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居家养老服务问题之MPA研究--以山东省Y社区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51 日期:2023-06-25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MPA论文,本文基于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如下工作。首先在梳理国内外关于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出现有文献研究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再运用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社会嵌入理论为论文的理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以及案例分析法来指导论文写作。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严峻,预计 2020 年,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人将增加到 2.55亿人左右,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均有所增长,老年服务和养老方式面临巨大的挑战[1]。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规模小型化的趋势,传统的养老模式逐渐显示出其局限之处,居家养老服务成为一种新兴的力量出现在养老服务市场。居家养老服务立足于我国现实的养老服务需求,满足了老年人居住在家庭中养老的意愿,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思路。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其中高效、便捷的智能化手段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和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新型养老方式带来的便利。在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居家养老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为居家老人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养老服务。目前,我国大力支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夯实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并提出智慧居家养老规划,支持智慧健康养老的发展[2]。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地政府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对养老服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病残老人提供的特殊护理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国对智慧居家养老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具体的实践中存在养老机制不完善、养老服务资源难整合、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等问题,阻碍了智慧居家养老的可持续发展。纵观目前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发达国家在发展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供我国学习和借鉴,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复制国外的经验,需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学习和借鉴。因此,本文以 Y 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为例,分析了我国目前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同时结合国内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已取得的先进经验,有针对性的从政府、市场、社会、社区等四个方面入手,提出并完善中国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路径具体可行的措施。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智慧养老首先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并逐步发展和完善,成为一种相对成熟的养老服务模式,相关的养老产品涵盖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我们所说的“居家养老服务”类似于国外的“社区照顾服务”,社区照顾服务是英国政府鼓励家庭照顾的一项公益政策,政府作为提供养老保障主体,社区作为养老服务提供主体,为老年人提供幸福的晚年生活。M.Barley 提出居家养老从内涵方面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社区照顾和在社区照顾两种类型,即从广义角度说社区照顾是由社会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从狭义角度说老年人在自己家庭中进行的服务[3]。Lester Parrott 总结了之前研究人员的观点,认为社区照顾指的是社区中各个主体相互配合,充分调动社区内的养老资源,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4]。Jiska C Metal 认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认知功能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社区居家养老是实现老年人独立生活的有效方式[5]。Lester Parrott 认为居家养老的含义是政府为核心,充分调动社区和家庭的养老资源,各主体相互配合,全方位的解决养老服务问题[6]。
(2)关于智慧养老的研究。智慧养老的概念最初是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提出,智慧养老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整合了社会的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了更便捷、更专业的智慧化养老服务。Sintonen 基于老年人和智能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构建了养老服务系统模型,以分析老年人真正需要的养老需求[7]。Godfrey 通过研究老年人使用网络的现实状况,发现老年人不能熟练使用网络表达自己的需求[8]。Andrew 通过对社区智慧养老构成体系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智慧养老体系需要整合政府、社会、家庭之间的养老资源,同时重视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为老人提供远程健康监控和紧急救助服务[9]。G.Demiris 指出智慧养老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提供帮助,从而更好地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0]。Stefanov D.H.认为通过自动化设备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方便的沟通方式,增加老年生活的舒适度和安全感[11]。

.............................

第 2 章 概念阐释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阐释
2.1.1 居家养老服务
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目前学术界依据不同的侧重点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从资源供给的角度出发,赵立新认为社区是提供养老服务的依托,居家养老主要运用社区的养老资源对居家老人提供养老服务[31]。杨宗传从养老地点的角度出发,认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养老,而不是集中居住在养老机构中养老[32]。陈友华认为“居家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是不同的概念,指出“居家养老”是指居住在家庭中养老,“居家养老服务”是指社会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33]。其中因为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内的社会化服务关系紧密,一些学者使用了“社区居家养老”这一概念。
综上所述,居家养老服务需要依托社区的支持,在这种状况下,可称为社区居家养老。为了更好的与智慧养老进行结合,本文所采纳的概念为居家养老服务。全国老龄办明确指出:居家养老服务指依托社区的支持,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家政服务等服务的形式[34]。居家养老服务结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使得老年人不用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便能够享受到高质量、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2.1.2 智慧养老

