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上是存在不足的。研究方法上,收集或获取的资料中,缺乏量化数据支撑。因为是初创企业作为研究案例,本身文本性的资料偏少,更多是通过做论文的过程,从理论上去摸索创业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路径,还需要后续不断地实践来印证理论研究的可行性;在研究对象上,单案例研究的局限体现在结论的一般性和普适性不够,还需要未来不断地去完善。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互联网+足球的背景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我国政府也一直致力于推进足球项目的发展。习近平主席于 2015 年 02 月 27 日在中央深改小组会议中,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在该方案中,明确提出中国体育强国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息息相关,发展振新中国足球事业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经之路,也是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3 月 16日,中国政府网正式对外公布《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颁布 50 条改革措施,提及了足协改革、联赛改革、国足建设、青训体系、申办世界杯等振奋人心的内容。足球项目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层面的改革措施频出。提高我国足球成绩、强化球员水平、让足球训练更科学成为重要议题。
足球产业的发展也呈现非常良好的势头,全世界的足球球迷数量高达 16 亿以上,中国球迷数量高达 3 亿。目前,足球产业总产值占体育产业总产值的 43%,高达 5000 亿美元,远超排球、篮球、棒球等其他体育项目。巨大的产值和良好的成长空间将助力足球行业成为风口市场。按照体育总局规划的 2025 年国内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 5 万亿计算,足球产业占比达到40%计算,国内足球市场规模将超过 2 万亿。我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明确提出“足球+互联网”创新行动,普及校园足球,注重教练员的专业化培养。然而,目前运用在足球领域的智能设备凤毛麟角,而且已有的产品,其价格都非常昂贵,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不便于穿戴、无法应用于客场、数据报告不详细等诸多问题。也因此,实际应用于足球领域的智能产品在市场上处于真空状态。近几年,该领域的创业公司逐渐出现在市场上,想要在足球产业这块蓝海中谋求自身发展的一席之地。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人民日报》曾在刊文中指出,2019 年我国平均每天新登记成立企业高达 1.65 万户,在如此之多的创业公司中,能够存活甚至壮大的公司却是“少数派”。软银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认为,从创业者成功角度来看,中国的创业成功率不会高于 1%。成功创业离不开过硬的产品、独到的商业模式和适合自身的企业管理方式。事实上,作为企业管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和企业界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歇过,也产生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有关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实施的成果被应用于诸多实践中,也为各个行业领域的企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研究在社群经济的影响下,创业公司通过构建适合公司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企业文化,激发出创业公司特有的创新活力,提升创业公司的管理效率,尽可能避规创业公司可能遇到的经营风险,由此帮助创业公司健康成长,有序发展。
进入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加剧,互联网经济时代让很多企业面临着重构企业文化的局面。挖掘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路径与模式,对于现下的企业来说,有着很突出的现实意义。有些创业公司认为在初创期不需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其实是个误区。但凡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都是在初创期就开始有意识地打造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吸纳符合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员工。优秀的企业文化,既能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又能吸引和保留优秀员工,助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本文的选题,旨在借助目前较为成功的互联网企业中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与成效,详细分析与研究案例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与方法。而社群经济本身属于互联网经济的一种亚形态,其所对应的社群思维强调连接、互动、开放与共享,坚持用户至上,与案例公司的理念也是一致的。所以本文从社群经济角度来分析互联网创业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本质上就是在用社群经济的思维审视互联网创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和方法,希望能探索出互联网创业公司在社群经济的背景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策略与路径。这个角度的研究,目前来看较为新颖。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相关理论
(1)互联网创业的基本类型
杨文凯、代桂勇(2012)[1]指出,在知识经济爆炸、行业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创业型企业在不断增多,也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华罗娟、刘修财(2018)[2]认为,互联网创业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基础模式,从现在的状态分析,互联网创业的模式主要分为几类:技术驱动型。王峰松、罗国昭(2003)[3]认为,技术驱动型企业是沿着技术的维度搭建起一个清晰的框架进而付诸于企业的市场运营和技术实践的企业。该类型主要以原始创新力为基础,具有持久性与独特性的优势。借助技术创新以及新型服务模式的出现,催生出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的产物,众所周知的共享单车、团购正是借鉴了该类型,运用创新的服务模式与商业运作方式大获成功。
资本驱动型。在当下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中,通过短时间内投放许多广告或收购等现象,是资本驱动的典型特征。该类型是互联网创业企业依托大规模的资本力量或搜寻风险投资,通过资本成为进军创业市场的前锋。该类型有一个弊端,即经过长时间的资本投入却没有找到适宜的商业模式或盈利渠道,将会让企业难以良性发展。
平台支撑型。该类型大多数互联网创业企业试图通过整合资源,将平台做出特色,以此获取市场。显而易见,该类型的创业成本不高,适合一般大众运作。当下,许多小型互联网创业者借助免费或低成本的平台,获得部分盈利。内容支撑型。此类型以优质的内容为核心,借助经典内容或原创内容融合自身优势,以吸引用户占领市场。该类型主要适合娱乐、影视、新闻等文化产业内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商业运作型。此类型的互联网创业在技术、资本、平台、内容上均无特定,而是凭借商业模式的运作获得盈利。目前多数互联网企业处于这种商业模式运行或创新状态。
..........................
