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10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28 日期:2023-06-27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MBA论文,笔者认为MBA论文、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法律管理、企业管理、运营管理、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涉及,是MBA研究工作的记录和总结。今天该网为大家推荐一篇MBA论文,供大家参考。

MBA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一: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激励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创新"作为社会一直所关注的热词之一,其含义是为满足社会需求,人们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路径等,并获得一定效果的行为。长期研究表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创新的主体是人。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2014.9.10)上致辞"中国发展若要再上新水平必须大力破除个体和企业创新的种种束缚,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中国经济走到今天,唯有创新,才能改革升级传统产业,促进发展新兴产业,创新和完善产业链上各个环节是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的必由么路。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2016丄8)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全局位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务实创新基础。据统计,约有2/3新发明和新创造都是中小企业研发设计的,例如阿里巴巴、百度等高科技公司都是有小企业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在摸索中前行,一旦创新失败,可以尝试新的创新路径,因此具有空前的创新精神和力度。在经济新常态,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等战略新兴性产业的背景下,中小创企业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创新的核心在于"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创新的源泉。对于人特别是高管来说,其作为企业的战略决策者,对企业的发展及绩效具有重大影响。只有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管,才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例如国家在选聘央企高管时,着重强调应聘者是否具备年富力强、知识层次高等特征。在理论层面上,Hambrick和Mason(1984)提出"高阶理论"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们认识到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性。

那么,对于引领创新的中小创企业尤其是创业板上市企业,其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激励会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吗?它们又是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不同风险偏好和规模的企业,影响程度是否不同?这些是本文所需要研究的问题。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有利于拓展技术创新绩效研究的理论基础,改变以往多数文献仅内部公司治理或外部宏观环境的研究角度,本文从高管团队内部背景特征和外部激励两个角度展开研究。

(2)从高管团队背景持征而言,突破往仅研究高管团队某几个特征或高管个人特征等离散的指标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局限,深入探讨高管特征、高管激励和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选取8个单变量指标文尽可能全面的考察解释变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管激励对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和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深挖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激励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激励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3)原有技术创新绩效的相关研究多以行业分组,本文提出了分别按照企业风险偏好和企业规模大小进行分组研究的思路,丰富了技术创新绩效研究的层次性,为后期研究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激励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1.2.2现实意义

(1)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人人创新"、"大众创新"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激励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为企业选拔高管提供决策参考。

(2)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越来越重要,本文研究结果能够帮助企业更充分地了解高管激励对团队背景特征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效用及作用机理,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3)本文针对不同风险偏好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分别进行研巧,有助于上市公司在选拔高管时,能够根据本公司风险偏好和规模,对本公司进行很好定位,兼顾公司间的差异性,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

2文献回顾

2.1国内文献分布情况

为了对本文研究对象的研究现状与趋势进行更好的了解,本文利用中国知网(CNKI),以"经济与管理科学"为学科领域,检索了近四年(2012-2015)发表的期刊论文和士论文:

(1)"高管"和"特征"为题名检索词,共检索到期刊论文和士论文分别为135、101篇,2012-2015年所发表的论文分别为44、64、59和69篇,可见学者们近几年对此类专题的研究保持持续较高的热度。研究主题上,高管团队背景特征研究热度极高,人口特征、权利特征、终极控制人特征同样属于热门选题。

(2)以"高管团队背景特征"为题名检索词,共检索到期刊论文和士论文分别为63、33篇,2012-2015年所发表的论文分别为19、20、33和37篇,研究成果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研究主题上,高管团队背景特征与绩效关系的研究热度极高,战略选择、内部控制、投资行为与效率、研发投入和创业导向同样属于热门选题;此外,学者们对于高管团队背景特征的研究还涉及了风险承担、盈余管理、政府行为、信息披露等主题。

(3)以高管激励"为题名检索词,仅检索到共检索到期刊论文和士论文分别为112、64篇,2012-2015年所发表的论文分别为40、34、49和53篇,可见学者们近几年对此类专题的研究保持持续较高的热度。研究主题上,高管激励与研发投入、企业绩效、公司治理等的关系属于热门选题。

(4)以创新绩效"为题名检索词,共检索到期刊论文和±论文分别为1092、487篇,2012-2015年所发表的论文分别为345、418、393、423篇,可见学者们近化年对此类专题的研究保持持续较高的热度。研究主题上,对于创新绩效而言,学者们专注于研究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机制等主题;对于创新绩效与其他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而言,学者们最为热衷于探讨创新绩效与高管团队或CEO背景特征、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其次包括公司治理、公司成长性、企业规模、风险偏好、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少数文献还涉及了组织学习、吸收能力等;对于研究的行业而言,受到社会重点关注的行业是高技术行业、信息技术行业,因为其是技术创新程度最高的行业,因此也是学者们最常选择的行业对象;对于研究的市场而言,中小创板上市公司受到社会关注程度最高,因为创业板企业更有创新动力,创业版上市公司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

2.2相关概念界定

2.2.1创业板上市公司

创业板(GEM)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二板市场",是仅次于主板市场的的证券市场,与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在监管制度、上市条件和投资风险等存在较大不同。它是为帮助新兴创新公司筹资运作的资本市场,主要目的是对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进行扶持,为其提供融资平台,助其进行资本运作,进而丰富中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创业板上市公司是指在创业板发行和流通股票的公司。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选择,各国的标准大同小异,都是围绕着初创型、创新型、中小型、成长型和高科技等特点进行选择,本文的研究样本是来自我国深圳化券交易所的创业板上市公司。

2.2.2技术创新绩效

创新绩效是绩效的一种,一般是指实施技术创新活动后,对企业价值和绩效是否会得到提升的评价,即对技术效果和效率评价。虽然很多学者都曾对创新绩效展开研究,但是国内外学者对其定有各有不同,表2-1列举了过往学者们对高创新绩效界定。

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借鉴Clood(2003)对技术创新绩效的狭义定义,将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界定为企业的发明创造等技术性活动引入市场的程度,并采用企业每年新增专利授权数量来作为衡量指标。

......................

3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22

3.1理论基础...............22

3.1.1高阶管理理论.............22

3.1.2委托代理理论..............23

4研究设计..............30

4.1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30

5实证结果与分析............35

5.1描述性统计..........35

5实证结果与分析

5.1描述性统计

高管团队背景特征与技术创新绩效回归模型描述性统计如表5-1所示,共得到有效样本数921个。描述性统计结果思示:

(1)样本公司专利授权数平均值为15.08,最大值为192,标注差为20.59,说明公司间的创新绩效差距明显,本文研究具备现实意义。

(2)样本公司高管团队平均年龄为45.14岁,最小年龄仅为32岁,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团队趋于年轻化。

(3)样本公司高管团队任期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3.43和3.014,任期通常为3年一届,说明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可信度高。

(4)样本公司高管团队持股比例中值为7.7%,说明多数创业板上市公司对高管的股权激励水平较高。

(5)样本公司金额最高的前兰位高管薪酬总额的自然数对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16.03、12.23,换算为薪酬金额后计算可得其差距约为45倍,波动较大。

(6)样本公司高管团队学历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28、1、5,即学历均值介于本科与硕士研究生之间,最高学历为博士研究生及以上,最低学历为中专及以下,说明受教育水平差距较大。

(7)样本公司两职合一的均值为化45,说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占比近半。

....................

6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研究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激励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首先检验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激励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然后验证高管激励对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和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最后基于不同企业风险偏好和规模展开分组研究,进一步考察不同单变量指标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深入挖掘在不同企业风险偏好和不同企业规模下,高管困队背景特征、激励对技术创新绩效可能存在的不同影响,通过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假设,根据本文研究假设及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得出结论如下:

结论一,从高营团队背景特征、激励的单变量指标来看,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高管团队平均任期、受教育水平、持股比例和薪酬和对技术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实证结果分别与本文研巧假设化、假设le、假设2a、假设2b—致,即高管团队平均任期、受教育水平、持股比例和薪酬和越高,越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高管团队平均年龄、女性成员叱重、技术成员比重、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与技术创新绩效并不显著相关。

结论二,从高管激励对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和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看,高管薪酬对两者关系起到调节效应,但持股比例不起调节作用。具体的讲,加入高管薪酬调节变量后,高管团队女性成员比和技术成员比重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由不虽著相关变为显著相关,受教育水平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显著性水平和相关性系数发生了变化,即高管薪酬对高管团队女性成员比重、技术成员比重和受教育水平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起到调节效应。

结论三,从根据企业风险偏好进行分组研究中看,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风险偏好不同,企业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激励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同,并且高风险偏好企业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激励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明显,验证了本文研究假设4a。在影响效应方面,在高风险样本中,高管团队受教育水平和薪酬和对技术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低风险企业样本中,高管团队背景特、激励与技术创新绩效无显著相关性。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二:中可ESSS项目实施案例研究

1 绪论

1.1 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及研究现状

国内外的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内控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对比股份制公司诞生至今以四百余年的历史,其时间可以说是很短暂的,但其发展的速度和研究的系统性,却很快适应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

1.1.1 发展阶段

内部理论的发展历史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1)内部控制理论最早兴起在产业革命前,主要体现在内部牵制阶段内部制约效应,是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通过岗位分离的手段达到牵制的作用;2)在产业革命兴起、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幅提高的发展阶段,内部控制作用转为完善资本市场的运作、保护投资者经济利益的目的上来,在此阶段形成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的理论内容,简称内部控制”两分法”。3)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全球兼并热潮下,企业规模逐步扩大,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企业组成形式也日益复杂化,此时企业逐步转向以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结构理论逐步形成,成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之一。在此阶段,内部控制增加了控制环境要素,将其与会计制度、控制程序形成内部控制结构的核心要素;4)自九十年代至今,COSO 委员会明确定义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内容,将内部控制框架划分为”三个目标”、”五个要素”两个维度,由这两个维度的每一个因素形成相关影响和相关制约的关系体系,成为一个三维矩阵框架,从而将内部控制理论升级到最终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1.1.2 研究现状

在内控理论发展到今天,随着公司治理理论的成熟和市场经济、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进入 21 世纪的内部控制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出现许多更具现实价值的研究成果。

王湛(2001)在内部控制外部化的思考中认为,内部控制外部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和结果。进入 21 世纪第二个十年,社会分工专业化和企业对高管理效率的追求,促进了内部控制外部化的进一步发展,无论是企业随着内部管理结构复杂化、还是经营环境复杂化所带来的内控交易成本的上升、效率下降,还是在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企业和员工经营行为的合法性上,都需要建立完整的内控机制,这里的“内”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所有涉及企业经营的关联方和关联内容,均包含在“内控”的范围里面。本文研究的中可 ESSS 系统的重点之一,就是供应链外部化后的内控管理机制建立。

.........................

1.2 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者在推动企业朝向盈利目标以及实现公司自身使命的过程中,避免或减少出现的经营意外情况。内部控制的实施,能够使企业经营者及时应对极具变革的经济和竞争环境、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和偏好,以及为未来的持续增长而进行的企业重组做好相关经营环境准备。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资产损失的风险,对于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管理作用。

1.2.1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构成。

1.2.1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构成。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包含两个维度,分别是内部控制目标和内部控制要素,这两个维度交叉形成三维的内部控制过程,其作用贯穿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人员。

内部控制目标: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其他人员实施的、旨在为实现企业经营目的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因此内控目标可简单概述为以下三项: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企业经营符合使用的法律及相关法规。

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要素,各要素间形成一个完整的协同和关联,构成一个整合的框架体系,其作用源于企业管理层经营的方式,同时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相互融合在一起。

1.2.2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理论概述

内部控制理论在发展到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完整的阐述了企业经营的目标和企业内部控制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内部控制理论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所有人员行为上具备了清晰、明确的指导意义。

首先,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由经营目标和控制要素形成的相关构成,其贯穿于企业每一个经营单元中,与经营架构结合构成一个三维的矩阵主体(见图 1.1)。在这个矩阵构成中,每一个构成要素都贯穿并适用于企业经营的三项目标,即在企业的经营有效性和效率、企业财务报告的可控性、企业经营的合法合规的实际活动中,均应当存在内控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沟通和监控的五个独立过程,每一个内控要素均影响所有目标的达成。同样,每一个经营内控目标的达成均需要通过内控五要素的评价过程,五个要素在独立目标的循环使用,保障着目标实现的现实可能。与此同时,整个内控要素过程和经营目标均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的需要,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独立业务单元中,形成完整的企业内控整体框架。可以说,如果将内控整体框架形成的矩阵视同一个企业的实体形态,在这个框架中任何一个矩阵单位的缺失,都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完整性,终将转化为企业经营最终成果和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不确定风险。

........................

