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西南地区经济集聚网络关系图
经济论文范文一:高铁开通对西南地区经济集聚的影响研究——基于DID与网络分析
本文研究高铁开通对西南地区经济集聚的影响及特征,首先通过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发现高铁开通导致西南地区高铁沿线城市经济集聚水平的上升;在分省讨论中发现这种集聚作用在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都是显著的,但在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并不显著。此外高铁对经济集聚的促进作用会随高铁开通年限的变化而变化,在开通的前几年这种集聚效应并不显著,之后高铁带来集聚效应逐渐增强,在达到峰值后又逐步降低,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倒“U”型趋势;同样在分省讨论中发现高铁对经济集聚影响的时间变化趋势在不同省市有不同特征,对四川省和云南省也呈现出倒“U”型变化的趋势;在贵州省则表现为影响作用一直递减;对重庆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影响并不存在时间趋势。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渐进双重差分模型
三、社会网络分析法
第四节 文章结构安排及技术路线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二、运输经济学理论
三、经济集聚理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高铁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高铁对区域空间关系的影响
三、高铁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四、高铁对经济集聚的影响
五、文献述评
第三章 研究区域现状分析
第一节 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第二节 西南地区高铁建设现状
第四章 高铁对西南地区经济集聚影响的实证与检验
第一节 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构建
第二节 指标构建
一、经济集聚指标的构建
二、控制变量指标
第三节 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二、因子法构建经济集聚指标
三、渐进双重差分回归模型实证分析
四、加入时间趋势项后渐进双重差分回归模型实证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一、随机性检验
二、平行趋势假定检验
三、反事实检验
四、PSM-DID 回归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铁开通对于西南地区经济集聚空间关系网络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经济集聚空间关系网络模型构建
一、经济集聚空间关系网络矩阵构建
二、经济集聚空间关系网络密度
三、网络中心性指标
第二节 高铁开通对西南地区经济集聚网络结构影响分析
一、经济集聚整体网络结构分析
二、经济集聚网络中心性分析
(一)点入度分析
(二)中间中心度分析
(三)接近中心度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经济论文范文二:我国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在充分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我国中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基础设施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这六个方面,构建我国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该体系中包含二十二个指标,利用熵值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再利用综合评价法得出2007年至2019年我国中部地区六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但是我国中部地区六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其中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最高的是湖北省,综合得分最低的是江西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文献简评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城镇化概述
一、城镇化的概念
二、世界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三、新型城镇化的含义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相关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城镇化理论
二、区位理论
三、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四、人口迁移理论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我国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发展现状
第二节 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城镇化发展现状
第三节 我国中部地区社会城镇化发展现状
第四节 我国中部地区生态城镇化发展现状
第五节 我国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城镇化发展现状
第六节 我国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第四章 我国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指标权重测算
一、指标评价体系方法简述
二、评价指标数据来源
三、我国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权重结果
第二节 我国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结果分析
一、我国中部地区总体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
二、我国中部地区各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
第五章 我国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我国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一、政府行政力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分析
二、产业发展力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分析
三、市场驱动力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分析
四、外向驱动力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我国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我国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影响因素面板模型回归分析
二、我国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型城镇化内涵式发展
二、继续坚持政府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增强市场活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提高创新水平,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核心竞争力
五、提高开放水平,增强外向驱动力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经济论文范文三: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分析
2020、2030、2040和2050年河南省人口金字塔图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了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然后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之后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学习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开始后文的研究。先分析了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的现状,发现河南省也是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的绝对规模较大,但相对比例较低,整体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且正处于稳步加速阶段,同时全面二孩的政策效果开始显现,各省辖市人口年龄结构有较大差异,存在未富先老的问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四节 创新和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概念和度量指标
