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10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30 日期:2023-06-27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MBA论文,笔者认为MBA论文、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法律管理、企业管理、运营管理、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涉及,是MBA研究工作的记录和总结。今天该网为大家推荐一篇MBA论文,供大家参考。


MBA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一:O2O模式下团购平台电子服务质量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了 B2M、O2O 等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使得线上虚拟购物与线下实体消费这种模式迅速发展起来。O2O 这一电子商务模式是由 TrialPay 公司首创,它的经典案例是 Groupon、Yelp,在国内 O2O 以分类信息、团购、点评等多种形态存在。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 年本地生活服务 O2O 市场规模超过 1700 亿元,同比增长 45%;预计 2015 年中国 O2O 市场规模将达到 3091.8亿元。由此可见,O2O 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企业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提升销售业务,扩大经济规模,也是企业实现线上线下多渠道发展的重要经营手段。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通过它可以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在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下,电子服务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发展服务业,就必须重视电子服务的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已成为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我国网络团购的起步晚于欧美,2010 年我国才诞生了第一个团购网站——美团网,自此网络团购在我国迅速发展开来。团购网站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便利的消费方式,更低的折扣,引起了广大消费者和商家的关注。2010 年至 2011 年年初团购网站广泛兴起,一时呈现爆发态势,美团网、窝窝团、糯米网等相继上线;2011 年底至2012 年,团购网站之间竞争剧烈,大量团购网站出现资金链断裂,纷纷倒闭,据统计截至 2012 年年底,我国共诞生了 6177 家团购网站,但是只有 2695 家还在继续运营当中,其他 56%的团购网站都已倒闭;2013 年后市场回归“理性发展期”,部分企业寻求商业模式转型,7 月份网络团购行业实现新的突破,首次跨越 30 亿元门槛。

目前,顾客对于电子商务中的电子服务质量的评价很低。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尽管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大众的生活,但是在电子商务中,顾客和商家的交流只能通过各种各样的与网络相关的硬件和软件来完成,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所得到的商品和信息也是网页上提供的,消费者不能确定信息的准确性。互联网作为一个比较新的交易途径,消费者和网上商家都还存在一些迷惘,顾客还不能准确把握对在线交易的期望,商家也不能十分肯定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对消费者的在线消费行为没有很好的了解。

........................

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目前,关于传统服务质量的研究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为电子服务质量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但是电子服务质量有着不同于传统服务质量的特点,因此电子服务质量在一些方面还未形成统一的结论。O2O 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电子商务类型,当前的研究还较少,O2O 这种模式不同于 B2C、C2C 电子商务,那些基于传统电子商务情境下的电子服务质量研究成果和结论在 O2O 情境下的适用性和概化性有必要进行重新论证。由于 O2O 电子商务模式自身的特点(电子商务与传统服务行业相结合),这就要求在对该模式进行研究时要充分结合传统服务行业与电子商务各自的特点,所以专门针对 O2O 模式下团购的电子服务质量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旨在为O2O 模式下团购平台的电子服务质量研究提供一下理论参考。

2.实践意义

O2O 电子商务是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市场,随着它的不断发展,O2O 平台的各个领域一定会纷纷出现。网络团购作为 O2O 模式的一个典型应用,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O2O 电子商务中。不可否认 O2O 模式的发展需要线下商家的配合,线下商家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 O2O 模式的发展。然而,当前我国服务行业的经营还不够规范,行业整体的水平不高,这些问题都将制约着 O2O 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影响着消费者的积极性。本研究正是基于当前的状况,通过对网络团购平台电子服务质量的研究,旨在为网络团购企业的发展提出合理的管理指导和建议,使网络团购企业能够持续稳健的发展下去。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O2O 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1.O2O 的概念

O2O 电子商务是一种将线上电子商务和传统交易相结合,通过网络将线上商务模式扩展到线下实体经济,或者是把线下资源引流到网上,推送给网络用户的一种模式。

由 O2O 模式的概念可以知道,它包含两种情况,即 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和 Offline To Online(线下到线上)。线上到线下即消费者在网上下单,然后到实体店去消费体验;与此相对,线下到线上是消费者先有了线下的实地体验或服务,然后在网上支付。不管是哪种方式,这都透出了 O2O 模式更深层次的内涵,互联网的普及、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已然发生了改变,企业也必将在业务流程、营销方面迎来深刻的变革。

O2O 电子商务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消费思维,还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更对传统电子商务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它与传统电子商务有着相似点,但是它又存在着自己的特点——无物流、本地化、在线支付。

2. O2O 的分类

O2O 电子商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商品 O2O 和本地生活类 O2O。本地生活类O2O 包含餐饮、电影、酒店等服务领域,是被外界普遍看好的又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我国 O2O 模式主要分为:团购网站模式、营销推广模式、线上线下同步模式和二维码模式。

本研究的重点是本地生活服务 O2O,对商品 O2O 不做阐述。

当前,参与本地生活服务 O2O 市场的网种类十分繁多。除了 BAT 三大互联网巨头外,还有地方性生活服务社区论坛、分类信息网站、生活服务类团购网站等诸多参与者。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较多的行业细分网站如表 2-1。

......................

2.2 团购的相关理论

1.网络团购的概念及分类

网络团购在国际上又被称为 B2T(Business To Team),是 O2O 模式的一种细分类型,它是传统团购与电子商务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它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按照团购的发起方进行分类,还有一种是根据团购商品的种类分类。

目前最为流行的团购形式是团购网站组织的团购,它是专业的第三方平台组织的。此类团购由于第三方的介入,而更加规范。首先它对团购商家的监管相对严格,另外团购网站有着强大的线下支持团队,他们通过市场调研来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因此这种形式是目前最受大众认可的。代表性的网站有美团网、糯米团,拉手网等。

2.网络团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0 世纪 90 年代末,网络团购开始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学者们也展开了相应的研究。综合来看,国外学者对团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用户行为和定价机制方面;团购网站在国内起步较晚,对它的研究相对较少,还局限于研究网络团购的发展现状、运营机制以及团购模式等方面。

Dick,A. S., & Basu, K.是用户行为研究中的代表性学者,他提出了团购网站成立的三要素,即:周期、价格和需求外部效应,这一理论为网络团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Churchill, Jr. G. A.(1982)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网络团购消费者的购物喜好进行了研究。Robert J. Kauffman(2010)在对网络团购消费者的进一步研究后,建立了网络团购消费者的行为模型,并通过实地的调研,分析得出了模型间的相互关系。在定价机制方面,Krishan & Ravi(2003)从动态价格机制角度出发,比较了传统团购与网络团购价格机制的利润问题。

鲁耀斌,徐红梅(2006)运用价格函数,比较了团购和离散情况下消费者交易的行为特征,得出团购可以帮助顾客降低搜索成本、获得更高的效用。宋家顺(2007)对大学生网络团购进行了研究,他指出大学生是网络团购的消费主体,这主要是大学生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对价格比较敏感的缘故。靳平(2011)从网络团购的自身特点出发,依据消费者与网站的相互关系,将网络团购分为商业团购和自发式团购,并分别计算了团购的价格、成本以及收益。向坚持,丁吴勇(2013)在比较团购2.0 与早期的团购的基础上,发现了团购 2.0 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以及模式创新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关注,并对网络团购服务所存在的普遍问题:服务缺乏多样性、监管措施不足、行业标准不明缺,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意见。

...........................

第三章 模型设计 .......................... 22

3.1 研究模型...................22

3.1.1 团购网站研究模型............... 23

第四章 团购网站实证分析 ................... 34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4

4.1.1 美团网简介 ................... 34

第五章 线下商家实证分析 ......................... 61

5.1 线下商家信度检验 ................. 61

5.2 效度分析 ....................... 62

第五章 线下商家实证分析

由于同一线下商家和不同团购网站合作的情况较普遍,因此线下商家的区分度较低。为此对于线下商家的分析,本文未将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的线下服务部分进行对比分析,而是将回收的这 399 份有效问卷调研数据合并在一起,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得到顾客满意与顾客满意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5.1 线下商家信度检验

运用 SPSS 20 统计软件对易用性、响应性、可靠性、履行性、移情性、顾客感知、顾客信任以及顾客满意进行 CITC 值和 α 系数值进行测量,具体结果如表6-1 所示。由表中的统计结果分析可知,题项 SF3(属于可靠性维度)的 CITC值严重小于 0.5,对其进行删除题项处理。题项 SF3 删除以后题项 SF1 的 CITC值由原来的 0.477 上升至 0.722,不必再做删除题项的处理,并且净化题项之后各个维度的 α 值均在 0.6 到 0.9 之间,表明该调研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管理讨论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回顾了网络团购、电子服务质量、感知价值、顾客信任和顾客顾客满意的相关理论,并对这几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基于前人的研究和本论文的内容构建出本研究的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在小样本数据调研后,投入大样本数据的调研,在经过一系列的数据整理分析后,得出相应分析结果。同时,本章将在第四章和第五章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分析。

团购网站的响应性对顾客感知价值有正向影响,这一假设是支持的,但是响应性对顾客信任有正向影响的假设是不支持的,这也说明团购网站的响应性既可以通过顾客感知这一中介变量来影响顾客满意度,也可以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响应性在团购网站交易中,对顾客满意度起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响应性未通过顾客信任这一中介来产生影响,是由于顾客在网购过程中,网站反应的快慢及态度等,都是顾客可以感受到的,但是这与顾客是否信任该网站无关。

团购网站的信息准确对顾客感知价值和顾客信任也都没有正向影响,这表明信息准确这一维度不是通过中介变量来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当前国内网购市场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范,也缺乏监管,因此消费者还存在一定的疑虑;另外当前我国网民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多是先查看网上的评价,在网民心中顾客的评价比网站给出的信息更加准确可靠。我国网络发展相对于西方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内的电子商务整体水平还不高,因此顾客对网站信息的准确性本身就不是很相信。

团购网站的隐私安全对顾客感知价值不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但是对顾客信任有着正向的影响,这也说明隐私安全这一维度可以通过顾客信任来影响顾客满意度,也可以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信息安全隐患是消费者在进行网购时普遍关心的问题,个人信息很可能在网购时被泄露,这就给消费者的个人生活以及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因此隐私安全对顾客满意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隐私安全未能通过顾客感知价值的假设检验,可能因为问题设计给被调研者造成了困扰或者是收集的过程中存在偏差,这将是以后研究要注意和避免之处。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二:优化库存管理的研究 ——以c公司为例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当今时代,众多生产型企业和原料供应型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存在资金占用多,毛利高,但是净利润低的情况,而且这种盘子大,利润薄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导致企业生存压力加大。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市场信息越来越透明,市场采购价格,销售价格越来越公开有很大的关系,这意味着在原料供应企业销售的利润越来越薄,生存前景堪忧。企业想要在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除了要提供优质的产品外,价格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想要改善现状,提高经营利润,只能靠降低自身成本,从供应链的角度看,降低成本的一个主要节点就是控制好库存,因此优化库存管理成为各企业的当务之急。

库存是把双刃剑,通过持有一定的库存,企业可以保证生产的正常的进行,保证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订单,但过量的库存则会占用仓库面积、增加保管费用和占用流动资金,影响资金流的周转,还会掩盖企业计划不准确、采购不合理、供应商供货不及时等众多的问题。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库存的管理,在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库存管理主要是包括库存物料和仓储环境的计划和控制的相关工作。日常生活中,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手段和技术,对企业的原材料、半成品等库存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工作。最终目的是保证生产部门的生产或销售供应的连续性、资本的有效运作、库存状况掌握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提高物料的搬运效率、提高仓储空间的利用率,防止物料陈旧节省库存费用。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的库存管理是否合理,可以从库存周转率、库存周转天数,供货服务水平等方面加以衡量。有效的库存管理对企业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有及其重大的意义。

原材料库存是企业生产第一步,直接关乎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特别是农产品类原材料,直接涉及食品安全和成品品质,是食品企业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对于生产型企业和大宗原料供应型企业而言,大量的原材料库存管理是其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生存的前提条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此类传统型企业想要立足必须不断的加强库存管理,特别是原材料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以 C 公司进口物料管理部的原料库存为例,以优化库存管理,降低原料总成本为目的,通过对企业库存现状,管理流程,操作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改进库存管理的方法。当今的库存管理,不能完全依赖过去保守而简单的库存管理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引入科学的管理理念。如何进行转变,如何把科学的观念和方法脚踏实地的引入到库存管理的每个环节,切实的指导库存管理,改变库存不足将是本文最重要的目标。

库存管理因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成为众多企业都绕不开的话题,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竟相讨论的热门话题,库存管理是个系统的工程,并且由于各行业背景,企业管理手段和状况各不相同,学者们所研究的侧重点和角度也不尽相同。

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 1.1 所示。

.......................

