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策略之MBA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89 日期:2023-06-27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MBA论文,本研究主要创新点在于归纳出影响 M 银行济南分行发展社区银行业务的关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因素,设计出符合 M 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业务发展实际的具体策略。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互联网金融快速成长,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国企改革迎来实质性推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等因素也为银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各中小型银行为了适应行业格局转变、应对规模扩张放缓及净息差收窄等因素带来的压力,开始实施差异化竞争和经营战略,打造专业性竞争优势,逐步舍弃大而全的经营策略,转而在某一专业领域内精耕细作,提高专业优势。如日本大和银行把银行的私人银行服务的目标市场定位成老年客户,其产品和服务能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这一做法提高了其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优势,也缓解了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德国商业银行的做法则是集中精力主营中等企业客户和个人金融业务,放弃了实力比较弱的投资银行业务以提高局部竞争优势[1]。国内银行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可借鉴国外银行的经验。
目前来看,中小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客户数量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和大型银行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再加上改革开放后很多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中小型银行面临着双重挑战。国内各商业银行也在进一步发展各类中间业务,并将目光转向了零售银行业务。在激烈的竞争下,各商业银行都将零售银行业务作为满足个人客户综合金融需求、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的有力武器。
社区银行在社区内经营,可以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在经营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够对市场变化及时做出经营策略的调整以降低经营成本。社区银行通过细分市场,将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客户作为目标市场,在不同的经营区域内为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是未来各商业银行大力开展零售银行业务的有力途径,也是应对市场竞争和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实现转型的重要手段。
社区银行在我国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要想社区银行业务健康发展,需要建立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满足区域差异化需求的相关制度和体系,以便于优化银行结构,平衡银行体系,完善融资市场化交易,促使社区银行协调发展[3]。
.......................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2.1 研究思路
本文研究思路如图 1-1 所示。

1.2.2 研究内容
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社区银行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主要基于普惠理论、产权理论和共生理论去解释商业银行发展社区银行业务的可行性,并基于社区银行发展模式和竞争优势两个视角综述和评价了社区银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M 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首先利用 PEST 分析法分析 M 银行济南分行发展社区银行业务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宏观环境。其次分析行业环境,包括行业发展现状、行业竞争结构和竞争对手情况。最后总结出 M 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业务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并对机会和威胁进行 EFE 矩阵分析。

第三部分,M 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业务发展的内部条件分析。首先对 M 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基本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其次剖析 M 银行社区银行资源和能力。最后归纳出 M 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业务拥有的内部优势及存在的内部劣势,并对优势和劣势进行 IFE 矩阵分析。
第四部分,M 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策略设计。SWOT 分析基础上,提出 M 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业务的四种发展策略组合:SO 策略、WO 策略、WT 策略和 ST 策略,并阐述四种策略的具体举措。

第五部分,M 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策略保障。从组织、人力资源和制度三方面提出保障 M 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策略顺利实施的具体措施。
..........................

2 社区银行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社区银行理论基础
2.1.1 普惠金融理论
普惠金融理论的提出为整个社会金融结构的完善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也是整个金融理论研究中的重点。该理论的目标客户群主要为“三农”经济,部分中小型及微型企业,基于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建立可以有效覆盖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并为之提供服务的普惠金融体系,进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统一[5]。

为推进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贯彻落实普惠金融理论,济南市根据中央政策思想的指导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文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服务理论体系。普惠金融体系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产物,不仅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同时也能够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目前,我国诸多中小企业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服务的质量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金融体系。根据这一现状,社区银行将金融体系与居民实际生活相结合,打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该体系的建立不仅对银行自身的金融服务结构进行了改进,同时也推动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设,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6-7]。

2.1.2 产权制度理论
产权包括财产的支配、使用权,是所有制经济的产物。基于产权法和物权法所规定的各种法律条例制定而成的产权制度,将产权关系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结合,以确保各项权益和具体的资产不受损失,在整个产权关系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权制度的建立有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自由交换,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8]。
依据产权制度理论,社区银行应当结合本地的水平来建立和完善自身体系,通过积极与政府合作来引进具体的项目来实现自身经济的发展,进而对整个市场经济的繁荣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完善的市场体制不仅能够推动社区银行自身的发展,还能够加快整个市场经济前进的步伐,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提升。此外,融入民间资产也能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产生积极影响,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9]。
..........................