二、劳动力供给相关概念
第二节 人口学相关理论
一、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二、人口转变理论
三、人口红利理论
第三节 劳动力供给相关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劳动力供给
二、后弯劳动供给曲线
三、佩蒂-克拉克定理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
第四节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参与率的理论影响
第三章 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现状
第一节 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和特点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二、人口老龄化特点
第二节 河南省劳动力现状和特点
一、劳动力供给现状
二、劳动力供给特点
第四章 河南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未来劳动力供给预测
第一节 方法选择和参数设定
一、预测方法
二、人口要素参数设定
第二节 预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一、预测结果分析
二、预测结果评价
第五章 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多元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
一、变量选取
二、回归模型构建和实证结果分析
三、误差修正模型构建和实证结果分析
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一、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二、灰色关联度求取和实证结果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现状和特点方面
二、劳动力供给预测方面
三、实证分析方面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完善全面二胎政策、鼓励生育
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增加老年劳动力供给
三、提高劳动力生产效率
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
五、积极拓展“银发”市场
六、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经济论文范文四:呼和浩特都市圈空间关联时空演进及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对呼和浩特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做出界定,并且从空间关联这一角度来研究2011-2019年呼和浩特都市圈各城镇间的空间经济联系时间序列、以及空间差异的变化,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最后还对呼和浩特都市圈空间关联作用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影响呼和浩特都市圈协调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研究评述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1.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呼和浩特都市圈
2.空间关联
(二)相关理论基础
1.增长极理论
2.核心-边缘理论
3.区域经济一体化
4.距离衰减规律
5.城市能级
三、呼和浩特都市圈空间关联的时空演进
(一)空间关联作用时序演进研究方法
1.空间关联作用强度模型
2.空间关联作用方向模型
3.数据来源
(二)空间关联作用时序演进分析
1.空间关联作用强度时序演进分析
2.空间关联作用方向时序演进分析
(三)空间关联作用空间演进研究方法
1.绝对差异
2.相对差异
3.偏态系数
(四)空间关联作用空间演进分析
1.空间关联的绝对差异格局
2.空间关联的相对差异格局
3.空间关联差异的均衡分布
(五)空间关联作用预测
(六)研究结论
四、呼和浩特都市圈空间关联影响因素分析
(一)城市能级差异的辐射影响
1.影响机理
2.城市能级对呼和浩特都市圈的影响
(二)交通设施的区域效应影响
1.影响机理
2.交通设施对呼和浩特都市圈的影响
(三)城市产业类型的外向影响
1.影响机理
2.产业类型对呼和浩特都市圈的影响
(四)公共服务水平的基础影响
1.影响机理
2.公共服务水平对呼和浩特都市圈的影响
(五)结论
五、对策建议
(一)增强城市能级,提升城镇集聚力与辐射力
(二)深化交通轴线发展,优化经济空间格局
(三)促进城市产业发展,完善经济关联结构
(四)加强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提升城市的集聚能力
参考文献
经济论文范文五:巴彦淖尔市沿黄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梳理与归纳的基础上,界定了巴彦淖尔市沿黄流域、农业生态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产业融合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撑,从理论上夯实了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农业经济增长、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产业融合、农业绿色发展状况四个方面对巴彦淖尔市沿黄流域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定量分析。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国外流域区农业发展研究
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
3.高质量发展研究
4.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三)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四)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巴彦淖尔市沿黄流域
2.农业生态化
3.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理论基础
1.新经济增长理论
2.产业融合理论
3.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巴彦淖尔市沿黄流域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经济增长状况
1.农业产值情况
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主要农产品产量
(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状况
1.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2.农业动力使用情况
3.化肥农药施用量情况
(三)农业产业融合状况
1.农林牧渔服务业发展情况
2.农业进出口发展情况
3.农业保险发展情况
(四)农业绿色发展状况
1.农产品绿色发展情况
2.农产品品牌建设情况
四、巴彦淖尔市沿黄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分析
(一)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1.指标选取的原则
2.指标的选择与解释
(二)巴彦淖尔市沿黄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算分析
1.权重测算方法选择
2.层次分析法赋予权重
3.熵权法赋予权重
4.巴彦淖尔市沿黄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结果分析
五、巴彦淖尔市沿黄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巴彦淖尔市沿黄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障碍度测算分析
1.障碍因子测算方法
2.测算结果及分析
(二)巴彦淖尔市沿黄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
1.农产品附加值低,难以规模化生产
2.农业可持续发展压力大
3.农业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六、推进巴彦淖尔市沿黄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措施
(一)路径选择
1.农产品生态化
2.土地生态化
3.产业融合
(二)具体措施
1.建立示范基地,提升服务水平
2.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创建发展新动力
3.治理盐碱化耕地,建设高标准良田
4.开展“四控”行动,减少土壤污染
5.完善农业灌溉设施,助力农业生态化发展
6.提高产业融合程度,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涉及到的论文选题、标题、摘要、提纲、开题报告、答辩等方面,本网都有为大家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