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蚌埠是发展规划中布局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蚌埠是华东地区铁路运输网的重要节点,津浦铁路、京沪铁路、京福铁路和两淮铁路等形成沟通全国各地的铁路网;蚌埠有京台、宁洛、蚌合、蚌五、徐明、蚌埠绕城高速公路,G104、G206 国道和多条省道交织而成的公路网,分别通往徐州、合肥、南京、洛阳等周边地区;蚌埠市境内共有飞机场 2 座,其中位于蚌埠仁和集军民两用机场,在 2014 年就已开通了民航支线,另外一处蚌埠皖北国际机场,也于 2016 年初获得中国民航局批复,选址在蚌埠市西北部的怀远县境内开始建设;淮河干线航道是我国内河高等级航道,蚌埠港作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的重要节点。以淮河干线港口为核心的水路运输系统充分发挥其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小的优势,2016 年蚌埠港完成吞吐量 777 万吨,发挥了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枢纽作用,是蚌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蚌埠港是我国 28 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其依托的蚌埠市是淮河流域和皖北片区的中心城市。目前,正值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建设重要时期,蚌埠市将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对外开放的要素条件,主动承接沿海和沿江的产业转移。通过实施“以港兴市、港园联动”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航道整治和港口码头建设工程,振兴淮河航运。未来,蚌埠将利用独一无二的交通运输优势,建设公、铁、空、水四位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蚌埠市及周边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蚌埠港能够为其提供矿建材料、粮食、非金属矿石和集装箱等运输服务,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中发挥了重要的枢纽作用,为促进蚌埠市地区经济发展及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研究
(一)现代港口基本理论研究
港口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世界港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完成四个阶段的演变,最终形成了现代港口的基本理论框架,梅冠群(2012)对这四个阶段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第一阶段港口只是船舶装卸的场所;第二阶段港口有了仓储和装卸的功能;第三阶段港口发展成了集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工业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区域;第四阶段港口发展成以城市为主体,以贸易为依托的航运中心。第四阶段港口即第四代港口,是世界港口建设现代港口的发展方向。
针对第四代港口的研究,Donald J.Bowersox(2004)对供应链物流管理进行了系统描述,指出供应链的管理是第四代港口发展的核心要义。发挥第四代港口,需要依靠多种运输方式共同支持,JP Rodrigue 和 T Notteboom(2012)通过对欧洲和美国铁海联运的实例分析,指出了多式联运在第四代港口的发展中具有重大的作用。 ]
现代港口的发展,应以建立综合物流中心为目标。S.J.Pettit(2009)等认为生产者、运营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商业环境的变化更加紧密,促进了港口向综合物流中心的发展。
(二)港口与城市发展关系的战略理论研究
国外对港城关系的研究,早期主要聚焦在港口的空间演变上。DC.J.Bird(1965)以英国的海港为例,将港口空间演变规律总结为初始阶段、边缘拓展阶段、边缘扩展阶段、港口整合阶段、初级码头群阶段以及专业化码头群等六个发展阶段。
但随着港城相互作用关系的不断深入发展,港口对城市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大,Y.Hayuth(1982)从空间和功能的角度对港城互动进行解析,他认为港口和城市间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区域,即临港作业区。
...........................
