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间音乐在普通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以石家庄市旅游学校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22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间音乐作为传统文化之一[1],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不知何时,在人们的言论中似乎只有西洋古典音乐成了高雅艺术的代名词、各种流行音乐成为了时尚潮人的标志,而最具我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民间音乐却被远远地抛在了脑后。
1.1.1 国内外民间音乐教学理论研究
民间音乐教学的课题在国内外都已有研究,综观已有成果,大致有以下一些:
长期以来音乐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是中西两种音乐的发展趋势,是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创造新的音乐,还是完全接受西方的音乐,摒弃自身的民族音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印度教育家强调:想要有自己的文化根基,就必须了解自己得文化,但我们也不能将其他文化完全排斥在外。在印度考察多年的朱卓健指出,印度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方面做得非常好,对于外来文化的影响甚至是在被入侵的情况下,都保持着自身的传统。直到今天,印度的传统音乐、舞蹈随处可见,在广播电视、寺庙里都是[2],相关民族音乐的演出都是可以免费观看的。
在芬兰,小学音乐课的教材主要是以儿童歌曲为主,而这些儿童歌曲大都是以民间旋律为主要体裁的。同时,学校在音乐课上大都以芬兰的一种民族拨弦琴乐器,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乐器,促使孩子们从小重视芬兰民族音乐和乐器。
有关澳大利亚音乐教育的一篇文章中写到:“澳洲的一些音乐家也逐渐意识到澳大利亚社会和其文化的特有性。”①他们认为:“澳大利亚自建国以来,独特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一直被人们所重视。”本文的作者俞辉听了几位澳洲音乐家讲授的音乐课,深深地体验了澳大利亚对本土音乐的重视。
柯达伊是匈牙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其民族音乐教育观一直影响着匈牙利的音乐教育。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主民族的、全民的教育思想,他主张儿童学习音乐同学习语言一样,应当用音乐的母语歌唱,而淳朴、简洁、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音乐歌曲是最合适的教材。
1.1.2 普通中职学校民间音乐教学研究概述
我国正式的学校音乐教育,应该是从18世纪末维新变法,提倡兴办洋学堂、设置唱歌课开始的,算起来已经有几百年了。但是,从学堂乐歌为发端的学校音乐教育一开始就存在着不足:首先是指导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向西方路线靠拢;其次,教材是以学堂乐歌为主,而学堂乐歌的曲谱沿用我国民间传统曲调填词的很少,大多采用的是日本及欧美的歌曲或歌调。后来的一百多年,经过许多音乐教育家,如沈心工、李叔同、萧友梅、黄自等的不断努力,在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课程改革,我国学校的音乐教育,正在从探索阶段逐渐发展完善起来;再次,国外的音乐理论一直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指导,对我国民族传统音乐却极为不重视,甚至是轻视乃至忽视的态度,因而导致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热爱之情。周大风先生说:“很多年以来,我国的幼儿园、中小学、大学、职业学校里,音乐教育的结构、方法及教材,以西方教育理论为主”,“学生在长期西化理论的教育熏陶下[3],审美情趣上形成了‘以西为美’的观念。”
...............................

1.2 研究意义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灿烂长河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这些旋律动听的民歌、姿态优美的舞蹈、丰富多彩的器乐、形式多样的说唱、文物兼具的戏曲[5],极富民族色彩。从古至今,音乐教育是教育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而民间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尤其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感受、了解民间音乐,学习民间音乐更是得到专家和师生的认可,民间音乐的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了解、学习民间音乐,学生可以了解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审美情趣,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继承我国民族文化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职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精力充沛、思维灵活,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的审美和感受能力处在一个重要的时期。因此,在这个时期就需要给学生的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教育环境,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各种音乐流入我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他们大都喜爱譬如港台流行音乐、西方摇滚音乐,很少甚至根本不去欣赏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如果这—现象继续下去,后果是比较严重的。
中职生在各个方面的素质相对较差,而新世纪人才的首先是需要具备优秀的民族精神。在音乐课堂中可以通过学习民间音乐,不仅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还可以促进学生心理与情感的良好发展。在注重全面提高中职生人文素质的今天,音乐教育尤其是民间音乐教育将体现出其特有的功能和价值。

1.3 研究目标
本文首先对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其次对民间音乐进行了概述,接着以石家庄市旅游学校民间音乐教学为例进行调查与分析,然后总结教学方法并撰写示范案例,最后提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实施对策。

.................................