2.2 社区银行研究综述
综合国内外关于社区银行、小区银行等的相关研究,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国外学者对社区银行研究较早,理论研究处于领先地位,但近年来随着国家提出社区银行转型扶持政策,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关注社区金融业务,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人员对社区银行关注的视角主要聚焦在社区银行发展模式和竞争优势两方面。综述两方面研究,能够找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缺陷,为本研究关于 M 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策略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2.2.1 社区银行发展模式
澳大利亚 Bendigo 银行首创了银行商业特许经营模式,在 Bendigo 银行不投资入股的情况下,将其成熟的产品和服务、管理经营、风险控制、治理结构等优势经验,与亟需金融服务的农村社区当地居民和企业的资金相结合,共同构筑了 Bendigo 社区银行的成功[12]。一直以来,社区银行都是金融领域国内外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其中,在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方面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研究成果。温铁军(2016)研究认为,富国银行在国际金融危机后逆势发展成为今天的银行业翘楚,以社区银行业务为特色的本土化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13]。王爱俭(2005)和姜新旺等(2014)通过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针对金融生态建立评价模型,将区域划分成三个等级,即金融生态发展较好的地区、金融生态发展一般的地区、金融生态发展较差的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社区银行的三种模型:新建、改造和特许经营,并指出三种模式的优缺点以及所适用的地区[14-15]。赵玉珍(2014)论证了社区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共生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构建了社区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共生模式[16]。赵志刚(2014)指出,面对利差水平大幅收窄的困境,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向特色化、专业化方向迈进,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开始成为竞相争夺的领域,如社区银行等[17]。此外,郭磊(2013)、刘春航(2012)、汪卫芳(2012)等都基于美国社区银行研究分别探讨了该模式对我国村镇银行、银行经营和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启示[18-20]。
2.2.2 社区银行竞争优势
Berger(2011)等通过考察中小企业贷款占银行总资产的比率和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率,认为小银行在发放关系型贷款方面具有优势,比大银行更擅长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提出了“小银行优势论”[21]。Rice(2016)认为,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结算账户具有优势。相对于大银行,中小银行的客户数量少,有利于中小银行对客户的结算账户信息进行充分识别[22]。De Yong(2002)等论述了银行规模、信息类型、产品标准化程度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小银行适合运用软信息提供个性化服务,大银行适合运用硬信息提供标准化产品并收到规模效益[23]。Jagtiani(2016)认为,后发优势使新生的社区金融机构在存款增长、贷款增长、存贷比率、流动性和资产组合等方面实现了良好的发展绩效[24]。严谷军(2010)认为社区银行的比较优势突出地反映在其从事关系型贷款的能力上,与其自身在组织结构、所有权结构等方面所呈现的特点相关联,社区银行在软信息的收集、传递及使用上有着独特的优势[25]。周鸿卫(2011)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影响小银行优势形成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简单的组织结构和较少的管理层次、地方性、存在所有权激励等,同时又受市场竞争、司法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将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所有的农村信用社改造为社区银行不利于小银行优势的形成和发挥,只有城(郊)区的农村信用社(包括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才是社区银行改造的最佳对象[26]。
...........................

3 M 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环境分析............................ 10
3.1 M 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基本概况..................................10
3.1.1 M 银行简介.....................10
3.1.2 M 银行济南分行简介......................10
4 M 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策略设计...................... 40
4.1 SWOT 分析........................40
4.2 策略设计................ 41
5 M 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策略保障.......................... 46
5.1 组织保障............................... 46
5.1.1 领导高度重视.............................. 46
5.1.2 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46

5 M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策略保障

5.1 组织保障
根据金融共生理论中提出的保持金融生态和谐观点,从组织层面保障 M 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策略顺利实施需要总行和分行领导高度重视、进一步健全社区银行项目组织管理体系。M 银行社区银行金融业务由总行统一部署推进,M 银行社区支行组织管理流程包括六个方面。

5.1.1 领导高度重视

济南分行高管层应审时度势提出把社区支行建设当作“创新转型”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改变以往公司业务为主单条腿走路的格局,进行公司、零售两条腿平衡迈进的全面结构转型,研究落实社区银行点位优化工作,明确社区银行选点、用人、宣传、财务资源配置方面的具体思路和倾斜政策,为济南分行社区支行优化提供坚实而有效的保障。
在专项领导工作小组的领导下,济南分行应制定社区银行建设相互协调机制,并制定社区银行建设分工表及建设时间倒计时表,分行办公室、人力资源部、零售业务管理部、科技部以及相关管辖支行均严格执行分工协作,按周对各项工作进行督导,要求相关部门在期限内完成相应负责的工作。
为推进社区银行机构建设工作的时效性,分行每周由零售业务管理部在全行例会上进行社区银行建设进度通报。每月由分行领导牵头召开至少一次社区银行机构建设工作会,要求各相关部门对该项工作进度进行汇报,并当场解决在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及困难,以确保后续工作推进。

...........................

结论
基于普惠金融理论、产权制度理论和金融共生理论,综合运用 PEST、EFE、IFE 矩阵和 SWOT 等分析工具,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探讨 M 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策略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设计以及保障,对优化 M 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未来发展策略以及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M 银行济南分行发展社区银行业务的外部环境分析结果认为,M 银行目前面临国家金融政策扶持等 5 种关键机会,同时受到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等 6 种主要威胁,EFE矩阵评价结果说明 M 银行在济南地区发展社区银行金融业务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较为不利,机遇虽多但外部威胁更大。

(2)M 银行济南分行发展社区银行业务的内部条件分析结果认为,M 银行拥有战略目标明确等 5 种优势,但同时存在网点盲目扩张等 7 种劣势,IFE 矩阵评价结果指出 M 银行在济南地区发展社区银行金融业务的优势较为明显,核心竞争力较强,但运营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发展策略亟待完善。

(3)M 银行济南分行发展社区银行业务的策略设计方面,基于 SWOT 分析,认为 M银行在 SO 策略中应进一步明确社区银行布局原则、优化组织结构;在 WO 策略中应创新社区银行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和服务模式;在 ST 策略中应完善退出机制,优化点位;在WT 策略中应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适合社区居民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
(4)M 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策略保障措施方面,研究认为,组织保障上 M 银行总部与济南分行领导应高度重视社区银行发展转型问题,并进一步健全社区银行组织管理体系;人力资源保障上,建议加强社区银行队伍建设,强化社区银行员工考核;制度保障上,健全社区银行运营制度体系,并建立社区银行风险管控制度。
本研究主要创新点在于归纳出影响 M 银行济南分行发展社区银行业务的关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因素,设计出符合 M 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业务发展实际的具体策略。鉴于本论文研究的不足,未来研究中可以从行业角度收集商业银行社区银行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法深度探讨影响社区银行运营绩效的深层原因。也可以站在风险管控视角探讨商业银行社区银行经营失败的风险因素。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