第 2 章 理论基础

2.1 库存管理

库存就是一个企业为了保证其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在产、供、销过程中所准备的经常使用的或后续会使用到的但是暂时闲置的资源。保持一定的库存可以保证生产、销售的稳定,但是,不科学的库存则会耗用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掩盖经营管理中的不足, 降低企业对于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因此,做好库存管理,控制好库存的数量,保持合理的库存周转率一直是所有企业不停的追求的目标。

1. 库存管理的发展历程

在早期的企业生产活动中,库存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形式已经存在,直到1915 年,美国的 F.W.哈里斯发表关于经济订货批量的模型,从而开创了现代的库存理论的研究。20 世纪中叶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库存管理体系也被不断的创新和完善。

1951 年,管理学家戴克将 18 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威力弗雷德.帕累托提出的帕累托定理运用到库存管理上面,命名为 ABC 分析法。ABC 分类法强调分清重点和一般对象,针对不同类对象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1953 年,日本的丰田公司副总裁大野耐一提出了一种高质量低库存的生产方式“即时生产”(Just In Time, 简称 JIT)。JIT 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20 世纪 70 年代,数控、传感技术、精密机床、计算机等先进的技术在生产工厂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使工厂的整备时间从数小时缩短到几分钟,减少了困扰传统工厂的制品库存和间接成本。

20 世纪 90 年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兴起后, ERP 等信息技术被运到企业中,使企业的生产计划与市场销售的信息共享,计划、采购、生产和销售等部门也可以更好的协同。互联网技术也使生产预测比以前更准确可靠。库存管理也随之进一步发生变革。

从以上库存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库存管理也在不断的进步,与时俱进的库存管理模式也给企业的带来发展的动力。21 世纪,信息技术必将是企业立足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积极快速的将信息化融入到库存管理体系中,以保证生产,提高运营效率,增强竞争优势。

..........................

2.2 ABC 分类法

ABC 分类法(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又为 ABC 分类库存控制法,该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ABC 管理法简单且有效,容易为库存管理人员掌握,被不断应用于管理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当采购的物料品种繁多,数量庞大,而仓储管理人员、舱位、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更加适用,这样才能将员工有限的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物料上面,提高管理的效率。1. ABC 分类法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ABC 分类法运用到库存管理中,一般根据库存物资的价值大小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库存管理的具体策略。A 类物资价值高,对库存成本影响最大,需要重点管理;C 类物资库存价值最低,对库存的影响最小,需要一般管理;B 类物资的重要性介于 A 类与 C 类之间,需要常规管理之下,随机进行抽样检查与成本控制。对上述三类不同的库存物料,其订货要求、库存管理的重点和方法均有不同。

ABC 分类法在库存管理中的一般策略如表 2.1 所示。

2. ABC 分类法的意义

ABC 分类法在库存管理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优化库存结构。通过对物料经济合理的分类,可以有区别的确定订货批量、安全库存,避免不分主次,盲目被动的产生库存的现象。

(2) 压缩库存总量,减少库存资金。重点类的物资占用资金大,科学的管理好重点类物资将大大提高库存管理效率。

(3) 减少管理工作量。ABC 分类管理法可以集中精力抓住主要矛盾,克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混乱现象,使库管人员思路清晰,即能管理好库存又能从繁杂的工作中脱身出来。

........................

第 3 章 库存管理问题分析:以 C 公司为例............12

3.1 背景介绍.............12

3.2 进口物料库存管理的现状及问题..............17

第 4 章 优化库存管理策略..............26

4.1 实现库存优化的条件....................26

4.2 ABC 分类法的应用与安全库存的设定.............27

第 5 章 结论与展望..............44

第 4 章 优化库存管理策略

4.1 实现库存优化的条件

通过第 3 章的讨论,C 公司库存问题的原因基本明了,针对这些原因,C公司库存管理问题可以得到改善,具体理由如下:

1. 公司各部门意识到库存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横向和标杆竞争企业的在采购价格,利润率的对比,纵向采销各环节成本的对比使得公司领导和员工都直观的了解到了库存管理的重要性,意识到要想在市场上占据优势,不仅要靠有竞争力的采购价格,精简的工作成本,高效的工作效率,还要有优质的库存管理才能形成最终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公司管理层下定决心要优化库存。

2. 供应链整合的基础已建立

就供应链的上游而言,C 公司已经和几个重点的供应商进行了长达 5-6 年的长期合作,逐渐建立起了相互的信用度、和良好的合作关系。有进一步发展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可能性,非常有利于加强未来合作,共享重要信息,协同物流管理,而这些紧密的合作都将为降低库存且保证货源有非常大的帮助。

3. 库存管理系统逐渐被适应

ERP 系统已运行将近 3 年时间,操作人员已基本熟悉该系统。

.......................

第 5 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近年来,传统生产型及原料供应型企业大都受库存压力所累,都在苦苦寻找减负增收的快捷途径。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这类型的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通过分析库存原因,找到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库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是企业健康发展所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库存管理的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针对 C 公司进口物料管理部在库存管理中存在的库存量大、周转率低、ERP 利用率低、第三方仓库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优化库存管理的建议。

(1)详细阐述了库存管理、ABC 分类法、供应商管理库存等基础理论。

(2)通过 C 公司的财务数据和业务人员的描述,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 C 公司库存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层的分析,直观的展示出 C 公司管理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3)运用 ABC 分类法对 C 公司进口物料进行分类,为 AB 类物料设定安全库存,并有针对性的对 3 类物料给出管理意见。

(4)提出运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方法对重要物料进行管理的建议,具体分析了其可操作性,并给出了如何选择 VMI 供应商、引入自贸区仓库、引入 ASCC管理系统、联合盘点等实用性的建议。

(5)在 ERP 方面给出了改善的建议,引导企业适应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来管理库存。

(6)第三方仓库管理方面,在公司原有流程下,就仓库选择、仓库监管、仓库考核等细节方面给出完善的建议。

(7)提供一些具体的考核指标来保证各项优化措施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三:SD公司职员绩效考核体系优化设计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很多企业都在探索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组织绩效的有效途径,如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企业裁员、组织扁平化等战略管理措施,但是这些措施仅仅改善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对企业整体效益影响不大。

在企业中,人力资源是众多资源中最宝贵的。人作为最积极、最活跃的生产力因素,其已成为企业保持和提高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人员的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无疑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迫切的。一个企业要想真正发展起来,把企业做大做强,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人事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过严谨完善的制度管理,企业内部才能形成良性的运营模式,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竞争环境。

美国经济学家,199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曾深刻指出,发达国家资本的 75%以上不再是物质资本,而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绩效管理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绩效管理对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举足轻重意义,已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系统中重要的管理工具和手段。企业推行绩效管理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绩效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绩效考核又被叫做绩效考评、绩效评价等,是在考核周期结束时,考核者对照工作目标或者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核方法,评价被考核者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职责履行程度以及被考核者的发展情况,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的过程。绩效考核作为绩效管理的重心,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招聘、培训、激励、薪酬等工作的基础,是企业评价员工工作业绩的有效手段,通过它可以使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是否达到企业的要求,自己在本企业中处于什么位置,能够为企业创造多大的价值。然而,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是必然的,作为一个现代企业,通过绩效考核来发现员工的问题也是必要的,因此,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于企业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实现绩效提升和企业管理改善、提升企业竞争力、创造积极向上和充满凝聚力的组织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国内外关于绩效考核的研究相对较多,但是针对制造型企业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通过对 SD 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对 SD 考核体系进行优化设计,为 SD 稳健发展提供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在制造业企业中,如何管理和评价员工的绩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不同的企业由于所在行业、企业阶段、企业文化、地域的不同,绩效考核的方法也不同。因此,针对企业实际案例进行的绩效考核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运用价值,对那些希望实施有效绩效管理的企业,特别是行业内企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套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不仅对于个人,而且对于企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个人而言,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激发个人的潜能,努力地朝着目标奋斗,不断完善行为模式,快速提高绩效,最终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

对于企业,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快速达成企业战略目标,增加企业竞争力。在企业中人的力量不能忽视,员工的工作行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绩效考核通过设立合理的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给企业和员工发展指明方向。让员工工作起来有动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达成个人目标,同时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目标的实现可以更好的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的生活质量,让员工感受到身心幸福。真是经过这样的循环,企业的竞争力就会不断提升。

(2)疏通员工职业发展渠道,提升员工工作素养。绩效考核通过对员工进行评价,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淘汰不合适的人员。通过实施绩效考核,为企业员工疏通职业发展渠道,使人力资源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另外,全面的绩效考核可以使员工接收不同人对自己工作的评价,了解自己工作的不足,扬长避短,不断提升工作效率,相应的员工素养得到提升。

(3)对员工工作行为的监督管理。对于企业绩效考核不仅仅是给予员工阶段性的评价结果,更应该重视的是对员工工作阶段性的管理。通过事前制定工作基准,事中跟踪管理,以严谨、公平、科学的态度,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有效控制员工工作过程,自然就有会良好的工作结果。绩效考核是为了让员工明确工作任务,增强责任心,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最大化提升工作效率。

........................

第 2 章 绩效考核相关理论概述

2.1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

目前很多企业都在进行绩效考核,但是大部分企业的考核结果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没有把握绩效考核的原则。进行绩效考核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战略导向原则

战略导向原则的绩效考核是围绕公司战略目标层层分解,构建覆盖企业生产、服务、市场等多层次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分层实施战略导向的绩效考核,可以有效促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公司全面发展。将绩效考核与企业战略相结合是确保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只有综合考虑,选择性地采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才能促进公司战略落地生根。

(2)明确化、公平化原则

从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立和考评方法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公开的原则。在考核前进行标准公开的意义在于:可以使员工了解考核的过程,获得员工在考核过程中的支持;可以让员工对于自己在绩效考核中的结果有正确的预期;有效避免了因暗箱操作导致员工不信任考核结果的问题。在落实该原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A:通过对员工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确定企业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制定出客观的人员绩效考评标准,并将该标准公开的表示和确定下来。这样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就具有总体性、全局性的特点,从而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将绩效考核公开化,提高透明度,破除神秘感,积极有效推进上下级之间的直接沟通,并把现代考核的根本目的,即能力开发和发展的要求等内容引入人员绩效考核体系之中。引入自我评价机制,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在满足个人要求的基础上增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C:根据企业目标不同,分阶段引入考核评价标准和规范,使企业的员工有一个逐步认识、理解的过程,实现人员考核时员工对企业的协作。

..........................