2 中可 ESSS 案例实施介绍

2.1 中可内控体系建立概要

2.1.1 中可在快消品行业的市场占有程度

可口可乐公司在在全球饮料销售市场始终占有优势份额,在中国市场也始终保持 42%的份额比例,高于著名的竞争对手百事可乐 32%份额 10 个百分点。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简称中粮可口可乐)是中粮集团和可口可乐公司两家企业合作成立的公司,于2000 年正式成立,中粮控股 65%,可口可乐占股 35%,主要负责可口可乐装瓶业务投资,是中国最大的可口可乐装瓶业务投资公司。在经营区域的 15 个市场内(天津、北京、山东、湖南、江西、贵州、海南、河北、内蒙、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广东湛茂),中粮可口可乐的服务已经覆盖了 100%的城市和 94%的县镇,向消费者提供包括可口可乐、健怡可口可乐、零度可口可乐、雪碧、芬达、醒目、怡泉+C、美汁源果汁、美汁源果粒奶优、美汁源酷儿果汁、怡泉、冰露水、纯悦、酷乐仕维他命水等全品类产品,这些产品是可口可乐中国在市场竞争中重要的品牌组成。中粮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快消品市场,从品牌管理、营销管理到产品品质和内控管理,始终保持着领导和培训地位,成为诸多国内快消品企业学习基地和人才来源的摇篮。

因此,本文所论述的中可在内控管理方面的模式,是快消品行业可普遍借鉴的案例,本文将结合内部控制管理框架的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这五个要素展开介绍,围绕经营有效性、财务报表合规性和经营行为的合法性这三个内控管理的目标详细解读,呈现中可 ESSS 项目在内控活动中的完整构架。

2.1.2 中可内控体系变迁过程—内控环境的变化

中粮可口可乐公司在 2000 年成立以来,其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从中可建立初期,就已经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在此阶段,对于内控管理的主要理念集中在对所属装瓶厂业务的流程审核,将各个装瓶厂在流程执行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梳理和反馈,借此推动流程制度的改善和健全。

第二阶段,在流程制度逐步统一管理标准基础上,逐步形成内部审计模块化管理和项目化管理,将流程管理中的风险点梳理出来,形成对订单、结算、信用、仓库、物流、资产、费用等模块下独立风险点的评估,借此降低装瓶厂运营中发生风险损失的概率。在此阶段,中可各装瓶厂的质量管理、资产管理、流程管理等运营内部的风险逐渐降低,形成可控的企业风险控制模式。

第三阶段,随着近几年快消品行业快速发展,企业流程外的经营风险逐渐增多,经历过几个近百万级的业务纠纷处理后,单纯依靠内部审计发现来推动内部控制管理已经落后。在此阶段,管理层已经达成共识,企业内部应建立健康完整的内部控制环境和控制方法,重点应建立经营行为、利益冲突或期望的道德行为准则,建立符合董事会、管理层充分并及时掌握经营管理风险的信息系统。同时,此阶段的内部控制参与由原来的内部审计推动,转向由各个职能部门发起并融入公司业务开展过程的体系化建设过程,ESSS 项目就是最终确定由财务部主导进行的内控系统和业务辅助系统。

........................

2.2 ESSS 蓝图规划调研决策过程—风险评估

中粮可口可乐公司基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以及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需求,在 2010 年针对业务流程中亟待加强的内控管理内容,专门聘请某三方机构对中可传统业务流程内、外部因素上存在的内控风险进行评估,筛选出亟待解决的内控关键点提交中可管理层进行审核,最终确定 ESSS 作为内控升级项目。项目立项审批完成后,中可聘请某 IT 公司作为项目系统开发方,针对项目要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并最终形成 ESSS 系统开发蓝图。通过立项报告的内容可以知道,该公司在业务流程图的基础上,梳理出现金流转存在过于分散的支付类型、过多的接触人员的风险;发现了在货物流转中效率低下、控制能力弱的问题;总结出在货物和现金交付中,客户、财务的记录存在数据错位的问题,并由于信息滞后的原因会带来较长时间的滞后反映,形成资产诉讼的风险(见图 2.1)。针对报告呈现的亟待解决的内控需求及解决方案,在后续章节将做进一步的详细解读。

在此项目立项后,作者本人作为资深财务运作方面的管理人员,被中可项目组召集作为项目蓝图规划和研讨者之一,全程参与了中可总部研讨解决方案的蓝图规划过程,并且针对订单处理部分的讨论结果,辅助总结出相应解决方案的初稿,并且参与了后续模块解决方案的研讨过程。与此同时,作者本人开始了解和学习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内容,借此对中可在业务流程关键点变革上的逻辑关系开始了思考和研究,在其后天津和内蒙两地项目实施过程中,作者先后作为天津厂财务运作控制的管理人员和内蒙厂财务部总监的岗位,直接参与并完成了 ESSS 项目在两地的流程整合,积累了充分的实践管理经验。

........................

3 中可 ESSS 案例研究结论 .................... 28

3.1 中可 ESSS 案例研究与 ERP 系统的结合 .............. 28

3.1.1 基于内控理论的 ERP 系统成熟性与局限性 .......... 28

4 中可 ESSS 案例对行业内控价值的分析 ................. 31

4.1 中可内控与风险管理的需求及实质 .................. 31

4.2 中可 ESSS 案例对于快消品行业的内控价值 .......... 32

5 ESSS 案例在市场竞争和经营中的拓展性研究 ...................... 39

5.1 快消品行业”终端致胜、渠道为王”的现实意义 ............... 39

5.2 ESSS 深度开发对终端销售提升竞争力的可行性 ................. 39

5 ESSS 案例在市场竞争和经营中的拓展性研究

上文所述内容中可以看出,通过 ESSS 系统已经将中粮可口可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初步提升到一个全方位、多层级的管理范围,并且将内部控制与运营融合在一起,形成内部控制与运营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即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加强对法律法规的遵守。在这个基本体系建立后,基于云端平台的扩展和大数据应用的积累,ESSS 可直接参与到未来行业竞争的业务模块中,作为运营兼内控体系发展的创新开发,形成行业内全方位竞争力的运营模型,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进一步研究。

5.1 快消品行业”终端致胜、渠道为王”的现实意义

快消品行业企业间存在长期不断的竞争,在竞争中的核心因素有许多:高覆盖、多渠道的分销网络;合理的分销模式和有效的渠道控制和管理;强大的市场营销组织,形成市场与销售的有效协同;品牌度和营销效率的提升;正确的市场拓展策略。本文就以上因素不一一赘述,只选取同内控体系相关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从影响快消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中,建立网络、渠道控制、市场与销售协同、效率等关键词的落实方向,都取决于对销售终端的控制能力,所谓”终端致胜、渠道为王”即是这些因素最精炼的表达。首先,一个快消品牌产品,要想从生产推到消费者手中,必须通过广泛的终端客户开发和渠道定义,按照终端的覆盖范围、按照渠道分级的促销方案,建立最接近、最适合消费者获取产品的通道;其次,市场与销售协同的程度,取决于对终端的覆盖和渠道层级的规范,取决于市场拓展策略的正确判断,更取决于销售组织的标准执行和落实;当然,作为快速消费品定义中的”快速”,竞争中的效率也是”致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在这些关键点的实施当中,仅凭市场、营销、品牌的推进只是一方面,控制概念的并行是所有正确的市场策略的有效保障。

必须认识到,在所有竞争策略落实中,内部控制不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也不是竞争致胜的绝对保证,内部控制可以渗透到所有过程行为中,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实现的能力,缩短反应时间、抑减扩展策略实施成本。这种形成的自动反应,可以使快消品企业在市场上更加敏捷、更具有竞争力,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战略层面的意义。

..........................

6 结束语

中粮可口可乐公司 ESSS 项目在内控管理的许多模块,在快消品行业内不同企业都有过或多或少的尝试和应用,但真正从战略层面整合内控活动到一个系统中,全流程环节完成对经营有效性控制和效率的提升,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遵守的一致性,中粮可口可乐公司走在了所有快消品企业的前面。中可 ESSS 项目目前仍旧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本文就中可 ESSS 项目案例,将已经完成的内部控制活动进行了介绍,对未来项目的拓展方向进行了探索,从内部控制理论角度全面分析了 ESSS 项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对于企业经营来说,任何内控系统的开发和使用都是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中可 ESSS 项目正是内部控制管理框架实施本质的完美体现。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三:双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及适用情境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营销作为深挖企业内涵来发现和挖掘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手段,关系着企业能否让消费者深刻了解产品进而购买该产品。苹果、小米等中外成功营销案例,使企业越来越重视营销的重要性。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得到了突破性发展,当今社会已然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如何实现营销手段同互联网的深层融合,真正实现营销的“互联网+”模式,成为了企业界和学术界现在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虚拟社区更是成为消费者分享个体购物经验、消费体验和沟通信息的重要平台。虚拟社区在互联网上为有着共同兴趣、需求、阅历的网民提供了一个供他们沟通感情和分享经历的虚拟平台。在虚拟社区中,消费者不仅可以很容易获得关于产品属性和服务好坏的评论内容,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发表自己的使用心得及体验感受,最终形成网络口碑。消费者往往在做出购买决策之前,大量阅读这些口碑评论,以此判断是否购买对应的产品和服务。

互联网上的虚拟社区有多种不同类型,划分虚拟社区类型的角度也各不相同,结合最新的研究将划分为以下四种:(1)品牌虚拟社区;(2)社交型虚拟社区;(3)交易型虚拟社区;(4)娱乐型虚拟社区(王佳,2011)。

与传统的线下社区相比,虚拟社区拥有非常突出的差异化优势。第一,虚拟社区把互联网作为传播的媒介,剔除了沟通交流中的地缘障碍,使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可以聚集在共同的社区当中;第二,群聚性是虚拟社区的重要属性,区别于两两互动的沟通模式;第三,社区成员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或是共同目的需求,或是相识的朋友、同事、同学;第四,虚拟社区的管理往往是有序化的,有相应的人员参与其中的管理,为这个平台中的成员提供信息服务,满足相应的需求。结合虚拟社区的相应分类和特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作为一种营销工具和平台。虚拟社区这一平台对于企业的市场营销价值也逐渐凸显。通过对多种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消费者虚拟社区平台对于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吸引准顾客的光顾,了解顾客产品功能需求,增加企业销售产品和服务的契机;(2)借助网络平台,降低销售成本,摆脱同质化竞争,通过为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和体验来提升销售利润;(3)利用消费者的信息评论反馈来帮助实现产品的改良和优化;(4)识别并留住潜在的优质顾客,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5)在消费者中树立品牌形象,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提升消费者网络口碑的再传播意愿。(曾晓洋,20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在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本研究期望回答一个问题即“网络口碑的双面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本文采用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关联研究以及实验方法定量设计相配合的方式,着眼于消费者阅读网络口碑后的购买意愿,来探索发现网络口碑的信息特征和载体平台与消费者购买之间存在何种关联关系。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考察双面网络口碑与单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存在怎样的差异;(2)该影响机制在不同的口碑发布平台和不同的口碑数量特征情况下作用强度是否存在不同。

1.2.1 研究意义

移动互联网时代,虚拟社区平台已然成为了消费者分享自身购物经验、消费体验和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而这些消费者产品评论、购物体验也成为了构建虚拟社区平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消费者在购物时也将虚拟社区平台中的口碑信息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因为消费者日常购买的产品涉及各个行业,消费者的知识能力无法覆盖各个行业,需要通过网络口碑所提供的参考信息进行决策,同时信息搜寻的努力程度存在差异,消费者无法全面对网络口碑的内容进行审阅,其网络口碑的外部特点也成为消费者快速决策的重要参考,指导其做出更为合理的购买决策。

本研究将使用双面信息劝说的相关理论来研究网络口碑双面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该理论和实践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章研究双面网络口碑内在正负面性和口碑数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加入网络口碑发布平台对双面口碑信息处理过程的影响,过往对网络口碑的研究多是从单面信息入手来强调其作用效果,缺少对双面网络口碑的深度认识,更少有重点将双面网络口碑与单面网络口碑进行横向对比的研究。因此适时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可以拓展网络口碑理论并强化对双面网络口碑的认知。

(2)本研究将ELM模型和双面信息劝说理论运用到双面网络口碑的研究,同时将这些基础理论灵活应用,动态地解释在不同口碑数量和不同虚拟社区平台中双面网络口碑的效果差异。过往的研究中基于口碑数量的研究多为单面信息,且主要集中为对其主效应的影响研究,网络口碑发布平台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有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单一情境中,缺乏情境对比。本研究明晰了双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效果和适用情境,拓展了理论研究领域,可以更好地指导相关管理人员对症下药,避免不必要的决策失误。

(3)本研究从双面网络口碑内在正负面性和口碑数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研究了网络口碑发布平台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过往的网络营销研究大多集中在宽泛的大理论研究,在现实中营销管理人员虽然认识到了其强大作用,但在实践操作中常常因为缺乏指导而犯愁,不知道这个工具是否在自己的行业、渠道、产品上适用,由于担心风险往往会畏首畏尾,最终不了了之。本研究的研究结果结合现有的主流网络营销情境展开分析,其理论结果能够更好地转化为最终营销管理人员的实践应用。营销人员针对相应的营销环境,通过对比网络口碑评论中的双面口碑和口碑数量来分析在营销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完成营销方案和产品功能的提升与改进。同时在不同的虚拟社区平台中,营销管理人员通过调查分析自身产品所面向的消费者的群体特征,根据调查结果采用对应的口碑发布方案,更加细化地揭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动向,提升最终营销方案的效果强度。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网络口碑相关研究

过去信息时代的到来,消费风险逐渐提高,消费者于是加大了搜寻信息的努力程度, 而口碑信息因为其可信并且全面的特点,成为消费者做出购物决策的重要信息源。现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传统口碑的革命,Dellarocas(2003)指出:由于网络独有的特性,口碑传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2.1.1 网络口碑的内涵

在以往的文献中,对网络口碑称谓可谓是多种多样,让人眼花缭乱,虽然对网络口碑的命名称谓格式各样,但对其内涵的认知还是大致相同的,存有的差异大多体现在口碑载体和网络口碑所承载的具体信息内容上。Hanson(2000)把网络口碑定义为把互联网作为沟通介质, 运用Email、即时通讯软件、虚拟社区论坛等多种网络沟通工具所展开的口碑传播。Hennig-Thurau(2004)认为网络口碑是消费者可以借用多种沟通媒介来搜集其他已购买相关产品服务的消费者所提供的关于产品服务质量的产品信息,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针对特定产品进行使用体验分享和产品改进意见的提出。

2.1.2 网络口碑信息特征

根据网络口碑信息内容,大多数的研究中将网络口碑分为正面口碑和负面口碑。对于网络口碑的研究起初大部分都是从正面网络口碑入手,对负面网络口碑的关注较少。近一些年,随着相关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负面口碑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跟其负面程度有关。如果负面程度越强烈,则越会降低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从而影响其做出购买决策(黎小林,2007)。但是现实背景下,网络口碑几乎不可能是纯单面网络口碑,网络口碑的组成大多数是正面口碑和负面口碑穿插其中。于是乎学术界出现了“双面口碑”或“中立口碑”。张永健(2011)从负面口碑占比和属性重要程度两方面分析了双面网络口碑信息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同时加入了消费者涉入度这一变量,来研究就双面网络口碑的作用机理。其认为负面口碑比例地变化会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的改变,随着负面口碑比例的升高,消费者品牌态度会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而负面属性重要性程度越高,其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就越大。同时基于ELM模型研究,涉入度不同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态度的判断是采取核心路径还是边缘路径。

.........................

