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本文在对Y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和资料去开展评价工作。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社会主义建设也在大步向前迈进,相应地也推动了各行各业的高速发展,而发展的加快也使得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这也就使得企业对其经营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企业会尝试使用各类工具来加强其自身的管理能力,而内部控制作为其中比较重要的工具之一,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为了强化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体制中的重要作用,国家纷纷出台并推行一系列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举措。其中,在2008年,国家五部门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控制、评价、审计三个方面的指引。上述两个文件的发布可以让我国各行各业进一步关注内部控制的问题,加快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除此之外,该文件的发布也加快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基本建成,帮助各大中小企业能够快速地构建并开展内部控制,让企业在降低经营风险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进一步扩大了自身未来成长空间。
会计论文怎么写
尽管内部控制体系在渐渐不断地完善,但企业中各种徇私舞弊、经营失败等案件也在频频发生,比如中航油、南方航空、瑞幸咖啡等相继爆发的财务危机,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视。且如今全球经济贸易摩擦不断,国家经济正在转型升级,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来越大。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企业应对其内部控制实施实时监督,准确、客观地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依据准确且客观的评价结果,对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才能促使企业更加健康稳定地持续经营发展。
..........................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对国外文献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1992年,COSO颁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监督这五项要素构成。紧接着在2004年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了风险管理的内容,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融合了起来。时隔九年,COSO再一次发布了新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2013版)》,新框架在92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十七条具体原则,使内部控制更具有实操性,同时强调了企业可以有自己的判断,使内部控制更具有灵活性。
(二)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
1.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Doyle et al(2007)认为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这几种:企业规模的大小、风险防范能力的程度、经济实力的强弱、经济业务的复杂性等,而规模越小、风险越高、实力越弱、业务越复杂的企业、其内部控制有效性就越低。Annukka et al(2010)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时,指出管理层预测的准确性决定了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若公司存在重大漏洞,且管理层又不重视,就会导致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大大降低。Duh et al(2014)研究员工素质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认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会受到员工素质的影响。Thuneibat et al(2015)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认为公司的控制环境、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的好坏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成正比相关。Khrisna et al(2015)认为公司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在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时,要调查企业内控相关信息,以帮助公司管理层获得更准确的报告。Ludin et al(2017)在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时表示,企业如果满足这些条件,如员工素质高、合理的审批程序、岗位职责明确、完善的信息系统、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督等,会使企业的内部控制良好有效。Chen et al(2017)发现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一套完善的审批程序以及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财务制度都会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开展。
...........................
第二章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概述
第一节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种自我调节和制约的手段,按照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萌芽期,内部牵引阶段。内部控制是由内部牵引引发而来,内部牵引通过各个部门的互相牵制来达到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这一阶段对内部控制的定位就是查错防弊,采用职务分离和交互核对的手段,通过其他人或部门进行穿插检查或穿插控制。
发展期,内部控制制度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控制理论变成了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管理工具,于是,内部控制便发展为新的研究热点。在1949年,审计程序委员会(CAP)首次对内部控制做出了以下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以及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这个定义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1953年,CAP提出将“内部控制”细分为“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随着学者们不断的深入研究,到1972年的时候CAP在其发布的公告中提及了关于内部会计控制及内部管理控制两个方面的定义,指出内部会计控制是由组织计划、财务资料可靠性等方面的记录信息进行构成,目的是为了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而内部管理控制不仅仅是组织计划与在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授权之后的业务办理及决策等方面的记录,还包含其他方面,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
成熟期,这一时期包含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三个方面。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对这一阶段的定义是,为了保护资产安全、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可靠、纠错防弊等来实现公司目标而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程序,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及控制程序三个部分。把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统一表述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1992年,COSO委员会颁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实现经营的效果和效率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监督五项要素构成。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2004年,COSO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是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该框架对内部控制五要素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风险组合观”、“战略目标”、“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概念以及“目标制定”、“事项识别”和“风险反应”要素。
..........................