2.2绩效考核的主要方法

绩效考核的方法很多,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绩效考核方法。目前常用的绩效考核的方法有排序法、关键事件法、强制分布法、360 度评价法、目标管理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法等。

2.2.1 排序法

排序法是一种采用相对标准进行的评价,当员工的工作结果难以量化的时候,可以采用排序的方法。按照排序方法的不同其具体可以分为:简单排序法、交叉排序法和配对比较法。

(1)简单排序法是将所有被考核员工从绩效最高者到绩效最低者排除一个顺序。

(2)交替排序法是要求考核者首先对需要接受考核员工的名单进行审查,然后从中挑选出最好的员工,将该员工的名字从名单中划去。接着从剩余的名单中找出最差的员工,也将其从名单中划去,以此类推,排出全体被考核员工绩效优劣顺序。

(3)配对比较法也叫对偶比较法,要求管理者将每一位员工和工作群体中的所有其他每一位员工进行一一对比,如果一位员工在与另外一位员工的比较中被认为是绩效更为优秀者,那么该员工得到 1 分。在全部的配对比较都完成后,管理者再统计每一位员工获得较好评价的分数,这就是该员工绩效考核的分数。

2.2.2关键事件法

该评价方法是由美国学者 John C. Flanagan 和 Basds 于 1954 年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基于员工工作中的关键事件而对员工做出评价的方法。该方法要求上级主管将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中特别好的表现和特别差的表现记录下来,一般在半年或者一年时间内,利用积累的记录,由主管者与被考核者讨论相关事件,为考核提供依据。

该方法有助于为培训工作提供基础,也有助于评价坚定面谈。其主要优点是:为管理者向下属解释绩效考核结果提供了确实的事实证据;在绩效周期内持续记录与员工工作相关的关键事件,可以确保管理者做出的考核是对员工整个考核周期工作表现的评价,避免了近期效应导致的考核误差;动态记录员工关键事件,可以了解员工如何改进其绩效。其主要缺点是:花费大量时间搜集关键事件,并加以概括和分类;仅是对不同员工不同工作侧面的描述,无法在员工之间、团队之间和部门之间进行工作情况的比较;关键事件的定义是显著对工作有效或者无效的事件,遗漏了平均绩效水平;主管用自己制定的标准衡量员工,员工没有参与的机会,因此不适用于人事决策。该方法绝大多数与其他绩效考核方法结合使用。

........................

第 3 章 SD 公司职员绩效考核现状与问题分析 .............. 13

3.1 SD 公司概况 ......................... 13

3.2 SD 公司一线员工绩效考核现状 .................... 14

第 4 章 SD 公司职员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设计 .................. 20

4.1 SD 公司职员绩效考核体系优化设计思路 ........... 20

4.1.1 优化设计的目的 .......................... 20

第 5 章 SD 公司职员绩效考核新体系的实施和完善 ............... 34

5.1 绩效考核新体系实施的准备工作 ......................... 34

5.1.1 建立健全的部门和岗位职责制度 .................. 34

第 5 章 SD 公司职员绩效考核新体系的实施和完善

5.1 绩效考核新体系实施的准备工作

5.1.1 建立健全的部门和岗位职责制度

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是实现企业目标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企业中,考核体系的能不能有效成功地实施,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系设计的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情况,脱离实际的考核不可能持续进行;二是绩效考核实施的过程。为保障绩效考核能有效实施,本研究在针对 SD 公司职员绩效考核体系优化设计中,对原有的机构设置和相应职责进行了调整,建立了绩效考核审核小组,并确定了其相应职责,主要负责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建立并分配绩效管理目标,审核各部门自主制定的关键绩效指标以及权重的合理性,并协调和解决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SD 公司职员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由副总经理、人事总监以及各部门部长组成。各成员的职责分工如表 5-1 所示。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市场风云瞬息万变,在日益激烈的竞争条件下,企业如何可以生存下去并取得不断发展,这是摆在很多企业面前的一大课题。根据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绩效考核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而人力资源管理又是绩效考核的载体,因此企业应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源,因为这是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的致胜之本。虽然很多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是众多管理者和企业家的盲点。本研究根据SD公司现有的职员绩效考核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制造型企业的特点,借鉴了现有的绩效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经验,分析了现阶段SD公司职员绩效考核存在诸多的问题,并结合问题点,从SD公司实际出发,对原有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优化改善,提出了适合SD公司发展的新的绩效考核体系。

总之,绩效考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没有固定的方法参考也没有哪家企业一开始就能够选择到最适合的最好标准体系,它只能在企业不断的摸爬滚打的发展过程中去修订,无限的趋近完美。绩效考核没有捷径,管理者只有从企业实际出发,针对绩效考核的指标和权重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建立一套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持续的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从而才能使绩效考核真正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法宝。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四:奢侈品品牌多维属性对顾客忠诚度的影响研究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20 世纪 80 年代初,国际奢侈品牌企业开始布局中国市场。他们在中国经历了试水过渡期、快速发展期直到现在的发展放缓期的变化过程。2004 年,中国人奢侈品消费份额占全球的 12%①,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2008 年全球奢侈品市场疲软,但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却显现了复苏势头,年平均增速在两位数以上。自2012 年增长速度开始减缓,增长率降至 7%,但是中国消费者依旧是奢侈品的最大消费群体。2013 年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整体的年同比增长率仅为 2%。到 2014 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首次出现下跌,较 2013 年下跌了 1%即市场规模为 1150 亿元,2015 年再次出现 2%左右的下滑,国内市场规模约为 1130 亿元。与此同时,老牌奢侈品牌商放缓开店速度、关闭在华门店或者大规模调价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曾经的中国奢侈品市场处于高速的发展状态,而如今中国奢侈品市场进入了销量下降、增速放缓、调整不断的新阶段,这与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对奢侈品行业的影响有关。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整的背景下,市场降温有助于奢侈品消费浪潮回归理性化。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牌认知已然发生变化,盲目模仿和高调炫耀的消费行为正在转变为个性品味、时尚开放和匹配自我气质的年轻化态势。加之互联网和其他各种新媒体欣欣向荣的发展,使得社会信息透明度不断提升,奢侈品牌的大众化和轻奢化趋势日益明显,消费者在数字化渠道中的参与度持续升高,这些就导致奢侈品溢价空间进一步降低,加之中国消费者多年来学习奢侈品牌和产品知识、不断积累购买经验、消费行为和消费价值观越来越趋于理性且成熟。也正如麦肯锡的 2012 年报告《奢侈品市场无边界:不断升级的中国消费者》③中所揭示的,中国步入奢侈品消费的转型期,中国消费者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熟起来,即使增速有所减缓但前景依旧乐观,这就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全球最重要的中国消费市场。

......................

1.2 研究内容和目的

本文是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以奢侈品消费群体为研究对象,在奢侈品牌 SCE 属性理论的支持下,通过系统的整理国内外相关的奢侈品品牌理论,从消费心理学中的感知价值理论出发,归纳出来源于文化、情感、社会和经济的奢侈品品牌多维属性的理论框架。借助关键事件法的深度访谈和小规模预调研数据对国内外已有量表进行合理修订,最后正式收集调研数据对奢侈品牌多维属性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获得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量表与模型。然后应用此模型,检验奢侈品品牌各个属性维度对顾客忠诚度的影响作用,将该结构各个维度的构成因子对消费者进行聚类下的市场细分。最后从企业实践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为企业明确消费者的价值偏好,赢得消费者的满意和忠诚,更好的开展高端品牌的经营管理提供思路。

本文建立奢侈品品牌多维属性结构的理由,有以下四点。第一,消费者行为的差异主要受到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Grunert et al.,1995)。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奢侈品牌消费含义不同,所以研究中国人奢侈品消费行为时聚焦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奢侈品牌文化属性就十分必要。特别是西方文化价值观理论不能有效诠释本土现象,就更应该采用本土化构念来解释。第二,情感是个体对某个事物价值水平重要性的一种本能的直觉感受(Shu and Peck,2011),奢侈品因其稀有、昂贵、品质精美能带给消费者愉快的情感体验和满足感,其外在符号特征刺激消费者感官从而对其价值产生直觉感受,也就是说较必需品而言,情感具有激发感知奢侈品牌价值的功能,因此在品牌营销的核心导入情感元素,可以促进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第三,奢侈品是消费者社会身份的象征(Mason,1993),奢侈品品牌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兼具符号价值。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表现出的彰显身份、礼尚往来、从众效仿或个性张扬等的特点是个体通过奢侈品传达自己的社会价值的表现。第四,奢侈品牌的经济属性价值表现为奢侈品的顾客让渡价值,即个体通过消费或购买奢侈品获得的利益感知(张梦霞、王斯洋,2010a)。奢侈品品牌的经济属性是一种从自我价值导向角度说明顾客期望从奢侈品中获得的利益的显现。

.......................

2 文献综述

2.1 奢侈品和奢侈品牌的界定

2.1.1 奢侈品的界定

从产业范围来界定,奢侈品包含多个种类。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1998)认为奢侈品是定价高出一般消费品很多的商品,包括汽车、珠宝、服饰、钟表、红酒、香水、礼品和高级餐具等方面。摩根斯坦利公司(Morgan Stanley,1999)发布的全球分类标准 GICS(Global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Standard)对奢侈品的分类为:服装、服饰以及奢侈品制造商,包括知名设计师生产的手表、手提包、珠宝、皮夹和行李箱等方面。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oratory,2005)评选出中国的奢侈品包含高档住宅、仿古家具、珠宝首饰、高档服装、高档烟酒等本土消费品。

从概念界定的角度,Frank(1999)在《奢侈:无节制挥霍时代的金钱与幸福》中指出,奢侈品具有相对性,500 万元的劳斯莱斯和 500 元的哈根达斯对不同阶层消费者来说可能都是奢侈品。沃夫刚拉茨勒(2003)认为奢侈品是能够体现其品牌的价值和功能,具备独特风格和设计细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美好事物。张梦霞(2006)研究了国内外经济学和管理学界关于奢侈品的诸多定义,界定奢侈品为稀缺昂贵、符号特征明显、高附加值和具有鲜明诱惑力的产品或者服务,其中提到奢侈品具有可变性,即奢侈品的相对性,是指其小众拥有向大众化的转变性。Chevalier 和Mazzalovo(2008)认为奢侈品还应该具有国际高端、非必需性以及历史传承等特征。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奢侈品是具有历史和文化内涵,能够给人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体现符号特征的社会性价值和彰显自己独特品味的高价优质的一类产品或者服务。

2.1.2 奢侈品牌的界定

奢侈品不一定拥有品牌和品牌的属性特征,但是奢侈品牌一定要有奢侈品的主体。而且基于企业产品组合和品牌策略的调整,即使是拥有相同的奢侈品牌,旗下的产品类别也不都是奢侈品。比如 Armani Emporio 作为奢侈品牌 Armani 的一个副线,只是一个快时尚的品类。奢侈品牌反映的是对奢侈品的抽象性总结,体现出奢侈品的功能价值和精神内涵。本文研究的是具有奢侈品牌的奢侈品,且奢侈品牌是奢侈品的核心利益主体。

.......................

