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对中国东西部教育资源的对比、东西部教育的不平衡以及经费、师资的到位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下,小论将对其差距产生的原因进行论述总结,并对这一分析和求证过程做一个全面检讨。
首先,观念落后是制约西部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西部地区教育理念大多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学,学了有什么用,仅仅把教育看作是“跳农门”或“跳出贫困地区”的手段。这种落后的观念与意识在西部存在着普遍性,不改变这种落后的观念,就改变不了西部教育落后的局面。
其次,西部教育在人才使用上充斥着人才缺少与人才浪费的矛盾。西部教育落后的原因之一是缺少人才,尤其是能够发挥作用的优秀人才、顶尖人才。由于经济原因,西部原有的优秀教育人才大量流入发达地区,西部输送到内地高校的毕业生也不愿意回来,这就使西部教育人才总体素质偏低,教师新老交替出现问题。但另一方面,西部人才在某种程度上又严重“过剩”,出现了浪费现象。西部很多学校普遍有注重引进外部人才而忽视本地人才的现象。因此,西部不少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进不了当地学校,或是勉强找到了工作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没有机会人尽其能”。这个问题在西部有一定的共性,造成西部地区一方面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又人才浪费和“过剩”。因此,在西部教育发展中,如何充分利用外部和本地人才,“两条腿走路”,值得深思。
再次,西部教育与农业、科技等实际结合不够。由于很多当地人认为如果升不上大学,只读了初中、高中,所学知识一到社会上就没有用处了,也浪费钱财。于是,很多升学无望的学生对学习几乎不关心,在学校基本是混时间或早早辍学去打工。他们从来不认为可以考上大学,也不认为书本上这些枯燥的知识与自己将来去打工、种地或做生意有什么关系,所以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教育目的落后、内容陈旧和教育与社会实际的脱节是西部教育落后的一个直接原因。
第四,西部教育结构仍不合理,基础教育(包括少数民族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不能协调发展,城乡教育不能协调发展。西部基础教育靠国家专款与地方教育经费支持,虽已实行了“两免一补”,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但由于“学而无用”的观念,群众求学积极性不高;职业教育基本由地方创办,但存在着专业设置不合实际,重学历,培训时间长等问题,使之与地方经济发展脱节,发展举步维艰;高等教育近年来发展较快,但西部地区地方院校力量薄弱,水平有限,对本地经济的辐射作用不明显;城乡教育严重失衡,由于西部地广人稀,农村条件差,农村和乡镇学校发展困难重重,教育水平与城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些不合理结构是制约西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第五,西部地区对农村人口、贫困人口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教育相对落后。我国的贫困人口和农村人口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虽然国家对西部教育的支持力度较大,实行“两免一补”和众多的扶贫开发项目,但由于经济原因和观念落后,对这部分人的教育相对落后。笔者接触到许多来自边远农牧区的孩子,由于贫困,他们在心理、学习等方面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学习虽然用功,但进步不大。另外就是残疾人,由于自然及人为原因,西部地区残疾人口较多,适龄教育青少年中还有不少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因此也就几乎失去了摆脱贫困与弱势地位的机会。其他弱势群体还包括长期失业者及其子女、民族贫困人口、女童等,他们在西部人口中的比例很大,对他们教育的落后是西部人口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还制约了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这需要国家和社会对他们投以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吴文新.论科学技术的“人本”走向—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来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1).
[2]李桂花.科技的人化—对人与科技关系的哲学反思[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61~196.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0.
我国东、中、西地区基础教育对比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中国,东西部,教育差距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