第二节采购业务内部控制
一、采购业务的定义及流程
(一)采购业务的定义
采购业务是企业业务流程非常重要的一环,《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对于采购业务的定义作了明确的规定,采购业务指的是企业为了保证其生产经营顺利开展而进行采购的行为,这一采购行为不局限于物资方面的采购,也包含接受劳务和服务方面,并对上述采购款项进行费用支付的活动。对于有色金属生产企业来说,材料的采购成本占生产总成本很重的比例,为了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行,提供稳定持续的物资供应对生产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由于有色金属生产企业对采购材料所需的资金占用比较大,如果不能合理的安排采购资金的使用,就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且由于生产企业的采购流程比较复杂,业务繁多,容易出现疏漏等问题,若不注意采购各个环节中的细节,就容易产生各种风险,影响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行。因此,对有色金属生产企业的采购业务进行规范化管理,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及采购业务相关工作人员为了完成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目标而对采购业务中的采购活动与付款活动进行调节与约束而制定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的过程。对采购业务部内部控制进行完整规范的设计并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同时保证相关的内控设计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是企业采购业务进行内部控制的目标所在。了解采购业务流程,把握每个环节中的关键风险点并制定对应的控制措施,实施实时有效的监督,防弊纠错,从而规范采购业务活动,提高采购业务效率和质量,达到改善采购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
.........................
第三章Y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评价..............26
第一节公司概况........................................26
一、公司简介....................................26
二、组织结构..............................26
第四章Y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评价..............44
第一节构建评价指标体系................................44
一、构建原则.........................................44
二、构建评价指标.................................45
第五章Y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有效性改善建议..............64
第一节Y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的改善措施...............64
一、健全预算控制制度................................64
二、优化采购定价机制.............................65
第五章Y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有效性改善建议
第一节Y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的改善措施
一、健全预算控制制度
Y公司应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预算控制制度,对于公司预算内的采购项目,采购人员要严格按照预算进度执行,严格把控资金的使用明细;对于超预算或者预算外的采购项目,应该先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进行调整,经过各个层级的权限部门审批同意后才可以重新进行采购计划。Y公司作为一家生产企业,编制科学合理的采购预算计划能够有利于采购活动的顺利开展,帮助公司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促进资金的合理使用。由于盲目采购所导致库存积压等问题,建立健全预算控制制度,对Y公司来说非常重要,管理层应该要予以高度的重视。
会计论文参考
(一)采购预算的编制
首先采购部要负责组织编制公司的年度、季度、月度采购预算工作,财务部要协助采购部制定采购预算,整合公司的整体预算。采购业务人员在编制预算计划时,要了解掌握公司的经营发展目标和该年度预算计划,根据各部门的需求情况,科学合理编制采购预算,并且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合理调配资源和采购人员的工作。按照工作计划,采购部汇总各部门的采购需求,并根据历史交易价格、供应商信息和采购人员的经验总结等编制预算草案,经采购经理审核确认后,报财务部审批。财务部根据公司预算和存货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对预算草案进行审核和调整,交公司总经理审批。
(二)采购预算的执行
采购预算方案审批通过后,由采购部进行保管。请购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必须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明确采购类别、质量等级、规格、数量、单价、相关要求和标准等。对于经核定的采购预算,当期未动用的,不得保留;如确有需要,下期补办相关手续。对于未列入预算的紧急采购,由使用部门领用后,追加补办相关手续。各相关部门与采购部门严格按照采购预算执行,财务部对其进行监督。
..........................
第六章结论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每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企业应该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采取科学客观的评价方法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采取合理有效的评价工具来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在设计层面和运行层面的具体情况,从而发现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企业运营活动的一个起点,关系着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资金流转。但是,采购业务也是风险存在比较多的一个环节,可以说,采购业务的每个流程都存在着风险点,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这些风险点,就容易出现一系列舞弊性问题,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应该重视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推行。
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1.在设计层面
将Y公司现行的采购业务制度与《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的采购要求进行逐项对比,分析Y公司的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具备完整性与合理性。根据评价结果得出Y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设计整体来说是比较完整的,其风险应对措施也比较合理,但在个别环节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预算控制制度不健全、采购定价机制比较单一等问题。这些缺陷从Y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以及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访谈中得到论证。
2.在执行层面
利用第二章搭建的评价方法体系,即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运行有效性进行评价。
首先,第一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步,通过调查问卷确定隶属度;第三步,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第四步,用隶属度与权重相乘的数学方式,获得各级指标的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显示,Y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运行整体是有效的。
其次,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发现Y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在运行上存在采购计划执行不力、供应商管理不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Y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施,影响公司的绩效。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