2.2 奢侈品牌感知价值的相关研究

2.2.1 感知价值的界定

Peter F. Drucker(1954)[24]在《管理实践》中提出顾客在购买和消费产品的时候往往更注重其代表的价值意义。而消费者的价值判断是其主观心理感知的结果,即感知价值。Zeithaml(1988)的《消费者感知的价格、质量和价值:一个方法-目的模型及综合性的验证》,是顾客感知价值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开创性文献,详细描述了感知价值是顾客对产品或者服务的感知利益与付出成本对比后的评价结果,其中感知利益包括感知质量,感知价格和消费者观念认知。Gale(1994)提出顾客价值是顾客通过市场产品价格和自己感知价格比较后的综合评价。Woodruff(1997)认为顾客感知价值是顾客根据个人的品牌偏好,基于产品的属性和使用效果对比价格后的总体评价。因此,本文界定顾客感知价值为顾客在消费过程中,基于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的综合考量后对某品牌产品或服务效用的评价结果。

学者对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框架,大致有以下分类。Sheth,Newman 和 Gross(1991)聚焦消费价值角度,从 5 个方面对消费者感知行为进行分类,即包括功能价值(functional value)、社会价值(social value)、情绪价值(emotional value)、认知价值(epistemic value)和情境价值(conditional value)。Sinha 和 Desarbo(1998) 提出顾客感知价值多维度模型,其中包括价格(price)、质量(quality)、数量(quantity)、利得(benefits)和利失(sacrifice)等维度。Sweeney 和 Soutar(2001)开发了顾客感知价值量表,提出情绪价值(emotional value)、社会价值(social value)、功能性质量价值(quality value)、功能性价格价值(price value)的四维度模型。杨龙和王永贵(2002)指出驱动顾客感知价值的因素包括产品服务属性、物理属性和技术支持的感知利得以及采购成本的感知利失。范秀成和罗海成(2003)从服务企业的竞争力角度提出顾客感知价值的理论框架,包括功能价值、情感价值和社会价值三个维度。刘刚和拱晓波(2007)从构成模型的方面得出顾客感知价值包括功能性价值、象征性价值和体验性价值三个方面。张新安(2010)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角度,将顾客感知价值划分为产品自身属性、消费结果层面和终极价值。刘畅(2015)通过构建高端顾客的感知价值模型,揭示出商品感知价值、品牌形象和社会价值是影响顾客感知的重要维度。

......................

3 研究设计与模型构建 .................... 18

3.1 奢侈品品牌多维属性结构的定性分析 ........................ 18

3.2 奢侈品品牌多维属性结构的模型与测量 ...................... 19

4 数据分析与统计结果 .................... 21

4.1 奢侈品品牌多维属性量表的提纯 ................. 21

4.1.1 量表的信度检验 .............. 21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35

5.1 研究结论 ................ 35

5.2 管理启示 ............. 36

4 数据分析与统计结果

4.1 奢侈品品牌多维属性量表的提纯

对于奢侈品品牌多维量表的提纯通过信度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实现。

4.1.1 量表的信度检验

量表的信度反映量表的整体可靠性,利用 Cronbach's α 值做出判断。Guielford(1965)指出若 Cronbach's α 值大于 0.7,表示量表信度较高,若 Cronbach's α 值在0.35~0.7 间,表示量表信度一般,若 Cronbach's α 值小于 0.35,表示量表信度低必须重新设计量表。在信度检验中,要求相关题项间的系数大于 0.4,项已删除的 Cronbach's α 值不能高于该次检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经检验,如表 4.1~4.4 所示,奢侈品品牌多维属性的总量表和各个属性维度的分量表的 Cronbach's α 值均高于 0.7。说明量表有很好内部一致性,量表通过信度检验。

4.1.2 探索性因子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目的是用较少的变量(即因子)来解释理论结构,如奢侈品品牌多维属性结构。本文采用 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期找出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感知价值的理论结构。一阶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各个量表的 KMO值均大于 0.7,且 Bartlett 球型在 0.01 水平上均呈现显著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 1 的因子进行正交转轴,进行多次因子分析。删除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题项,(1)公因子方差小于 0.5;(2)因子载荷小于 0.5;(3)跨因子载荷大于0.4(Kaiser,1960),该阶段共删除 9 个题项。最后得到包含 54 个题项的奢侈品品牌多维属性量表。 对比前面关于奢侈品品牌多维属性结构的定性分析和结构假设中对各个分量属性的因子结构假设预期,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文化属性结构与定性分析中的因子结构假设一致,即包括 3 个 1 阶因子。情感属性结构仅提取出一个因子,原假设中的个体自发情感和社会关联情感两个因子合并为个体自发与社会关联交互情感因子。社会属性结构中的独特性和象征性各自分离出一个稳定的因子结构,独特性被分为独特时尚和独特稀缺,象征性被分为象征符号和象征价值。经济属性结构中的内在自我一致因子因不符合以上条件被删除,反映出消费者“想要的”和“拥有的”有时并非一致。而且朱晓辉(2006)也指出中国消费者的内在自我一致行为并不显著。内在自我一致往往在西方个人主义文化下表现明显,西方消费者更多的从自我的角度考虑所购买的奢侈品是否符合内在需求,而中国消费者容易受到社群的影响,所以内在自我一致不明显。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归纳,在奢侈品牌 SCE 理论的基础上,从消费者的感知价值理论着手,提出中国消费者奢侈品品牌多维属性结构,即文化属性、情感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这四个维度。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奢侈品品牌多维属性结构模型,并获得具体属性维度下的因子构成,并探究出奢侈品品牌的文化、情感、社会和经济的这四个维度对顾客忠诚度存在显著性影响。最后,应用该结构各个维度的构成因子进行市场细分获得五个奢侈品消费族群。

本文验证的奢侈品品牌的文化属性由“家庭声誉”和“行为与地位符合”两个因子构成。其中“家庭声誉”表达个体在儒家文化价值观影响下主观意志中的需求欲望。“行为与地位符合”表达个体在儒家文化价值观导向下追求购买行为与地位身份的一致性。价值观反映个体对刺激物如身份地位、社交符号和享受生活的需求程度,中国消费者受到儒家集体主义文化影响明显,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异质性。本文提炼的两个因子也反映出儒家文化对中国消费者的驱动和引导作用。

本文验证的奢侈品品牌的情感属性由“个体自发与社会关联交互情感”一个因子构成。中国人的情感特征往往非常复杂,有时候难以将某一时刻表现出来的情感细分为自发的还是义务层面的。对奢侈品的消费更是难以准确定位。消费者对奢侈品的喜爱有时会来源于奢侈品牌本身的符号性特征,所以本文提取的这一个因子也符合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牌的认知。

本文验证的奢侈品品牌的社会属性由“象征符号”、“社交关系”、“独特时尚”和“炫耀身份”四个因子构成。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存在感非常强烈,所以消费者会注重奢侈品的公众象征意义,通过奢侈品来维系自己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地位,并满足其渴望自我实现且获得尊重的需求。依托奢侈品的稀缺性,人们将自己与一般大众区隔开来,彰显自己的社会身份和时尚品味。

本文验证的奢侈品品牌的经济属性由“品质保证”、“自我赠礼”、“自我享乐”和“价格价值”四个因子构成。消费者通过奢侈品消费来达到享受生活、个性自由以及自我赠礼的目的。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不断成熟,日益崛起的新富阶层的年轻消费者更加在意奢侈品与自己身份的匹配性,注重通过奢侈品来延展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彰显了消费者对奢侈品品牌附加价值和卓越品质的追求。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五: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电子商务是一种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电子商务中来,这种新的交易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以及更为方便和快捷的购物方式。传统交易模式中,人们总是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交流,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来做出判断;然而电子交易的方式并不能很好地支持直接的交流。如何有效建立网上信用也成为许多网上交易者在虚拟社会的立足之本。

在我国,电子商务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近年来,电子商务虽然保持了稳步发展的态势,交易总量上升,由诚信问题导致的交易纠纷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电子商务交易信用问题凸显,制度的缺失,国家对于电子商务中产品交易的政策规则及交易法规,例如在药品零售,医疗器械零售,保健品的互联网途径销售方面初步建设。但是对于网络贸易纠纷的解决方面,工商 315 介入的流程,处理方法需要更为深入的政策配套。体系的滞后,体制支持和资源配置不足,信用服务行业发展缓慢,企业没有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标准可遵循,买卖双方的信用状况信息不对称,只能靠经验或网上交流进行判断,即使想到网下调查,也因为成本过高,甚至有些重要的信用信息很难查到,极易导致交易信息、供货、支付等方面的诚信问题发生,从而影响到用户对网购的信心。

电子商务活动有别于传统商务活动的特点之一是大量采用虚拟交易,或者网上虚拟商场与线下实体门店结合的交易方法。对上下游各环节的信用评估活动也要从线下建设摸索起步,到线上建设探索前行,建立适应不同环境需要的立体化信用管理和信用评估模式。在线下,对具有专业性和特殊服务需求的重点客户实施“高黏性的深度服务”;在线上,则通过建立和实施“电子商务交易监控系统”、“电子商务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系统”等,运用网络化技术手段,实现对广大中小电子商务企业信用服务的“高效率低成本”。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将开展对电子商务信用及其评价的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和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加强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许多严重的信用缺失问题,如,“三鹿奶粉”、“毒大米”、“地沟油”、“苏丹红”事件引发的食品诚信危机。电子商务是网络时代新型经济活动,健全的内控风险管理制度、信用评价制度将有效抑制信仰缺失,鼓励诚信经营,促进电子商务交易,确保电子商务活动健康有序。

(2)有利于调整企业信用风险内控机制,防范信用风险

售前售后服务等内部管理,切实提升企业信用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的诚信意识,推动企业建立信用自律、信用档案管理等内容,形成有效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

(3)有利于促进电子商务交易健康有序的发展

很多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电子交易的自由性进行网上诈骗 ,而且屡屡得手 ,严重干扰了电子交易的健康发展。信用缺失给企业和消费者造成大量的负担,已成为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构建,将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一个安全诚信的环境,大力推动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4)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健全的信用评价体系不仅可以降低信用风险,减少产品库存和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同时可以树立企业的信誉,促进商业合作。而且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信用体系能有效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

2 文献综述

2.1商业信用管理研究

国内学者对于商业信用基本定义,表现形式、主要成本、形成原因、获取途径、使用现状都有广泛的研究。

商业信用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违约风险和道德风险三大类;信用风险的产生有来自诸如金融体系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违约成本低等外部原因,也有企业自身资金管理不当、客户选择存在问题、交易合同留有缺陷等内部原因。

商业信用的成本分为隐形成本和显性成本两类。所谓隐性成本,即指企业与客户或者供应商因关系紧张而耗费的成本。在企业自身无法按期归还上游供货商的欠款时,供货商可能会以中断产品的供应或提高产品价格等措施来延期付款。同时,当企业的信用水平下降时,企业的融资成本更大。显性成本是指企业为促进购货方提前付款而提供现金折扣,这个成本就是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代价。

企业掌握授信对象商业信用信息的途径主要有四种:一是由销售人员、信贷员赴授信对象企业进行现场调查或与负责人面谈。二是通过朋友、亲属等个人关系掌握授信对象企业的信用状况。三是通过各类媒体获得授信对象的经营业绩、发展前景、被处罚、受表彰等信息。四是通过征信机构获得授信对象的信用信息。

目前,我国商业信用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受到外部信用环境的制约,同时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高度相关,表现出强烈的行业、规模特征。根据国泰安数据库2012年进行的国内上市公司商业信用情况调查,1998年至2011年国内上市公司获得商业信用规模占流动负债比例由28.3%升至50.3%,而提供商业信用规模占流动资产比例由46.5%下降到26.5%。 数据说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中短期负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商业信用逐渐取代银行信用成为企业短期融资的主要渠道。石晓军、张顺明的研究表明在我国商业信用有助于减缓企业融资压力,并有效提高企业的融资和运营效率。张维迎、柯荣住8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企业在商业往来中受到的信任程度差距迥异,这些地区差异来源于区域交通环境、城市化进程、市场化现状、教育传统等因素的差别。

国外研究方面,许多学者将重点放在商业信用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角色研究,以及如何为企业短期外部融资服务。Emery 认为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贷款利率,那么这之间的差额就形成了套利空间,商业信用是企业套利的结果。从交易成本和企业资产的流动性管理方面,Ferris认为商业信用能帮助企业有效管理和规划现金,降低财务成本,比如减少付款次数。Long et al.发现商业信用有助于消除产品质量方面的信息不对称。Mian 和Smith认为与银行相比,商业信用交易双方中的卖方比买方更容易实现监控,从而有更低的监控成本。这些研究也从理论上阐述了为什么在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商业信用不仅没有被银行信用取代,反而在商业世界中拥有愈来愈重要的意义。

......................