2 民间音乐概述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将古代的“民间音乐”(只不过那时并没有“民间音乐”这样的词语)称为“俗乐”、“国风”、“郑声”等。“民间音乐”是近代音乐理论界相对于某些非民间音乐类别客观存在而提出的概念和称谓。①

2.1 我国民间音乐
2.1.1 民间音乐的特点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灿烂长河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自己得艺术特点:
(1)艺术形态的多样性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艺术形式上也体现除它的多样性。民间音乐取材于人民大众,属于大众化的通俗性艺术,其艺术形式简朴、内容质朴。一般来说,年代较早的形态较简洁,越接近现代的形态较复杂。
(2)音乐风格的地方性
我国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受地方文化的影响,民间音乐的形态方面,例如音阶、调式、旋法、润腔、音乐结等都不尽相同。如山西中部和陕西北部的《绣荷包》, 歌词到曲调基本一致,只是有几处细微的差别,却突现出了二者情绪上的不同——山西的《绣荷包》②演唱者使用的是明亮甜美的音色,表现出了明媚、俏丽、喜悦之情;陕北《绣荷包》的演唱者使用的是沙哑、涩滞的音色,流露出淳朴、抑郁、凄凉之感。
(3)传播方式的口承性
所谓口承性,就是传播方式的口传心授,主要借助于口头形式,在民众之间通过口耳相传来完成。老艺人或师傅在传艺时演唱演奏,年轻艺人或徒弟在学艺时凭借听觉记忆,基本上不采用书面乐谱的记录,因此,虽然易学易唱,但却易变易失。所以可以说,民间音乐的形态在大范围内相对稳定,而小范围内则变异颇多。
2.1.2 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民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对学生进行民间音乐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孔子开办私学,以“礼、乐、射、御、书、数”为教学内容,孔子把音乐教育放在了极其重要位置,也充分体现出了音乐在教育中的地位。①
民间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大众的音乐素质教育,是提高人们音乐修养及音乐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民间音乐教育可以在学校进行,也可以在家庭、社会中进行[6],是促进大众文化素养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全民族音乐素质是民间音乐教育的目标,主要通过学校音乐教育及社会音乐培训等途径来实现。民间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整个音乐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既是基础,又是主导。
长期以来,一些人认为:传承和发扬民间音乐文化的任务是专业院校和专业团体的任务,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无足轻重。在这种观点影响下,许多学校音乐教育忽视了民间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民间音乐的内容很少或根本不涉及,这就导致民间音乐文化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要知道,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这就必须要在音乐教育中注入民间音乐的内容,才能达到教育的目标。
..................................

2.2 河北民间音乐
2.2.1 民歌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广大民众在社会生活中最喜爱的艺术形式。在各种民间音乐体裁中,民歌产生的历史最久,它通过不断地传唱,将民众熟悉的唱词与曲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以口头传播为主要形式的音乐体裁,经过不断地筛选、加工,艺术形态日渐完善。根据体裁内容,民歌大致可分为劳动歌、生活歌、爱情歌、仪礼歌、时政歌、历史传统歌、儿歌等类别,但无论哪种内容体裁都与百姓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①
河北地处华北地区,多山是其基本地理特征,河北民歌体裁含有大量小调,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广。河北乐风硬朗、爽快,节奏宽疏多与密集,腔与字之间比较平衡。歌唱时速度较快,与河北人民的快言快语有关。曲体结构稍长,常见结构为:基本乐段(多四句)后加一个衬词连接句,再与一个乐句反复的形式。调式方面,五声徵调式、宫调式为多,商调式、羽调式次之,角调式少见。②
“小白菜啊地里黄啊,三岁两岁没了娘,跟着爹爹还好过,就怕爹爹找后娘……”,《小白菜》是河北广为流传的儿歌,唱词内容是唱诉一位幼童遭后母虐待时的悲伤心情,曲体较短,有多种曲调。再如《小放牛》在河北也广为流传,其内容是唱牧童与村姑的嬉戏,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小白菜》与《小放牛》带有浓郁的河北乡音,被称为“真正的河北民歌”。
2.2.2 歌舞
民间歌舞是以民歌为基础、集舞蹈和器乐于一体,发挥形体语言的特长,在民间日常生活中,由民众自己创编、表演,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民间歌舞属“自娱性”的大众艺术,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拥有广泛的群众性。歌舞相伴、载歌载舞,是民间歌舞最基本的艺术特征。它可分为舞歌和舞乐两类:舞歌以歌为主,辅以舞蹈或歌舞并重;舞乐是奏乐与舞蹈相结合,或舞者随乐而舞,或舞者自奏自舞。③
河北民间歌舞的音乐语言、形体语汇充满了郁的土气息和地域色彩,其种类繁多,有百余种,如地秧歌、拉花、洛子、扇鼓、高跷、狮舞、莲花落、采茶舞等。
河北省的昌黎县是地秧歌表演的“歌舞之乡”,以诙谐、质朴、红火著称,特点是善徒步于地表演,所以称“地秧歌”。传统的角色有妞、丑、公子及渔夫、耕夫等,表演内容多取自戏曲或民间生活,如《跑驴》、《拾玉镯》、《柱子接媳妇》等,其中《跑驴》是地秧歌最具风趣表现力的作品,内容为盛行民间的送媳妇回娘家这一风俗性的题材,表现了一对农村夫妇骑驴走亲途中驴卧泥中,得到另一农民的帮助,终于把驴赶到路上。舞蹈动作主要由身体的肩、胯、膝、手腕四个部位的特殊动态与配合来构成独特的舞蹈语言,通过表演者周身上下、左右的“拉骨抻筋”达到一种不协调的协调,来完成舞蹈语汇和艺术形象的创造。
........................................