2.2 信息处理相关理论

2.2.1 ELM 模型

每个人在碰见相同的状况和情境信息下,由于自身动机以及能力的差异,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ELM 模型是消费者信息处理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模型。ELM模型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说服方法的选择依赖于信息接受者对传播信息作精细加工的程度。当精细加工的程度高时,信息说服的中枢路径效果更好;而当加工程度较低时,则边缘的路径相比更加有效。举一个有关广告信息的例子,当消费者认真查看广告中所提供的信息从而形成对该产品的品牌态度,这种对广告产品认真思考与衡量从而最终产生态度的转变或形成,就属于对广告信息的高度参与。这种说服方式则被称为态度改变的核心路径。与其相对的,是态度改变的边缘路径,在边缘路径中,消费者态度的形成和改变并不是由于对产品信息进行积极搜索,也不是通过对产品的优劣进行权衡而是通过将品牌与广告中正面和负面的信息或其他技巧性的表面暗示关联起来做出选择。影响路径选择的因素则是多方面的,例如:广告媒体、参与动机、知识水平、理解、注意力分散、情绪、认识的需要等。

Do-Hyung Park etal.(2007)依据 ELM 模型研究了网络口碑评论的“质”和“量”对消费者的说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口碑的“质”对购买意向有积极作用,网络口碑的“量”与购买意愿正相关。尚磊(2014)在研究双面网络口碑中应用ELM 模型证明了双面网络口碑传播者的专业性显著影响接收者的网购决策。代祺等(2010)在 ELM 模型框架下,引入涉入度这一变量,深入探讨了单、双面广告信息的说服效果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表明:对于高涉入者,双面广告比单面广告的说服效果更强;同时证明涉入度不同,双面信息的说服路径不同。

2.2.2 双面信息劝说理论

双面信息是指在营销宣传信息中既包含夸赞产品优点、特色的信息,也有适当地暴露产品不足的信息。双面信息是一种沟通交流的重要形式,在广告、公共关系、个人推销等各种营销环境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双面网络口碑作为双面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要完成其相关研究必然离不开双面信息劝说理论这一理论支撑。双面信息劝说的相关理论比较多,综合各方文献解释双面信息劝说效应应用相对广泛用的理论主要包括:从抗拒理论(reactance theory)、归因理论(AttributionTheory)、最佳唤醒理论(Optimal Arousal Theory)、疫苗理论(Inoculation Theory)。

......................

第三章 研究假设及模型......................19

3.1 研究模型构建..............19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20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变量测量..............24

4.1 研究设计............24

4.1.1 实验设计..........24

第五章 实验数据分析..................30

5.1 样本描述性统计.................30

第五章 实验数据分析

本章先对被调查样本的情况进行结构化描述,然后按照对应的假设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本次实验调查问卷一共发放了 320 份问卷,线上回收 100 份,线下回收 220 份,其中大多数无效问卷来自网络,提出其中填写时间较短和各题答案重复的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 248 份。本实验有八组,其中第一组 30 份,第二组 32 份,第三组 30 份,第四组 30 份,第五组 30 份,第六组 31 份,第七组 31 份,第八组 34 份。

5.1 样本描述性统计

5.1.1 人口统计信息描述性分析

对被调查者统计特征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表 5-1:

由表 5-1 可知,被试样本中男女比例为 48:52,男女比例比较均衡,样本的性别比例还是非常合适的。年龄方面,20 岁以下的为 4.8%,20-25 岁为 42.8%,25-30 岁为 48.8%,30 岁以上为 3.6%。被试样本的年龄主要集中在 20-30 这一个年龄层,在这个年龄段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网络,接触网上购物的经验也相对丰富,被试年龄也非常适合本次实验。被试者的学历本科以上占了 90.7%,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对本实验的材料和问题能够很好地理解并作出回答。

........................

第六章 结果讨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果讨论

本研究基于ELM模型和双面信息劝说理论研究了网络口碑的双面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实验的研究成果表明:在网络口碑中,低负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比纯正面网络口碑更强。这与本研究对应的研究假设相符,说明在网络口碑中适度加入、保留一些负面口碑有益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提升。过往的研究中只是一味的强调正面、负面网络口碑会产生对应的积极或者消极的作用,而忽视了口碑更多地面向的是消费者,而消费者的感知是比较复杂。正如ELM模型中所说,当每个人在碰见相同的情境下,做的选择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往往是由于自身动机或者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所导致。就像作实证分析一样,我们对一个问题的思考首先考虑的是其信度,信度检验通过了才去检验其效度,二者缺一不可。低度负面网络口碑其实就是实现一种信度和效度的平衡,牺牲了部分的正面效应,换回了消费者对口碑的信任,从而实现一种整体效应的提升。水至清则无鱼,所以说双面网络口碑不仅仅是口碑营销的哲学也是做人的一种哲学体现。

网络口碑的数量作为口碑信息特征的重要因素,在很多相关文献中得到提及和应用。过往国内外有关口碑数量的研究文献中,多是针对于电影票房和电视收视率展开研究的,且认为由于口碑数的提升可以增加消费者的关注度,进而提升电影票房或者电视收视率。过往过多的关注口碑数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或者消费者行为的主效应研究,忽视了口碑数量可能作为一种调节因素对口碑信息本身作用。本研究从双面网络口碑出发,验证了在网络口碑数多的情况下低负面网络口碑比纯正面网络口碑可以更好地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仔细研究数据结果不难发现,在网络口碑低情况下虽然低负面网络口碑效果更好,但是不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随着网络口碑数的提升,虽然会会网络口碑效果有一定的强化,但由于是纯正面网络口碑,必然也会引起消费者“刷好评”的质疑,导致纯正面网络口碑的效果也并没有明显提升。相比于低负面网络口碑,合理的负面口碑比率能够使消费者对口碑内容产生信任,网络口碑数量的提升更好地保证了口碑的真实性,吸引消费者眼球,且稀释了消费者对负面网络口碑的消极感知,消费者购买意愿也必然存在提升,实验结果也正面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四:石家庄市社区商业发展问题和对策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目的

社区商业自美国起源,在发展初期逐渐向郊区转移,就业机会也随着发生变化,为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社区商业经过不断发展,先已成为城市社区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使得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于是也出现了城市迅猛扩张,城市人口膨胀。从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建房改为市场经济时代的居住区建设市,为社区商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商业建设经历不同发展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对经济起到不同影响,我国的社区商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近十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中心资源有限,导致我国城市逐渐出现一种空心化的现象。与 20 世纪的美国类似,我国城市中心区人口正逐渐转向郊区,城市中心的各项商业设施无法满足郊区居民日常需求,将城市中心的购物、休闲、娱乐等商业功能转移到郊区,形成社区商业中心迫在眉睫,社区商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005 年,我国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利于为我国社区商业发展提供重要指导,国内诸多城市开始大力发展社区商业。近几年,随着石家庄城市迅速发展,市区人口急剧增加,城市拥挤不堪,交通状况也是每况愈下。2014 年 9 月 23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石家庄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批准撤销桥东区,所辖区域分别划入桥西区、长安区;批准藁城市、鹿泉市和栾城县转为市辖区。至此,石家庄市由原 6 区 17县市(12 个县 5 个县级市)变为现在的 8 区 14 县市(11 县 3 个县 级市)。市区人口由原来的 303.92 万增加到 455 万,面积由原来的 469 平方公里增加到 2206平方公里,这样就能够在更大范围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有效破解土地’瓶颈’的制约,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同时也给石家庄市的社区商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因为市区扩大了,人们到市区商业中心的时间成本越大,位于城市中心的商业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常购物的需要时,社区商业作为一种区域性强的商业形态随之发展起来。

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石家庄市社区商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当前,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下,石家庄市社区商业可借助有力条件,大力发展社区商业,从而有效推进石家庄市城镇化进程、有效推进石家庄市城市规模发展、有效推进石家庄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不断提高完善城市商业服务业发展,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区、建设幸福石家庄的要求,推进城市“三级便民服务圈”,加速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而努力。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社区研究主要是针对社区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美国人对社区发展提出了“邻里中心” 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社区商业设计理念也得到广泛应用,促进社区经济快速发展。社区商业建设理论需要进行不断完善,也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社区商业开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受其影响,其它的西方国家也逐渐展开对社区商业的发展计划。国外学者对于社区商业的研究,在不同时期,其研究的内容与方向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对社区商业的早期研究,主要包括考察商业中心在城市所处的位置、商业中心的规模、业态业种的空间布局等,一般是从商品供给的角度来考虑的;从社区商业经济发展效益以及商业中心位置、商业职能等方面进行具体研究,社区商业得到快速发展,在社区商业后期发展阶段,学者们更关注消费者行为对社区商业空间结构形成发展的差异性影响,而这类研究主要是从消费者对社会经济影响方面考虑,对城市商业发展形态进行具体研究,能够选择最佳城市区位,也为城市发展提供社区商业建设发展的理论,不仅包括中心地理论,还包括地价理论等等,都对城市社区商业产生重要影响。

美国夏威夷大学缪朴通过研究,批判了国内封闭式居住小区的模式,并对开放的城市社区的新模式开始了探索,对社区建设发展方向进行了有效地启发。而旅美建筑师杨德昭则认为现代主义和“住宅小区”之所以在欧美地区逐渐衰败,则是因为“住宅小区”与“大马路”造成了城市空间的混乱,街区式的住宅区才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新城市主义在北美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社区商业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直到本世纪初,随着国内现代化居住小区的兴建以及城市社区的逐渐形成,社区商业才开始步入正规发展轨道,对社区商业的相关研究也开始深入。

黄国雄(2000)指出,社区商业需要进行科学规划,还需要对社区商业进行准确定位,有利于为城市社区发展提供重要支持。赵立华(2003)分别从社区商业的功能、作用与发展前景三个方面论述了发展社区商业的意义。张占东(2004)分析了影响社区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社区商业规划相关理念,对社区商业营销策略需要进行具体实践,有利于为城市住宅以及城市发展提供重要支持。2005 年,段翔(2005)对城市住宅以及发展环境两大关系进行具体阐述,提出了利用社区外部空间来发展社区商业的具体建议。杜岩、彭品志等(2005)则对我国城市社区商业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论述,包括社区商业的价值、类型划分、规划和建设的原则及发展方向。郝兴其(2013)重点介绍并分析了我国综合性社区商业中心外部场地存在的问题,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在符合社区居民心理与行为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人性化的解决方案。沈萌萌、段翔、赖阳、郑淑蓉等都以商业开发模式为视角,对社区商业的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

...................