2.2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研究

所谓电子商务的信用,是指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各市场主体遵守虚拟市场合约的程度。电子商务信用要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交易者的信用理念、信用意向、信用能力等;同时,电子商务信用风险也是多维度的,包括可获得性、信任、可靠性和安全性等。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可被分为电子商务基础信用信息、电子商务交易信用信息、电子商务奖评信用信息三类。基础信用信息是指网络交易双方在电子商务交易中表明自己身份及信用能力的信息;交易信用信息是指网商和网上消费者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所产生与信用相关的信息,可分为交易前的交易信用信息、交易中的交易信用信息和交易后的交易信用信息三部分;奖评信用信息是指网络交易各利益相关方在社会活动中受到政府给予的奖惩信息,以及针对其信用及相关情况的评价信息。

对于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主要围绕四个主题: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信用评价管理、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和电子商务信用环境管理。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的特征主要包括:特殊的信用主体;数字化的信用档案;高效使用的信用信息数据;信用信息的片面性另外,获取信息能力的非对称性和身份信息的非对称等是造成网络交易中信任缺失的重要原因。电子商务环境下信用信息服务体系既可以是政府驱动,也可以是市场驱动;在电子商务领域,信用信息服务也很可能取得广泛的应用并体现其价值。

目前电子商务信用评价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模型、评价方法等方面。(1)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指标研究。网站结构信任度、网站服务信任度、网络营销信任度分别反映了客户对企业网站信任度,可作为一级指标。另外,有学者信誉问题对于电子商务环境的重要性时,从欺诈、服务、产品、交易四个方面建立了由14 个指标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模型研究。有学者尝试将C2C 电子商务信任度评价模型构建在以买家为中心的基础之上,而一个多等级、多因素、多种计分方法的C2C 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模型也被认为是可行的,例如有学者提出在C2C电子商务评价模型中应使用5量级评分系统,且需要根据评分者参与情况给予每次评价分数不同的权重。此外,针对目前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方法中多为单边信用评定的缺陷,双向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模型也显得尤为重要。(3)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方法研究。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可以通过强调时间作用和增加评价等级和因子的方式得以提高。此外,陈锦言等提出了P2P 电子商务信誉评价算法,此方法是基于聚类完成的。

........................

3 国内外电子商务信用建设现状分析.......................... 11

3.1 国内外电子商务信用建设发展现状................. 11

3.2 电子商务信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3

4 电子商务信用评价制度与机制建设.............. 17

4.1 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制度........... 17

4.1.1 信用信息管理规范 ............... 17

5 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指标与模型构建.................. 22

5.1 信用评价流程设计............... 22

5.2 信用评价指标分类................ 25

6 案例分析

6.1 淘宝网信用评价体系及分析

淘宝网是阿里巴巴旗下品牌之一,总部位于杭州,是目前国内最大,对交易流程的制度制定的最为完整的电子商务网站。

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起步晚,针对个人用户的身份认证,由于可能会涉及到个人隐私信息,被认证的信息量相对简单。淘宝网在前端信用管理方面结合了公安部的个人身份信息核实系统,并结合了第三方支付系统,借助专业第三方认证机构确保交易主体的合法性(注:淘宝针对个人买家用户的认证服务仅持续一年后取消了该项认证服务)。淘宝个人认证的信息主要有:填写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到期时间、上传身份证反面照片、手持身份证头部照。

淘宝个人卖家开店认证,注册后要绑定个人支付宝账号,通过支付宝实名认证和淘宝开店认证信息,提交审核后两个工作日可以查看认证进度。个人开店认证信息主要有:必须手持照相本人的身份证,照片中头、手臂部分必须要露出来,身份证反面照必须是和手持的是同一张身份证,身份证有效期需要在一个月以上。

通过上述的会员资质认证,淘宝尽最大可能保障了交易平台会员身份的合法性,继而保障了交易的安全及后期维权的可追溯性。

........................

7 研究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本论文构建的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以科学性、公正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为基本原则,力求遵循电子商务信用经济的发展规律,以体现信用评价评级的本质要求,从制度上保障信用评价体系的服务效率和可持续性。政府部门通过立法和执法,为体系的建设和规范运作提供法律保障,实施必要的监管,并将职能部门掌握的大量公共信用信息通过适当途径与全社会共享;行业协会通过制定信用评价标准,规范信用评估行为,提高行业自律水平,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以专业化、社会化的信用服务为手段,提供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信用信息和信用保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交易主体,其交易过程记录、相互间的信用评价信息,是信用评价的重要依据,借助先进信息技术的 IT 平台实现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1)健全制度

坚持立法先行,规范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监管,惩治失信行为,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加快制定适用电子商务信用建设的法规和规章。国内很多城市相继出台关于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提出了依法披露、合法征集、信用服务、失信惩戒、信用管理等推动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设想和指导意见。

(2)完善机制

加强各区域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合作,推进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区域内企业信用信息互换,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区域大环境。行业信用评价是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内容。发挥行业协会的公信力和行业的代表作用,充分调动电子商务企业和相关中介机构参与信用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整合现有资源,依托现有条件,在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原则下,通过制定适合的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信用评价制度,规范基于行业的信用评价标准和评估行为,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信用监督机制,完善行业规约和自律机制,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3)规范活动

构建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需要规范电子商务企业的客户信用评估系统,即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客户信用评价标准和客户信用管理规范,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客观公正的客户信用评价和客户信用监控机制,遏制信用评价失真和信用炒作等失信行为,对交易主体的信用评估活动等进行必要的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六:数码相机行业的库存管理研究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在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家间距离被大大缩小了,世界经济逐渐融为一个整体,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相应的,近年来企业供应链管理也由粗放转向精益。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使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致力于降低成本,比如精益生产、外包和离岸化等,各大企业都先后建立了全球化的供应链。然而全球化的供应链让企业享受全球资源的同时,企业也不得不承担全球化的风险。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全球化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各国经济、政治、自然灾害等事件,这些风险都有可能导致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出局。因此当供应链的复杂性和风险日益显现,全球化企业开始从对效率与精益的关注,转向对供应链的风险管理的关注。

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和政治改革对经济和参与到中国市场中竞争的企业也具有重大影响。目前中国的整体经济减速前行,中国政府试图将更多的重心放在解决结构性问题,以稳定国内需求,提高经济回稳的可持续性,政府财政支出和投资也相对放缓。此外近年来政府坚决打击贪腐,公款消费的锐减也对很多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导致此期间大批相关企业库存居高不下。因此经济发展不稳定时期,要求企业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更加谨慎,关注国家整体经济政策以及行业政策,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制定企业目标和相应的库存计划。

本文主要研究数码相机行业厂商的库存管理方法,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企业如果忽视库存风险,带来的不只是仓储、运输等管理费用和资金占用的成本,甚至有可能对企业的经营形成风险。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从供应链和库存管理理论出发,结合数码相机行业厂商的库存管理现状,分析数码相机行业厂商库存管理方法及存在问题,探讨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的改进方法。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相关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供应链和库存管理的理论发展,以及研究供应链管理及库存管理的必要性和研究范围。

第三部分,介绍数码相机行业厂商库存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主要数码相机行业厂商组织架构和库存管理相关业务流程,分析数码相机行业厂商目前库存管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第四部分,改进的建议。主要包括(1)利用 ERP 系统灵活性改变库存管理方式。(2)降低库存水平。(3)通过组织架构调整使库存分配更加合理化。(4)在目前经销商库存管理基础上,进一步推进 VMI。(5)对新兴起的电商渠道带来的库存管理挑战的建议解决方式。

第五部分,案例分析,用实例说明前面分析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应用。

第六部分,总结本文,概括最终结论,提出本文不足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1.2.2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供应链管理以及库存管理的相关理论工具结合本人在数码相机行业库存管理方面 7 年多的工作经验,总结数码相机行业厂商库存管理方法,结合历史数据分析数码相机行业厂商目前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以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效率,降低供应链和库存风险。

.........................

第 2 章 供应链和库存管理相关理论

2.1 供应链的发展进程及风险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出现的准时制造、看板、精益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等策略,使得一些企业得以成本降低,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企业发现降低成本已经接近了可能的极限,在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取外包策略。90 年代后期,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企业带来了全球化供应链。然而所有这些致力于降低企业成本的策略,从 JIT、外包到全球供应链,在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增加了供应链的风险。

为了用较低成本取得各种资源,很多企业着眼全球,将产品研发、采购、生产等环节设置在最有利的位置,实施全球化经营。全球化供应链面临的风险与各个国家面临的风险相似,主要有自然灾害、政治危机、恐怖袭击、流行性传染病、市场需求变化、供应商绩效、运输延误、预测准确度、执行问题、外汇率变化等。因此过去几年中,一些企业开始关注并寻找供应链低成本与低风险的均衡点。对于供应链风险的处理,其中不可预测的风险的处理,主要办法有:1)提高缓冲风险能力。2)提高感知风险能力和应对速度。3)提高供应链灵活性。供应链抵御和化解风险的这些能力需要在供应链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这些要素,提前设定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信息传递和分享机制,以及利润再各环节的分配机制,从而确保供应链对风险反应迅速,应对灵活。除了不可预测的风险之外,对于一般全球化经营带来的供应链风险的应对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1)投机决策,即根据对经济发展的预测而做出的投机性决策。2)风险规避设计,即供应链上任意一部分出现损失都能够由其他部分的盈余所弥补,保证整体盈余。3)柔性策略,即各环节都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富余的生产能力,然而柔性策略在提高企业应对风险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因此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找到风险控制与成本控制的平衡点。

......................

2.2 库存管理相关理论介绍

2.2.1 经济订货批量管理 (Economic Order Quantity, EOQ)

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大量工厂,相应的工厂制度逐渐形成。这些工厂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及半成品的库存成为影响工厂收益的重要因素,因而库存管理引起了工厂管理者的重视。雷蒙德费尔菲尔德在 1931年著成的《论经济订购批量》一书中发展了库存管理的数学模型,即经济订货批量,标志着决策模型管理方法的开端。经济订货批量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当时的工业企业得到在一定时期库存成本和订购成本总和最低情况下的原材料订购批量。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生产特点是标准化、大批量、产品种类少,只有通过大规模生产才能降低单位生产的成本,从而提高利润。而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控制库存,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和资金成本。但是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主要适用于工业革命时期生产较简单的情况下,模型中的参数以及稳定的需求等假设条件并不适用于复杂的生产环境和市场环境,因此在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巨变的今天已经不再具有现实意义。

2.2.2 ABC 法库存管理

ABC 法库存管理是帕累托理论在库存管理领域中的应用,管理学家戴克在1951 年最先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库存管理。ABC 法库存管理就是根据库存中各类产品在总体库存中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 A、B、C 三类。A 类库存金额占全部库存约 70%,品类和数量只占约 10%;B 类库存金额约占 20%,其品类和数量占20%~30%;C 类库存金额只占月 10%,但是品类和数量却占约 60%~70%。即A 类库存的损失将给企业带来较大影响,应作为重点管理对象,严格记录出入库情况,采购计划也应严谨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对于 B 类库存的损失对于企业影响相对较小,应对其订货批量和时点予以周期性计划。而对于 C 类库存,由于品类和数量较大,而实际其对企业库存影响相对很小,所以不应产生过多的管理成本,在找到与仓储费用的平衡点后可以适当加大安全库存。ABC 法库存管理有利于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对产品的库存管理根据其重要性粗略分类。这种库存管理方法主要适用于库存产品间无关联的企业,例如销售型企业。而对于大型生产企业因其各品类库存间存在紧密联系而无法使用 ABC 法进行库存管理。

.........................

