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MBA论文,本文围绕工业绿色发展这一课题,形成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条主线。首先,本文在对现有理论和文献进行归纳梳理的基础上,探究了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成熟度的影响要素及其构成,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开放型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对外贸易等稳居世界前列。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随之而来。BP 世界能源统计报告显示,2016 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占全球的 23.01%。另外,中国单位 GDP 能源消费量较高,是美国的 2.2 倍。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2016 年原煤消耗量占比61.8%。煤炭的大量消耗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近几年,中国空气质量虽有小幅度提升,但整体状况仍不容乐观。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中部城市群、西部成渝城市群等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雾霾”天气的严重影响。位居榜首的河北衡水市 2016 年有 209 天在“雾霾”的笼罩中。中国在气候大会上承诺到 2020年 CO2排放强度要下降 40-45%。如何在兼顾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的良好发展,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绿色发展被列入“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用绿色发展理念“倒逼”产业升级,改善环境问题的同时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在环境恶化的压力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国民经济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势在必行。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动脉,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实现工业绿色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引领带动作用。中国工业尚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阶段。绿色转型是工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 2025》等一系列政策为中国工业创造了机遇和挑战。工信部出台的《2016-2020 年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中强调要实施工业绿色新政。如何解决工业发展中经济与资源、环境间存在的矛盾,如何协调工业发展过程中经济、能源、环境和技术创新等因素间的关系,是工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
1.2 研究内容及框架
1.2.1 研究内容
本文围绕工业绿色发展这一课题,形成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条主线。首先,本文在对现有理论和文献进行归纳梳理的基础上,探究了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成熟度的影响要素及其构成,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另外,在实证研究上,本文对原模型进行改进,形成了熵值修正 G1 法、改进的距离协调度模型,对工业绿色发展的成熟度进行测度。同时借助锡尔指数、引力改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工业绿色发展的空间特征进行研究。并针对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内容共分为六章,如下:
第一章绪论。通过对现有宏观环境的分析,交代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并且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本研究对于学术研究和区域发展的价值。同时本章介绍了本研究的框架、方法以及创新点。
第二章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分别就本文所涉及到的绿色经济等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提出工业绿色发展成熟度的概念。接着分析了现有的理论基础,包括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理论。本文针对工业绿色发展成熟度的评价和空间特征等问题进行文献综述与述评,找出了学者们研究的侧重点与忽略之处,为后文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是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成熟度影响要素分析。本文首先找到了决定工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影响要素,即工业经济、工业能源、工业环境和工业创新四大要素,并且分析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从各个要素出发,确定具体的可度量指标,从而形成了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章是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成熟度评价模型构建。本章首先明确了评价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包括两大部分,工业绿色发展成熟度的评价模型和工业绿色发展空间特征研究的模型。在第一部分评价模型中,本文完善了熵值修正 G1法,实现了对指标的赋权。同时利用 TOPSIS 以及灰色关联分析对距离协调度模型进行改进,完成了对工业绿色发展三大指数的测度。在第二部分的空间特征研究模型中,本文采用变异系数、锡尔指数、引力改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空间特征的研究和分析。
第五章是以长江经济带为例进行的实证分析。本章首先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各个方面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接着是借助成熟度评价模型和空间特征研究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绿色发展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首先是对前文的总结,提炼出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重要结论。同时,根据本文的局限,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绿色经济和绿色发展
绿色经济和绿色发展的思想最早出现在 Rachel Carson(1962)《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此书中对环境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为当时的工业发展敲响了警钟,也为工业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1]。“绿色经济”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 David Pierce(1989)《绿色经济蓝图》中,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国际绿色经济协会(IGEA,2012)[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2012)[4]等国际组织先后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是绿色经济的重要任务。学者们也提出了对绿色经济的观点与看法,如表 2.1。
关于绿色发展,Brujin(2004)指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受到技术、组织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绿色发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Hargroves K C(2005)指出绿色发展的核心是绿色创新。Pike C(2008)认为绿色发展是人类适应未来“绿色前景”所必须进行的变革。A, KPBKB.(2011)强调发展中国家要尽快实现低碳高效发展。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升级版,更加强调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整体性,是引领“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先进发展理念。
