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部带菌情况及清除方法
临床常用的洗手方法有一般卫生洗手和外科消毒洗手两类, 一般卫生洗手又包括普通洗手和卫生洗手两种。普通洗手是指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双手, 即将双手涂满肥皂泡沫, 对其所有表面进行强有力的揉搓, 持续 10 s~ 15 s, 然后用流动水冲洗, 可将手上 60% ~ 90% 的微生物除去。卫生洗手消毒是在普通洗手的基础上使用消毒剂涂擦双手以清除或杀灭手上暂住菌群。外科手消毒是指用机械刷洗及消毒液清除或杀灭手上暂住菌群并减少手上常驻菌群以防止手术过程中手套破裂而引起感染。
2 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现状
2. 1 医护人员洗手率低Didier等
通过观察发现, 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平均为48% , ICU医护人员洗手率最低,为36% , 原因是 ICU 比其他科室工作忙。他还发现医护人员在对同一病人的不同部位进行操作时, 洗手依从性只有11%。Peter等也报道, 医护人员洗手率平均为22. 1% , 只有7. 9% 的医护人员在对同一病人的不同部位进行操作时换手套, 4. 8%的医护人员洗手,与Didier 的观察结果一致。Karabey等观察到 ICU 医护人员的洗手率只有12. 9%。Victor Daniel等观察了3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后报道, 只有 17% 的人在接触病人前洗手。尚少梅等报道, 护士平均洗手率为16. 36% , 操作前洗手率比较低, 为11. 10% ?26. 21% , 而下班前、喝水和就餐前的洗手率最高, 为 65. 24% ?43. 62% 。刘瑞红等报道, 护士在开始操作和接触不同病人之间的洗手率仅为 28% 和 26% , 下班前和结束操作后洗手率为 94%。与尚少梅等的观察结果基本一致。计国平等用半结构式问卷调查两个县的妇产科人员后报道,61% 的人员在检查病人前不每次戴手套, 40% 的人不每次洗手。
2. 2 医护人员洗手合格率低
M ichelle等通过观察发现医护人员平均洗手时间只有 9. 5 s, 比规定的最短洗手时间10 s要短。李文玉采用单盲法调查312名医护人员的洗手情况后发现, 只有53. 9%的医护人员坚持必要的洗手次数, 而洗手部位、洗手时间的单项合格率分别为38. 5%和73. 7%。张晓春等对 200 名护士的调查发现, 洗手范围合格的只有32. 5% , 洗手步骤正确的只有20. 5% , 75. 5% 的护士漏洗指尖, 63. 5% 的护士漏洗拇指, 42. 0%的护士漏洗指背。许景云等的研究显示, 有12%的医生和8. 6%的护士在医务活动后洗手不合格,手上细菌超标。医护人员近 50% 的时候是在不洗手的情况下从事医疗活动。陈杰等报道31. 2%的医生和10. 4% 的护士洗手不合格, 原因是洗手时间不达标, 拇指、食指指缝未充分揉搓到位。Larson等通过调查问卷和直接观察相结合后发现,95% 的内科医生和90% 的护士认为自己的洗手方法正确, 但是实际观察却发现他们的洗手方法并不符合要求。
3 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3. 1 认识不足
一部分医护人员对洗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不了解。计国平等在研究中发现, 农村基层妇产科工作人员中有 40% 的人认为在检查病人前后没有必要洗手, 说明基层妇产科人员没有获得充足的有关洗手的知识。虽然大多数医护人员知道操作前后要洗手, 但是很多人认为洗手是为了不让自己受到污染, 意识不到细菌可以通过自己的手传播给病人, 从而造成病人间的交叉感染。尚少梅等观察到护士在操作前以及在接触不同病人中间洗手依从性比较低, 但在如厕前后、下班前、喝水和就餐前的洗手依从性较好, 这说明护士自我保护意识较强, 但对控制交叉感染的认识不足。有的医生认为自己与病人接触时间较短, 因而不需要那么频繁的洗手, 但是 M aki 对医生的手进行细菌培养后发现, 医生每检查 2 个或 3 个病人,40%医生手上带有沙雷氏菌, 11% 医生手上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一部分医护人员采取戴手套来代替洗手, 但是手套可能出现微小的破损或者是表面受到污染, 所以只戴手套而不洗手并不能防止细菌的传播, 医护人员在戴手套前后均应洗手。
另外, 医院内感染常以散在病例出现, 有些情况下病人的感染症状常在感染几天后出现, 使大多数医务人员认为与自己不洗手无关。
3. 2 工作量大
繁忙的工作使医护人员忽略甚至忘记了洗手。医患比例失调, 加之病人的病情随时会有变化使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加重, 需要洗手的机会增加, 但是医护人员由于时间的限制, 不可能100%地遵从洗手的规定。Didier等在调查中发现, 洗手依从性最低的是ICU 的医护人员,为36% , 依从性最高的是儿科医护人员( 59% )。按照规定的洗手标准, ICU的医护人员平均每小时需洗手43. 4次, 而儿科平均每小时为 24. 4 次。
说明医护人员需要洗手的机会越多, 洗手的依从性越差。如果医护人员每小时接触病人次数大于 10 次, 那么每小时增加10次洗手机会, 洗手依从性就下降 5% ?2%。
3. 3 缺乏便利的洗手设备
病房中多数没有水槽, 医护人员每做完一次操作到水槽处洗完手再回到病人身边需要花费 1. 0min~ 1. 5 min, 所以医护人员在连续操作时不易做到每操作一次洗一次手。Kaplan等比较了两个病房后发现, 水槽数与病床数之比为 4B1 的病房, 护士洗手的频率高于水槽数与病床数为1B1 的病房( 76% 或 51% )。但是M ar y等的研究表明, 增加水槽的数量与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关系不大。
Whitby等在研究中亦发现提供便利的水槽并不能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缺少便利的水槽是否是影响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单独因素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冬季水温低, 一些单位没有条件供应热水, 也会影响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在陈杰等的研究中发现冬季天寒水冷, 医护人员洗手次数下降, 洗手的合格率稍低于其他季节。
3. 4 皮肤不适
Zimakoff 等在调查中发现, 医生认为皮肤的损害是导致他们洗手依从性低的主要原因。皮肤浅层含有水分和脂质, 使皮肤保持完整、平滑、湿润。长期频繁地洗手导致皮肤中水分和脂质丢失、pH 值增加, 皮肤容易干燥、皲裂。也有一部分医护人员对手消毒剂过敏, 使用手消毒剂后皮肤发炎、脱屑、感染。以上两种情况使医护人员感觉手部不适, 则洗手的依从性下降。
3. 5 同事的影响
M ar y等发现如果同一间病房中高年资的医护人员不洗手, 那么其他医护人员也很少洗手。Barbara等通过电话访谈也发现, 医生在单独工作时洗手的依从性比
集体工作时要好。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4 管理对策
4. 1 制定统一的洗手指南
在充足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上,英美等国家制定了“医疗保健机构手部卫生指南‘, 对洗手的指证、洗手技术、手部卫生产品的选择等进行了规范。目前我国尚没有统一的洗手指南, 使一些医护人员对日常工作中洗手重视不够。并且,5医院感染管理规范6和5消毒技术规范6中对洗手的要求不很统一和明确, 也使医护人员不知所从。
