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信诈骗犯罪概述
(一)电信诈骗犯罪概念
电信诈骗犯罪由中国台湾传入,由最初的利用刮刮乐、六合彩等形式实施的诈骗演变为借助通信信息技术的诈骗行为。我国目前没有设立“电信诈骗罪”这个独立罪名,2004 年前后,有的学者根据此诈骗借助手机短信行骗的特点,将其称为“手机短信诈骗”,2008 年福建警方因办案需要将此类案件定性为“虚假信息诈骗①”,2009 年公安部为了促进各方在办理该类案件中的协作,将其定性为“电信诈骗案件”,从此,“电信诈骗”成为司法机关办理此类案件的统一称谓。2011 年后该类犯罪发案数持续增加,手段也不断升级变化,出现了大量利用钓鱼网站、手机软件、病毒二维码等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相关的犯罪手段,即利用电信网络的新型电信诈骗。2016 年 12 月“两高一部”出台的《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简称意见),将此类案件定义为“电信网络诈骗”。笔者认为《意见》中的定义,是以电信诈骗犯罪借助的电信、网络手段而命名,并且我国刑法中至今未设立电信诈骗罪独立罪名,因此本文继续沿用 2009 年的称谓即电信诈骗罪。
综上,根据我国电信诈骗发展的历程,可以得出结论:电信诈骗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借助电话、网络、“互联网协议通话”VOIP②等通讯技术和工具,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在虚拟空间中编造与被害人相关的虚假信息,使被害人陷入混乱,近而向其控制的银行账户转账,非法获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
(二)国内外电信诈骗简况
1.国内电信诈骗简况
电信诈骗犯罪自 1997 年从我国台湾地区兴起后,发展迅速,2003 年前后进入大陆东南沿海一带,2004 年至 2009 年,此类犯罪的主要特点是“两岸隔岸诈骗③”,2010 年后伴随网络电话、电子银行、新型支付方式迅猛发展,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窝点逐渐转移至东南亚各国、太平洋岛国等地,呈现跨国跨两岸作案特点④。近年来,我国电信诈骗犯罪每年以 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且涉案金额逐年增加。据公安部统计,1998 年,全国办理电信诈骗案件仅 142 起,2008 年 3.5 万件,2013年 14.4 万件,与 1998 年相比案件数量增长了 1000 多倍;2011 年群众被骗金额 40多亿元,2012 年被骗数额达 80 多亿元,2014 年造成了 107 亿元的财产损失,仅仅三年,群众损失就翻了 2.5 倍①,这些鲜活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近两年公民因电信诈骗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222 亿元,有的甚至造成了受害人死亡的悲痛后果,该类犯罪对群众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据“360 猎网平台”发布的《2018 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 年,网络诈骗人均损失 24476 元,较 2017 年增加 10062.6 元,百分比增长了 69.8%。从报告统计的数据来看,2018 年金融理财诈骗接到的举报最多,并且人均损失严重,高达 70985 元;虚假招聘型较去年增长较高,且女性受害者居多;00 后正在迅速变成电信诈骗的“新目标”,其受骗人数从 2014 年的 0.7%增长至 15.8%,2014 年至 2018 年短短 5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87%。以 2018 年猎网平台公布的有效电信诈骗数据为例,目前电信诈骗犯罪的主要类型有金融理财型、虚假招聘型、网游交易型、赌博博彩型、虚假购物型、身份冒充资费代扣型、信用卡、保证金诈骗型。从报告数据看,当前 00 后在资费代扣诈骗中占比最高,资费代扣诈骗主要因为使用者受到诱导点击了恶意链接,下载了恶意软件等原因导致的恶意扣费情况。00 后群体由于网龄较短,缺乏较强的网络安全意识,警惕性低,更容易受到欺骗。信用卡欺诈、虚假兼职、身份冒充、交友类网络诈骗形式,80%以上的受害者都是深受骗子的蒙骗和蛊惑主动将钱转至骗子的指定账户中;而诸如赌博博彩、金融理财、网游交易类诈骗,绝大多数受害者都是因为登录了钓鱼网站并进行支付而被骗的。
............................
