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赞扬言语行为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692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本文明确了赞扬言语行为的内涵,指出赞扬言语行为具有指向性、馈赠性、评价性、礼貌性四种性质。其中,礼貌性是赞扬言语行为内在的基本性质。赞扬言语行为在交际过程中,呈现出寒暄、愉悦、鼓励等功能。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于汉语而言,传统的语言学家从句类、句型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句子的功能归根结底就是意义的表达。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注意,那就是为什么要表达?这是以前的研究没有提及的地方。表达涉及到表达者和接受者,也就是交际双方——交际的主体。因此,我们要明确的一个问题就是,表达与交际具有怎样一种关系?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Fillmore(1968)在《格语法》中指出交际的核心思想就是针对情景这个整体概念的表达。Lyons(1977)提出交际是通过建立符号体系来传递信息的观点。两位学者都认为,表达是对整体情景的表达,是对交际过程中信息的表达,换而言之,表达与交际的关系如下:表达是交际的功能。 表达是人类用语言进行的一种行为,严格意义来说,表达是交际的功能这种说法似乎不太准确。难道说交际的功能仅仅是为了把话说出来?好像并不是。Austin(1962)在《如何以言行事》(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一书中,已经意识到交际的功能并不是表达,而是行事。他提出“以言行事”,即“说什么可能就是要做什么,或者说什么的同时就是在做什么”(to say something may be to do something,or in saying something we do something)[1]的重要思想。表达是为了行事,但是,为什么要行事,Austin并没有给予过多的解释。他的学生Searle也是一样,也没能对此问题进行再深入的阐释。Austin认为,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包含了三种行为:说话行为、行事行为和取效行为,但他研究的重点是行事行为,即“以言行事”。继Austin之后,关于言语行为的相关研究,大部分学者都关注“以言行事”,“以言行事”几乎成为了言语行为理论的代名词。对取效行为——“以言成事”进行研究的却很少,即便涉及,也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深入的阐述。
............................
1.2 研究综述
从英国语言哲学家Austin提出言语行为理论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纷纷对赞扬言语行为进行了理论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将从国内外两个角度,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近五十年来,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对赞扬言语行为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研究。Austin(1962)、Searle(1969、1979)、Leech(1983)、Brown & Levinson(1987)、Pomerantz(1978)、Manes & Wolfson(1981)、Wolfson(1983)、Holmes(1988)、Herbert(1989)等众多学者在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跨文化语言学等领域对赞扬言语行为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成果非常显著。具体情况如下:
1.2.1.1 赞扬言语行为研究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是由英国语言哲学家Austin(1962)提出来的,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他在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观点的基础上,指出尽管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语句是没有真值的,但仍然是有意义的,也就是人们在“以言行事”。
Austin认为,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应该分为“以言指事”(发出一个带有特殊意义的句子)、“以言行事”( 在发出一个句子时带有询问、回答、承诺、赞扬等行为)以及“以言成事”( 发出一个句子对听话人的感情、信念或行为产生一种特定效果)三种行为,而“以言行事”则是他关注的重点,就是人们用语言实施了什么行为的问题。