2 社区商业及相关理论综述

2.1 社区与社区商业

社区概念主要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腾尼斯提出,主要是指人们关系亲密以及拥有共同的东西。德国社会学家对社区概念的系统阐述主要是通过社区有机联系来进行分析,且在其《社区与社会》书中对城市社区建设进行具体阐述,将社区解释为生活于统一地域社会共同体。社区强调地域性的概念,书中主要注重研究社区人际关系协调性发展。

社区的概念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而社区商业中所涉及的社区概念则是从经济学角度提出的,如李定珍教授认为,社区商业中的“社区”,主要是针对城市社区,且对城市交通规模以及范围具有一定限制,社区居民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也为居民提供更多便利。通过对社区不断研究与发展,社区概念逐渐系统化,社区商业的概念也容易被界定。本文所指的社区商业,主要是通过社区为居民提供的服务来制定社区商业目标,社区商业发展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所需物质,也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精神需求,是社区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环节,其具有以下功能:

第一,为社区居民带来归属感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之而来的则是社区居民对社区生活品质需求的提升,社区消费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社区商业正好将社区居民需求与经营活动相结合,能够降低社区居民到城市中心消费的时间成本,更促进了社区商业快速发展,也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多乐趣。

第二,分散大型集中商业带来的交通压力

城市道路建设范围不断扩大,对于交通管理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我国中型城市交通问题仍然很严重。位于市中心的大型集中商业区停车不便、且城市车辆增加,车位紧张,这些因素都对消费者购物欲望产生严重影响。社区商业机构设立在社区周边,方便快捷,免去了社区居民前往城市商业中心的舟车劳顿,自然也缓解了部分城市交通压力。

第三,缓解就业压力

就业难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而作为吸纳就业人员做多的产业,服务业的发展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建设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从业人员能够占到就业人员总数的四分之三以上,而早在 1997 年,美国的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 81.2%,而北欧一些国家的比例也在 40%以上。当前,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约为 30%,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则可以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缓解部分劳动力的就业压力。

....................

2.2 社区商业相关理论综述

社区商业理论能够为城市空间布局提供支持,也能够通过城市商业空间布局来确定零售业区位, 如“中心地理论”、“商圈理论等,是从商业活动单位角度出发,而“消费者空间行为理论”则是根据消费者行为提出的。

2.2.1 中心地理论

通过深入考察和研究德国的南部城市,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 1933 年提出了著名的中心地理论。该理论揭示了在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而其中提到城市中心设施建设的理论依据以及现代商业建设的理论基础,需要相关研究对城市商业机构以及空间发展进行具体研究,还要为社区建设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克里斯泰勒首先把现实简单化,将空间假定为具有同一密度且匀质的,且起支配作用的是利润的原则,城市建设规模以及发展规律对企业利润起到重要作用。由克里斯泰勒的理论能够对城市中心服务范围进行具体分析,也能够了解城市中心地位空间分布结构。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分布结构能够为居民消费提供便利,也有利于满足居民购物需求。

除了以上理论基础,克里斯泰勒对城市供给范围以及界限也提出了相关概念,对城市商业设施以及消费者需求进行研究发现,消费者商业设施与地域界限存在较大关系,如果没有对地狱界限进行具体分析,就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这也是商业设施在确定地域界限的重要途径。

1958 年,对消费者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额基础上,美国地理学者贝里进一步发展了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并提出“第三次活动理论”。该理论对消费者行为以及土地价格等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并在这些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中心地理论。

2.2.2 商圈理论

商圈理论主要是对商业设施以及周围顾客数量进行具体分析的相关理论。商业经营活动需要设置具体界限,还要通过影响城市商圈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能够了解城市商圈发展状况,有利于为城市商圈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也对城市商圈发展规模以及形态进行深入了解,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社区商圈主要包括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是主要社区商圈核心,顾客密度大,产品销售量多,顾客容纳人数占据 50%—80%。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所需物质,也是社区最大商业中心,涉及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二是核心商圈附近,其商业中心设施较少,顾客分散,难以为顾客提供多种服务,但能够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容纳 15%—25%的顾客,三是边缘商圈区域,由于位置较偏僻,且顾客分散,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商圈理论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改革,随着西方学者对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不断深入,商圈理论已经模型化,不少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最著名理论是由美国人威廉.瑞利在 20 世纪 20 年代提出社区商业发展法则,是以顾客需求为重点核心,也是影响社区商业发展的重要理论。

......................

3 国外社区商业发展经验借鉴 .............. 9

3.1 美国的社区商业 ................ 9

3.2 英国的社区商业 .................. 10

4 石家庄社区商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16

4.1 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 16

4.1.1 调研目的 ............... 16

5 石家庄市社区商业的对策分析与展望 .................. 27

5.1 实施六大工程 ................ 27

5.1.1 早快餐工程 ............. 27

5 石家庄市社区商业的对策分析与展望

根据前文分析,尽管石家庄市社区商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及问题成因提出以下对策,并对石家庄市社区商业发展做出展望,希望为石家庄市社区商业更好的发展出一份力。

5.1 实施六大工程

5.1.1 早快餐工程

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社区周边早快餐的场所是流动的路边摊,既不合法也不卫生,在影响社区整体形象的同时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的现象。建立合法、规范、健康的早快餐场所是石家庄市社区商业未来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建设早快餐工程就是通过采取没有的新建,不好的改建,弱小的联盟,不规范的加盟等方式,进一步加快建设早餐经营网络,建设以龙头企业带动,主食加工配送、销售网点协同的一体化健康早餐协作平台。

政府通过相应政策鼓励早快餐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减免税收等方式促进企业成长,设立社区早快餐网点发展资金,对市内社区早快餐网点经营状况进行星级评估,对社区早快餐网店经营良好的给予专项奖励,培育社区商业服务品牌;开发商积极引进以“永和豆浆”等为代表的早快餐龙头企业,推进早快餐销售网店建设,同时加大对流动商贩的管理,统一规划流动商贩经营地点,对不符合规范的流动商贩取消其在社区经营权利;宣传健康绿色生活文化,形成具有特色的社区品牌文化氛围;通过早快餐龙头企业带动与销售网点协同,以绿色社区文化为支撑,建设有利于居民健康、社区和谐的绿色早餐工程。

.......................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区消费和服务也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原有的社区商业已不能满足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另一方面,社区商业已经成为商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石家庄市社区商业状况的进行实地考察,基本掌握了石家庄市现有社区商业情况,及时发现社区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新建社区商业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业态结构不合理,同质化经营普遍;社区商业服务水平较低很难满足居民的综合需求;新旧社区商业发展不平衡;缺少公益性社区商业服务。之后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检索,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对石家庄市社区商业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剖析,本文提出的解决对策是:实施早快餐工程、社区配送工程、电子商务工程、老旧社区商业达标工程,社区物联网工程和公益性社区商业网点工程这六大工程,同时也要优化社区商业环境、优化运营环境,综合运用这些手段解决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五:使用与满足视角下消费者使用B2C购物网站研究——以天猫(TMALL)购物网站为例

第 1 章 购物网站与“使用与满足”理论

1.1 B2C 购物网站商业模式概述

1.1.1 B2C 购物网站的出现

B2C 的销售模式是由消费者、零售店、第三方支付或者网上银行以及物流配送中心和认证机构这些角色组成。B2C 模式与传统零售业的不同在于拥有互联网的快捷及无时空限制这些优势条件,这种模式节省了企业与客户的时间和空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交易效率,正因为 B2C 网站能够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才得到了大众的青睐。

1.1.2 B2C 购物网站推广对多种传播渠道的利用

区别于传统的商家只能在商场中销售产品,B2C 商家既能在线上通过虚拟的购物平台销售产品,也能在线下利用各种形式进行产品推广。第一,网站收益的多少是由购物网站的品牌知名度决定的,消费者对购物网站的关注度和使用率与购物网站的收益成正比,因此提高购物网站知名度是十分重要的;第二,购物网站充分利用新旧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包括:广告的植入、明星的代言;第三,收集并分析各渠道对购物网站宣传推广的效果,以利于制定最有效、最有力的宣传策略;第四,利用微媒介进行网络评论,传播时尚购物理念并增强互动性。

.........................

1.2 互联网与“使用与满足”理论

1.2.1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与发展概述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使用与满足”理论被提出,以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和使用形式为基础开始研究。早期的“魔弹论”和“皮下注射论”认为媒介是无所不能的,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媒体可以强制受众接受其宣传的信息和观点,并且形象的比喻为受众接受媒体观点就像被子弹击中或者像药物注射入体内一样,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可选择性。而“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则改变了这一现象,它以受众为中心,通过分析受众的特定需求、使用媒介的动机、使用媒介的满足来解释媒介带给受众的效用。施拉姆曾说“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个“自助餐厅”,受众根据自身的特定需求使用媒介就如同顾客在自助餐厅中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食物一样,处于主动地位,媒介无法干预受众的决定,更不可将自己想要宣传的思想强加于受众。受众如果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获得满足那么下次还会选择接触这种媒介就如同顾客喜欢这家餐厅的口味就会再次光顾一样,反之亦然。

“使用与满足”理论诞生初期的研究属于研究的“传统”时期,这些研究只简单围绕无线电广播和报纸与读者的关系而展开,描述不同次级群体的内容选择,目的是弄清媒体消费的各种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概念化进程,但是也仅局限于定性访谈,没有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五十年代进入了研究的停滞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随着科学水平进步和美国传播学自身的发展,“使用与满足”理论也借此机会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传播学家更深层次的研究受众接触媒介的心理与精神的需求,尝试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从而进入了该理论研究的“现代”时期。将受众通过媒介获得满足概括为:1)心理转换效用 2)人际关系效用 3)自我确认效用 4)环境检测效用。

通过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日趋完善,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传播学家们探讨研究不同社会背景的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与期望得到满足之间的关联。并得到五大类 35 种需求,包括;1)认知的需要 2)情感的需要 3)个人整合的需要 4)社会整合的需要 5)舒缓压力的需要。

互联网于 2000 年出现在受众面前,这再一次为“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带来突破的新机会。学者们将受众使用互联网使用动机分为实际功用、消磨时间、查找信息、寻求便利、娱乐放松。

...........................

第 2 章 B2C 购物网站的使用与满足分析——以天猫(TMALL)购物网站为例

2.1 “天猫”购物网站的发展与盈利模式的特点

2.1.1 “天猫”购物网站的发展淘宝商城于 2012 年 1 月 11 日在京召开发布会,宣布“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购物网站。发布会上,淘宝商城总裁也表示,“天猫”购物网站将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全新的、风格独特的、定位准确的,与阿里巴巴挂钩的全新 B2C 购物网站。为了与淘宝网的 C2C(Consumer to Customer)模式有所区别,“天猫”购物网站多为知名品牌的直营旗舰店和授权专卖店组成,并且为消费者提供如下保证:1)100%正品保证 2)7 天无理由退货退款 3)提供购物发票及购物积分抵现金 4)极速退款服务,保证消费者享受快捷、安全、便利的购物过程。据统计,“天猫”购物网站已入驻 5 万多家商户,4 亿多注册卖家,7 万多个商品品牌。

2.1.2 “天猫”购物网站盈利模式的特点

每年的 11 月 11 日,被称作“双 11 购物狂欢节”,各商家大打促销战。“天猫”购物网站每年 11 月 11 日零点的销售额都会有新的突破,每年刷新中国零售业纪录。同时,“天猫”购物网站以淘宝网作为依托,整合资源,为消费者打造更优质的一站式服务,力争升级为“无处不在”的供需双赢的消费平台。

2.1.2.1 通过返利网再盈利模式

“天猫”购物网站通过返利再盈利,赚取中间差价。举个例子:返利网与 A购物商城合作,A 购物商城合作给予返利网 20%的佣金,而“天猫”购物网站给予用户 15%的返利,那么赚取的就是其中 5%的差价。这就是返利再盈利模式。

2.1.2.2 商品视频宣传购物模式

视频网站向“天猫”购物网站提供无限量的视频上传空间对商品进行宣传支持,以全方位展示商品的性能。“天猫”购物网站的视频展示宣传模式会带动网络视频、影视作品与购物网站的商品库自然衔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商品信息需求。

...........................

2.2 需求满足成消费者使用“天猫”购物网站的主要动机

人类的消费就是不断消耗与满足的过程,所以消耗的实质就是对人类生理、心理满足的过程。人们通过消耗物质资料、精神产品来满足对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人类的需要是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是付诸行动的力量,是通过一些来活动得以实现的。而购物网站作为消费活动的媒介,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工具。因此,研究购物网站的使用与满足就得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与动机。

人们先有消费的需要才会产生消费,消费需要是消费活动的基础和动力。因此,消费者使用购物网站的动机是指消费活动的内在动力。据调查显示,可将用户通过“天猫”购物网站满足以下几种需求动机:

2.2.1 基于购买行为产生的外向需求

“天猫”购物网站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以及对个性化定制商品的青睐是大多数消费者使用“天猫”购物网站的初衷。当消费者面对购物网站中缤纷复杂的商品,其对个性化定制事物的敏感会直接激发他们购物的欲望,鼓舞他们探索新的购物方式。在对“‘天猫’购物网站上可以买到新奇、个性化定制的商品”这一调查中显示,36.75%的用户表示同意,占总体的 16.42%的用户表示非常同意(见图 8)。赞同这一观点的用户相比较商品的价格,更在意的是商品的外观,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时尚的弄潮儿。

实现消费者参与的满足感。“天猫”购物网站为消费者提供了共同参与的平台,有利于消费者的集体消费。调查中,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会受到周围人们的意愿的影响,尤其是受到经验丰富用户的影响。比如,在“我会参考‘天猫’购物网站中其他网友成交后的商品评论信息”这一调查中,有 37.89%和 35.33%的用户分别持“同意”、“非常同意”的观点(见图 9)。再例如,有 45.01%和 24.22%的用户对“社区论坛里他人的购物意见对我的购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调查分别持“同意”和“非常同意”的观点(见图 10)。与此同时,他们会在社区内找到有相同购买意愿的朋友一起购买商品,享受参与其中的乐趣(见图 11)。

............................