4. 2 加强对医护人员洗手的教育和监督
医护人员的知识缺乏是造成洗手依从性比较低的原因之一, 给医护人员提供行之有效的教育干预, 是改善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的首要措施。Dorsey 等报道, 在洗手槽处悬挂醒目的标牌, 上面标注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 推荐的洗手程序, 并给所有的医护人员发放相同内容的宣传单, 结果显示, 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有很大的提高, 而医生的洗手依从性改变不大。说明针对不同的医疗群体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Sharir 等通过给医护人员进行不断的积极的教育, 使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得到显著的提高。Michelle等认为对医护人员洗手的教育, 应当在学校教育中就开始, 使医护人员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理论和实践都证明, 改变行为要比在行为形成前培养行为难得多。
加强对医护人员洗手的监督, 也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Robert报道, 当医生意识到他们的洗手行为被监督时, 洗手依从性为61% ; 当他们的洗手行为不被监督时, 依从性为 44% 。监督人员可以是院内的工作人员, 如感控科的工作人员、护士长、科主任等, 也可以是病人。病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比较关心, 因而, 给病人宣传医护人员洗手的意义, 让病人在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前询问:“你洗手了吗?”这样, 可以间接地促进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Maryanne等报道, 采取鼓励病人要求医护人员洗手的方法, 使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显著提高。
问题是, McGuckin等发现病人愿意询问护士, 而70% 的病人不愿意询问医生。Werner等发现单纯采用教育/反馈模式,或者是只采取病人提醒医护人员洗手的模式, 都对ICU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影响不大, 而给予方便的手消毒剂, 却使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提高。原因可能是, 造成ICU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比较低的首要因素是工作量大、时间不充足, 因而单纯的教育干预或者是病人监督, 成效均不显著。
4. 3 改善洗手条件, 使用方便的手消毒剂
改善洗手设施, 给医护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洗手环境, 如增加水槽的数量、安置感应式水龙头开关、密闭式液体皂容器、烘干器等。针对I CU、急诊等工作比较忙的科室, 可提供便携、快速、高效的手消毒剂。Werner等报道, 给ICU医护人员提供方便可取的无水乙醇为基础的手消毒剂, 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从19%提高到41%。
4. 4 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
Didier等研究者认为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措施比采取单方面的措施效果要好, 指出在全院范围内张贴彩色醒目的强调手卫生重要性的标语和招贴画, 配发能便携的瓶装擦手消毒剂, 院管理层提供的组织保障和物质支持, 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从1994年48%显著增至1997年 66% 。与此同时, 总的院内感染率下降(从1994年的16. 9%降至1998年的9. 9% ) 。尚少梅等报道, 采用行为教育并提供无水消毒液的干预方法对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有促进作用, 并且比单独采用行为教育干预的效果要好。
5 小结
洗手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 也是一个社会行为。如何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医护人员对洗手的认识不足, 是导致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较低的最初原因, 采取何种方式的教育措施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建立起知-信-行的链条, 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不同地区、不同医疗群体存在着不同的影响因素, 并且多种影响因素共存, 因而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比单方面干预效果显著。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可以收到持久的效果, 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 1] 钟秀玲.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 M ]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107.
[ 2 ] N orman A S Rickard. http://sblunwen.com/yhzc/ Hand hygiene: Promoting compliance amongnurses and healt h w orkers [ J ] . Brit ish Journal of Nursing, 2004, 13( 7) : 404- 410.
[ 3] 李文玉. 某医院 312 名医护人员洗手情况调查[ J ] .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1, 19( 4) : 303.
[ 4] D idier Pitt et . Improving adherence to hand hygien e pract ice: A mult i-disciplinary approach [ J ] . Emerging Inf ect ious D iseases, 2001, 7( 2) :234- 240.
[ 5] 吴彩花. 医院感染与洗手 [ J] . 中国热带医学, 2003, 3 ( 2 ) : 267 -268.
医护职称论文精选范文:医护人员洗手顺从性影响因素及管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洗手,医护人员,依从性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