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傈僳族村落的文化中的音乐传播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1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94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一、不同视角下的音乐文化传播

“美国社会学者曾说过,罗马帝国之所以能够统治辽阔的驢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罗马公报》在内的传播系统,而西罗马之所以灭亡,也与它的扩张过甚,传播系统跟不上有关。”—个帝国的兴衰竟然与它的传播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说明了一个亊实,传播系统对于大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小到一个家庭的生活变化有着极其重耍的作用。时至今日,整个世界被急速地推向信息化时代,传播对人类社会的重耍性显得尤为突出,说到底,谁能拥有最多最好的信息,即最会“传播”,谁能建立起适应社会变迁的“传播系统”,谁的成功可能性就最人。——笔者2011年7月12日的读15日记摘隶。
对于“不同视角下的音乐文化传播”,本文主要分别在社会变迁,媒介以及民族文化视角下的音乐文化传播。在社会变迁视角下的音乐文化传播,是音乐文化伴随着社会变迁孕育而生,且为社会变迁服务的;在媒介视角下的音乐文化传播,是受媒介左右着的音乐文化传播,媒介技术的兴起引起音乐文化的变革;在民族文化视角下的音乐文化传播,是本土音乐文化和外来音乐文化在同一区域内传播,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互动。

(一) 社会变迁视角下的音乐文化传播
从社会变迁的视角来解析音乐文化的传播,其音乐是社会变迁中人类艺术文化的积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在人类社会中,不断持续传播的音乐影响着社会变迁。音乐作为承载着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社会变迁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美国社会学家汉斯?格兹和怀特?米尔斯两人在研究社会问题的时候就曾用“社会变迁”来指代“一段时间内,角色、制度或组成一个社会结构的秩序的出现、发展和衰落方面所发生的任何事情。”而对社会变迁的现象,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组在《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一书中,从哲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作了系统的、概括性的阐述:“社会变迁是一个普遍使用的社会概念,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事实上,关于社会变迁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在哲学意义上,变化是永恒的,不变是暂时的。在社会学中,社会所发生的变化称为社会变迁。”社会变迁这一概念比社会发展、社会进化具有更广泛的含义,社会变迁包括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等社会领域里的所有变化。社会变迁的表现形式也是十分多样的,主要分为:社会整体和局部的变迁、社会的渐变与突变、社会的进步与退步等。
实际上,社会变迁所代表的意义就是更为深刻而又广泛的社会变化意义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文化变迁是体现社会变迁内容的一种综合角度,主要是指文化内容或结构的变化,包括因文化的积累、传递、传播、融合与冲突而引起的新文化的增长和旧文化的改变,而在社会变化中,音乐能及时实现思想、易于感情表现以及促进交流;音乐参与人类精神领域的构建,是随应变化的艺术积淀,其积淀过程也是一种变化,所以,音乐文化的发展变化是文化变迁的一种重要形式。变化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秩序的破坏或建立、新旧体制的更迭、经济的衰落或发展等都为音乐创作提供了契机和丰富的素材,因此,音乐文化是在社会变迁中适时孕育而生的。
曾遂今先生在1997年所著的《音乐社会学概论》一书中提到:“只有音乐进入社会或音乐在进入社会的过程中,音乐才参与运动。而音乐参与社会运动的动力是人的观念和人的行为。”'》音乐文化的产生具有社会性,人的观念对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在音乐产生的过程中,学者郑清军在《中国农村音乐文化变迁原因探析》一文中特别强调指出:“从音乐社会学角度上看,音乐的创造即音乐的生产,在音乐生产的内部环节上,任何一个链条出现病变或畸形,都有可能导致整个音乐生产夭折,最终影响音乐传播的速度和效率。”他还进一步论述到:“从音乐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音乐的内容、形式、体裁和风格在量的积累中也应产生质的变化,如果一直遵循着不变的创作模式参与社会传播运动,这种传播运动的规模会越变越小,直至为零。农村音乐文化的变迁与消亡正是基于此。”其实,音乐作品的创作只有关注音乐生产内部的每一个环节,顺应社会变迁的变化,为社会变迁服务,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进行传承和传播。
音乐文化进行传播,既然是传播,就同样具有社会性,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一种仪式,在社会变迁中它始终是以社会里的人为主体进行的活动,形成人的主体运动,弓丨起整个音乐传播过程中的内部的变化以及相关事物的总体变化。社会学家杜威在其所著的《民主与教育》一书中论述到传播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不仅通过传播而存在,而且我们可以正当地说社会存在于传播之中。”音乐文化的传播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创作、演唱、演奏、传播、接收几方面都处于社会的角色和社会地位,不管音乐传播是横向的空间传播或是纵向的时间传承它都要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同时反映或者派生出新的社会关系。音乐文化传播是一种音乐信息社会共空的活动,创作者创作出的音乐作品,通过演唱或演奏,再通过某种方式传播,被人们接收,是一个自我和他人,从个体到全体进行音乐信息共享的过程,围绕着传播和反馈进行双向交流的互动,其所产生的效果是“音乐传播的本质,是传、受双方共同对音乐形象的造与认可,并充分显示出人的创造性智慧和成功后共同获得的喜悦感。