第 3 章 问题与反思 .............. 38

3.1 B2C 购物网站中出现的问题 ................. 38

3.1.1 非理性消费 ................. 38

3.1.2 媒介依赖的形成 ........... 39

3.2 B2C 购物网站发展趋势 ................. 41

第 3 章 问题与反思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购物行为是消费者对物品本身使用的满足,但是购物网站作为新兴媒介打破了这一观点。目前,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消费方式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传统的“人与物”的关系变为“人与人”的关系。购物网站通过虚拟的购物平台营造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舆论环境,借助互联网在大众传播中的优势宣扬新媒介的消费理念。目前由于电商行业门槛较低,行业管理良莠不齐,导致当前服务机制尚不成熟,致使消费者投诉率居高不下,从而引发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信任危机,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电商发展的因素。购物网站虽然为经济社会注入了新鲜活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结合本文“使用与满足”视角下消费者使用 B2C 购物网站的影响因素,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3.1 B2C 购物网站中出现的问题

3.1.1 诱导非理性消费

3.1.1.1 商品符号的诱导

传统社会的消费模式已经被颠覆,如今消费品不再是单纯具有物质性的产品,而是一种中介载体,一种具有象征性的符号载体。由于传播媒体的虚拟化,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无法接触到实际商品,因此并不是在和物质本身打交道,更多的是在消费该商品的网络符号。事实上消费者只是在筛选商品的品牌、外形、价格等外在因素,也就是符号学当中的能指和所指。另外,购物网站中的商品像语言一般,由文字和声音构成其标识的符号,商家把各种图片和链接整合形成信息符号以供消费者在这些符号中筛选获得自我满足。

举个简单的例子,奢侈品牌的女包和普通品牌的女包在用料、做工、用途上并无大的差别,然而二者的价钱却相差甚远。有些不法商家为谋取暴力利润,按照奢侈品牌的款式生产仿品,在售价上低于市场零售价很多。当我们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代购高仿”等关键字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假货,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假货的售价相对较低,模仿程度高,很受消费者的青睐,这就是商品符号刺激消费者非理性消费的例证。

再比如,现在年轻人都爱追星,当某一商品被冠名为“某某明星同款”字样之时就会立刻吸引追星族消费者的目光刺激其不理智消费的欲望。当其中部分粉丝购买该产品对作出正面评价时就跟会带动其他粉丝消费,正如“沉默的螺旋”一样,使多数消费者产生不理智的消费行为。

3.1.1.2 网络广告的陷阱

商品符号化主要通过广告来完成,广告通过吹嘘商品作用,神化商品的功能来提高其知名度并渲染购买氛围。广告的目的性十分明确,就是通过宣传让消费者对商品喜爱至极、求之不得,产生迫切购买的心理。

网络广告也是通过对个性化符号的宣传来传递商品的意义,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欲望更是因为网络广告具有独特的虚拟性,相比实体广告更具趋使性,诱使人们产生消费。首先,因为偶像明星的巨大吸引力各购物网站邀请与自身宗旨、目标等相符合的明星偶像作为代言人来推广,利用消费者追星的心理刺激购买欲望,通过购买偶像代言的品牌来获得满足感。其次,购物网站利用首页的头版植入促销广告、“秒杀”广告、营造紧张的购买氛围,刺激消费者快速购买商品。所以说,广告成为了消费者消费的催化剂,很多时候消费者经受不起这些广告的陷阱而促成不理智的消费。

.........................

结论

首先,购物网站作为后工业时代的产物得益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生产及技术的完善。传统的购物方式已被网络购物取代,人们的消费理念得以转变。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购物网站的便捷性为我们实现了互联网购物的梦想,但是,消费者应时刻保持理性的消费观念。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消费者使用购物网站时有自主接触与使用的权利,所以要警惕商家促销手段的影响。另外,“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是关注受众的接触过程,只是研究消费者使用购物网站的的一个视角,并非传播的整体内容,因此在分析购物网站时还考虑到了社会环境等各因素的影响。

其次,我国购物网站起步较晚,相关法律尚不健全,因此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新媒体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方面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因此,新媒体的长期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参与其中的每一位社会个体的维护,消费者一方面利用购物网站享受生活,另一方面要自觉摒弃虚假信息,提高个人媒介修养,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有冷静判断的决策力,为营造健康的媒介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再次,消费者使用购物网站是一种媒介使用行为,那么怎样建设健康的媒介消费环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购物网站的发展趋势能够体现出新旧媒体的融合与替代,不但提升了物质生产力的高度,也为精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最后,论文整体写作过程中,由于调查对象选择的限制和统计学学科知识的匮乏,难免会对调查结果稍有影响。总体来说,由于互联网持续发展的自然属性,本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解释了人们使用购物网站的缘由,同时也展望了购物网站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景。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六:基于项目时间管理的R公司业务流程再造研究

第1章绪论

1.1论文的选题背景

自80年代后期,随着国外空压机企业进入中国,也正直中国各个产业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对产品的需求非常大,整个空气压缩机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其后随着空压机技术的不断透明化,行业门槛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加入这个行列,空气压缩机作为新型能源的市场被迅速培养起来。目前,中国空气压缩机制造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有近400余家。

2007-2008年,全球你能源紧张,原材料等价格不断上涨,使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造成利润空间萎缩,空气压缩化销售呈下降趋势,在2009年下半年空气压缩机行业经济开始呈现回暖趋势。空气压缩机在2010年的收入大约在200亿元左右,在2015年将达到300亿左右。

2013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形势波动的影响,国内经济形势依旧不容乐观,空气压缩机下游应用领域与宏观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紧密相关的行业需求仍旧低迷,行业内大部分企业产能处于不饱和状态,空气压缩机市场需求下滑。据有关专家认为,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依然存在下行压力,经济迅速回暖的可能性不大,空气压缩机行业总体将持续低迷。

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央提出了节能目标,要求通过加大政府节能政策调控的力度,同时采取重点央企设定节能指标的政策,实现在全国范围内节能降耗的目标。钢铁、电力、化工和石化等传统的高耗能产业是首批试行企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现有设备布局不合理、工艺流程落后、缺乏能源信息系统化管理,而空气压缩机是这些行业的主要能源之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节能环保也作为入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议题之一。据专家估计,空气压缩机的能耗大约占所有工业用电的10%,如何调整自身产品结构和服务意识来满足用户对节能的需求,已经成为中国空气压缩机行业发展或者成功转型的关键。

......................

1.2论文的选题意义

业务流程再造作为一种管理思想,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后,就一直被管理理论界所推崇。在当今以客户为导向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己经从产品的竞争转变为流程之间的竞争。很多企业都期望通过流程再造在经营发展上得到质的突破,但是流程再造的高失败率也使得企业不敢去轻易尝试。目前BPR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还被人们看成是一种革命性的观念,提供了一种思路和分析角度,至于用何种工具如何实践,怎样对组织进行流程再造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力求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运用业务流程再造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同时结合项目时间管理工具,从民公司解决方案业务流程再造为例,对民公司现有的组织结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全面分析,找出阻碍业务流程执行的关键因素,最终建立新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帮助企业打破发展瓶颈,提升经营效益。

.......................

第2章相关理论概述

2.1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界定

2.1.1业务流程再造的起源

20世纪60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革的到来改变了全球经济运行的模式,使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同时组织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变化,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企业的经营环境受到三股力量的挑战,分别是;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及变化(change),也称为3C。这三股力量驱使企业在管理模式、营销思路及运营方式上做出变化。顾名思义,这三股力量的分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顾客:随着生产力的迅猛提升,市场的供需环境发生了变化,顾客起着主导作用,这样也迫使企业将如何满足客户作为唯一的奋斗目标;竞争:价格战争已不是市场的唯一竞争模式,大规模生产也必将被个性他定制取代。新的竞争方式使企业将关注点聚焦在合同按时交货、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提升质量满足客户、降低成本及为顾客提供完善的售后等五个方面。变化:在市场变化的带动下,企业为了持续经营乃至利涧最大化的目标,求变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经营思路,而变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此外,全球经济化、绿色节能及网络的普及也迫使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这些都标志着工业经济时代的结束。

由此可见,在工业化时代盛行的"劳动分工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及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传统管理理论己经受到信息化带来的新的生产方式的挑战,并表现出很多弊端,无法适应企业对市场竞争的要求。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新的生产模式要求打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间的界限,协同合作是才能实现双赢。而传统分工下的科级制度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内部就设置了层层壁垒,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从根本上扭转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理论界和工业界都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理论,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正是满足了这种需求,它的形成是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

........................

2.2项目时间管理的定义

2.2.1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的概念起源于美国。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HenryL,Gantt发明的横道图(又称甘特图),成为军事工程与建设项目用来计划与控制进度的重要工具。50年代后期,美国杜邦(DuPont)公司创造了关键路径法(CPM),将其应用于一个化工项目,结果大大缩短了项目周期;美国海军在北极星远程导弹项目中研发出了计划评审技术(PERT)。在项目管理中经常把这两个技术融合在一起使用,以期获得进度和成本最优控制。这也标示着现代项目管理技术的开始。

2.2.2项目时间管理的定义

项目时间管理就是在项目完成时间的要求下,采用一定的工具对项目的各个活动时间进行估算,并对这些活动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安排好执行顺序,确保这些活动在项目规定的期限內完成。项目时间管理包含六个过程,分别是:

(1)定义活动:

(2)排列活动顺序

(3)估算活动资源

(4)估算活动持续时间

(5)制定进度计划

(6)控制进度

上述过程之间相互影响,同时与其它八个知识领域的过程也相互作用。

........................

第3章R公司业务流程存在问题及诊断................11

3.1R公司解决方案业务部介绍................11

3.1.1R公司空气压缩机事业部介绍..............11

第4章R公司业务流程再造研究................22

4.1R公司解决方案业务流程再造.................22

4.1.1流程再造的目标.............22

第5章R公司业务流程再造后的实施和效果评价...............36

5.1解决方案组业务流程再造的实施.............36

5.1.1流程再造实施的成功因素...............36

第5章R公司业务流程再造后的实施和效果评价

5.1解决方案组业务流程再造的实施

5.1.1流程再造实施的成功因素

业务流程再造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需要至上而下全面参与的一个业务流程再造过程,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在业务流程再造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1)企业战略目标

业务流程再造的提出、内容和方向必须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再造的实施也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过程。业务流程再造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触及其它部口的利益;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为、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只有当业务流程再造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得到高级管理层的支持,才能确保流程再造实施的成功。

(2)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是继流程再造后的一个重要管理思想,在流程再造实施中,流程管理帮助企业对核心业务流程作出正确的选择;对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流程实施规范。

(3)信息技术

业务流程再造离不开信息技术,它是流程再造的使能器(Enabler),促进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帮助企业在选择核心流程、分析现有业务流程、规划再造过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

第6章结论和展望

业务流程再造是一种科学管理模式,被很多公司作为企业战略变革的基准。

R公司解决方案原来的业务流程存在信息延误、部门间壁垒重重、审核制度繁琐等问题,经常导致项目不按时交付,严重阻碍了公司经营战略调整的脚步。然而民公司作为一个百年老店,拥有完整的产品线、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要打破这些常规,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流程和新的组织结构无疑是对管理层的一个挑战,流程再造成为了企业战略调整的有力保障。"时间"是企业击败其它竞争对手的一个关键因素,针对原业务流程造成项目延误的问题,本文综合项目时间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民公司解决方案业务流程再造中实际运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得到了论证。对于本次流程再造的过程,总结了以下几点:

1)业务流程再造是一种管理思想,每个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择业务流程再造的模式和方法,不能照搬其它公司的再造模式。

2)管理层的支持一业务流程再造是一项庞大、漫长、充满挑战的X程,它是一个至上而下传递的过程,所以企业最高管理层的决心和支持是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石。

3)充分的需求收集一业务流程再造涉及到很多部门及成员的切身利益,所以在流程再造前必须对现有流程做彻底的分析。组织各部门成员集思广益,提出自己的问题,问题反映的越多,流程再造就越完善。

4)项目时间管理的运用一时间管理将流程中的每个工作充分分解到活动,并对这些活动重新排序,使得流程中活动的逻辑关系得以清晰,对梳理和再造流程起到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七: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与制造业协同视角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如今,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已超服务业的 70% ,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明显滞后。2010 年,其增加值仅占 GDP 的 16%。2014 年,为此国家首次围绕生产性服务业作出全面系统的工作部署,指出要以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为导向,促进我国产业逐步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由此,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助力服务型经济时代的到来。

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价值链转型升级的发展浪潮下,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在工业经济时代,制造业的生产会依靠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技术变革、产品创新、创新要素,两大产业中企业间的创新和发展越来越趋向协同优化。据统计,在美国,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 30%-44%,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其他企业回报率则仅为 14%,由此可以看出协同创新模式对于创新绩效和经济回报的提升具有绝对优势。中国传统工业长期发展历程中所积累的诸如如粗放的增长方式、缺乏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知名厂商等问题也需要通过加快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互动来解决。因此,近年来,我国和许多国家一样选择调整创新战略,在求新求变的同时全面整合创新资源,一同探索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那么,现阶段,以产业优化升级、延长价值链、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等为契机,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知识共享功能、和创新资源流动,基于与制造业协同的视角,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研究对于力图走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辽宁省而言具有深厚的实际意义。

