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博士论文:谈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内涵再认识 由硕士毕业论文中心,硕士论文组整理提供,本文阐述了谈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内涵再认识
实施地方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国有经济运营质量和效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J陕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以南通为例,阐述一己之见。
一、立足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基本内涵深刻认识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内涵,要以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基本内涵为基石,不可能也不应该离开这个基石。
经济布局,一般是指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区域和行业上的空间分布,体现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占据和主导程度。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核心,是优化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分布。一是优化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行业上和区域间的分布。国有资本应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切实保障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兼顾区域分布,保持区域平衡协调发展。二是优化国有经济在产业内部的分布。国有资本投向特定的产业和领域时,应集中投向特定产业链中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或需要重点控制的基础产业、基础服务、基础设施、基础原料,以及核心军工、具有先导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关键技术、关键工序和关键零部件等。三是优化国有经济在企业之间业务领域的分布。国有企业之间要按照专业化分工原则,突出主业,尽量避免在同一领域国企进入数量过多现象,避免重复建设和恶l生竞争。四是优化国有经济在企业内部的分布。通过内部整合和外部重组,减少企业管理层次,提高国有企业的资产质量和整体竞争能力。
国有经济结构,一般是指国有股权在企业总股权中的比重,反映多元股东结构状况。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是调整企业产权结构。通过优化企业所有制结构,使企业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有资本的市场运营效率。具体讲,一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二要产权结构调整与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相适应。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应居绝对控制地位,国有企业应以独资或绝对控股形式存在。在基础性或支柱产业,国有经济应发挥影响和带动作用, 国有企业应以相对控股形式存在。
在技术比较成熟、竞争属性强的行业和领域,国有经济应根据市场经济原则,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不追求控股;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要有序退出。
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有着不同的内涵,但又有密切的联系。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即以较少的国有资本调动和控制更多的社会资本。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陛调整解决的根本问题,都是为了提高国有经济的引导力、带动力和控制力,不断提升国有资本的运营质量和效益,以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的控制作用、引领作用和排头兵作用。
二、新内涵择要重在体现战略性一)主业为王。主业是指由企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确定,并经市场公认、地方政府或由其委托国资监管部门确认的主营业务。主业,是企业长期苦心经营,知名品牌担纲领衔,业务收入占比过半,经济效益明显良好的主板块,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城市持续发展之基。以主业为王,是地方和企业优化国有经济在企业之间业务领域和企业内部业务分布,培育差异化经营优势,在更为激烈、更高层次上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选择。南通国有经济经过改革开放3O多年,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调整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成长性好、知名度高的主业,国有资本集中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战线过长、资源分散、名气不响等问题。南通市国资委发动出资企业及其相关重点子企业进行科学规划、精心布局,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做精做强的八大主业,即现代棉纺织、新型农药、数控机床、现代中药、新能源、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和高端旅游业。建议地方监管机构在审核重点骨干企业战略规划时,将此内容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要加大资源同类、业务同构、竞争同质出资企业的兼并重组力度,使企业定位更加明确。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主业投资制度,在投资项目备案和要素调控过程中,也将严格对照产业发展规划,为上榜企业创造必要政策环境和提供周到服务。企业作为做精主业的主体,更要大力实施改革管理、投入创新诸项工程,心无旁骛地实现做精主业的各项目标。
强调做精主业、主业为王,不是一概排斥辅业,而是St,许适当加以发展,在国有经济同一系统内和谐生存、包容增长。采取适度多元化策略,可以提升企业应对各种经济危机、广辟盈利渠道的能力。
二)资本流动。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的生命在于流动,而流动的驱动力来自对预期收益的追求。通过规范的产权市场来实现国有资本的合理流动与重组,是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使命,也是促进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抓手。南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上世纪90年代大规模展开到本世纪初基本扫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这绝不意味着企业改革改制已经告终。要警觉和防止企业现有股权结构陷入固化境地,打破一改了之、一成不变的格局。对外,通过重组上市、合资合作、相互参股等多种途径,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特别是集团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实行股权流转,尤其要致力向央企省企、优强民企和符合利用外资新门槛的外企流转,吸引战略投资者,为全市建立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所用。对内,清理或退出低效或亏损股权,重新整合资源,缩短管理链条,减少管理层级。与此同时,积极推动企业集团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或整体上市,推动优势资源向绩优上市公司集中,提高企业资本的证券化比重,逐步将公司办成有竞争力的公众公司。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势,实施兼并重组,适时适度扩张,把企业做强做大。
三)空间谋变。随着主城区城市建设步伐加I央和企业自我改造发展愿望增强,原先座落于城区的骨干企业越来越受制于发展空间。市区存续国有企业向何处转移?十五末及十一五期间,在全市 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双重引领下,一般来说,起初是退城进郊、退城进园(即各级各类开发区、212业集中区),接着深入到相对拥有能源、资源、劳动力优势的内地合资合作,继而挺进沿江沿海开发开放前沿阵地,有条件的还大踏步走向海外投资。这已经成为企业空间谋变的战略取向和调整路径。进入十二五,南通企业空间谋变应聚焦 个海字,具体有两重含意。一是聚焦南通沿海前沿2500平方公里这一黄金产业带,推进沿海大开发大开放。市区企业可以拿出单个车间或整体企业实行改造搬迁,到沿海区域直接施展拳脚,实现搬大搬强搬出竞争力;也可以象产控集团、国投公司及旗下有关子公司那样,到沿海投资,间接参予沿海开发。不论以何种形式投身沿海开发,都要彰显南通特色,突出产业选择,促进要素集聚,建设一流载体,以利于充分合理利用极其宝贵而又非常有限的沿海资源。二是聚焦海外,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南通组织开展境外投资26年来,从国有企业打头阵到民营企业唱主角,单体规模显着增大,目的地不断扩展,投资领域逐步拓宽。事实证明:企业到境外投资,是深化改革开放、调整空间布局的有力举措,果真是走出国门天地宽。
四)精英领军。高层次领军型的精英人才是自主创新、科技兴市的第一资源,一个领军人才可以带动 个创新型产业,催生 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布局结构,推动转型升级,对地方国有企业来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高层次领军型的精英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团队。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调整经济布局结构的关键是调整人才布局结构,倾情拥有一批高层次领军型精英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团队。率先发展战略f撕兴产业,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超前集聚、精心布局高层次领军型的创新创业精英人才。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要扭转长期以来笼统追求科技人员比例和单纯依托原有产业集聚人才的惯性思维,把引进吸纳高层次领军型精英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创新人才理念、引进模式、体制机制、服务环境,开启新一轮海内外高层次领军型精英人才招聘工作,有效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在充分调动和发挥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新工人招得进、留得住、快成长机制建设,努力为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实现更好更陕发展提供全面的智力支撑。
经济学博士论文:谈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内涵再认识 由博士论文网,论文中心为您整理提供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