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三农”思想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98 日期:2023-06-27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职称论文,“三农”问题,是影响和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基本问题,它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始终。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把“三农”问题放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万里“三农”思想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万里“三农”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勇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思想指导下的农村改革实践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他锐意改革,尊重农民生产自主权,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的束缚,由此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开辟了改革开放初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新路子。

一、万里“三农”思想的理论渊源及时代背景

(一)万里“三农”思想的科学涵义
万里是我国成功的农村改革家。他在主政安徽(1977 年 6 月至 1980 年 1 月)和中央分管农村工作(1980 年 4 月至 1988 年 4 月)期间,秉承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怀揣“实事求是”的思想工作路线和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勇气,致力于中国农村改革工作,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农村改革思想。他对改革提出的一些具有创见性的理论观点,是党和人民精神财富的一部分,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因此,万里的“三农”思想主要是中国农村改革思想,核心是改革农村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中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地方,主要包括:一是生产观点,提出农村工作的中心是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二是坚持群众观点,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号召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支持农民首创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三是关于农村经济体制和农业经营模式的观点,指明双“包”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责任制,是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主张取消“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离;四是关于商品经济的观点,他鼓励发展商品经济,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五是重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强调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他曾直言:“民主与法制不健全,国家就安定不了”;六是文化观点,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调科教兴农。
..........................

(二)万里“三农”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历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难以隔断。万里“三农”思想形成的精神内核,既受到自身在革命战争年代所积累的特殊历史经验的影响,同时受到同时代其他社会思潮的影响,还受到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相关思路的启发。
1.中国古代的农本思想
万里“三农”思想汲取了中国传统“农本”思想的农业生产生活智慧。“农本”思想及其社会实践,自古以来源远流长,勾勒出中华农耕文明和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奠定了中华历史文化传统和宗法人伦秩序的根基与基础。这一思想强调民之大事在农、国之大事在农,并把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合二为一。《管子·治国篇》指出,“民无所游食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足,粟足则国富”。①儒家认为,国以民为本,而民以食为天,农桑既是民生根本,又是国家富强、治理有序的根本;民众富裕了,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后,才可以实行基本的道德教化。西汉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农为衣食之源,工商所资,农民复占全国人口十之八九,务本重农,谁曰不宜。此正面之理由也。自其反而观之:若饥寒交迫,救死不暇,荣辱不足动其心,刑赏不足励其行,欲言教化难矣。民不聊生,教化不行,聚而为乱,则社会不安,而国亦危矣。故孔子言既富加教,孟子言恒产,管子谓衣食足知荣辱。”①受这一思想影响,历代统治阶层都重视农业生产,把发展农业放在国家经济生活的首位,劝民立农,勤勉督查,立政兴邦。万里汲取了中国传统“农本”思想的农业智慧,在新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形势下,对“农业是国家发展和民众生活之根本大事”这一基础命题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对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他强调“三农”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重中之重”的地位,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主张农村要以生产为中心不断促进农民扩大就业和增收致富,不断推进农合综合改革和农业的现代化。

2.近代乡村建设思想
万里的“三农”思想借鉴了中国近代乡村建设思潮代表人物晏阳初、梁漱溟等宝贵思想。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国内反动势力的摧残掠夺、长期战争的破坏以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中国的社会经济不断趋向破产,农村的情况更为严重。晏阳初、梁漱溟等重视农业、关注农村、同情农民的众多知识分子和地方绅士,从传统文化,团体组织和传统经济出发,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乡村建设思想。在此期间,他们的农村建设运动的目的是通过农村改革来振兴农村,并通过农村发展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农村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他们都发表了大量关于农村问题的观点,至少客观上对未来农村建设有深刻影响之见解。
.............................

二、万里“三农”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实践

(一)万里“三农”思想的主要内容
安徽是农业大省,90%以上的人口是农业人口。但是长期以来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群众的生活一直很艰难,解决温饱都成了问题。万里赴安徽执政后,他的工作便着眼于解决全省人民温饱问题。他认为解决安徽人民生活落后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农业。农业不改革,农业生产提不上去,贫困落后的安徽将不会改变。在他主政安徽的三年多时间里,通过体察民情,暗访地方,听取农民建议等一系列调查研究,摸清了当时安徽农村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出台一系列农业改革政策,可以说万里“三农”思想就是始于安徽农村。
万里是我国成功的农村改革家,他的农村改革思想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总结提炼的,他对改革提出一些具有创见性的理论观点,是党和人民精神财富的一部分。对于当时的农村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万里在 1985 年曾做过一次总结:第一,坚持群众观点,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第二,坚持实事求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三,坚持改革。我个人认为他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党的领导
万里之所以能够在安徽进行大规模的农村改革,是因为他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支持。粉碎“四人帮”后,万里本是听从中央调令去湖北省担任省委第二书记,他二话不说就在家中查阅了解湖北省的近年来的概况,以便尽快接手工作。因为他一直把自己当成党的“一块砖”,任凭党来搬,哪里需要就往哪搬,这也是他多年党性所在。但邓小平听万里辞行前说要到湖北任职,迟疑表示“不对吧,怎么到了湖北?”并向叶剑英建议“安徽盖子已经捂了八个月了,火烧眉毛,问题不能不解决了,也不能再捂了。要派一个善于解决难题的干部,快刀斩乱麻,久拖不利。我推荐万里,好钢要用在刀刃上!”①万里就这样服从组织的安排,被派到了更需要他的安徽省。②
.............................