第 3 章 数码相机行业厂商库存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9

3.1 数码相机市场发展历程...................9

3.2 数码相机行业厂商库存管理现状.....................10

第 4 章 数码相机行业厂商库存管理的改进方法..................15

4.1 利用 EPR 系统及库存管理系统的灵活性,减少实物仓库,提高整体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风险.............15

4.2 谨慎制定采购计划,增强物流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从而降低库存水平.....16

第 5 章 案例分析.........18

5.1 A 公司简介................19

5.2 A 公司库存管理相关业务介绍................19

第 5 章 案例分析

本章以 A 公司数码相机产品的库存管理现状为例说明数码相机行业厂商库存管理现状。

5.1 A 公司简介

A 集团公司是中国数码相机市场中主要厂商之一,自 1937 年在日本创业成立, 实施多元化和全球化发展策略。其事业以光学技术为核心,涵盖了影像系统产品、办公产品以及产业设备等广泛领域。位于东京的集团总部与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各区域总部紧密联系,构筑了全球化与本土化有机结合的经营体制。2012 年 A 集团公司全球净销售额约为 400 亿美元,净利润约为 26 亿美元,全球 275 个分支机构,雇佣员工近 20 万人,为全球 500 强企业之一。

A 集团公司的中国事业始于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从技术合作到独资建厂再到成立销售公司,经历了多种经营模式的尝试。1997 年 3 月,A 集团公司中国公司成立(以下简称 A 公司),全面负责中国市场销售的各项工作。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已经基本建成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华南、华西 6 大区域总部。A公司销售约占亚洲营销集团的五分之一,2014 年 A 公司销售收入为 160 亿人民币。A 公司经营销售的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1)大众数码消费类产品,如照相机、摄像机等以个人为目标顾客。2)数码办公用品及解决方案,如办公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投影机等,以及与这些产品相配套的软件系统等解决方案,以企业为目标顾客。3)工业数码产品及解决方案,如影视及广播器材、商业印刷、医疗设备、安防监控设备等,以专业用户为目标顾客。其中 A 公司收入的 70%左右来源于数码相机等大众消费类产品。

........................

第 6 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本文首先介绍了库存管理相关理论,随后介绍了数码相机主要厂商的库存管理现状,分析厂商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以降低库存风险,优化库存管理方式并提高管理效率,并以案例具体说明厂商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的可行性。总结如下:

第一,充分利新的 ERP 管理系统的智能及灵活性,对目前库存管理方式进行改善,甚至彻底改变。本文结合中国物流也发展状况,提出的彻底改变库存管理方式的建议是减少厂商仓库,以减少仓库间频繁发生的库存调整的实物移动,这样不仅节省了仓库间移库实物的运输费用和时间,相对于将库存分散在多个仓库,统一的仓库将有利于厂商降低库存水平,而实现库存水平的降低在目前的仓库管理体系下,是十分困难的。通过降低目标库存水平与严格遵守目标库存水平两个方面来降低实际库存水平,将采购计划与销售计划或者销售预算分开管理,避免出现由于过高的销售目标导致的库存危机。同时加强各个库存管理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增强库存管理和库存风险意识,将库存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第二,通过调整目前库存管理相关部门的组织架构,避免出现库存分配职能分工不清,以致某些监管职能的缺失从而带来的库存问题;由于组织架构设置不合理导致的库存分配过程中偏向某一渠道的不公平的现象,或者由于组织架构分工过于死板导致的易于错失商机库存分配方式。

第三,推进厂商与经销商之间的 VMI 库存管理方式。在目前多数厂商使用的经销商库存管理系统基础上,推进与卖场和电商等大客户的库存管理系统的对接,最终实现 VMI 库存管理方式。这种库存管理方式不仅有利于厂商了解市场库存,也有助于经销商管理各个厂商的库存,帮助双方降低库存风险。

第四,对于新成立的电商渠道带来的新的库存管理问题,建议优先内部解决,内部无法解决则与工厂协调解决,尽量避免浪费。但无论如何解决,考虑到电子产品技术发展快,更新换代快,产品价值将快速缩水,因此都需要尽快解决。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七:国寿财险黑龙江省公司绩效考核项目实施及评价研究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与扩张,特别是在"互联网+"大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保险的意识不断増强。从单一消费者来看,从最初的不知保险为何物,到现在主动运用保险手段来管理自身的健康与财产管理。从企业来看,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通过保险来増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目前,社会公众对保险意识不断増强,投保总量不断增大,保险公司无论在收入与规模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其中伴随着激烈竞争,竞争格局目前己显现端倪。从收入来看,2015年11月数据显示,国内寿险与財险前兰甲公司保费出现下滑态势,市场竞争格局正由保险大型企业企业向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市场由垄断逐渐向开放发展。从财陵公司来看,人保财险,平安财险与太保财险在2015年前兰季度,保费市场份额下降了1.1个百分点。从寿险市场份额来看,国寿股份,平安国寿,新华国寿前三度保费收入合计为5690.75亿元,同比下降了3.6个百分点。持别是在互联网经济环境条件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下,中小保险公司由于其经营灵活找到了新的市场发展机制。垄断企业收入下滑,有助于我国保险市场活动进一步增强,有利于中小保险企业的发展。在当前竞争格局下,中国国寿财险公司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适应新的发展形式,在当前大企业保险企业量收下行的态势保持稳定增长,是中国国寿险公司亟需关注的一个问题。

中国国寿财险黑龙江省分公司是中国国寿财险公司下属的省级分公司。2015年,系统上下统一思想,按照"加快提升发展,全面进位争先"的要求,以加快发展为动力、以创新驱动为抓手,以效益经营为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截至2015年末,分公司实现保费收入8.74亿元,超序时进度0.46个百分点,同比增幅19.05%,高于行业8.8个百分点,顺利达成年度经营收口指标,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果。主要表现在业务规模愉快速增长,15年在整个行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黑龙江国寿财险公司保持着较为高速的増长速度,髙于整个行业9.05个百分点。保费收入同比上升,增速超过20%的就尤家支公司,15年市场地位较为稳固,稳居市场第四位。业务结构发展得到了优化非车险占比与同比都得到了明思提升。上化所取得的成果均为全省国寿財险系统共同的努力的结果,特别是13个支公司为了所属公司的一门绩效考核,不断提升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及占有率,是13个支公司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如何评价各个分公司对总公司的绩效贡献水平,如何认识各个支公司之前的综合绩效差距,找出影响绩效的主要差距,从而帮助绩效较为落后的公司提供改进建议,从而使国寿财险公司整体绩效水平更上一层楼,是作为公司管理者主要研究的对象。

.......................

1.2研究方法

第一、数据分析法。通过实际调研了解,了解国寿财险公司2015年的财务经营数据,市场拓展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当前国寿财险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

第二、模型分析法。构建基于RAGA的PPE模型,通14个支公司进行KIP综效综合考评,此方法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得出14个支公司的综合绩效排名及影响因素权重。

第三、面谈访问法。通过对14个支公司的调研走访,与基层保险人员及支公司领导进行面访,探求他们对绩效考核关注的侧重点,吸取员工内部建议。同时,与投保人进行交流,得出他们服务诉求点。

.........................

第2章财险公司绩效考评项目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国寿保险公司绩效评价考核相关概念

2.1.1财险公司经营绩效

绩效,英语为Performance,—词来源于管理学,绩效分为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一坚学者认为绩效指员工工作的效率与效能,即个人层面绩效,而一些学者认为绩效指员工的工作输出对企业总体目标达成具有推动作用的部分,即组织层面绩效。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是相辅相成的,组织绩效的达成是在个人绩效达成基础上实现的,而个人绩效的达成组织绩效未必达成。

综上所述,结合财产保险公司绩效评价的实际,我们将财产保险公司线效定义为财产保险公司在一定经营財期内,与财产保捡公司经营目标有关的财产公司经营效益的综合。经营效益主要体现在保险公司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包括财产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等等,非财务指标主要指财产保险公司创新能为,市场竞争能力,顾客满意率,投诉率等等。

2.1.2财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企业绩评价就是运用相关数量统计学科方法,对某一目标设定评价指标体系,事先设定某一标准,运用相关模型及要求设定评价程序,对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效益及公司运成果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的一种行为或过程,目的在于评价出优劣,找出经营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财产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按照指标分可分为财务指指评价与非财务指标评价,按照评价覆盖可分为全公司全业务的综合评价与单一某项业务评价。由于公司不同关注评价点不同,因此,各大财险公司评价划分区域也不尽相同,本文以国寿保险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更侧重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评价。

..........................

2.2相关理论

2.2.1项目管理理论

项目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其内涵为以具体的项目管理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与定性分析进行相融合,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运用一些先进行管理方法与手段,宗旨在于提髙项目实施的效率。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项目管理的的起步阶段,来源于项目管理的具体实践,例如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实施,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人们发现一些大型的复杂的工程可以通过控制时间,成本,项目建设进度等对工程的实施具有很大的效用。这发展情况下,美国杜邦公司与兰德公司创建了关键路径法来帮助一些军事项目的实施,并且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第二阶段为80年代理论体系基本成形阶段,一些国家专口组建项目团队学术团体,由于参与研究人员众多,理论体系也逐渐丰富起来,1983年美国出版了《项目管理手册》,可以说是这一阶段的研究精华。第三阶段为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项目管理理论不断进行细分,目前已开发出项目组织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等10个细分领域,项目管理研究的内容更为具体。

2.2.2利益相关者理论

从构成来看,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从大的层面来讲,主要包括外部利益相关者及内部利益相关者。内部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为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内部相关者主要包括与产业链相关的上下游。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监管部门,社会公众,本地居民,社区居民,公共新闻媒体等,除此以外,由于企业不断消耗能源,外部利益相关者还包括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人类后代等等。无论是外部利益相关者,还是内部利益相关者有的对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的对企^产生消极的影响,有的鼓励企业巧极发展,有的对企业不断限制和制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能否生存取决于企业能否满足各方面利益相关的要求,及对利益相关者回应的质量,而不是仅仅取决于企业股东的单纯投资。

....................

第3章国寿财险公司绩效项目实施状况及存在的问题.............23

3.1公司发展简要概况及发展历程..............23

3.2分公司绩效考核项目实施回顾及改进措施.............23

第4章绩效考核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设计及考评.............35

4.1考核原则.............35

第5章提升公司综合绩效项目实施水平的建议及对策..............41

5.1强化人才培养,调整人员结构...............41

第4章绩效考核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设计及考评

4.1考核原则

4.1.1明确导向,坚守底线

通过分类管理I明确各分公司经营方向和管理重点;坚持底线管理,对底线指标不达标的分公司,按照"零容忍"原则降档降级,全面提升公司综合实力。

4.1.2定量为主、兼顾非定量指标

建立体现公司战略意图、反映公司经营绩效的可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兼顾非经营结果类指标、主观因素对考核结果的影响,确保考核指标抓住关键,考核过程公开透明,考核结果公平公正。

4.1.3有奖有罚、双向激励

建立对预算执行情况、规模效益贡献和市场对标效果进行全面科学评价、有奖有罚的考核激励机制,真正做到奖有力度,罚有触动,形成有效的双向压力和动力。

4.1.4挂钩到位、触动明显

通过将各分公司年度考核结果与非销售人员绩效薪酬兑现比例和总经理室绩效工资挂钩,推动各分公司在完成年度预算目标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内部管控能力和外部综合竞争实力,实现企业、员工价值最大化。

通过对现有国寿财险公司绩效考核体系深入分析研究,结合实际,设计如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五个层面一级指标,即渠道建设类指标、成本效益类指标、业务及服务类指标、顾客感知类指标、人才培养类指标。如下表4-1所示:

.......................