(1)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在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可以通过自身知识性创新资源的不断积累、交流互动、实施共享为传统产业的转型提升与模式创新提升空间,会促进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结构的日趋合理,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带来不竭动力。另外,以技术支持、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有别于传统的工业实体产业,它更多地依靠创新要素间的组合碰撞。因此,更能够促进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

(2)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

结合生产性服务业本身的“知识性”、“技术外联性”、“中间投入性”等本质属性以及不同的创新要素,结合制造业的创新过程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过程形成的协同创新的理论概念模型,它能够直观地体现在创新过程每一个阶段中都存在着创新要素互动融合的具体活动,即协同创新。同时,确定对创新绩效起关键作用的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依据序参量的识别,在与制造业协同的大背景下,提出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绩效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制造业的概述

制造业泛指一切加工天然原料的行业,担负着中间或最终产品的生产,关键性的制造行业也充分体现了资本、技术、劳动等要素之间的聚合效应,是提升工业化水平,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保证。本文中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为基础,借鉴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高技术产业的分类方法,将制造业分为传统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往往有着较高的研发水平及技术创新含量,与其他产业高度关联性,有助于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推动整体工业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工业转型时代的到来,现代制造业已成为目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主要方向。

(2)服务业的概述

经济学家阿仑·费希尔(2000)对第三产业服务部门的介绍开启了现代服务业认识理论的新开端。现已形成的通用分类为:分配性服务,比如:运输仓储、批发零售;消费者服务,比如:餐饮娱乐、个人休闲;生产者服务,比如:金融、保险、研发、商务服务;社会公共服务,比如:社会福利、医疗教育等。另外,还可依据自身特点,将其划分成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和补充性服务业。

(3)生产性服务业的概述

美国学者 Machlup(1962)最先依据基本要素将生产性服务业的性质界定为知识产出型产业,随后又经 Greenfield(1966)、Daniels(1985)、Howells & Creen(1987)等学者深化最终得以确立其为其他行业和企业提供服务的产业。田家林(2014)重点强调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市场化模式向生产者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而服务本身实质上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创新产品,这些创新产品可以作为要素参与顾客的知识整合与创造,最终提升和扩展自身和相关用户的知识基础与创新能力。段杰(2014)以内涵为参考标准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运输仓储服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服务与商业服务等门类,而按其服务活动本身又可被分为专业化服务、信息中介服务、金融服务等。可以看出,多数学者是从行业列举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试探性的研究。

......................

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创新机理理论

2.1 协同学理论

2.1.1 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指代由于各个子系统在复杂、变化、开放的母系统中相互碰撞而产生的整体效应。对于生产创新系统而言,它同样存在着协同效应。生产创新系统满足开放性、非线性和非平衡性的本质特点,它们共同构成生产系统具备协同效应的必要条件,而创新产业间的互动融合和成本最小化则成为生产创新系统产生协同效应的充分条件。

2.1.2 自组织原理

该原理解释了系统在外部多方流动势能的复合作用下,子系统之间通过协同效用不断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利用自我成长、自我适应、自我复制等自组织特性形成新的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结构。整个生产创新系统以及所包含的制造业子系统和生产性服务业子系统,它们本身处于动态的演化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产业系统在结构、状态、特性、功能等方面的持续变化,会不断地形成新的系统结构和产业关联关系,即生产系统具有自组织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子系统的外部环境包括一切相关的关联因素,比如:自然界、市场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关联系统(大学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尤其制造业子系统)的发展、科学技术以及其他的相关因素,同时也向这些外部环境中输出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方式的深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以及经济环境的依赖与影响也更为显著。

2.1.3 伺服原理

哈肯借助序参量来解释系统有序演化进程和内在机制,它在某个系统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最终能够反映新结构的有序程度。在生产系统协同创新过程中同样存在不断变化的状态变量,当系统靠近临界点时,创新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则逐渐增强,最终序参量会主宰系统演化的全过程并支配和决定系统中其他慢变量的行为。

.........................

2.2 产业间的协同创新机理

产业间的协同创新是最为普遍的模式就是产学研政的互动联合,该模式是多方个体为了寻求更高的创新效率或者经济效益,在特定协作条件下,对于不同管理系统的创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双向选择,共有政府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主导、企业牵头三种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本文中主要研究企业牵头下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它是企业处于创新瓶颈期时,旨在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主动寻求与其他组织协同合作的协同创新模式。

在该种模式下的产业协同创新系统中,制造业创新子系统和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子系统为整个产业创新系统中的两个主要创新主体,政府和高校科研院所为整个创新系统中的两个辅助创新主体。其中,政府机关是产业间协同创新系统内部的政策性辅助创新主体,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来促进和引导创新行为的发生,通过制定和发布协同创新配套措施、创新资源投入政策、创新资源分配方案、协同创新发展规划等战略措施来推动协同创新发展;大学机构及科研院所,是产业间协同创新系统内部的知识性辅助创新主体,它们在系统内部的角色主要是负责原始性创新,引领协同创新最初行为的发生。

制造业是工业化发展的根基,作为基础产业,它所包含的龙头企业则是形成集群协同创新以及联动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整合产业内的创新资源共同进行创新攻关。它作为协同创新的核心,同样应该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创新发展来带领联盟内其他企业共同学习并消化吸收知识,从而加速技术创新成果。它可以采取比外包更为开放的思路,树立人人都是专家的理念,秉承任何人都拥有对别人来说有价值的知识的原则,形成一种由外部支持向内部支持流动的方式,基于互联网平台,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集聚社会大众的智慧。

生产性服务业则是与协同创新核心要素具有高度产业关联性的创新主体,是推动创新系统内部协同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子系统中的商务服务业可以为协同创新的发展提供咨询服务,是实现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桥梁和纽带;金融保险服务业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理财、互联网金融等,则主要提供协同创新发展所需的资金要素,实现财富升值、分担创新风险;科技服务业则主要为协同创新系统带来技术支持,工艺的提升,技术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信息服务业则可以促进协同创新主体之间进行实时的沟通与交流,美国制造业的升级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信息产业的带动作用,彻底革新了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也显著提高了产品效益。科技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更是可以联合起来,从而更为有效地适应全球网络时代科技信息的迅猛高效的更新换代潮流;物流服务业则可以在新的时代背影下,带来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物流模式,进而打破系统内部传统的运营方式,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机遇的到来以及O2O、B2P、B2B、P2P 等运作模式的实际运作更能为协同创新的发展的带来崭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它可以借助新型众创服务平台,加速各种思潮的碰撞和融合,推动工业世界进入转入门槛的降低,加速跨界性乃至跨区域性众创活动的开展。

.....................

3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创新现状分析 ..................... 17

3.1 辽宁省制造业发展现状 ............... 17

3.2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 17

3.3 辽宁省制造业创新发展现状 .......................... 19

4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 ...................... 28

4.1 协同创新影响因素 ........................... 28

4.1.1 环境创新要素 .................... 30

4.1.2 资本创新要素 ........................... 30

5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 39

5.1 协同创新路径框架图 ............................... 39

5.2 创新发展路径 .....................40

5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5.1 协同创新路径框架图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结果,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要素对于创新系统的控制能力各不相同,按照其能力大小进行排列依次为:IT:创新技术因素;IK:创新资金因素;IP:创新政策因素;IL:创新人资因素。因此,依照该次序来进行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路径的选择。首先,从技术更新、技术合作、共创技术三个分路来共同支撑技术的创新,涉及到的企业主要为科技服务业;然后,主要是从增加创新资金的投入,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的方式扩展融资渠道来进行资金创新的开展,主要涉及到了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金融服务业;再次,通过环境创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来进行创新政策的引导,它主要强调内外创新软硬环境的重要性,则涉及到了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中的所有行业;最后,则是具有知识性的人力资本,不仅要依靠组织内外的选拔增加创新人才要素的投入,又要促进要素的流动互动来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更新,它同样涉及到了生产性服务业中几乎所有的细分行业,助力创新联盟的产生和发展,创新人才将成为行业及企业间合作融合,紧密连接的催化剂。

......................

6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为:(1)从互动融合理论观点,通过查阅收集相关数据,利用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于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行了定量的测度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地证实了协同关系的存在;(2)依据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理和产业间协同创新的理论概念模型,构建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的理论概念模型;(3)运用协同学理论下的哈肯模型,通过建立运动方程两两对比分析识别序参量并更加深入地将协同创新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其序列依次为:IT:创新技术因素;IK:创新资金因素;IP:创新政策因素;IL:创新人资因素。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本文关于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对于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创新战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但仍存在局限之处,有待在后续研究中改进。

(1)本文在确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时,主要依靠的是文献萃取,在仔细分析前辈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偏差和不完全性,可能会影响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

(2)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数据极为有限,在可查阅的范围内,其中 5 大主要行业的相关数据,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收集的数据有待丰富。

(3)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生产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研究还不够深入,仅仅利用利用哈肯模型两两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序参量及要素排列顺序,未来研究中应进一步深入研究要素协同的具体程度及其他分析。

为进一步完善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发展的机理理论和创新路径研究,本文提出如下重点研究方向:(1)为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及实践意义,后续研究应拓宽媒介收集更多的客观数据,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如格兰杰因果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协同测度分析;(2)协同创新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和交互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哈肯模型是两个单一指标的分析,因而,采取多种加权方式组合式共同评价的方法确定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可能更具准确性;(3)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更深入细致地挖掘相关理论,探讨彼此间的协同互动机理。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八:亿坛科技商业计划书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众所周知,网球是一项 12 世纪起源于西方的贵族运动,即便是 1873 年开始的现代网球运动距现在也已经有 140 多年的历史了。之所以有贵族运动的雅称,是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蕴涵着不同的时代特征,融合了高贵的生活态度、公平公正诚实守信、高贵文雅的文明礼节、谦虚自信、尊重、团结协作和美感为一体,有着丰厚的网球文化沉积,能对人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19 世纪后期,随着西方近代体育的发展与传播,网球运动进入中国,百年的历史并没有使得这项极具魅力的高雅运动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普及,但随着李娜获得澳网和法网两项大满贯的冠军及之前奥运会女子双打冠军、澳网双打冠军,使得网球运动在中国得到了空前的关注。

而国内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运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健康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共识。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全面健身计划,预计到 2020 年全国将会有 40%的人口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规模。在现在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情况之下,需要一个轻松而运动量不太大的活动进行调解,而现代网球项目正是最适合的运动之一。网球运动具有健身娱乐、濡化指导、教育启智、情感发展等价值。另外网球运动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可以培养个体规则意识,促进个体竞争和协作意识,帮助个体的教育,有助于促进个体社会化,还可以增强人际交流,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体育消费并未完全成熟,全国的体育消费总额可达到 4000 亿元以上的规模。网球作为近两年发展最快的运动项目,其消费特性又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属于消费较高的运动项目,但又不像高尔夫球那样带有浓厚的商业特质,受众局限。这使得网球成为全国体育市场发展潜力最大,所占比例最高的运动之一。这是市场发展的良好趋势,是我们平台运营商,也是网球拍生产及销售的企业所乐意看到的。

........................

1.2 文献综述

首先商业计划书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其主要意图是递交给投资商,以便能对企业或项目做出评价,从而使企业获得融资。商业计划书写作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寻找战略合作者或者风险投资人。而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企业来说,专业的商业计划书既是寻找投资的必备材料,也是企业对自身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全面思索和重新定位的过程。商业计划书的篇幅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而定,既不能过于繁琐面面俱到,也不能过于简单忽略重点。在中国入世之后,商业计划书已经成为常用经济文书中很重要的一类文书,写好商业计划书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有很多文章介绍商业计划书的写作,但是大部分都偏重于从实际经验的积累角度出发的定性陈述,而弱于从多学科综合视角出发,站在理论高度进行梳理与总结。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应清晰详尽的包含项目介绍、环境需求分析、营销策略、组织运营、财务预算和风险预测等方面。

在网球行业及其市场分析方面,通过对《上海市网球运动发展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网球运动人群消费能力报告》、《我国网球运动用品市调查研究》、《我国体育用品市场发展的现状》、《我国网球市场现状分析》等等诸多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对网球行业、网球文化、网球市场和存在的机会等方面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过去少数人参与的贵族运动成为大众共同参与的运动,网球人口大幅增加,再加上国家一直对体育运动十分重视,持续投资,市场环境欣欣向荣。另一方面随着网球竞技水平的提高,使得中国网球成为国际上一支新兴的力量,引起全球对中国网球市场的重视,将进一步拉升国内网球热情和网球消费。网球运动具备了消费数额基数大(60%以上的网球运动消费者一年在仅在网球服装、鞋、球、拍等方面的消费就在 2000 元以上),参与人数众多,参加频率也较高(每周打球次数在 1-2 次的占主体)且高速发展等特点,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市场规模均达到了 30 亿以上的规模,南京、杭州、厦门、武汉等二线城市亦达到 15 到 20 亿的规模(对南京市参加网球运动的大众运动消费的调查来看,每年用在网球运动中的消费主要集中在500~2500元之间,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82.3%[8])。即使成都这样的西部城市,市场容量也达到了惊人的 10 亿。在西北某省会城市,45.2%的消费者每月用于网球方面的消费性支出在 101 一 200 元之间,每月消费在300 元以上的,占了 11.3%。全国的市场规模约在 400 亿左右,且仍在随着网球运动在国内的普及和参与热情不断升温而继续扩大,在可预见的未来五年内,将保持每年超过20%的复合增长率,在这样的市场趋势之下,行业中产品链上各个环节的企业都将大有可为。另外文中的数据应都是通过对于专业文献的分析和实际的市场调查核对后得出,为能准备把握市场趋势,对战略的选择和决策有切实的依据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

第二章 项目介绍

2.1 公司简介

亿坛科技(Etennis.me)是专业从事网球产品销售和服务的垂直网站,可以提供网球器材(含拍、球、衣服、鞋等)的出售及维护保养(含售前技术指导),高水平教练员提供培训服务,赛事组织(含业余爱好者和国企、五百强等企业、政府园区等机构的网球赛事),会员互动,信息发布等服务,所有模块融合在一个平台上,作为网球运动的一站式服务网站,在所有从事这项运动的爱好者心目中,树立专业的品牌形象。

2.1.1公司宗旨

公司的宗旨是让所有的网球爱好者可以轻松的享有网球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2.1.2公司战略

通过平台让网球爱好者买到最适合自己的高性价比的产品,享受到无忧的售后维修保养服务,甚至是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给平台会员带来实惠。通过组织各类教学培训和各种创新型业余赛事可以让会员们在集体中坚持网球运动,体验其中的快乐和网球的巨大魅力,同时推广网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这是我们对会员健康的责任,也是我们对中国网球运动的使命。

.......................

