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殊急救输血的安全事项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952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 把好血液质量关

笔者认为,若要把好血液质量关,必须加强对医疗队伍的管理工作,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采血和供血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严格筛选献血人员。在我国,医院的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无偿献血。无偿献血者完全属于自愿献血,并且绝大多数无偿献血者的身体状况较好,不会刻意隐瞒各种患病史,有利于各种输血性传染病的控制。因此,血液的安全性与无偿献血者的数量呈正相关,即一所医院的血库中来自无偿献血所得血液的比例越高,那么该医院血库中血液的质量就越好,安全性就越高。据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间我院的输血记录显示,3年间我院共收治接受来自无偿献血血源的输血患者325例,所有患者在输血后均未发生肝炎等输血性疾病。因此,无偿献血是血源长久、稳定的保证,也是优质血液的来源,使用这样的血液也是预防控制血液传播疾病的根本措施。

2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临床输血应做到科学、安全、合理、节约,对于可输血可不输血的患者,我们不提倡对其进行输血,对于必须接受输血的患者,我们应在严格掌握其输血指征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输血治疗。

2.1 输血的适应症

①患者因缺乏红细胞和血容量不足而出现了休克。②患者同时严重缺乏三种血细胞。③患者同时严重缺乏血细胞、血容量和凝血因子或无成份血供应时。

2.2 输血的禁忌症

①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②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③伴有严重慢性贫血的患者。④长期反复接受输血的贫血病人。

3 规范输血操作流程

3.1 输血前的准备

在为患者进行输血前,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进行备血,经双人核对确认无误后抽取患者的血液标本2ml,并将血液标本、已填写完整的输血申请单及血型交叉配血检验单一起送交血库,以供血库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3.2 凭提血单取血

护士应与血库工作人员共同认真查对患者的科别、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储血袋编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量、血液种类、采血日期及有效期,同时注意检查血液的质量,确定无误后方可凭提血单取血。

3.3 核对

护理人员在回到病区后,应与其他护理人员一其按照上述要求重新对患者的的科别、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储血袋编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量、血液种类、采血日期及有效期进行核对,确定无误后方可对患者进行输血。

3.4 输血前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进行详细记录

在为患者进行输血前,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进行详细记录。一般情况下,当患者的体温≥38.5℃时,不可为其输血。在为患者进行输血的前15分钟,为其肌肉注射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异丙嗪等。

3.5 输血的操作流程

护理人员应将输血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一切物品准备齐全并带至患者床前,然后核对患者的床号及姓名,并向患者解释输血的目的及重要性,以取得其积极配合,同时嘱患者提前将大小便排净。输血的操作流程与静脉输液法相似,首先应用生理盐水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待输血器通畅后,对储血袋口进行严格消毒,再将输血器上端的针头插入储血袋口直至根部,同时按需要合理调节滴注的速度。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输血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其输血速度及有无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在开始输血的前10分钟内,输血的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后,若患者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可根据其年龄及病情的严重程度调快滴注的速度。...............

结语

输血是将正常人的血液或血液中的某种成份通过静脉输入的方式输送到患者体内的一种特殊的急救和临床治疗方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急救和临床治疗方法,输血在平时、战时或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输血虽然可以在紧要关头救人一命,但也可以使人致病或致死。输血的安全、有效不仅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还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输血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血液来源、注射用具、操作方式、患者体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给治疗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安全输血意义重大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必须把好血源质量关,严格掌握各项输血的指征,正确实施各种输血操作,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