第5章提升公司综合绩效项目实施水平的建议及对策

5.1强化人才培养,调整人员结构

由4.3可知,在整个评价过程中,人材配备与培养占整个影响权重的27%,在综合绩效评价中占有第二种重要位置,由此可以看出人才培养与人员结构对分公司整个绩效考评的重要性。因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该指标权重。

第一、强化人才是公司竞争力的核心这一理念,保险公司为人才流失率比较高的行业应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公司发展的始终。保险行业是集知识,技术、智力于一身的要求从业者综合素质比较髙的行业。一个人才从进入公司了解公司业务到成为一个骨干,可以说公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为、物力与财为。因此,必须重视高知人才的引进。首先扩大招聘人才的途径,可以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可以从社会招聘中广泛吸收知识型、技术型、专业型人才充实现到公司的管理层及基层一线人,建立更广泛的招聘渠道,保证能够吸内较为优秀的精英充实到保险队伍中来。第二、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注重年捏群体培养。年轻人有干事业的,同时又有精力与时间,接收新事物比较快,持别是在互联网+新经济环境条件下,要求保险行业从业者更要洞察行业的发展庭势,了解最新的保险的发展形势,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年姪有为的年姪班干部更容易上手,建立年轻班干部晋升机制,充分对年轻干部进行历练,保持干部的年轻化,专业化。第三、降低人才流失率,培养员工归属感及忠诚度。由4.3分析可知,人才流失率对整个支公司的绩效影响权重占到5%,可见占的比重并不低。众多所周知,保险公司人才流夫比较严重,特别是基层销售人员。保险公司应建立更广泛的关怀制度,强化对员工的关怀,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建立上下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在公司内部营造一个家的环境,及时解决员工各种工作与生活问题,将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连结在一起,增强员工的始命感与责任感。第四、不断优化支公司的人员结构,真正的销销公司应是一个正三角,底层为基层人员,顶层是管理人员,支公司应充分进行岗位设计分析,将更多的人员转向一线,同时为一线人员提供高效的支撑。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八:骨科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以北京威华公司为例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鼓励发展医疗器械的骨科植入物高值耗材的发展,并给出了很多的支持政策,比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出了创新产品的快速审评通道和先注册后生产许可等。尽管有配套政策的支持,根据现行国家法规的要求,骨科器械的上市要经历立项、研发、试制、国家实验室检测、临床测试、国药局审评等环节,其周期一般会在三年以上,而随着国家医疗器械 GMP 等法规的实施,企业投入成本相比以前高出很多,而回收的周期通常在 7 年到 10 年;同时,国际大公司鉴于中国法规的限制和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纷纷在国内设厂,如美国强生DEPUY 公司在苏州建立了生产基地,美国 BIOMET 在无锡和常州建立了生产基地,德国 LINK 公司在北京设厂;同时国际巨头近几年斥巨资收购了国内发展较好的公司,比如美国美敦力(Medtronic)收购了康辉医疗,美国史赛克(STRYKER)公司收购了创生医疗,美国捷迈(ZIMMER)公司收购了北京蒙太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等;同时,国内的部分企业发展迅猛,迅速的抢占着市场分额。另外,骨科医疗器械发展时间较短,国内的专业人才奇缺。从以上可见,骨科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品开发周期长,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很大,同时国内骨科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压力,尽管在现阶段毛利水平较高和国内对产品的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的条件下,企业生存危机较小,但也要求企业必须能够制定得当的、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逐步确定自己的竞争优势,确保未来的发展。同时,因为周期长,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对于战略的实施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要保证战略的相对稳定实施,又需注意应激的调整。

本文针对当前骨科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背景下的北京威华公司进行专题研究,在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大力支持高端骨科植入物耗材、降低国人用械成本的大背景下,企业外部环境较为有利,但随着骨科医疗器械价值的显露,大公司大资本迅速进入到了该行业,竞争逐步激烈,北京威华公司审时度势,制定并实施科学的公司发展战略,培养和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竞争优势乃至战略竞争优势。本人希望通过运用 MBA 学习的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对北京威华公司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控制进行研究讨论,并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如外部环境分析、SWOT 分析、平衡计分卡等给出骨科医疗器械龙头企业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方法和如何保障公司发展战略得到落实,特别是在战略制定和实施时如何保障战略的应激性。

........................

1.2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

本篇论文主要对骨科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北京威华公司具体情况进行研究,数据收集采用文案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三种。其中,对骨科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状况主要采用了文案调查法;对北京威华公司经营状况采取了文案调查法、实地观察法以及访谈调查法。

本篇论文拟应用战略管理理论的公司外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SWOT 分析法知识等,结合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的使用,进行外部环境分析、市场与竞争环境分析、资源分析、核心能力分析,明确战略目标,通过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制定出公司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

(1)研究准备阶段。通过对国内外医疗器械及骨科医疗器械细分行业国内外的研究,同时收集本行业内其他公司的发展情况,为理论研究准备详实的数据和理论研究的基础。

(2)提出问题阶段。 通过对行业的介绍和其他公司的研究,提出本篇论文所需研究的问题,确定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3)外部环境分析阶段。通过对北京威华公司所处的总体环境的分析,明确骨科医疗器械行业所处人口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因素影响和所处全球化因素的影响;通过五力竞争模型对骨科医疗器械所处的行业市场与竞争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为下一步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具体提供客观依据。

(4)企业内部环境分析阶段。通过对企业内部资源的分析,寻找到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所在。

(5)发展战略制定阶段。 使用 SWOT 分析方法,分析和归纳出企业发展相关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公司发展战略。

(6)明确企业发展战略阶段。通过在售产品九格图分析,通过定量分析,明确各业务模块的贡献情况,为找出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提供基础和支撑,为企业寻找到能够有效的将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结合,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战略规划。

.........................

第二章 北京威华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2.1 总体环境分析

2.1.1 骨科医疗器械所处人口环境分析

骨科医疗器械产品,细分包括人工关节假体、脊柱内固定假体、脊柱矫正系统创伤类产品及其它等,广泛的应用于患有相关疾病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中国 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自 2009 年的 9.7%持续上升至 2013 年的 11.1%。人口老化趋势为保健服务带来更多的可能需求,不少患者均患上骨科方面疾病,骨科医疗器械植入物假体产品是这些疾病的可行的解决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上升,普通大众对健康更加的关注。因此,中国整体人口于 2015 年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76.34 岁,而 2009 年该数字为 74.7 岁,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4年底,中国 65 岁以上的老人占到总人口的 10.1%,达到了 1.38 亿。据预测,到 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 20.2 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 4.8 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对于人工关节产品,关节炎是其被使用的最主要的病变,在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类约为 0.3%,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为 3%,按中国 13.8 亿人口数量计算,[5]类风湿炎发病人数为 414 万,骨关节炎的发病患者约为 4140 万。

2.1.2 骨科医疗器械所处经济经济环境分析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在过去的 30 多年取得骄人的成绩,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1 年至 2013 年期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约上升 7.7%。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取得了大幅的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 2010 年也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于 2014 年达到了人民币 28844 元,较 2013 年增长了 7%。2010 年至 2014 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见图 2.1。

如 2.1.1 中所述,由于人民的预期寿命延长,中国的国家卫生总费用在过去的数年内已持续的增长。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的国家卫生总费用由 2010年的人民币 19980 亿元上升近一倍至 2014 年的人民币 35378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15.3%。2014 年中国的国家卫生总费用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5%左右。

........................

2.2 微观环境分析(市场与竞争环境分析)

2.2.1 新进入者的威胁

如前所述,骨科医疗器械产品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才能具有销售的资质,此周期需要 2 到 5 年的时间,其中,创伤产品中大部分产品可以免临床验证,其取证周期在两年左右,脊柱产品和关节产品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可以取得生产许可,尽管骨科医疗器械产品的毛利水平较高(一般不低于 40%),但是投资周期也较长,加之骨科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难度大、监管力度高,新进入者大多是具有医疗器械经验的企业,如经过了多年经验和资金积累的医疗器械公司,比如微创收购WRIGHT 公司而进入到骨科医疗器械行业;部分经营多年多年的代理商将链条延伸至研发、生产,此类公司近年来已有多家出现。以上方式进入的竞争参与者,通常资金较为充足,同时在业内耕耘多年,销售渠道比较成熟,对国内市场较为熟悉,医生和患者需要什么样的骨科医疗器械产品较为熟悉,同时对于产品的定价也有丰富的经验。该类公司大多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策略和销售策略,选择差异化或者成本领先的策略并予执行,从而达到较高的起点,如新进入的加斯特公司,选择定制假体、3D 打印技术的人工关节和脊柱椎间融合器,常州鼎健公司注册了高强度的钴铬钼钉棒和生物相容性更好的 PEEK 材料的椎间融合器,纳通集团凭借其强大的渠道能力,在收购天津正天后发展亦比较迅猛。这些公司从产品、价格、渠道、推广和服务等各个角度对现存企业构成了很大的压力,现有企业必须在公司包括产品和销售方式在内充分警惕,时刻不放松,才可能保证具有先入者竞争优势。

2.2.2 供方的议价能力

骨科医疗器械产品企业的主要供方包括原材料供方、毛坯供方、配套器械和工艺供方、加工设备供方等几方面:

2.2.2.1 对于原材料供方

骨科医疗器械所用材料包括医用钛合金的棒材和板材、医用钴铬钼的棒材和板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PEEK(聚醚醚酮)材料等,其中医用钛合金材料和钴铬钼材料国内供方较成熟,数量较多,竞争较为充分,生产企业作为买方的议价能力较强,特别是在 2008 年后原材料的母合金价格持续走低,同时,随着骨科医疗器械企业使用材料批量快速增长,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持续走强,因而钛合金和钴铬钼合金的价格持续下降,部分材料的价格接近于 2008 年前的 50%的水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和 PEEK 材料,国内虽有供方,但是质量不能完全达到国际水平,尚不被业内所广泛认可,绝大部分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且因为医疗需要的数量相比工业品较低,同时工艺要求高,质量要求严格,造成了国际上只有很少的几家供方提供这两种材料,形成了垄断,骨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只有通过大量的采购才能获得相对较低的价格,其价格明显高于其生产成本,此两类主要材料国内骨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较低。但是同样是因为工业的不景气和石油价格的持续走低,以及国内企业的迅速成长,采购量持续增加,此两类材料的价格一直较为稳定,甚至有所下降。近期,分别有不同的国际供方逐步获得了业内及药监系统的认可,垄断的坚冰得以被打破,竞争已经出现,业内预计骨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将持续的上升。

.........................

第三章 北京威华公司内部环境分析.................22

3.1 企业资源分析..............22

3.2 企业核心能力分析...................24

第四章 SWOT 分析.................29

4.1 优势(Strengths)................29

4.2 劣势(Weakness)................29

第五章 公司的发展战略及平衡计分卡分析.........33

5.1 战略定位..........33

5.2 战略目标..............33

第六章 公司战略的实施与保障

6.1 战略实施步骤

北京威华公司在批准公司发展战略后,按如下步骤进行战略的实施:

第一步,召开战略执行启动会议,由总经理将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宣讲和动员,明确要求各部门按照分解到各部门的平衡计分卡执行。并明确这些目标分别纳入到公司的绩效考核中。因公司从上到下各部门均参与了战略的制定,主要人员对公司发展战略和本部门的目标已比较清晰,此会议一般在两个小时内能够完成。

第二步,各部门召开部门战略宣贯会议,将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和本部门的规划进行宣贯和具体个人的分解,并纳入到本部门的绩效考核中。

第三步,在十月到十二月制定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下一年预算。

第四步,战略回顾,公司发展的战略是基于当时的内外部环境和预测的未来的内外部环境而制定的,特别是产品规划和市场开发策略,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或者法规的变化或者新技术的出现等等因素,需要及时的根据实际变化情况进行调整,这一工作在每年的 6 月份进行。

........................