英国的生命信托基金会最早提出“智慧养老”的概念,国内对智慧养老研究起步较晚,从最初的数字化养老、信息化养老、科技养老、智能养老逐渐发展为智慧养老。孙梦楚认为智慧养老将老人、社区、医院、企业形成一个整体,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智能服务[35]。郑世宝指出智慧养老是一种通过智能化科学技术,24 小时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养老服务[36]。左美云则认为智慧养老是指通过网络技术,为老人提供安全需要、医疗护理、文娱休闲等养老服务,自动监测、处理相关养老信息,实现老年人和智能设备的智能交汇[37]。袁小良认为智慧养老是指老年人享受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健康、便捷的养老模式,可分为社区模式、机构模式、虚拟模式、居家模式[38]。
结合学者关于智慧养老的表述,笔者认为智慧养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云计算等),构建养老服务综合平台,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社区的资源,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实现现代科技和老年人的智能互动。

..............................

2.2 理论基础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环境影响人的满足程度,人们最初只关心心理和安全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更高的需求随之而来。生理需求指衣食住行等方面最基本的需求,目前除一些失独老人和收入较低的老年人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帮助外,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基本都可以得到满足。安全需求包括人身生命安全、家庭生活稳定等,老年人普遍年龄大、抵抗力差,对于安全方面的需求大。社交需求指处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周围人的交流关怀,需要社会归属感。老年人需要情感上的需求,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极易产生孤独感,所以应关注老年人在社交方面的需求。尊重需求包括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更加重视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老年人群体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指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得到社会对自己劳动的认可。老年人退休后,生活中心的转变容易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因此居家养老服务应该注重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为老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由此可见,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学习,帮助我们了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以及真正需要的服务内容,提供针对性、多样性的服务。

2.2.2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是为解决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危机出现的,其理论背景是以布莱尔为代表的福利思想[42]。1986 年,罗斯福提出社会总福利的内容包括国家、市场、家庭提供的福利总和。1996 年,伊娃斯与欧克认为福利主体除国家、市场和家庭外,还应该包括民间社会,它可以建立不同主体间的联系。约翰逊提出福利四分法的概念,认为福利主体应该包括国家、市场、家庭、志愿组织,社会福利的筹集、发放不应由政府部门单独负责,福利主体应该多元化,由国家、市场和社会三方的共同承担,或者由几个主体共同提供。福利多元主义要求不同福利主体之间需要平衡,避免社会福利过多依赖于某一主体,需要国家、社会与家庭共同做出努力,三者权责清晰、各司其职、彼此协作,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为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

第 3 章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1

3.1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必要性分析.................................. 11
3.1.1 传统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困境.................................. 11
3.1.2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具备的优势................................. 11
第 4 章 山东省 Y 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实证分析......................................... 16
4.1 Y 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概况.................................... 16
4.2 Y 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运营模式................................ 16
4.3 Y 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17
第 5 章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0
5.1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0
5.1.1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不健全................................. 20
5.1.2 智慧居家养老专业人才匮乏................................ 20

第 7 章 完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7.1 强化政府主导,完善保障措施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指导,政府应宏观引导、规范协调各种养老资源,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此,政府应规范协调养老服务要素,完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加快智慧医疗责任法规的制定,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统一行业标准。
7.1.1 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
首先,在法律法规方面,国家出台关于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社区、家庭、第三方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具体操作中,对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涉及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平台、服务标准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例如明确远程医疗中,双方应承担的责任,推动智慧居家养老健康的发展[52]。其次,在相关优惠政策落实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快落实智慧养老方面的优惠政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应根据各自地区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对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进行细化分析,从而制定出可实施性更强的优惠政策。比如,在土地政策上,明确智慧居家养老对土地使用享有一定的优先权;在人才支持政策上,重视专业教育,鼓励更多的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培育更多的专业人才。对于刚进入智慧居家养老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政府应该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具体包括优惠政策、运营支持政策、人才支持政策。对于智慧居家养老领域的“龙头企业”,政府可以通过政企合作的方式,推动智慧养老产业的蓬勃发展。最后,在养老服务的行业标准方面,制定科学、统一的养老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制定服务标准时,以老年人需求为核心,注意行业结构的合理性、具体性保障服务质量。养老服务领域广泛,包括物质领域、精神领域等,制定标准时要考虑社区服务中心的信息平台建设与管理、企业的管理、居家老人的需求等方方面面。同时,根据各个社区不同的情况,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制定出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的行业规范。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