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一带一路”背景下,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跨国企业(Chine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简称 CMNEs)向南亚东南亚等不稳定、不灵活的市场扩张[1],这种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行为更类似于国际创业[2,3]。这些市场中大量的机会吸引企业持续活跃地向外扩张,而实现机会获取(development of opportunities)却异常艰难。正如云南访谈现场中的中国建筑一局集团的刘**提到:“为什么我们还愿意留在南亚东南亚?因为有很多机会可以去追求,但是很多时候就是一个赌字”。处于“婴儿”阶段的 CMNEs 面临不稳定的市场本就较难实现机会获取[2],除此外他们还需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同时把握住两种有所矛盾的机会获取行为,既有必要借助产业转移的趋势将市场中已有的产品或服务直接复制过去,也必须在复制过程中不断创新来应对市场的动荡,这进一步增加了机会获取的难度。正如云南省建设投资集团的刘*说:“我们在那边做园区,既需要模仿过去的经验,也需要灵活变通,不然太单一的方式没办法去接住这些断涌现的机会”。然而在此艰难生存的环境中,为何在云南现场中还有大量中国跨国企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成功实现国际创业?
实际上,CMNEs 在此背景下想要克服困境更加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而社会网络是其与外部力量产生连接的重要前提。本文在云南现场调研中发现 CMNEs 在东道国市场网络中非常的活跃,积极的与南亚东南的合作伙伴交流互动。这一持续互动的过程实际上是碰撞出大量知识并实现这种知识获取的过程,以此能够与合作伙伴不断形成新的某种共识,让企业对已有资源是否匹配市场以及如何创造新模式有一种“感觉”,并持续不断的认知到其他人无法感知的机会,也能在探索过程中根据不断更新的知识以及不断感知的机会来灵活选择机会[4]。同时,本文也从访谈中发现聚集于云南省的人缘、地缘、文缘等天然的联系是企业能够获取机会并同时把握好两种机会的重要线索。正如云南祥鹏航空公司的唐*反复强调:“我们与云南周边地区天然的纽带是一个优势,需要关注它”;云南省建设投资集团的王**说:“我们一开始并不知道有这些机会也是边做边学...这些合作伙伴常年在那边,对当地了解更深,和他们来往多了机会无形中也增加了”。
..........................
1.2 研究问题
CMNEs 在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创业异常艰难,本文拟通过探究“CMNEs 如何在南亚东南亚市场实现国际创业机会获取?”的研究问题,期望能够给“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CMNEs 为何能持续扩张实现国际创业”的实践现象一个满意的回答。具体分为两个子研究问题。
第一,CMNEs 获得的社会网络中的知识能否让其同时把握机会复制和机会创新?已有研究认为复制型机会和创新型机会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共存于创业实践中,本文借鉴现有研究将这两类机会对应的机会获取行为称为机会复制(development of imitative opportunities)和机会创新(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opportunities)[5,9],分别表示复制型机会的获取及创新型机会的获取。此外,这两种行为既统一又矛盾[6],企业需要灵活选择两种机会获取以应对不断涌现的机会。但是 CMNEs 处于“婴儿”阶段,仅依靠自身力量很难达到这一目的,更多地需要借助外部社会网络中的知识来破除困境[4]。虽然目前研究已逐渐认可两种机会共存,但是没有进一步探究企业如何同时把握住两种机会,也未结合具体情景探索社会网络中的知识能否为其机会获取行为提供灵活的平台。因此,本文拟探究 CMNEs 获得的社会网络中知识能否在同一场景下同时促进企业的机会复制偏好及机会创新偏好,以回答CMNEs 获得的社会网络中的知识能否让其同时把握机会复制和机会创新。
第二,CMNEs 获得的社会网络中的知识对机会复制偏好和机会创新偏好的影响程度有何不同?企业通过与网络中的合作伙伴频繁互动能持续获得网络中大量的知识,包括超越合同契约以外的更隐秘的精细化知识(fine-grained knowledge)以及连接更多第三方碰撞出的可编码知识(codified knowledge)[10,11]。这两种社会网络中的知识对企业机会复制和机会创新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12],这是企业用以更好地调动机会复制和机会创新的重要线索,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想要实现的机会类型灵活性地获得更适合的知识类型。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社会网络理论
2.1.1 社会网络概述
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最早被应用于社会学领域,但随着研究深入也作为重要理论视角被应用到其他研究领域,并且其概念界定也经历了几个阶段,部分学者的观点汇总如表 2-1。最初,社会网络主要指个体间的关系,这一领域的研究学者包括 Mitchell、Kilduff 等。他们从个人角度出发将社会网络定义为一群特定人之间的所有社会关系,包括直接的社会关系、间接的物质关系、间接的文化关系等。其后,社会网络涵盖的对象不再局限于个体,更多包括了企业、民族、国家等各类主体,以及知识交流、合作交易等其他层面的内容。综上,本文认为社会网络是指组织之间存在的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集合。
...........................