(二)万里“三农”思想的实践
万里“三农”思想的实践就是他在安徽的农村改革实践。他以恢复安徽省农业生产,加快发展农业生产,进而解决全省人民温饱问题,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等问题为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实践。万里“三农”思想的实践是从提出尊重生产队自主权开始的,并以此角度出发形成了“农村《六条》”,后根据旱灾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借地度荒”,再到“包产到户”,一直到形成“大包干”,这就是当时安徽农村改革的具体轮廓,之后调往中央主持全国农口工作,提出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等。这些都是万里“三农”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实践。

1.出台安徽农村《六条》

1977 年冬季,万里刚到安徽不久,便开始他的“微服私访”。他在安徽工作的时间并不长,还不到三年,在这期间他,安徽所有市县他几乎都跑遍,就连比较偏僻的乡镇也留有他的足迹。多次考察、调研的所见所闻令这位新上任的省委书记触目惊心,忧心如焚,他明白安徽的农村改革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恢复农民生产的自主权,把他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做好春夏粮食生产,为秋季农业生产做好铺垫,进而逐步破解农民没饭吃的问题。为解决安徽省农村问题,安徽省委根据万里对安徽省农村形势进行调查后的指示,召集地、市农委主任召开座谈会,汇报调查情况,研究解决办法。他在多次听取群众意见后,拟定了适合当时农村发展的安徽六条。安徽六条经过十次以上的修订和讨论,这些草案以“试用草案”的形式于 1977 年 11 月 28 日发布给全省各农村实行。

《六条》主要是针对当时安徽农业生产面临的困境和农村严峻局面而制定的。这些内容今天看来似乎很平常,但在当时,许多条规定都触犯了不可动摇的原则,它击中了农村问题的要害,突破了长期无人逾越的“禁区”。其中,提出了对统治农村二十多年“一大二公”政策完全不同的意见,那就是对生产队自主权充分尊重,对农民经营自留地,发展家庭副业、开放贸易市场等也是允许和鼓励的,而这正是《六条》对于农村改革的意义。它打破了过去计划经济管得过死的禁区;其次尊重了农民生产的自主权,生产队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种植种类,对于采取哪些措施来增产也有决定权,这可以说是让农民长期以来束缚的手脚得到了释放,充分调动了让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它突破了当时批判“自由种植”和割掉“资本主义尾巴”的禁忌。万里顶着巨大的政治风险,敢于担当,勇敢地越过了雷池一步。这是第一份突破“左”倾禁区的农村改革性文件,对刚刚粉碎“四人帮”没多久的中国来说,是一针强心剂,是一支射向“左”倾思想的利箭,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欢迎,农村《六条》的实施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序幕。

................................

三、万里“三农”思想的理论意义............................................. 24
(一)奠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农”工作的基础...........................24
(二)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26
(三)回归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8
(四)坚持党的根本工作路线...........................30
四、万里“三农”思想的实践意义.............................. 33
(一)拉开我国改革的序幕.............................33
(二)开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34
1.我国脱贫攻坚历程...................................... 34
2.万里“三农”思想与习近平扶贫工作思想的联系......................... 36

四、万里“三农”思想的实践意义

(一)拉开我国改革的序幕
邓小平说:“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的改革始于安徽,万里同志是有功的。①”在政治气候相同的情况下,在同样遭受自然灾害的面前,有见识和担当的领导者选择了改革,勇当改革家,承担起社会道义和历史责任。万里在当时面对那个陈旧体制时,曾经多次提到:“我们准许改革不成功,但不准许不改革”,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决断和坚定意志。他说,“我们的改革是探索性的,改革会有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对于改革一直采取摇头的态度不行。”“社会在前进,人类在进步,我们的事业也要不断地开拓,才能不断地发展。守旧的人是不能负担起开拓任务的,这样的人,再‘听话’恐怕也是难以有所作为的”。②正是这种不断探索前进的改革精神,使得万里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上不遗余力地推进改革,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又提出城市改革带动农村发展的理念,再从商品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到法治领域的依法治国,还有机构改革等方面,他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全面推动中国的改革事业。现在的改革实践也证明,只是进行单一领域的改革而没有其他领域的改革及时跟进与之配套,改革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可以说,万里“三农”思想中蕴含的改革内核与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是一脉相承的。像他坚持“只要农民增加收入,集体增加积累,对国家增加贡献,就是好办法”的观点,秉持这个理念大胆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生产责任制,当他得知滁县地区开展联产计酬后,认可了这个创造性的实践,并在 1978 年 10 月中共安徽省委常委会议上总结各地贯彻农村《六条》工作经验时,指出“根据作物情况,可以包产到人、到组,联产计酬,也可以奖励到人、到组。”

................................


结论
“三农”问题,是影响和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基本问题,它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始终。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把“三农”问题放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万里“三农”思想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万里“三农”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勇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思想指导下的农村改革实践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他锐意改革,尊重农民生产自主权,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的束缚,由此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开辟了改革开放初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新路子。
对万里“三农”思想的研究,不仅能丰富中国马克思主义“三农”体系思想,更可以为新时代我国“三农”改革和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联系落实到新时代我国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了万里“三农”思想在新时代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