2.2 业务简介

消费者的参与对网球市场很重要,以上海为例,目前只有 4.3%的人经常参与网球运动,但随着李娜的澳网夺冠,人气偶像的拉动,将会使得比例达到 6%到 8%,甚至 10%,届时将成为规模较大的运动市场。如果政府可以配合好的政策保障网球运动的持续推广、教练员的培养、运动员培养模式的探索、解决场地分布和质量问题、保持一定的资金投入保证场馆建设和收费,那这个市场将会持续健康的增长,在网球领域内的创业将大有可为,在这种形势的关键点上,综合上述问题,亿坛科技将在各方面全方位思考战略,配合好的模式和解决方案,实实在在解决网球运动消费者的痛点。

一、器材销售

从上述基本市场情况可以判断网球市场巨大,消费者获取网球器材的主要途径是线下专卖店或是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前者的地域及价格受限,后者对网球的专业细分服务不足,目前国内的网球消费者对网球并没有足够深的了解,所以器材的销售要包括售前技术支持,线上销售和线下售后维护三个环节,来保障网球爱好者买到合适放心的产品。

器材产品的销售主要包括网球拍、网球、网球服装和鞋、周边衍生品四类,根据创业初期的情况每一类只选择知名的前三到五的品牌进行销售和维护保养,其中各产品的品牌如下:

网球拍/网球:Wilson(威尔胜)、Prince(王子)、Head(海德)、Babolat(百保力)、Dunlop(邓禄普)、Slazenger(史莱辛格)、红双喜(DHS)(上海本地品牌)

网球服装和鞋:Adidas(阿迪达斯)、Nike(耐克)、Reebok(锐步)、Puma(彪马)、Tacchini(达其尼)、Diadora(迪爱多纳)、Fila(菲乐)、Lacoste(鳄鱼)

周边衍生品:根据球坛热点,自主创意研发,代加工后线上销售(或赛事期间周边线下销售)

如何才能和其他的器材装备销售电商竞争,作为后面进入市场的专业从事细分领域的平台,服务毫无疑问是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部分。对于网球拍和网球服装来讲,属于一次性投入,热爱网球的人群往往对于价格并不太敏感,互动、质量和专业服务是他们选择购买的主要因素。依靠亿坛平台提供的保修保养服务、以旧换新服务,会员互动服务以及旧装备进西部等公益活动,来增加平台粘性,在网球市场大爆发,参与人数激增的大环境下,让大家有一个有归属感的平台,一起从事有趣的运动和有意义的活动。

........................

第三章 市场分析 ................. 17

3.1 网球行业的现状和特点 ............ 17

3.2 网球市场需求分析................ 18

第四章 营销策略 ........... 29

4.1 市场定位 .............. 29

4.2 营销策略 ........... 30

第五章 组织运营 ................ 35

5.1 管理团队 ...................... 35

5.2 组织结构及人员配置 ..................... 37

第七章 风险分析

7.1 市场风险与对策

虽然仅上海的网球市场就高达 50 亿,全国市场也达到空前的 400 亿,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也是大力推广,但市场虽大,政策虽好,但是受制于产业链并不完善,缺乏标准规范,网球市场仍然处于朝阳阶段,行业中掘金的小企业众多,但形成规模,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的企业凤毛麟角,所以要在这样缺乏环境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仍然有一定的风险。

再者,对于没有自主产品的平台运营商来说,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专注做好涵盖网球运动各个方面的专业服务,从而树立自己专业权威的业内口碑,从而提升影响力。但在此之前已经有较强品牌影响力的大型电商,如京东商场,天猫商城,苏宁易购等,虽然是综合类电商,但每天的出货量仍然高于各类垂直电商。在网球的专业领域,我们的确可以降低产品的价格,通过专业能力精选高质量和性价比的产品出售,提高效率,并提供远高于上述巨头的专业服务,但在品牌形成前,这些综合电商在品牌知名度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如何更快的在业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在巨大的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是初创时值得用心去做好的事情,也是对企业发展来说很大的一个市场风险。

面对这样的市场风险,我们的对策是:面对较大却缺乏规范的市场,我们要时刻把握顾客的需求,专注于解决顾客层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内部管理,不受或尽量少受外界的影响,逐渐扩大规模和提升品牌影响,高速却不盲目;在和知名的综合类电商的竞争中,要加强和品牌商的合作,争取到更大的让利,至少做到价格上一样。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形象。在局部市场加强宣传,在一些细分的市场建立品牌优势,初期在不触碰巨头较大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抢占市场。另外在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要积极参与网管中心和网球协会制定各类标准,参加各类活动推广网球运动,在此过程中掌握行业动态,理清行业格局,为更好地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和官方组织联合推广也可以树立权威和专业的形象。

......................

结论

随着中国网球选手在国际赛场上的略创佳绩,国内有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选择了网球运动,形成了规模较大,发展迅速的新兴市场,在这样的市场趋势之下,便有了网球行业垂直电商——亿坛科技的项目计划和实施。亿坛科技是专业从事网球运动一站式服务的平台,不仅整合各类优质产品进行销售,还提供咨询、维保、教学、赛事组织等专业服务,项目的主要收入来自产品销售,培训教学和赛事组织三大模块。

通过两年全日制 MBA 的学习,本文运用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商业模式、从项目背景,项目情况,行业市场环境,该环境下所采取的营销策略,支撑策略的运营组织,以上环节所要求的预算及收入预测,以及整个项目所可能面临的风险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清晰且详尽的分析。

通过对各个章节的分析,亿坛科技(Etennis.me)项目构思新颖,模式清晰可操作,项目切实解决消费者参与网球运动诸多问题,符合网球消费者的偏好,高品质产品和创新型服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项目具有多方面优势,符合市场发展的趋势,具有精确的市场定位和与之相匹配的多维组合营销策略,并为之配备了行业内领先的人才组织,经营能力优于同业竞争者。财务方面具有足够的启动资金,注册资金达到 500 万,保守预测下,第一年正常经营,按计划推进即可以实现收回投资,并实现约 210 万的盈利,第四年可销售过亿,净利过 2000 万,达到 2680 万,为后续上市奠定基础,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较小且可控,项目具有很强的可行性、较高的抗风险能力和较好地发展前景,相信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自身经营能力的提高,项目将有更好的发展,这对网球运动的全面推广及全民身体素质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本文层层推进,前后逻辑关系清晰,每个环节都列出了较为全面的论据来支撑论点,每个环节均有具备创新性和竞争性的亮点,充分论证了项目的可行性和商业价值。但调研内容和收集的资料可能不尽全面,在个别理论和商业实践中的理解和判断难免存在不足,还请老师多予以指正,不胜感激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九:私人医生及健康服务商业计划书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2013 年 9 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指导意见》的文件,在目前中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决定了我国要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健康服务业体系化建设需要涉及相关的各个环节联动,尤其要加快建设医疗服务行业,鼓励对现有模式进行创新等等。提出到 2020 年我国的健康服务业要达到 8 万亿的规模,要比现在翻一翻还多,到 2020 年基本建成实现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及其健康产业集群,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需求。上述文件发出以后,国务院各部门立刻展开相关行动,例如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都建立了专项引导资金,此外相关部门也正在制定我们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和目录。

从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来看,2013 年 GDP 总量已达到 56.88 万亿人民币,人均 4 万元(即 6500 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对国家经济体的研究和认定,人均GDP 达到 6 千美元的国家就应该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中产群体大量涌现。因此,客观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国民对健康服务业的需求日渐增强,医疗服务行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健康“瓶颈”,主要表现为人口健康指标的改善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例如一些新型传染性疾病、职业病、亚健康以及环境污染导致的疾病数量和严重程度逐步增大;食品药品安全引发的健康问题以及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也在增加。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增长,为未来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埋下隐患。尤其对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如果不能持续维护和改善人口健康,那么人力资源会转化为人口负担,继而引起经济波动、停滞乃至衰退。从年龄结构来看,2013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已占到总人口数量的 15%(即2 亿人),其中 65 岁以上的老人也有 1.3 亿,占到我国总人口的 9.7%,根据国际标准“65 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比重的 7%就进入老龄化社会,65 岁以上人口占到 14%就是老龄社会”。我国已经从老龄化社会步入老龄社会。而目前我国的经济需求又造成了很多子女无法陪伴在父母身边为老人提供健康保障,客观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专业健康医疗团队为老人提供健康医疗服务。

......................

1.2 文献综述

商业计划书是关于项目全面介绍的材料,它不仅承担着向风险投资人介绍项目,获得投资的目的,也承担着寻找业务战略合作伙伴等诸多目的,因此商业计划书对于项目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份商业计划书包含公司和产品介绍、市场分析及营销策略、公司组织结构、运营方案、市场风险、财务及融资计划等内容,从不同角度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介绍,要求计划书涉及的项目完整、数据丰富、内容详实,既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也不能忽略重点、简单带过。

从私人医生角度来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几乎家家都拥有私人医生服务。私人医生的概念诞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维护与促进客户身心健康的医生,他们与公立医院医生的最大区别是对客户一对一的服务,让客户感到私密、细致、耐心,在国外也称为全科医生或家庭医生。

私人医生提供的是一种对客户上门的、个性化的、点对点的医疗服务方式,他们主要的职责是:1、对客户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中提出健康意见、建议,例如定期为客户安排体检,根据体检情况和客户的综合健康素质提出日常保健方案。根据季节变换,流行病发等情况,定期为客户提供家庭消毒等措施,防止交叉感染。为客户提供健康讲座,健康教育等,提高客户的健康意识;2、为客户及其家人的健康提供咨询及初诊服务,建立个人数字化健康档案;3、在客户处于危重病急最需要细心关怀的关键时刻起着指导作用;4、为客户提供安排住院、手术等就诊服务,解决客户的保健和医疗消费需求。在某些发达国家,私人医生被纳入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由此产生的费用由政府部门来结算,一个私人医生的手里往往管理着许多病人的日常健康,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国家几乎家家都拥有私人医生的真正原因。

在项目的竞争性分析中应用 SWOT 分析法,也就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竞争环境、竞争条件的分析,从企业的自身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的角度出发,将上述因素按照矩阵形式排列,结合公司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两两关联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企业经营管理结论。

.........................

第二章 项目介绍

2.1 公司介绍

北京正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在2014年北京丰台科技园区注册成立的健康科技公司。公司立足于北京医药健康市场,致力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解决就医困难,提高患者就诊的舒适度,为签约客户提供私人医生服务,包括健康咨询、医院挂号、安排住院手术等就诊服务,为客户定期进行体检,建立客户家庭健康档案,紧急时刻救助等健康服务。为配合上述服务,公司自主研发了健康网络平台系统、手机移动终端系统以及远程医疗、移动健康等软硬件产品,在个人和医院之间搭建健康服务的桥梁,最终达到合理使用医疗资源,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提高国民健康素养。

......................

2.2 产品(服务)简介

为签约客户提供私人医生服务,包括就诊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家庭医疗服务等等,在签约客户和医院之间搭建桥梁,使人们在享受更舒适便捷的就诊服务的同时也更合理的使用医疗资源。具体服务产品为:

1、为注册会员提供就诊服务,根据会员的需要提供北京市各大三甲医院专家见面咨询及就诊相关服务,例如根据会员需要帮助挂号、拍片、抽血、取检验报告、取药等,根据医嘱帮助安排住院,联系手术医生等,将诊断结果邮寄至患者指定地点,对于行动不便的客户提供就诊车辆接送等围绕客户在医院就诊的相关服务;

2、为注册会员提供紧急救助服务,在客户及其家庭成员需要紧急救助的情况下,联系相关急救单位,同时进行电话急救指导等;

3、为注册会员提供健康咨询服务,通过电话、网络、面对面讲座等方式普及、提高客户的健康素养,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客户的生活质量;

4、为注册会员及其家庭提供体检服务,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根据客户需要在季节变换或流感爆发等时期的场地消毒,以及针对特殊病菌的消毒、检验检疫服务;

....................

