、脚保持长音;3-4小节右手加入旋律,左手和脚作为和声背景的长音继续保持;第5小节左手滚奏音响,营造大海严峻的氛围;第6-7小节则与3-4小节相同,第8小节以刮奏音响营造海浪的氛围。这里的和声是一种非三度、不协和的结构,具体见谱例2-5,营造一种恐怖、阴森的气氛,至此引子段落结构补充完成。由于A部是主题呈示部,形象鉴定明确,情绪激昂,与引子段落的飘忽、轻柔的音响有较大的对比,产生极大落差,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小连接,自然的过渡到A部。
..................................
第三章 《狂澜》的音色创编及声部制作 .......................... 9
第一节 音色创编 ..................................... 9
第二节 打击乐声部制作 ............................... 14
第三节 计算机音乐制作与电子管风琴的结合运用 ................... 17
结语 .................... 25
第三章 《狂澜》的音色创编及声部制作
第一节 音色创编
电子管风琴中音色制作没有固定的搭配选择,唯有反复实验操作及实践来提高听觉的敏感度和音色制作的熟练度进行积累经验并总结。另外创编者需结合自己对本作品的风格定义和电子管风琴音色特点来进行音色选择与搭配,本节将根据本曲风格定位来选择与搭配音色。
引子:此段落定位为“新世纪音乐”与“民族”音乐风格。根据风格,上键盘用了类似民族笛子的音色——Lead Voice3 1的World S-Pan Flute(超清晰4音色——排箫;下键盘采用电子合成音色——LK5 1的Synth Soft和LK 2的Sweep Pad 2配以长音和弦;脚键盘选取电子合成音色——PK6 1的Dark Pad 6。
超清晰——排箫音色较为柔和,具有虚幻、飘渺之感,选用此音色的原因在于凸显“民族”音乐风格,此外在这基础上体现“新世纪音乐”风格,见谱例3-1。
音乐论文参考
A部:旋律呈现出渔民不惧困难、勇敢与海浪搏斗的画面,风格定位为“民族”音乐和管弦影视配乐风格的“二合一综合体”。A部有四次相同的移调主题旋律——A1、A2、A3和A4,由于表达的情绪与奏法各不相同,每一主题以两种演奏方式加以呈现——断奏与连奏进行对比,因此在音色上也要有所体现,笔者会在A1段落详细说明。
A1段落中,上键盘选用Dizi(笛子)作为Lead Voice 1,并以半跳音的方式呈现,下键盘伴奏以LK 1的Spiccato String 1(1号跳弓弦乐组)与LK 2的(9号弦乐组)String 9作为第一种弦乐伴奏组合进行,脚键盘上选用PK 1的Contrabass 2(2号低音提琴)与PK 2的Contrabass 5(5号低音提琴)搭配。
..........................
结语
电子管风琴作为随着时代科技发展起来的乐器,在原创曲创作方面,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与操作手段来完成。乐曲的创作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有风格类型、音乐表现内容、创作技术与手段以及与硬软件操作相关的技术手段,其中应用计算机的各类软件与电子管风琴的声部制作相结合可以使乐曲的层次更加丰富,表现力更强。电子管风琴原创作品的创作是指创编者专门针对电子管风琴演奏而创作的作品,不涉及到总谱缩编等方面。
本文以《狂澜》为例,进行电子管风琴原创曲创编的初探,对原创曲创作过程的各个环节与流程进行详细的剖析,创作一首原创作品是一项不易的工作,需要对作品反复不断的修改、调整及完善,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对创作的主线进行了一定的梳理,有些个别的流程尚未提及。
由于笔者的水平有限,研究的范围还不够全面深入,还需继续学习与探索,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有更深层次的研究成果展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