(二) 媒介视角下的音乐文化传播
媒体是伴随着社会变迁发展的,其在中国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被中国学者潘样辉在《媒体议程与中国社会变迁——30年来中国媒介推动社会变革的十大事》一文中精辟地总结为:“它们不仅记录和折射了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也是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潘样辉在上述文章中还对媒体在社会变迁中的重要功能进行了这样的阐述:“媒体的重要功能就是意识形态的供给与传播功能,它在传播新思想、形态社会共识中起着重要作用。”音乐文化隶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在社会变迁中,媒体利用意识形态的供给与传播功能,适时产生音乐作品,及时进行音乐文化传播,形成音乐文化的互动。
孟盈在《论媒介与社会关系在发展的交互促进》一文中说到:“媒介发展是社会关系变革的基本驱动力;同时,社会关系需求是媒介发展的根本动力。”正因为如此,音乐文化借助各种媒介在社会中传播,媒介促进音乐文化进行互动。依靠音乐自身的魅力,依靠媒介的驱动力,通过媒介传播,使音乐文化为促进社会变迁中社会关系的变革,文化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媒介技术的发展变化其结果:“它们改变了人的兴趣机构(人们所考虑的事情)、符号的类型(人用以思维的工具),以及社区的本质(思维起源的地方)。” “音乐文化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受到特定媒介的左右,每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技术的兴起无例外地引起音乐文化的变革。” 音乐借助于电子媒介进行传播,从表面上看,虽然,只是音乐符号通过屯波传送,但实际上,音乐从制作的时候起,就已经被语言、文卞等进行符化了,在音乐文化传播过程中,山于这种符号化,“严格地说,不管内涵意指用什么方式或用多少个符号来‘装饰’(限制)外延信息,都不可能真正上做到使‘内涵’成为‘唯一’。“由于符号化,使“内涵”有多种意义的阐释。
每种新的媒介技术都让我们有新的思考内容,同时也给予我们新的思维习惯。媒介技术对被语言,文字等符号化所产生的音乐文化的传播,产生的音乐变迁,已经成为中外很多学者关注的一个课题,赫尔辛基大学音乐符号研讨会的论文集《音乐?媒介?符号》就从不同角度把当代传媒的迅速发展、电子媒介的广泛普及应用所造就的音乐符号现象作为课题来研究,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新的音乐形态。该论文集分为电影故事片中的音乐、音乐和电视、音乐与技术、迁移与音乐中介等四辑。该论文集从以上四个方面阐释了音乐符号与媒介的关系,从不同的方位反映了比较前沿的音乐、符号以及传媒领域存在的现象、发生的变化、形成的结果。例如,该论文集里的《美国恐怖电影音乐中“邪恶中世纪”传统主题》一文,文章梳理了美国恐怖电影音乐中“邪恶中世纪”主题的发展历程,即它如何从一个时代神圣的音乐转化为另一个时代地狱般的音乐,从而颠覆这种音乐原来的精神意向。如,该论文集里的《不断死亡的歌曲:流牧探戈》一文的作者认为,探戈这种古老的歌曲形式一直长盛不衰,分析其原因在于它特殊的流牧机制和不断吸纳吐新的“流动性”。音乐符号的意指一步步地扩大,使其内涵越来越丰富。再如,该论文集里的《〈海上钢琴师〉叙事,音乐和电影》一文,透过对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叙事、音乐以及电影文本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阐释了着重以音乐为视角和体验的影片,让人们可以洞悉一种媒介解读另一种媒介的能力。看到语言、音乐和形象之间的巧妙融合,从而体会到电影文本的无限的表达潜力。论文集《音乐?媒介?符号》从个例分析中阐述了传统音乐的传承、演变、新音乐II?起的音乐文化变迁,也探讨了传统音乐能够保持原样的传承原因和影响音乐传播的因素,同时还阐述了音乐传播,其本身具有符号意义的双重属性。

二、依块比村村落状况和传媒环境 ........................................................................................18-28
(一) 依块比的村落状况 .....................................................................................18-20
(二) 依块比村的传媒环境及其发展演变 ........................................................................20-28
1、电话和有线广播 .................................................................................20-22
2、露天电影 ..........................................................................................22-23
3、红灯牌晶体管收音机 .................................................................23-24
4、收录机和电视机 ...................................................................................24-26
.............................
三、村落的音乐流变 .............................................................................28-42
(一) 依块比村在传统社会里的音乐流变 ..................................................................29-31
(二) 1949年—1966年的音乐流变 ......................................................................31-32
(三) 1966年—1976年的音乐流变 ....................................................................32-34
......................................
1、传统傈僳族民歌曲调的传播 ................................................36-37
2、怒族歌曲的传播 ........................................................37-38
......................
四、媒介与音乐的互动 .....................................................................42-56
(一) 纸质媒介与音乐 ....................................................................43-45
(二) 露天电影与音乐 ....................................................................45-47
....................................................................
五、媒介改变音乐形态和村寨语言环境 ....................................................................56-65
(一) 电子媒介改变了音乐的乐器伴奏模式 ....................................................................57-60
.....................................
六、政治和经济影响音乐文化的传播 ...................................................................65-68

结语
经过半个多世纪人们对村寨大众媒介的建设,使一个普普通通的傑傑族村寨一一依块比村有了良好的传媒环境。在这个传媒环境里,各种声视觉符号可以不受时问和空间的限制,清晰地在依块比村传播,村民们自觉不自觉地接触各种媒介,在佶息的海洋_取,吸取各种精华,从声视觉符号的传递释义接触音乐文化。
奇乐在村寨传播,是不同地区的人们赋予符号的创作、生产、传递、和释义的过程。在社会变迁中,大众媒介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媒介系统己经逐步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众媒介传递着或喜或悲,或欢乐或痛苦,形成了社会间一种自觉与不自觉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各种媒介在传播过程中都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大量的音乐文化通过大众媒介在依块村迅速广泛地传播;另一方面,村民们积极主动地接受音乐的传播,音乐的魅力给村民带来了身心的愉悦,传媒和受众双方犹如鱼水相依,大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促进了该村音乐文化的交流互动;媒介对外来音乐的传播,有力地激活了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和持续发展;音乐传播的内容円趋丰富多彩,促进了音乐文化在该地区的互动和发展。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