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国内金融资源市场配置机制不断完善,金融产业区域集聚趋势越来越明显,如香港、上海、北京、深圳纷纷成为区域金融中心,金融产业集聚群也逐渐成为区域金融竞争的中坚力量。
高技术产业是我国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支柱产业。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了高技术产业发展有助于我国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拉动经济实现健康发展,引导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阻碍了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研发周期长、高风险等特点,造成融资难和融资渠道不全面,这些因素制约了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创新理论”的奠基人熊彼特曾论述过:“金融中介提供的各项职能与服务促进了企业家的创新,进而推进了经济增长。因此,除了加强科技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还有合理配置好金融集聚资源,发挥金融资源的集聚效应,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国高技术产业不断实现技术创新。
基于此,本文首先通过我国金融集聚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理论分析,来进一步探索金融体系在支持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中的地位,但是金融的不同子行业是否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存在不同作用方向?另外在空间上的金融集聚效应使得区域金融中心在支持本地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同时,对于邻近地区的技术创新发展是否会有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本文也会进一步分析。对于存在的挤出效应又将如何影响邻近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也需要进一步探讨。基于以上问题,对金融集聚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金融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效效率的影响,试图识别金融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效效率的影响机制以及作用效果。首先,金融内部不同子行业(银行、证券、保险)以及风险投资的集聚程度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再次,对周围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效效率是否有溢出效应?本地区持续的金融集聚对本地区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的同时,对临近地区是否会产生同样的积极作用或抑制作用,这也是值得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考虑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的方法,通过检验判别金融集聚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效的空间相关性,进一步分析金融集聚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效效率及其扩散的空间溢出效应。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集聚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理论进行梳理,提出金融集聚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理论机制,这将对不同金融行业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大小和方向提供理论借鉴。并对我国金融集聚支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明确本地区金融集聚对本地区及邻近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效果。这在理论上对金融集聚作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研究都有一定的补充,并进一步扩展金融集聚的研究空间。
(2)现实意义。本文将金融业分为四个子行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以及风险投资,分别计算他们的集聚指数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目前主要考虑金融集聚对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比较多,而研究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的间接影响的文献比较少。通过空间模型的选择,可以进一步探究本地金融集聚对邻近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对于金融集聚所呈现的溢出及竞争效应分析其作用机制,从而对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第 2 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 金融集聚的相关文献综述
(1)金融集聚内涵的研究综述
金融集聚是伴随产业集聚的发展而产生的,产业集聚是金融集聚的基础,但又由于金融行业的复杂性,金融集聚又区别于传统的产业集聚。目前,学术界对金融集聚的定义尚未统一规范。由于金融集聚通常会伴随金融中心的产生,所以众多学者尤其是国外学者在研究金融集聚内涵时往往会把金融集聚等同于金融中心。
美国经济学家 Kindleberger(1974)[1]首次从金融功能的角度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他认为金融参与者会更加倾向于在某一特定区域进行集中交易,源于此区域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当更多金融参与者定位在一个区域内,这些区域对于其他金融参与者更富有吸引力,随着金融产业的不断发展,这种区域的集中度会更加显著,逐渐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进而形成金融中心。金融中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提高市场流动性和交易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Dufey 和Giddy(1978)[2]认为金融资源、金融人才以及金融机构在某一地区或城市的高度集聚会使该地区或城市成为金融中心,即特定区域内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交易和金融服务的场地。Pandilt(2001)[3]认为金融服务产业和早期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具有相似处,加快了金融资源的流动,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成长和集聚,金融要素流动和集聚的结果是金融服务产业以集群的形式产生,并不断演化形成金融中心。
对于金融业集聚的内涵,国内学者在文献中也给出了多种解释。滕春强(2006)[4]金融企业集群是具有空间地理接近性、行业接近性、社会接近性的金融机构及其相关企业,通过金融资源与地域条件协调、配置、组合的时空动态变化,达到一定规模和密集程度的介于金融市场组织和金融企业的一种中间网络组织。黄解宇,杨再斌(2006)[5]认为金融集聚既可以定义为一个过程,也可以定义为一个状态或结果。只有把金融集聚看作一个时空运动过程才能从本质上揭示其内涵,即通过金融资源与地域条件协调、配置、组合的时空动态变化,金融产业成长、发展,进而在一定地域空间生成金融地域密集系统的变化过程。胡国晖和郑萌(2014)[6]认为,金融集聚是指金融资源在一定地理空间上出现的集中与汇聚的过程,其实质是金融资源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流动导致的资源分布变化。王弓和叶蜀君(2016)[7]从动态过程看金融集聚的过程不仅是优化金融集聚,完善金融体系的过程,更是金融资源和其他产业以及经济要素之间不断协调与融合发展的过程。
...........................