二、C 市电信诈骗犯罪现状
(一)C 市电信诈骗犯罪的基本情况
1.犯罪行为方面
(1)犯罪数量
2015 年至 2018 年电信诈骗犯罪 C 市共发生各类电信诈骗案件 3252 起。其中,2015 年共发案 770 起,2016 年共发案 839 起,2017 年共发案 872 起,2018 共年发案 884。(见表:2)
(二)C 市电信诈骗犯罪特点
1.犯罪行为特点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C 市电信诈骗犯罪案件数量不断增长,2015 年为 733起,到 2017、2018 年发案数达到 850 多起。从电信诈骗类型来看,花样多至十几种,其中 QQ 类诈骗、网络贷款、信用卡(套路贷)、网络购物、冒充公检法机关诈骗等方式居多。而且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利用网络实施电信诈骗的类型也越来越多。从 C 市电信诈骗犯罪的犯罪后果来看,电信诈骗犯罪多为金钱损失,并且损失金额逐年增加,60 后、70 后多在网络贷款、信用卡(套路贷)等理财手段诈骗上损失较多,50 后、40 后受保健品推销等医药类诈骗损失较多,00 后多在游戏交易、代扣款等诈骗损失较多。在遭受金钱损失后,被害人多伴有心理创伤,有的人在购物时谨慎使用第三方支付链接,有的人不再相信社交平台,并且需要花费时间来平复被骗的心情,近 10%的人需要花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来平复自己的心情。
2.犯罪人特点
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男性居多,女性犯罪嫌疑人的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据相关数据显示,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中,女性比例高于其他侵犯财产权益类型的犯罪,这大概与女性在人们眼中娇弱可人、易受怜爱的传统形象有关,容易博取受害人的信任。电信诈骗的犯罪嫌疑人逐渐由初中学历向高中及以上学历过渡,这与电信诈骗犯罪职业化、技术化的的相关特点有关。犯罪嫌疑人多为无业游民或者年少时离家务工的青壮年,经济基础差,家庭条件较差但又对物质生活有极大的需求,因此才用电信诈骗的方式谋取他人财物。从前述数据还可以看出,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多与被害人不相识,其侵害的被害人多为不特定人群,熟人作案的机率较小。
.........................
三、 以 C 市为视角的电信诈骗犯罪原因、被害原因分析 ..................... 16
(一)犯罪原因、被害原因理论简述 ............................................ 16
(二)电信诈骗犯罪发生的具体原因分析 ....................................... 17
四、以 C 市为视角的电信诈骗犯罪防范对策探索 .......................... 23
(一)犯罪对策理论简述 ............................... 23
(二)电信诈骗犯罪具体防范对策探索 ........................ 23
四、以 C 市为视角的电信诈骗犯罪防范对策探索
(一)犯罪对策理论简述
犯罪对策是基于犯罪原因、犯罪条件的揭示和犯罪预测的把握,由社会组织制定与实施的,探寻犯罪预防、犯罪控制、社会政策与刑事政策、社会措施与刑事处置、犯罪惩罚与犯罪矫治的合理原则与方法①。
犯罪对策的内容是由犯罪预测、犯罪预防和犯罪控制等措施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犯罪预测是指人们对犯罪现象的未来状况或发展趋势的推测和判断;犯罪预防是指为消除或减少犯罪产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原因或机会而采取的防止犯罪发生的各种措施或活动。犯罪控制是指国家专门机构在犯罪行为发生后或过程中采取的把犯罪数量和犯罪质量限制在正常范围内的强制性手段②。
中国犯罪对策模式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综合治理模式的具体设置,即以犯罪发生的时间(犯罪前,犯罪中,犯罪后)为线,结合治本与治标的目的,形成四道防线--社会预防,心理预防,治安预防,刑罚预防,紧紧依附犯罪原因,深入地全面地防止和减少犯罪。
..........................
结论
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电信网络通讯技术愈加发达,电信诈骗犯罪的手段持续更新,更加复杂多变,还与境外团伙勾结紧密,侵害了社会大众的财产权益,严重者甚至导致被害人死亡,社会影响极差,令人深恶痛绝。本文以C 市为例,整理了近三年来电信诈骗犯罪的相关数据,透过数据,分析了电信诈骗犯罪的基本状况、特点和规律,同时还结合学术界理论观点剖析电信诈骗犯罪发生的原因,并结合发生原因在完善相关法律、提高公民妨害意识、加强行业监管等角度提出了电信诈骗犯罪的防范对策。
电信诈骗犯罪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继续存在,打击电信诈骗犯罪需要国家、社会、公民共同努力,国家逐渐建立完善的打击体系,社会形成共治,公民提高妨害意识,多管齐下,得以遏制电信诈骗犯罪的发生。惟愿电信诈骗犯罪越来越少,全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