3 石家庄市旅游学校民间音乐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13
3.1 现状调查..................................................... 13
3.1.1 调查工具及调查对象....................................... 13
3.1.2 调查过程及问卷发放....................................... 13
3.1.3 教学设施配备及师资....................................... 13
3.1.4 课程安排及教材........................................... 14
3.2 现状分析..................................................... 15
3.2.1 对中职学生民间音乐学习效果的分析......................... 15
3.2.2 对普通中职学生情感教育的分析............................. 15
3.2.3 对中职学生民间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分析..................... 16
4 石家庄市旅游学校民间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17
4.1 存在的问题................................................... 17
4.1.1 学情分析................................................. 17
4.1.2 师资配备................................................. 19
4.1.3 硬件设施................................................. 20
4.2 改进建议..................................................... 20
4.2.1 重塑民间音乐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20
4.2.2 确定民间音乐教学方法,传承地方特色....................... 23
4.2.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26
4.2.4 教学案例——以《说唱脸谱》为例........................... 29

5 普通中职学校开展民间音乐教学的总结与思考

5.1 开展民间音乐教学的总结
在普通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中,民间音乐教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组织纪律,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合格建设人才提供了积极帮助。中职学生多数都是自觉性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而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引导他们进行艺术想象和思维联想,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和职业道路上中更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说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培养人的心智、品格和社会行为规范的话.那么音乐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中,在完成学业教育的历程中,就培养学生通识教育、人文关怀等人文素质[16],起着它特有的价值与功能。
5.1.1 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民间音乐可以唤起学生内心深沉的情感,造就其心灵与人格。但是,人们关注我们的文化传统越来越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欲望的无限追求远远高于对自身的生活感情和理想的追求。从古至今实践证明,科学与人文缺一不可,否则将会给人自身和社会带来沉重的代价。著名的进化论家达尔文认为:“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去读书和听音乐.这样有利于我们良好鉴赏能力的保持。如果失去了这种良好的鉴赏能力,可能会导致道德情感的缺失。”①
由此看来,人类不单单只需要智力,还要有健康情感、美好的心情,学校教育要培养出健全的人就离不开了对人的情感教育。梁启超称:“艺术是情感教育的强有力武器。”②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是以一种物态化的形式存在,人们通过体验才能真正领会其情感对象,并化为一种能人际交往中沟通的精神产品。因此,在传达他们的情感时,才能更好的表达,促进交流。
民间音乐在校园文化中以其特有的形式,给学生最直接的影响,它可以直视人的心灵,深入到人的感情世界。在求知的过程中,学生对音乐充满了喜爱和向往,并能在音乐中陶冶情操、培养情感、塑造健康、美化心灵。
5.1.2 促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要群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它主要包括学校的建筑布局、花草树木的绿化美化、教室设备的配备等物态文化,以及校风校纪、礼仪规范、各种文化社团等精神文化,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的是精神文虎,即校园风气。良好的校园风气,可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相对于其他美育教育形式,音乐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音乐教育,特别是民间音乐部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端正校园风气;同时,各种丰富多彩的音乐,能够扩大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没有最基本音乐素养的人,算不上是有文化的青年人[17],没有音乐的校园文化不是真正的校园文化。
5.1.3 促进伦理道德的提升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光只是会技术,还要能够将学到的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且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这样才能肩负起建设国家美好未来的重担。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中职生只追求个人目的和利益,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就应当注重学生养成良好的伦理道德的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包括多种形式,其中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如音乐教育中民间音乐部分,其作品本身包含各地区特有的伦理风俗,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它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关系,帮助学生拓宽学习视野,懂得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由此可见,普通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尤其是民间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教会学生辨别真、善、美的能力,不断塑造学生的心灵[18],推动伦理道德的提升。
...................................

结 语

我国从十八世纪末就开设了学堂,设有唱歌课,然而无论是从音乐思想上还是教材内容上都是以西为主。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音乐课同样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法,对石家庄市旅游学校的部分学生做了详细的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的数据对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依据。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我们的学生大多数音乐知识匮乏,大都喜欢听流行音乐,对民间音乐少有问津,别说是对其他地区的,就是对本地区的民间音乐都是一问三不知。现在的教育提倡的是素质教育,民间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当今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民间音乐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枯燥的教材内容和单纯的课堂说教,应突破传统的陈旧模式,以发展的眼光,探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应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观念,使民族音乐教学更富有趣味性、教育性,更可能多的激发出学生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培养他们通过民间音乐感受地方文化的,进而热爱自己得祖国。作为普通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师,我觉得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很重要,但是良好的职业道德更为重要,音乐教育尤其是民间音乐教育是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手段之一。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