2.2 相关理论
2.2.1 金融集聚相关理论
(1) 金融发展理论
Goldsmith 是金融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Goldsmith(1969)[66]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把金融结构定义为“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而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
20 世纪 70 年代,Mckinnon(1973)[67]和 Shaw(1973)[68]都以金融受到压抑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为研究对象,为了实现经济长远发展的目标,经济不发达国家必须实现金融自由化。分别提出了金融压抑论和金融深化论。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渐放弃对利率的严格管制,开始放松对金融活动的干预,采取宽松的政策刺激经济金融发展,但是未达到预期效果。为此,Hellman 等(1996)提出金融约束理论,认为政府应根据一定的原则确立监管范围和监管标准以实现对金融市场的间接监管,目的是能够在市场失灵情况下发挥政府的“互补”作用,有效促进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
Merton 和 Bodie(1995)[69]提出金融功能观以后,则为从功能的角度来研究金融发展间题提供了进一步的基础。他们认为,任何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都是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便利经济资源的配置和拓展。资源配置的单一基本功能是金融系统功能最为集中的体现,以此为基础可以进一步区分金融系统发挥的六个核心功能。Levine(1997)[70]认为金融体系的功能有促进风险改善、信息获取与资源配置、监控经理与加强企业控制、动员储蓄、促进交易等。白钦先等(2006)也认为金融功能扩展和提升的演进过程就是金融发展的体现。
(2) 产业集聚理论
产业集聚是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第一个阐述产业集聚理论的是新古典经济学鼻祖马歇
尔(1890)[71]。他在《经济学原理》中从定义外部经济概念入手界定了地方性工业集聚的内涵,他主要从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角度分析了产业集聚。此后,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产业集聚理论进行研究。
...........................
3.1 金融功能观:金融集聚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作用机理……… 20
3.1.1 资源配置功能……………………20
3.1.2 风险管理功能……………………………21
第 4 章 金融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26
4.1 金融业集聚水平测度……………………… 26
4.1.1 银行业集聚的测度………………………26
4.1.2 证券业集聚的测度………………………27
第 5 章 结论与建议…………………………… 50
5.1 主要结论……………………… 50
5.2 政策建议…………………51
第 4 章 金融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金融业集聚水平测度
由表 4-1 可以得出,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天津、江苏、重庆与四川,这些省市地区集聚水平比较高。主要因为这些省份的经济发达,吸引金融资源集聚,另外全国银行业集聚程度存在非均衡性,各地区的集聚程度存在差异性。北京的银行业集聚度最高,区位熵均值为 2.73。东部区域银行业聚集水平显著超过中西区域,中部与西部银行业集聚差别比较小。有 7 个省市银行业集聚地区位熵均值超过 1,说明这些省市的银行业集聚化程度和产业规模相应较大。
.............................
第 5 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金融集聚及其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影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同时,以我国 2004-2016 年全国 28 个省市的相关指标数据,理论分析了金融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从银行、证券、保险和风险投资体系四个维度,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影响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我国各省域金融集聚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本地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于邻近地区有空间溢出效应,由此可见,一个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和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与其周边省区也有一定联系。由于技术知识的外溢性,临近地区因为地理距离、信息交流共享等优势,会对周围地区技术创新起促进作用。随着香港、北京、上海、深圳 “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未来金融集聚发展在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水平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第二,我国金融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增长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银行和风险投资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银行业集聚的影响作用最大,这和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体系结构有关。证券业集聚对技术创新作用不显著,保险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增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额有明显的地区性,东部地区风险投资额和风险投资机构占全国的 90%以上,而中西部地区只有 5%的份额,由于风险投资引进我国时间较短,发展不充分以及退出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对高技术产业的投资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三,在我国各省域金融集聚支持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过程中,金融集聚对邻近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正向和逆向溢出效应。关于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我国银行业以及风险投资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且风险投资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银行业、证券业空间溢出效应,证券业的溢出作用不明显可能与我国资本市场制度不完善有关,资本市场支持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银行业和风险投资集聚的发展通过金融服务网络的延伸,发挥了辐射扩散效应,刺激了邻近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关于逆向溢出效应,保险业集聚对临近地区的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的逆向空间溢出效应,这是由于各地区保险产品存在显著竞争效应。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