第二章 港口发展相关理论
第一节 现代港口的内涵和功能
一、现代港口的内涵
港口是水路运输的枢纽,是货物的集散点,是船舶与其他多种运输工具的衔接点。港口在获得政府批复建立后有明确的岸线和后方陆域范围,其提供服务的主要范围有船舶停靠、货物装卸、存储、以及旅客上下船等。
现代港口从概念上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港口指一个地区或城市所有港口区域的总称,狭义的港口指的是某个具体的进行船舶停靠、货物装卸及存储的场所。本文的研究对象蚌埠港指的是前者。
现代港口按地理位置划分主要有:海港、河口港和河港。海港,指的是沿海岸线分布的港口,如青岛港、大连港;河口港,指的是位于河流入海口受潮汐影响的港口,如上海港、广州港;河港,指的是位于天然河流或者人工开挖运河上的港口,如武汉港、南京港。
二、现代港口的功能
现代港口的功能主要分为以下 4 个方面:
(1)物流服务功能。现代港口可以为船舶、火车、飞机、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提供衔接服务,为货物和集装箱提供中转、装卸和仓储等综合物流服务。
(2)信息服务功能。现代港口可以为客户提供订单管理、供应链控制等物流服务。包括不仅限于为用户提供市场决策信息,而且还要提供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的网络增值服务。
(3)商业功能。现代港口应该为用户提供方便的运输、商贸和金融服务,如货代、船代、通关、保险等。
(4)产业功能。现代港口是人才、货物、资金、技术、信息的聚集点,可以实现人流、货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全面流通。应依托相关优势,建立临港产业园和物流园区。
.........................
第二节 港城关系的相关理论
一、港口区位势理论
港口的区位势指的是,港口依托自身区位条件,如吞吐能力、经营服务、集运输系统等区位因素,对其腹地货物及其他生产要素形成的一种吸引力。港口区位势反映了港口与腹地之间货物的通达性,决定了港口和区域交互作用的规模。通过对港口的各个区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区域港口经济体系的布局提供论理依据。
港口的区位势形成主要取决于三大类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科技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是前提因素,包括港口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是关键因素,包括港口的腹地范围、港口和腹地间的交通运输方式、港口的吞吐量规模等。科技因素是促进因素,包括港口信息技术的运用、港口管理模式的创新。三大因素相互作用,推动港口体现区位价值,为未来港口的性质定位和功能定位提供发展方向。
二、港城互动发展理论
港城互动发展指的是,以实现港口和城市共同发展为目标,通过协调港口系统和城市系统间各组织要素,使港城关系向着理想状态发展。最终形成港口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又为港口的发展提供支持的局面,即港城互动发展,共同发展。
港口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力体现在以下几点:
(1)港口的发展能够促进城市经济总量的增长。通过其辐射作用和集聚效应,能够带动运输、仓储、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发展,吸引经济活动向腹地城市靠拢,使城市的经济发展能够活得周边地区支持。
(2)港口的发展能够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由于资源分布存在天然的不均衡性,港口作为货物转运和装卸的重要联结点,对各类生产要素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形成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才流,为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支持。
(3)港口发展能够提升城市功能定位。蚌埠市在“十二五”期间就提出“建设皖北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港口的发展能够为蚌埠市建设皖北中心城市的完善功能,使蚌埠市向皖北航运中心的方向发展。
.......................
第一节 蚌埠港发展现状 ······················· 13
一、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13
二、港口设施现状.........................13
第四章 蚌埠港港口发展战略的制定···················· 23
第一节 战略定位 ····························· 23
一、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 ·················· 23
二、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定位 ·················· 23
第五章 蚌埠港港口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31
第一节 政策制度保障 ······················ 31
一、制定完善相关规划 ························ 31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31
第五章 蚌埠港港口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政策制度保障
..........................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蚌埠港发展现状进行剖析,运用 SWOT 方法,着重分析蚌埠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资源优势,结合对蚌埠市发展港口经济所面临的战略环境分析和判断,提出蚌埠市发展港口经济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战略措施和战略保障。 具体结论如下:
1.基本情况:蚌埠港地理位置优越、水运资源丰富、腹地依托条件良好、货物吞吐量呈稳步增长的态势,在促进蚌埠市及皖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战略定位:港城经济发展的典范,沿淮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沿淮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淮河干线上的集装箱枢纽港、皖北最大的水陆物资中转港,皖北航运中心。
3.战略目标:利用蚌埠的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及多功能叠加的特殊条件,着眼中原经济区,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使蚌埠港逐步发展为皖北地区最大的水路交通枢纽港,淮河流域最大的现代物流港,中原地区通海门户港和智慧创新港。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