........................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概念源于 1987 年联合国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它指出可持续发展是保证当下的需求但又不能对未来产生影响和损失的发展模式,旨在追求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此概念一出,在全球引起了轰动。
学者们也纷纷开展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一是生态学方向,强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如陆大道(2012)[32]、何砚(2018)[33]等人认为可持续发展要以区域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为前提;二是社会学方向,主要探究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问题。牛文元(2014)[34]强调“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三要素之一。王雪玲(2014)[35]认为在可持续发展中要保证地区间的公平,某地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其他地区的资源环境作为代价。三是地理学方向,樊杰(2015)[36]从地理学和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自然发展的相互作用。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同步发展。本文重点在评价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同时,研究经济、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协调发展问题。
2.2.2 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的思想源于 Boulding(1966)的“宇宙飞船经济”[37]。Pearce(1991)等人正式提出循环经济理论,他们认为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38],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相辅相成与和谐统一。循环经济理论是相对传统经济模式而言的,传统经济的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它对资源造成极大浪费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循环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废物再加工——产品……”,是一种不断循环的发展模式。较传统经济模式而言,循环经济重在废物再加工和资源反复利用。如图 2.2 所示。
........................
第三章 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成熟度影响要素分析 ............... 13
3.1 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成熟度的影响要素........................ 13
3.1.1 工业经济要素 ................. 13
3.1.2 工业能源要素 ................. 14
第四章 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成熟度动态评价及其空间特征研究的模型构建 ........ 19
4.1 评价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19
4.2 工业绿色发展成熟度评价模型 ..................... 19
第五章 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成熟度动态评价及其空间特征的实证研究 .... 28
5.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 28
5.2 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现状 .............. 28
第五章 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成熟度动态评价及其空间特征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其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对全国工业发展具有示范作用。长江经济带的城市沿长江流域分布,横跨东西,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在内的长三角地区,到江西、湖北、湖南在内的中三角地区,西至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在内的泛成渝地区,涵盖三大地区、11 个省份。经济总量高达全国的 40%左右,可见长江经济带的综合实力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由于长江流域的独特生态地位,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对全国经济转型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尤为重要。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的 11 个省份 2006-2016 年为例,进行工业绿色发展成熟度的研究。数据来源于 2007-2017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各省份统计年鉴以及 2007-2016 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其中,由于截止到文章完稿,2017 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尚未公开发布,相关指标的相应数据来源于各省份2017 年的统计年鉴。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本文在梳理工业绿色发展相关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构造了工业绿色成熟度的概念,并从工业经济、能源、环境和创新四个方面分析了工业绿色发展成熟度的影响要素,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值修正 G1 法、距离协调度改进模型等方法对工业绿色发展成熟度进行了动态评价。并且利用变异系数、锡尔指数、引力改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从空间差异性和空间关联性两个角度研究了工业绿色发展成熟度的空间特征。最后,以长江经济带的 11 个省份为例,对工业绿色发展的成熟度及其空间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了以下结论。
(1)11 年间,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成熟度持续增长,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四大要素中工业创新要素水平最低,因此各省要增加创新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工业绿色技术研发。三个评价指数均呈现不同幅度的增长态势。就水平而言,发展度指数<成熟度指数<协调度指数。说明各省的协调发展程度较好,但工业绿色发展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因此需要同时推进要素发展,提升整体工业绿色发展水平。
(2)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距,无论省份层面还是从地区层面分析,都呈“东高西低”的阶梯式发展趋势。2006-2016 年中部省份崛起迅速,与长三角地区沿海省份间的差距不断缩小,而泛成渝地区的增长较慢。说明中部崛起、承接产业转移等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西部地区的发展动能有待提升。
(3)从空间差异性来看,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成熟度的总体差异不断缩小。将总体差异进行分解得到,三大地区间的差异不断缩小,长三角地区内部的省份差异最为明显,对长江经济带总体内部差异的贡献最为突出。为了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绿色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地区内部的工业绿色协同增长,加强地区间的工业绿色联动发展力度。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