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治疗在哮喘儿童心理素质训练中的应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9532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理论基础

1心理应对能力
1.1心理应对能力的概念
起初,心理应对被心理学视为一种适应过程,关于它的研究是不断深化的。20世纪60年代,Friedman等提出:“如果某种心理活动是一种适应过程,那这种心理活动可以被看作应对行为。70年代,Joff&Bast认为,心理应对是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有意识、有目的、灵活的调节行为,主要功能是调节应激事件作用,包括改变对应激事件的评估,调节与事件有关的躯体或情感反应。80年代,心理应对被看作是认知活动和行为的综合体。Lindop&Girson,Billings等认为:心理应对是评价应激源的意义、控制和改变应激环境、缓解由应激引起的情绪反应的认知活动与行为。LazaruS&Folkinan将心理应对定义为“个体为了处理被自己评价为超出自己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内外环境要求而做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努力”,从而控制(包括容忍、降低、回避等)那些被评价为超出个体适应能力的内部或外部的需要,并认为心理应对是带有认知评价行为的过程,与情景相关联的,环境变量影响着应对的努力与成功的程度。近年来,在有关心理健康理论研究中,心理学家把心理应对视为特定于应激情境的行为和情绪过程,对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与应对方式是处于应激源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水平。心理应对是决定生活事件是否影响健康的决定性因素。
综合上述心理应对的解释,本研究采用寇冬泉等人对心理应对能力的定义:心理应对能力是指个体平衡因生活事件导致的自身心理内环境的改变和适应外环境变化的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与生活事件进行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受到先天生物性因素的影响。应对方式,又称应对策略,指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包括相关的情绪反应时采取的各种方法、手段或策略。不同的心理应对方式,在不同的时间和情景,甚至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1.2心理应对能力的结构
1.2.1应对认知,承担对所面临的生活事件进行主观认知评估和监控的任务,是结构中的基础成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也就是说,对于同一诱发事件,不同的观念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如果个体对事件的看法和评价是合理的、现实的,那么由此产生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也就是适应的;相反如果是不合理的,就会产生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

1.2.2应对情感,是个体对生活事件进行应对认知评价时产生的相应情绪情感体验。应对情感除包括在认知活动中产生的情绪和情感外,主要指的是个体对自己面对生活事件时激活的情绪情感的表达和管理。

1.2.3应对意志,是应对活动中为实现平衡心理内环境和适应外环境变化的目的而自觉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是一种能动力量。个体如何应对生活事件受许多外部因素和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只有运用意志力克服各种内外因素的消极影响,并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才能达成目标。

1.2.4应对行为,是个体在一定观念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生活事件的反应,是个体达到平衡心理内环境和适应外环境变化目的的手段。无论个体面对什么生活事件,最终都必须落实到对生活事件的有效行为中才能实现心理应对能力的目标,以平衡心理内环境和适应外环境变化。

2游戏治疗

2.1游戏治疗的概念
游戏治疗(PlayTherapy)就是来访者和治疗师之间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而展开的特殊心理互动交流,解决来访者的人格或行为上的问题,以期促进其个人人格的发展为目的的实践性助人活动。对于儿童来说,言语表达和认知发展都还不成熟,游戏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方式,也是他们的语言。游戏治疗让儿童在游戏情境中自发地表现出真实的自我,通过游戏释放内心感受和情绪,并且促进儿童沟通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2.2游戏治疗的适用范围
游戏治疗法将治疗因素与游戏相融合,解决了预防和矫治多种儿童和青少年

第三章制定哮喘儿童游戏治疗取向团体辅导方案....................................31
1团体成员心理特点....................................................31
2游戏治疗取向团体辅导方案设置.....................................................31
第四章游戏治疗取向团体辅导在哮喘儿童心理应对能力训练中的作用................................34
1研究目的......................................................34
2对象与方法...........................................................................34
3结果...............................................36
4讨论........................................................51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55
1结论...........................................55
2研究的创新性..............................................................56
3本研究的不足.....................................................................56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1哮喘儿童心理行为和应对方式现状
本研究采用儿童行为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分别从家长评价和患儿自评两个角度来收集资料,调查分析儿童心理行为和应对方式的特点。通过分析参与调查的143位哮喘儿童的基本情况、心理行为、应对方式等方面的资料,得出以下结论:(l)哮喘儿童发生心理行为异常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是正常儿童的2一3倍。
(2)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具体表现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其中男孩主要表现为交往不良、分裂样、社交退缩、强迫性、不成熟等行为因子异常,女孩主要表现为体诉、分裂样、抑郁、社交退缩、违纪等行为因子异常。
(3)在应对方式上,有行为问题的哮喘儿童使用负性情绪反应的频率明显比没有行为问题的哮喘儿童高。
(4)患儿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都是影响哮喘儿童心理行为和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

2研究的创新性
本研究在国内哮喘儿童护理中率先引入心理应对能力训练,针对哮喘儿童心理行为和应对方式的共性和个性,采用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团体游戏辅导方法为主要干预措施,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应对能力的训练,引导、教育、鼓励患儿变消极应对方式为正性的、积极的应对方式,纠正患儿的不良行为,缓解哮喘儿童身心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儿的心理应对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促进提高哮喘儿童生命质量,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盂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6
[2]刘芳.心理卫生教育对师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方式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
[3]王玲,叶明志,陶炯.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与大学生心理需要的期系[J].中国l陆床心理杂学志,2002,3
[4]姜乾金.应对研究近况[J].中国临床医生,1999,27(1):16一8
[5]寇冬泉,黄技.心理应对能力及其培养[J].教育导刊,2007,9:24一26
[6]吴汉荣.医学心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3
[7]马惠,严进,王志红,等.特质焦虑人群应激条件下ERP中P3的变化[J].中国l陆床心理学杂志,2005,13(3):(三级)330一332
[8]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122
[9]刘馄辉,著.游戏治疗理论与实施[M].台北:天马文化,1996
[10]SandraW.Russ.PlayinChildDeveloPmentandPsychotheraPy[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2004:8一3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