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研究--以苏州东山镇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57 日期:2023-06-25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在职硕士论文,本文通过研究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特色和国内外保护评估理论从物质空间、非物质文化保护、社会发展与文化旅游、建设控制和规划实施政策五个维度详细阐述了评估指标的意义和评估标准,并根据指标的具体情况选取了合适的评估方法并进行整合,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体系。本文重点探讨了历史文化名镇的评估方法、评估指标选取、体系构建等,阐述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特点,针对相关特点提出评估体系构建的策略和原则;并通过实证研究从五个维度构建了东山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体系。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实施效果评估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提供了优化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方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背景
历史文化名镇在历史上大多有过自己独特的商业文化,但是在新时代的经济格局中逐渐丧失原有经济结构。在历史文化名镇建设的过程中,原有的建筑丧失了历史时期的功能,居民也为了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新建住宅,历史文化名镇也在原有的格局上向外扩张。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位于原历史文化名镇中心的历史建筑被遗弃和空置。历史文化名镇每年会有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在给历史文化名镇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会破坏历史文化名镇的传统文化和原有的经济结构。很多公共空间成了游客的集散场所,而旅游业的增长也会促使历史文化名镇增加一些与旅游业相关的配套设施破坏原有的物质空间。历史文化名镇的人口也在逐渐的流失,间接导致了历史文化名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减少。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工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和完善,21 世纪以来国家逐渐评定和公布了几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开始更加系统的保护工作。

从 2003 年起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累计公布了六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其中第一批入选 10 个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入选 34 个,第三批入选 41 个,第四批入选 58 个,第五批入选 38 个,第六批入选 71 个。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为使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工作更好的开展,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更好的落实,完善和优化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评估理论体系,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评估理论的发展历程、城市规划评估理论的发展、国内外城市规划评估实践、评估方法和历史文化名镇评估实践,对我国规划实施评估的现状进行归纳分析,构建一套适用于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规划实施评估体系。
通过东山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实践研究,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实施效果评估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本文对历史文化名镇实施效果评估的研究,建构了一套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体系,丰富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理论和思路,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方法,对丰富相关理论体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2)实践意义
本次实践研究选取苏州市东山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典型案例,从五个维度建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体系,用来对东山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实施效果情况进行评估,便于规划实施后的政策反馈,以及对于后期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调整提供了建议。

.........................

第二章 概念解析及相关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历史文化名镇
我国于 2003 年公布了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评选的重点是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且能较完整地反映其某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3。
2.1.2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是指,为进行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协调保护与建设发展,以确定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设计。4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我国陆续将一些历史文化名镇中的古建筑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在 2002 年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也逐步完善起来,大量的历史文化名镇进行了保护规划的编制。

2008 年国务院通过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在此基础上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规划体系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住建部和文物局于 2012 年颁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编制。
2.1.3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
规划实施效果评估是在规划实施完成后,对于规划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规划目标进行评估,主要评估内容是根据规划内容评估其最终实现程度。
本文所研究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是研究保护规划所提出的规划目标和内容最终的实现程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即规划实施结果的目标评估、规划实施过程的政策运行评估和规划主体价值的影响评估。
............................

2.2 城市规划评估理论发展
2.2.1 国内外规划评估理论发展历程
1960 年代规划评估特征为:公众主题参与规划评价的讨论,这时候规划评估采用公众参与阶梯理论,用社会论坛的方式联络所有利益相关群体。
1970 年后,国外规划评估大多考虑最终规划实施结果与规划方案的吻合度,此阶段的规划实施评估更加强调一致性。但是一些学者开始认识到了机械强调一致性的缺陷,从而开始考虑规划中的价值取向,认识到了公共性与公共利益。从1970 年后规划评估开始更多考虑规划实施是否能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和是否实现规划的价值取向.

1980 年后,在重视价值取向和公共利益的基础上,规划评估理论学者开始认识到中间过程的重要性,在实施过程中社会经济、宏观政策和其他与最终实施效果相关的因素变化会最终影响到规划的实施效果。11所以规划评估加入了对中间过程的评估。“自上而下”(Sabatier,1986) 。有关作者认为,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预期或规划是完整的,并根据结果符合政策的程度来评估实施情况。
随后对政策实施过程的看法大大改变了这种做法,并且认为想法转化为更具交互性的行动。这个过程被形形色色地描述为“循环”,“反思”,或者说,作为一个“谈判过程”(Alexander,1985)。这样的观点对实施评估有着强烈的影响:评估不能再简单地比较结果与实践或规划的一致性。
Alexander(1981)提出了一个规划的定义,制定最佳策略以实现预期目标的社会活动,并且坚持实施的意图和权力。这个定义限制了排列,排除了许多重要的社会和个人活动领域。同时,它提出了评估规划和规划过程的一些标准。这些标准仍然侧重于实施,但是它们将规划和规划的质量与所设计的策略的优化联系起来。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已经实施的规划,在预期的积极成果明显超过预料之外的不良后果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

第三章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体系构建....................13
3.1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评估现状........................................13
3.1.1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现状........................13
3.1.2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重点...........................14
第四章 东山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概况............................................52
4.1 案例东山历史文化名镇概况.............................52
4.1.1 东山镇历史脉络梳理.................................52
4.1.2 东山镇保护内容梳理.....................................54
第五章 东山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研究....................60
5.1 评估对象和内容.....................................60
5.1.1 历史镇区和保护区范围................................60
5.1.2 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内容...................................61

第五章 东山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研究

5.1 评估对象和内容
保护规划范围为整个东山镇域,总面积为 96.6 平方公里,重点规划区域为历史镇区,面积 149.5 公顷。本次评估重点为东山历史文化名镇镇区保护范围线内,包括历史镇区、核心保护区。
5.1.1 历史镇区和保护区范围
本次重点评估的历史镇区范围根据保护规划中划定的,即北至启园、太湖湖滨,西至泄洪河,南至法海路,东至紫金路、启园路,总面积为 149.54 公顷。
本次评估的两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根据保护规划划定为:东西新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东至紫金路,南至法海路,西至邵德堂西院墙,北至中街路慎余堂北院墙,包括东新街、人民街、西新街、响水涧、施巷港两侧沿街沿河传统民居群,面积 23.59 公顷。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东至树德堂东院墙,南至勤和堂南院墙,西至翁家祠堂西院墙,北至三号桥 124 号民居,包括花园弄、翠峰路、席河石塘两侧沿街沿河传统民居群,面积 7.92 公顷。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特色和国内外保护评估理论从物质空间、非物质文化保护、社会发展与文化旅游、建设控制和规划实施政策五个维度详细阐述了评估指标的意义和评估标准,并根据指标的具体情况选取了合适的评估方法并进行整合,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体系。
本文重点探讨了历史文化名镇的评估方法、评估指标选取、体系构建等,阐述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特点,针对相关特点提出评估体系构建的策略和原则;并通过实证研究从五个维度构建了东山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体系。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实施效果评估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提供了优化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方法。

通过评估研究发现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不仅需要政府进行人力物力的投入,更需要当地居民的积极配合,很多历史文化名镇居民为了改善物质生活的条件对自己住宅进行了加层改建破坏了原有的风貌。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历史文化名镇不仅需要保护,也需要发展,而发展有时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只有历史文化名镇的居民生活条件改善了,原有的居民才不会搬离保护区,才能积极配合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和传统文化的延续中。
因此在未来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中,规划人员需要更加的重视公众参与的力量,传统文化的载体不仅仅是空间还有人,生活的延续性也是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