第三章 市场分析...............................12

3.1 市场现状.......................12

3.1.1 春雨医生........................12

3.1.2 iTriage.................13

第四章 组织管理...................20

4.1 团队介绍...........................20

4.2 组织模式............................21

第五章 运营计划..................22

5.1 设计开发计划..........................22

第七章 风险控制

7.1 经营风险及对策

本项目的核心内容是为注册客户提供大医院的挂号、住院、手术等就诊服务,因此能否建立覆盖北京市大型三甲医院的就诊服务网络将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众所周知,我国的医疗资源不但短缺,而且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特大城市,国内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疑难重症患者都集中到大城市就诊,因此也造成了北京等大城市医疗资源的高度紧张,知名专家更是一号难求,很多患者彻夜排队也无法得到专家的诊断,“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大众普遍关注和争论的焦点、热点话题。为了让客户享受到包含所有三甲医院知名专家的就诊服务,就必须得有相对应的签约医生专家或医生代理人提供相应服务,因此能否建立相应数量的就诊服务网络将是项目的重要风险之一。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本项目的高管都是具备 15 年以上医药行业一线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目前与北京市大部分三甲医院都有一定的业务关系,本身就具备覆盖部分大医院专家医生的能力,目前已经与部分大医院领导、医生专家进行了新项目的初步沟通,基本获得了认可。此外,对于剩余的少部分医院,通过本公司的业务人员都以覆盖,因此对于新项目的推广来说,现公司高管和业务人员在做原有业务的同时即可签约专家,提供本项目的服务。对于个别没有业务关系的医院,通过行业内的业务合作伙伴按照上述模式可全部覆盖完成。

能否吸收到足够数量的签约客户是项目能否盈利甚至是公司能否生存的关键因素。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没有人知道没有客户的话,即使再好的项目和模式也无法发展,因此必须得有持续的客户才能保证项目的运行。为了做好客户发展工作,首先就得做好潜在客户的宣传工作,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高档商圈宣传,建立公司高档形象。其次通过专业的医学咨询人员和医院服务人员为客户提供良好、周到的服务。最后,还要提高服务档次降低服务价格,让客户感到物超所值,才能吸引到更多的稳定的客源。

........................

结论

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和疾病人群都在快速增长,2012 年两会前夕,就网民关心的民生问题做了一项网络调查,医疗改革名列前茅。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不但短缺而且分布极不合理,现有的医疗资源没有合理利用,市场迫切需要一种私人医生服务,他们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提供一种对客户上门的、个性化的、点对点的医疗服务方式,解决了目前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

北京正纯医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面向家庭年收入 20 万元以上,对自身和家庭成员有一定健康需求的中产阶级客户群,通过互联网网站或手机移动终端app、热线电话等方式建立联系,使其享受到私人医生的健康服务和大医院的挂号、住院等就诊服务。与医生或医生代理人合作分成的方式完成服务项目,并将每个服务项目进行分解,分别向客户收费。通过健康咨询、就诊建议、就诊服务等途径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最大限度的避免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就诊的舒适度,继而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因此,政府在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大形势下,社会也需要耐心细致、私密化、个性化的家庭私人医生服务团队,在个人和医院之间搭建健康服务的桥梁,通过咨询、教育等方式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为确实需要医疗服务的患者提供健康咨询,普及提高健康知识,提供导医、就诊等在医院的细致服务,通过定期检查、远程医疗等方式让子女更了解父母的健康状况,为子女不在身边以及就医困难的人群提供服务。让家庭成员在花费少量资金的前提下,享受到专业的私人医生服务,随时随地享受专业的医疗咨询、医院就诊、健康检疫等服务,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综上所述,这种私人医生健康服务模式必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十:辽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在物质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对精神产品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支持力度的逐渐加大,文化产业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日益突出。

作为文化领域的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了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类的伟大智慧,代表着文化在人类精神领域成长与发展的水平,被文化史学者们赞誉为“一个民族记忆的活化石”。

我国是世界上入选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多的国家。至目前,我国已有 38 个项目入选。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属性不同,“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载体,“传承”是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活动。“人”在创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财富的同时,也在拥有和享用着非物质文化财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和传递主体,“人”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灵魂。

本文从调研辽阳市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简称为“非遗项目”)传承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现阶段辽阳市非遗项目在人力资源开发活动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并依据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模型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辽阳市非遗项目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水平,并且希望可以由此切入,由点带面地拉动辽阳市特色文化产业的振兴,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布局,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1.1.2 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提高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关注。本文选取辽阳市的代表性非遗项目进行展示,可以使读者对辽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演进的总体情况形成初步认知,近而激发进一步关注的兴趣;通过研究梳理目前辽阳市非遗项目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现状,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强化从业者对于科学开发非遗项目人力资源的主观重视程度,也能促使当地政府和机构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对于非遗项目的传承推广以及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作用。

第二,对非遗项目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丰富特色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式方法。与以往的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的主要推动力是知识、技术和创新能力,其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和策略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通过对辽阳市非遗项目人力资源在开发活动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对于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思路、丰富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手段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觉醒较早,对于相关领域的问题研究,多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根据 Cambridge Journals online,Cross Ref Research,Current Anthropology 等英文检索网站查询的结果,发现国外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研究集中在如下几个方向:

(1)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相关

皮特·J·纳斯(2005)在《人类的口头艺术与非物质遗产的杰作》中,对非物质遗产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如文化空间、文化记忆、民间口头艺术等。魏姆·范泽滕(2004)在所著的《创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术语》一文中,阐述了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术语在该领域概念研究中的必要性。玛丽莱娜·魏科(2010)的《从物质到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以及阿道伯·阿科波特(2004)的《融汇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造与以往不同的文化新形态》等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特点进行了介绍,并且对比分析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各自独特的表达形式,最后罗列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中必须特别注意的事项。

(2)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和法律相关

本杰明·莫里斯(2014)的《对抗遗忘:以萨福克郡的邓尼奇为例》一文,阐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脆弱性与潜在巨大价值并存的存在状态,强调了法律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杰尼特·布雷克(2008)在《国际法对民族传统语言的保护与促进》一文中,探讨了法律对民族传统语言保护和继承的影响,并且强调了法律在保护少数民族传统语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温德·温德兰德(2004)在《挑战未来前景: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一文中重点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涉及的相关问题。结合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现状,指出了非遗项目知识产权在法律层面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未来的广阔前景。

.......................

第 2 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

1950 年,为了区别于“有形的文化财产”,日本在《文化财保护法》中首次提出了“无形的文化财产”概念,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最初表达。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第 32 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明确的定义,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国际间开展非遗保护活动最为重要的文件。我国在 2004 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依据此公约开展非遗保护工作。

2005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在该意见的附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和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1)非遗项目传承人

无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还是我国颁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都从概念上诠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民族想象力、创造力的宝贵结晶,是人类智慧的传承,是文化多样性的代表。有别于有具体形态的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摸不着碰不到的文化珍宝。作为一种活态文化的典型代表,“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重要的载体,“传承” 活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基本演进模式。人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始创者和享受者,更是保护者和传承者。“人”一旦不复存在,这些曾经的文明形态也将灰飞烟灭。

我国学术界对于界定非遗项目传承人定义的见解颇多,有学者认为“所谓传承人就是在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非遗项目的传承过程中,能够代表某项民间或民族文化传统厚重底蕴的人,也可以是掌握精湛技艺、杰出技能,被族群甚至社会公认的具有权威代表性的人”;也学者认为“非遗项目传承人,是指那些在非遗项目传承的过程中,能够亲身表演非遗技艺、亲手制作非遗产品,并有主观意愿将自己所掌握的卓越技能进行传授的自然人或者特定群体”。虽然上述这些观点在表达上各有侧重,但它们在认定非遗项目传承人是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群体或个人”方面达成了共识。这与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定义基本保持一致。

..........................

2.2 人力资源开发理论

开发人力资源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科学。其内容涵盖了社会、心理、管理和经济等众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人力资源培训、激励和人力资本等理论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代表性理论。

2.2.1 人力资源培训理论

人力资源培训,是指组织为业务开展以及满足培育人才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方式对成员进行培养和训练的管理行为,其目的是使组织成员的知识体系得到不断开拓、技能得到持续更新,从而提高组织效率,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培训能够激发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改进组织成员的态度和行为,是组织适应新形势要求,使成员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或胜任更高级别职务的有效手段。

迄今,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理论的演进已经经历了传统理论时期、行为科学时期、系统管理时期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很多观点,主要如下:泰勒认为,对工人进行科学地挑选,通过教育和培训使之成长,是进行科学管理必须遵循的普遍原则,对企业的绩效提升具有显著的支撑作用。乔治·韦斯特指出,培训的实质就是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即为了保证员工和团体的工作效率,对其工作、知识、技能进行丰富和提升的过程。徐汪奇对人力资源培训的理解是通过科学的方法,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四个方面的行为方式得到增强,以确保员工能够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或质量完成所担负的工作和任务。艾伯特·班多拉进一步指出,人力资源培训应与组织的薪酬奖惩制度挂钩,员工只要掌握了新的技能或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就可获得规定的报酬,这样既可鼓励培训态度认真、效果良好的员工,又可使培训效果不佳的员工得到激励,通过观察和效仿重新树立培训动机,从而达到提高自身培训效果的目的。

虽然在人力资源培训理论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外学者的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从上述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人力资源培训理论目前在总体上已趋于成熟,其概念可以归纳为:人力资源培训是企业和组织培育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措施。作为企业和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行为的重要环节,人力资源培训通过讲授和指导操作,使成员具备企业和组织所期望的素质并最终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这对于指导企业和组织的经营管理实践活动现实意义显著。

........................

第 3 章 辽阳市代表性非遗项目及传承情况概览 ................. 18

3.1 辽阳市代表性非遗项目 ................. 18

3.1.1 辽阳民间鼓乐(国家级) ............. 18

3.1.2 辽阳二人转(国家级) ................. 19

第 4 章 辽阳市非遗项目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成因 ............ 25

4.1 辽阳市非遗项目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25

4.1.1 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整体水平较低 ............... 25

4.1.2 公众对从业者社会地位的认可程度不高 ................. 26

第 5 章 对辽阳市非遗项目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 .............. 32

5.1 非遗项目自身 ................ 32

第 5 章 对辽阳市非遗项目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

5.1 非遗项目自身

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因主体,非遗项目自身应该积极适应时发表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实现从业者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

5.1.1 传承人应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体,传承人要主动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精进相关技艺,并且要拥有乐观的心态和充分的文化自信,以适应时发表展的需要,确保传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在认真履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对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义务规定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行使好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力,如知识产权保护等。逐步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提高维权能力,保护好从业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保障好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继承和创新时,务必要保持其本真性和完整性,面对短期经济利益的诱惑,一定要擦亮双眼,万万不可急功近利,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保护性”地破坏。

5.1.2 技艺传授的形式和内容应与时俱进

在传统的师徒一对一传授中,学徒的学习过程十分艰难,大多需要靠自己的多看、强记,有时还要进行偷师学艺。师父传授的招式多是程式化的内容,从程式化到举一反三,则需要学徒反复地进行实践摸索。而现代的技艺传授模式应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普授阶段,属于启蒙教育,由传承人或老艺人对新学徒进行一般性的技艺传授,达到普及和推广的目的;第二阶段则是专授,就是将在普授中脱颖而出的高水平学徒选拔出来,再经由名师点拨提高。这样的师徒传授将不再局限于传统技艺的传授,而更是风格流派的传承。名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学徒传承其技艺,更会要求高徒习得其流派的风格精神。老艺人的风格流派是艺术个性化的最好展现,是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因素。

...........................

第 6 章 结论

本文从对辽阳市代表性非遗项目的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着手展开调研,总结归纳出辽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目前面临的四方面共性问题,即:培训水平整体较低、公众对从业者社会地位的认可程度不高、技艺传承推广所需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教育机构等社会力量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通过进一步分析,本文得出上述问题的主要成因是: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够规范、从业者自身素质不高、地方政府对人力资源的经营管理观念落后,缺乏开发人力资源的全局意识。

最后,依据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模型,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地方政府和机构、其他社会力量这三个关键的人力资源开发主体的角度,提出改进辽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对策和建议,即: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应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培训模式应进行社会化拓展,传授的形式和内容应与时俱进,应尽快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对于地方政府和机构而言,政府和机构应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尊严的生存状态,应建立引进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制度体系,应创新人才的管理使用策略;应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形成开发合力。

对于其他社会力量而言,教育机构、大众媒体和科研机构等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互惠互助,实现辽阳市非遗项目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整体提升。

笔者希望通过阅读本文可以使读者对辽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初步的认知。同时,笔者也希望通过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的交叉重组,进一步拓展地区特色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路,丰富中小城市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式方法。如有疏漏和不周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