2.2 国际创业研究
2.2.1 国际创业概述
国际创业属于“国际商务”与“创业”的交集学科,国际创业的发展是对这两个母研究领域不断吸收、修正、深入的过程,由于其具备一定的丰富度引起了很多学者关注。国际创业的研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国际创业概念的提出。国际创业最早由 Morrow [38]提出,他认为新创中小型企业也能够在发展早期进入国际市场,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国际商务领域学者的关注。第二阶段是国际创业内涵的拓展。McDougall 等[39]认为国际创业企业与国内新创企业相比而言更具有独特性,由此更加关注国际创业企业的发展。Oviatt 和 McDougall [34]认为企业从一开始便可以进入海外市场并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将呈现早期国际化现象的企业界定为国际新创企业,这一研究成为了国际创业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并吸引了其他研究领域学者的关注;第三阶段是国际创业研究的深化和扩展。这个阶段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与领域对国际创业进行了研究。
国际创业的概念界定及其研究发展也经历了较长的讨论,其概念的演进过程如表 2-2 所示。国际创业早期的定义聚焦于自成立初或不久后便开始走向国际市场的企业[40]。在拓展和修正阶段,学者们逐渐达成共识认为国际创业不仅包括天生国际化企业还包括其他大型或者成熟的跨国企业。这一阶段将国际创业定义为企业自成立便开始在海外市场尝试获取竞争优势的行为[34],然而这一定义并没有很好的融入创业的思想和观点,忽略了机会的重要性[41]。因此,在研究深化阶段,国际创业领域的学者们聚焦于国际创业中机会的识别及开发。Oviatt 和 Mcdougall[32]提出机会是国际创业领域中的主轴,这一结论也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综上,本文认为国际创业是组织在海外市场发现、评估及利用机会的一种行为,并以此满足未来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19
3.1 理论模型 .............................. 19
3.2 研究假设 ..................................... 20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27
4.1 问卷设计 ................................... 27
4.1.1 问卷设计的原则 ................................. 27
4.1.2 问卷包含的内容 .................................. 27
第五章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 37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7
5.2 相关性分析 ................................. 37
5.3 回归分析 ........................... 41
第五章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的有效问卷共计 87 份,样本量共计 2610(每位管理者提供 30 个样本),被试者的整体情况如表 5-1 所示。表中的数据结果包含了企业所属行业、企业的所有权性质及被试者的职业背景,并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列明了各项内容的百分比.
从企业所属行业层面看,8.1%的企业来源于第一产业,42.5%的企业来源于第二产业,49.4%的企业来源于第三产业;从被试者的职业背景看,41.4%的被试者属于企业业务部门的领导,31.0%的被试者属于企业的高层领导,27.6%的被试者属于董事、驻外商务代表等极大决策影响力的职务;从企业的所有权性质看,57.5%的企业属于国有企业,42.5%的企业属于非国有企业。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本文基于核心研究问题“CMNEs 如何在南亚东南亚市场实现国际创业机会获取?”,梳理了国际创业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以及知识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文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本文在此框架指导下运用了政策捕获及访谈法设计了CMNEs 国际创业机会获取行为偏好的情景问卷,构建了企业在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的决策情景,也明确了哪些因素会主导企业的机会获取行为,并完成了 2610 样本量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最后得到了以下结论:
第一,CMNEs 获取的社会网络中的精细化知识和可编码知识均能让其同时把握机会复制与机会创新两种机会获取行为。本文发现,CMNEs 获得的社会网络中的精细化知识源于企业与网络主体间深入的知识交换,能让其挖掘海外市场中现存的机会或直接模仿其他企业的经验知识,促进机会复制偏好。也能让其感知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并及时回应需求或者提前布局行业产品,促进机会创新偏好。另外,CMNEs 获得的社会网络中的可编码知识源于企业与多方网络主体间的简单交流碰撞,可以快速访问存在于网络中的复制型机会的关键国际化知识并降低这一机会的风险,促进机会复制偏好。也能打破企业固有思维激发创造性并让企业快速感知市场变化带来的新需求,促进机会创新偏好。并且,企业获得精细化知识的过程是企业在网络中保持活跃的过程,获得大量可编码知识的过程是在网络中的占据有利位置接触更广泛的合作伙伴,两者均能能够让企业在机会获取过程中保持灵活性,实现同时把握住机会复制偏好和机会创新偏好。
数据结果也支持了本文的假设,数据结果显示,企业获得的社会网络中的精细化知识能够正向影响其机会复制偏好及机会创新偏好,同样地企业获得的社会网络中的可编码知识也能够正向影响其机会复制偏好及机会创新偏好。因此,本文认为知识依附的社会网络是 CMNEs 在南亚东南亚市场的重要依托,企业通过与网络中的合作伙伴持续交互共同建立的知识能让其迅速地并深入的融入海外市场中,
以此能不断认知新的机会并实现机会获取。并且 CMNEs 获得的社会网络中的知识能够让其同时把握好两类有些矛盾的机会获取行为,由此能够很好地承接住南亚东南亚市场中难以看清来源且不断涌现的机会,并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根据不断更新的知识以及不断感知的机会来有效调动机会复制和机会创新,以此能够回应第一个子研究问题“CMNEs 获得的社会网络中的知识能否让其同时把握机会复制和机会创新?”。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