Austin将施事动词作为分析言语行为的重要依据,他假定以言行事与施事动词之间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言语行为划分为裁决型(Verdictives)、行使职权型(Exercitives)、承诺型(Commissives)、表态行为型(Behabitives)、阐述型(Expositives)等五种类型。赞扬言语行为归属为其中的表态行为型(Behabitives),它与社会的行为相关,如对别人的行为、时运做出反应等。这样的分类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言语行为类型划分的依据应该是话语在具体语境中所具有的功能,而非是施事动词;二是并非所有的施为句都有施事动词,这样的划分大大缩小了言语行为的范围,不利于对言语行为进行充分的研究。即使在Austin本人看来,这个分类他也不是很满意,正如他所说的“我这些意见丝毫不能算最后的意见” [4]。尽管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不可否认他所做的贡献。他首次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并将言语行为中的“以言行事”做了分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后人进行言语行为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
第2章 赞扬言语行为概述
2.1 赞扬言语行为的内涵
Austin根据行事语力,将言语行为分为裁决型(Verdictives)、行使职权型(Exercitives)、承诺型(Commissives)、表态行为型(Behabitives)、阐述型(Expositiwes)等五种类型;他的学生Searle则根据命题内容条件、预备条件、真诚条件、必要条件等四个条件把施事行为分为断言类(assertives)、指令类(directives)、承诺类(commissives)、表达类(expressives)以及宣告类(declarations)等五类。二者的观点基本一致,即赞扬言语行为都属于表达类的言语行为,即通过语言形式生成话语来实现赞扬交际目的的行为。那么,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我们究竟该如何去界定赞扬言语行为,界定的依据又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2.1.1 赞扬言语行为与赞扬行为及赞扬语言的关系
言语交际中,赞扬言语行为的发生,是在交际主体A与B之间进行的,其中主体A为赞扬者,主体B为受赞者。赞扬言语行为就是主体B的突出优势(包括品质、行为、技能、所有物等)使得主体A产生某种欣赏、喜爱、赞美等情感,进而对主体B传递赞扬信息的馈赠性言语行为。这一行为,不仅可以缩短交际主体A与B之间的距离,维护彼此间正常的人际关系,而且还可以加强A与B之间感情的联络,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交际氛围。
赞扬言语行为与赞扬行为具有密切的联系。赞扬行为的实施,既可以通过语言手段来进行,也可以通过非语言手段来进行。通过语言手段形成的赞扬就是语言赞扬;而不运用语言所形成的赞扬则是非语言赞扬。当说话者通过语言来实施赞扬的行为,就是赞扬言语行为,它是赞扬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赞扬行为的一种最重要的手段。非语言赞扬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伴随性非语言赞扬,另一个是独立性非语言赞扬。伴随性非语言赞扬是指在赞扬言语行为过程中出现的面部神情、眼神、身势、手势等动作,这些动作对语言赞扬具有辅助性作用,二者的综合使用,能够加强赞扬言语行为的力度和效果。而独立性非语言赞扬是指脱离或不依附于语言赞扬,也就是不伴随语言赞扬而出现的一种赞扬行为,如赞许的表情、伸大拇指、鼓掌、点头等。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这些没有解释说明的独立性非语言赞扬才能发挥其赞扬的作用,脱离一定的语境,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所以,独立性非语言赞扬使用的频率较低,而伴随性非语言赞扬使用的频率高,且往往是与语言赞扬联合使用,进而达到强化赞扬效果的作用。
........................
2.2 赞扬言语行为的性质
赞扬言语行为属于表达类的言语行为,是赞扬者对受赞者所具有的突出优势(包括品质、行为、技能、所有物等)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或态度的一种言语行为。我们从言语交际模式的框架出发,归纳总结出其具有以下几种性质。
2.2.1 指向性
表达情感是语言的一个主要功能,“在言语交际中,语句所负载的情感总是指向特定的对象的”[12]。吕明臣(1998)将这种情感指向分为自我指向、对方指向、内容指向三类。其中,对方指向是指“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的情感表达是针对听话人一方的,表现了对听话人的冷漠、喜欢、厌恶、愤怒等情感”[13]。我们这里所说的赞扬言语行为具备情感表达功能,具有指向性特征,指的是赞扬者对受赞者突出优势(包括品质、行为、技能、所有物等)表达赞扬情感,并通过语言形式生成话语,将赞扬情感信息传递给受赞者,让受赞者感受、意识到自己的赞扬情感,进而实现赞扬交际意图。因此,赞扬言语行为具有指向性,且指向听话者,即受赞者。
如上面例(1)中的话语“你看,老王家的女儿长得可真水灵,一点都不像他”。在这个例句中,说话者的情感指向并非是听话者,而是交际主体之外的其他人。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类语句形式上是赞扬言语行为的话语形式,但情感指向却不是听话者,我们把它排除在赞扬言语之外,不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
.........................