2.2 企业文化建设相关研究
2.2.1 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相关文献企业文化,或者称之为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简而言之,即为企业在日常运行中所表现出来的各个方面。外界可以通过这些方面观察并理解该企业的文化类型。企业文化有“总和说”与“同心圆说”,“总和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的显性文化,主要包括厂房设施、原材料、产品等;另一部分是企业的隐性文化,主要指行为方式、管理制度、价值观念等;“同心圆说”认为,企业文化有四个同心圆构成,表层同心圆代表物质文化,主要指企业的装备设施和产品等;浅层代表行为文化,主要指企业的员工行为规范和人际关系等;中层制度文化,主要指企业的规章制度等;核心层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等。
(1)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综述
美国著名学者泰伦斯·狄尔与艾伦·肯尼迪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首次在《企业文化》一书中明确提出。在此之后“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就受到学术界专家的一致青睐。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最早出现在上世纪 80 年代,西方学术界和企业界开始关注并展开研究。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管理领域接连出现四部关于企业文化的重要著作,被称为企业管理新潮流的“四重奏”,分别是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1984)[14]的《Z 理论一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理查德·帕斯卡尔(Richard Tanner Pascale)、安东尼·阿索斯(AnthonyG-Athos)[15]合著的《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1988)、特伦斯·迪尔(TerrenceE.Deal)、阿伦·肯尼迪(AllanA. Kennedy)[16]合著的《企业文化一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1989)以及托马斯·彼得斯(Thomas J.Peters),小罗伯特·沃特曼(Robert H.Waterman,Jr.)[17]合著的《寻求优势一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1985)。
..........................
第三章 YX 创业公司概况及其总体战略分析 .......................... 17
3.1 YX 创业公司简介 ............... 17
3.2 YX 创业公司组织架构和团队构成 ................... 17
3.3 PEST 模型下 YX 创业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18
第四章 社群经济下 YX 企业文化战略建设分析 ...................... 27
4.1 YX 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 27
4.1.1 员工访谈 ..................... 27
4.1.2 YX 企业文化特点及不足 ........................ 28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42
5.1 研究结论....................... 42
5.2 研究启示 ......................... 43
第四章 社群经济下 YX 企业文化战略建设分析
4.1 YX 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了解 YX 企业文化现状是落实文化战略并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机制分析的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命题,是企业软实力的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氧气”。目前,在企业管理咨询业界,已经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分析企业文化的方法,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调研活动来认识和评判企业文化,包括问卷调研、座谈、个别交流、书面材料研究、高层专访、随机访问、现场观察等方式。只有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上应用企业文化诊断工具对企业文化进行诊断,才能探索出最适合于企业自身的文化。
根据花费的精力、人力、财力等影响,规模大一些的企业会引入第三方咨询公司以期解决问题。但对于创业初期的企业,采用上述方法不合适。一是因为创业公司在创业初期需要开源节流,公司资金大都用于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刀刃”上,另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创业公司的文化还没有积淀,公司文化还处于雏形阶段,故企业创业初期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时,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依靠自己,自我查验,通过文化调研与诊断深入了解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知和期望,以及创始人对企业的定位。
为了了解 YX 目前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作者调查选取了 YX 公司创始人 4 名、科研人员 5名,运营营销人员 2 名,共记 11 名访谈对象进行结构式访谈。按照事先准备好有关于企业发展现状、理想中的企业文化特点、对 YX 现有公司文化的看法等问题进行了提问,深入 YX 公司内部,搜集第一手的资料,较全面具体的阐述了 YX 目前的企业文化现状。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首先,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下,企业文化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特别是初创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战略的实施,也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务必讲求“实效”。在依据企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下,灵活使用创新模式,实现建立以变革和创新为主体的文化力。而社群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人际关系,由其衍生出来的社群经济则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三大趋势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采用社群这一方式,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现商业价值。最有名的案例便是小米公司,利用社群从最初的 100 人粉丝到现在百万级的粉丝群,通过社群方式节省大笔营销费用,而这正是由社群产生的社群经济所带来的无往不利的力量。
其次,大多数创业失败的互联网公司之所以失败,除了领导人决策失误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企业文化的理念过于浮华空洞,这类企业往往将视角更集中于企业的内部,却没有赋权给员工。本文作者则提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可以在社群力的驱动下开展,并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理念文化三个层次,分析了 YX 已经形成或正在塑造的独特的企业文化体系特征。从全局来看,通过构建企业社群动力系统来推动创业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从局部来看,围绕社群开展工作,社群是以“茵迷”的深度参与为动力,目前处于一个不断测试、反馈、改进、再测试、再反馈、再改进的过程,通过“创业团队——内部员工——茵迷社群”的不同频率互动产生的社群驱动力传导到企业内部,渗透进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在运营实践中,YX 已经将用户参与生产、品牌社群营销、体验至上消费三种模式有机整合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
最后,作者借助 YX 描述了其企业文化建立的四个不同文化层次,各文化层次相互辅助又相互影响,结合社群力让创业团队、内部员工与外部客户通过社群互动的方式进行连接,架构出社群驱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机制,进而打通社群文化和企业文化可能存在的壁垒。由此,互联网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体系,而是从用户角度进行全局逐层设计,构建强度关系高低不一的发烧友社群和兴趣社群,并将社群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融合。此外,企业文化建设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要素之一,是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牵引力,而企业文化建设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前期进行企业文化战略的制定必不可少。作者在实际运营 YX 创业公司时深有体会,任何事情不能一蹴而就,企业运营发展也是这样。
参考文献(略)
基于社群经济视角的YX创业公司文化战略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MBA论文,社群经济,企业文化,互联网创业公司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