第3章 赞扬言语行为结构 ................................ 33
3.1 赞扬言语行为的交际主体 .......................... 34
3.1.1 赞扬者 ..................................... 34
3.1.2 受赞者 ..................................... 35
第4章 赞扬言语行为的话语形式 .......................... 47
4.1 表征赞扬意向的词语 .............................. 47
4.1.1 赞扬标记词语 ............................... 47
4.1.2 非赞扬标记词语 ............................. 50
第5章 赞扬言语行为的实现 .............................. 73
5.1 赞扬言语行为的实现条件 .......................... 73
5.1.1 赞扬者的情感需求 ........................... 73
5.1.2 受赞者的突出优势 ........................... 74
第7章 赞扬言语行为的赞扬程度
7.1 赞扬程度与赞扬交际意图的关系
赞扬程度是实施赞扬言语行为过程中,赞扬者实现赞扬交际意图时所生成的不同话语形式体现出来的赞扬情感的高低程度。赞扬情感的高低程度只是一个模糊的说法,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它取决于赞扬主体自身的认知状况、交际通道等因素。不同的赞扬主体都具有主观能动性,其话语所表现出来的赞扬程度的高低,是相对于受赞者所具有的突出优势的一种自我感知、理解,并不具有普遍性。此外,不同的交际通道因素对赞扬主体话语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以及对赞扬程度的表达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在赞扬言语交际中,赞扬程度对于交际主体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着赞扬言语交际意图能否恰当地表达,赞扬交际意图能否顺利地实现。赞扬程度的表现要避免过犹不及,这是一个度的问题。交际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状况的认知,根据具体的语境来把握赞扬程度话语形式的选择,进而与赞扬言语交际意图相连接。赞扬言语行为是跟面子有关的言语行为,获得他人的认可、肯定、喜爱、赞许等是社会中每个人的内心需求与渴望,赞扬言语恰恰能满足人的这种需求与渴望。在赞扬言语交际中,对赞扬者而言,满足了受赞者面子的需求同时,也损耗了自己的面子。面子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尤其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下,面子就是维护社会交往中的个人尊严。人人都有面子,谁也不愿意随意损耗面子,中国人除了“要”面子,还很注重“给”面子。一方面期望别人给自己面子、维护自己面子,另一方面还要给对方面子。所以,在赞扬言语交际行为中,赞扬者恰当地把握赞扬程度,既给了受赞者面子,同时也不会过多地损耗自己的面子。合适的赞扬程度,可以确保赞扬交际意图的顺利实现。受赞者的突出优势具有真实性的特点,它是引发赞扬者实施赞扬言语行为的基础。赞扬者对赞扬程度的把握与赞扬言语交际意图的实现条件之一的受赞者突出优势具有密切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


语言学论文参考

..................................
结语
赞扬言语行为是言语行为的一个重要类别。关于赞扬言语行为的研究,有两个立场,一个是形式的立场,另一个是功能的立场。从形式的立场出发进行的研究,尽管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赞扬言语行为,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无法揭示赞扬言语行为话语形式的生成问题,即人们如何使用语言生成话语,实现与交际意图的对接问题。因此,我们站在功能的立场,从整体的视角出发,在言语交际框架下,对赞扬言语行为进行系统的研究,寻找解释的途径。
基于功能的立场,从整体的视角出发,在言语交际的框架下,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赞扬言语行为的内涵、性质、功能和结构
明确了赞扬言语行为的内涵,指出赞扬言语行为具有指向性、馈赠性、评价性、礼貌性四种性质。其中,礼貌性是赞扬言语行为内在的基本性质。赞扬言语行为在交际过程中,呈现出寒暄、愉悦、鼓励等功能。赞扬言语行为的结构要素包括交际主体、交际意图、交际语境及交际形式。赞扬交际意图包括赞扬意向与赞扬事件,它是赞扬言语交际的核心,是赞扬言语交际产生的动因。赞扬主体之间的社会、话语、情感关系,其社会和交际的双重角色,以及赞扬言语实施的语境都会影响赞扬话语形式的选择。
2.赞扬言语行为的话语形式
表征赞扬意向的词语分为赞扬标记词语和非赞扬标记词语两种,其中赞扬标记词语有四类。表征赞扬的结构形式有有标记的结构形式和无标记的结构形式两种。有标记的结构形式有三类,无标记的结构形式有两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赞扬言语行为与感叹句、疑问句、陈述句等句类之间的关系。赞扬言语行为结构要素在话语层面的隐现呈现出多样的特点,其语序主要根据语用焦点,围绕赞扬意向进行排列的。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