第七章 结论

中国的骨科医疗器械市场特别是脊柱、创伤产品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特别近十年左右的快速发展,已经走出了萌芽期,并已经发展进入了成长期的后期,其增长已经从远超医疗器械平均增长率逐渐与医疗器械增长率较为接近,但根据产业研究院的数据 2015 年医疗器械的增长率为 14%,这一数字也高于大部分其他行业,在国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医疗健康投入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医保全覆盖政策和医疗体制改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短期内替代产品很难发展成熟,骨科医疗器械产品作为骨科疾病的重要选择,骨科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还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特别是《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现场检查指导原则》的实施,将企业的质量要求大幅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运营成本的大幅提高。同时国外跨国公司纷纷进入到中国市场,大型资本亦纷纷进入到骨科医疗器械行业,骨科医疗器械市场近几年兼并重组、收购和上市等案例层出不穷。该行业以外资和民营资本为主,各战略集团的竞争压力均日趋增大,各企业不得不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政策和服务上加大投入,建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各自的竞争优势。

北京威华公司拥有强大资金实力和较为健全的销售渠道,产品经过多年的销售和临床,其质量和服务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是,其产品研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弱于部分国内的本战略集团的竞争对手,更弱于国际大公司的平均水平,产品线不管是在全面性还是组合的合理性上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价值链的提升上,应重点关注新产品的开发和适时的推出新产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项目管理的组织架构,调整项目管理的业务流程,逐步将公司打造成以产品为主导,以国际化的质量和强大的市场推广能力为基础的骨科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并适时考虑全球化战略,使企业能够进入到国际市场参与竞争。

总之,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公司管理的重要的环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全公司特别是高管应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战略制定和执行的队伍,通过制度和流程将公司战略制定和执行的各环节固化,通过预算、战略回顾、经营分析、绩效测评等保障措施(应充分考虑互联网和云技术在这些过程中的使用),在充分考虑应激性的前提下,保障企业能够面对宏观环境和内外环境变化,建立并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的、不可替代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当然,公司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应综合考虑公司在市场中的地位、企业规模、财务状况、战略实施的复杂程度等,采用不同的战略制定和执行的工具,各种战略工具均有其优缺点,在使用前应充分调研,选用能够符合公司实际需要的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工具。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九:京津冀三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上世纪末,随着国与国之间的综合竞争日益加剧,国内外学者逐渐将研究视角集中至产业竞争力这一问题上。文化产业近年来迅猛成长致使对其竞争力分析变成学术热门。国外学者对于文化产业的研究由来已久,其理论研究、研究领域及研究深度较之国内学者都更加纯熟、广泛和深入。该产业地区性研究、该产业于其它产业的影响以及该产业相关法规政策都是国外学者调研分析的主要内容,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以及该产业发展拥有十分必要的借鉴价值。当前,国内学者对该产业竞争力的调研分析仍居于初始时期,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其竞争力来源的研究、其定义研究及对其评估和对比研究、以及关于该产业竞争力升级战略对策研究这几个方面。这其中,概念的界定是深入研究的基础。可当前我国专家人员对于其竞争力含义尚未得出相同意见。其定义不统一将阻碍对其评估的开展。虽然国内学者对于其竞争力评估方法已展开了丰富调查分析,但因为该产业存在自身特性,当前尚未形成一个通用评估框架来对各地该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估。总体而言,可以将我国关于该产业及其竞争力调研分析归结如下几个特征:定量研究匮乏,研究多以定性为主;对其微观分析角度不多,而宏观分析角度居多;在于该产业的研究中,管理等学科方法应用尚少。

当前,针对以上对国内学者关于该产业竞争力研究总结出种种弊端,在以后开展调研分析时,要着重对其基本理论分析,即研究其定义以及其竞争力由来问题,并透过开展实证分析,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以科学的手段择取恰当的指标,建构起全面客观的评估指标框架,从而于该产业竞争力得出真实评判。

1.1.2 实践背景

当今时代,与全球经济成长进程中,文化产业扮演着日渐关键的角色,世界各地都将其视为新财富增长动力。这一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上世纪末,新科技不断涌现,全球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结合将文化产业推至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此外,随着全球产业结构逐渐向服务性产业过渡,同属第三产业的文化产业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发展能力强弱正逐步成为评判某国或者某地商业化水平与综合竞争能力的关键标识。近年来,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促使文化产业的国际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产业竞争也日益加剧。

.......................

1.2 研究目的

为了更好地促进京津冀三省市文化产业开展,提高三省市产业竞争力,论文在国内外相关理论指导下,以及于借鉴国内已有评估模型前提下,形成其产业竞争力评估体系基础架构。同时,运用该体系对京津冀三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作出评价与结果分析,得出京津冀三省市在文化产业竞争力方面存在的劣势,给出对三省市该产业竞争升级意见。

伴着全球贸易融合加快,经济与文化衔接日益紧密起来。文化产业的多项要素如市场需求、资源、产品等也逐渐走向国际化趋势。于某国(或者某地)综合竞争中,文化产业竞争力居于举足轻重地位。

京津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其竞争力的提升对促进京津冀甚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对确定三省市该产业竞争力状况以及提出对策建议有很必要作用。

(1)理论意义

近年来国内该产业获得了迅猛开展,与此同时,政府还多次提出相关政策法规来扶持其成长。而国内于该产业及其竞争力调查分析还居于初级阶段,尚不深入、纯熟。另外,不少国内学者偏重把定性探究为主,定量型探究则开展不多。本篇论文于参考已有分析结果前提下,利用评估模型得出评估结论,以期对该产业竞争力评估起到理论支撑作用,使文化产业竞争力理论更为丰厚,对后来陆续从事本项研究的人起到某种程度的借鉴作用。

(2)实践意义

首先,能从全局角度,科学地呈现三省市该产业竞争力水平。论文通过建构评估模型并选取因子分析法来为京津冀三省市该产业竞争力水平作出评估,能够科学、全面地呈现三地竞争力状况。

其次,能有效的反映及解决京津冀三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中出现的一些难题。通过因子分析法发现三省市在该产业成长行进中存有劣势以及制约三地该产业竞争力提升关键干预要素,这些影响因素能直观地反映当地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中出现地难题,并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再次,本文的研究为三地政府在对于本地政策的制定的问题上,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与支持。政府可以参考本文对于三省市该产业竞争力评估结果亦或凭借本文所建构评估框架来为当地现今该产业竞争力水平作出正确并全面评判,从而减少决策失误,出台更为科学、完备并适应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

........................

2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2.1 文化产业及其竞争力概念界定

2.1.1 文化产业

国外及国内专家对于文化产业的研究虽将近五六十年,可关于其含义至今未形成统一观点。

美国学者大卫·赫斯蒙德夫为其作出定义,“同社会化生产最紧密连接的机构(主要指盈利型文化公司,而有时还包括国家级机构、公共文化事业单位以及公益组织)被称作文化产业”;英籍专家安迪·C·普拉特博士从运作流程视角出发,把其定义为:“文化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多个环节都与文化产业存在关联,在世界经济环境下形成文化产业巨大的生产链条,此链条包含创新性文化、制造、再次制造和流通 4 项产业链活动,这四项活动彼此作用,从而形成庞大的产业体系”;英籍专家贾斯廷·奥康纳教授立足于经济视角得出其概念,他认为主要从事生产与销售文化产品及劳务的一些产业就是文化产业,这些产品本身的内容价值是形成其利益价值的源泉;联合国教科组织提出:依据产业标准制造、再制造及储存文化商品和劳务,并对其进行合理配置的一整套环节就是文化产业。

国内研究人员也从诸多视角提出了文化产业定义。中南大学欧阳友权把其指作“以攫取财富为目的,以文化公司为主体,以制造和销售文化产品及劳务为重要活动,以产业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的相关合作为链条,而形成的市场内的基础产业形式”。叶郎立足该产业商品属性视角,定义其是:“文化商品及劳务的制造销售行为与对该行为给予辅助作用的相关产业共同构成了文化产业”;陈立旭立足于产业视角总结文化产业概念为:“制造和销售文化商品的公司群”;万里则指出“该产业指可以提高人类精神素养的商品制造及劳务的总称”。

目前我国定义该产业的准则是基于 2012 年中国统计官网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它把其定义成:向人民群众供给文化商品及劳务的制造行为的总和。其范围包括:1、以“文化”为中心,为了丰富公众精神世界而开展对文化商品的创造,普及、呈现等制造性行为;2、为文化商品能被顺利地制造出来所起到的扶持性作用的生产行为;3、文化工具(即对文化商品起到呈现、应用与宣传作用的载体)的实践活动;4、制造文化商品专门器械的实践行为。

........................

2.2 文化产业竞争力理论基础

关于该产业竞争力探究分析离不开竞争力方面的理论支撑。本文主要运用理论有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协同理论以及技术创新理论。

2.2.1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基于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绝对优势理论得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每一个国家在其生产条件上都具有着某种自身优势,其中有些优势是自然禀赋,像环境、气候、或者地理位置;有些优势则是技术上的,如生产技术革新致使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或是生产成本的降低。因而每一个国家都应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生产出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会促成国际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与生产的专业化。然而绝对优势理论自身是存在一定局限的,即生产出绝对优势产品的国家如何参加到国际贸易中来,生产出的产品又是否具备强有力的竞争力。大卫·李嘉图所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恰好能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

该理论则更加重视高新生产技术水平所导致生产成本降低。该理论指出任一国家所生产出的产品均具备绝对优势,但不一定具备相对优势。不论一国所制造出的产品是否具备绝对优势,若是该国产品制造成本比它国相同产品制造成本低,且该国能通过进口别国其它商品来满足国内生活需求,该国就获得了制造此种商品的相对优势。本文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来阐释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相对优势所在,且这些相对优势会在其竞争力评估框架中有所体现。

2.2.2 竞争优势理论

美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为竞争优势理论代表人物。此理论更关注于竞争力由来。波特指出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均不足以阐释产业竞争力由来,因而其提出竞争优势理论。该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相异,它为于一样的氛围下,一国或者一地的同行业呈现出不一样的商业竞争力。波特在《国家竞争力》中指出,产业资料于行业竞争的必要程度是会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生产要素的价值会逐步消退,因而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一定存在着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不同生产要素来支撑产业的发展,是产业得以不断壮大。波特竞争优势理论指出干预竞争力来源影响成分包括资源享赋、诉求状况、关联及支撑性行业和公司策略、架构与业内竞争这四大成分还有政府及机会此两项辅助成分。本文运用该理论主要用以解释竞争力由来问题,为下文关于该产业竞争力干预成分分析提供依据。

........................

3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确定............... 22

3.1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22

3.1.1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 22

4 京津冀三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27

4.1 实证研究样本数据采集与处理............. 27

4.1.1 样本的选择与样本时限的确定........... 27

5 提升京津冀三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 37

5.1 文化产业资金投入方面.............. 37

5.1.1 加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 37

5 提升京津冀三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根据上文对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析,能够了解到,三省市产业竞争力水平都有待提高,这就需要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文化产业企业以及相关科研院校,从政策、资金、人才等诸多方面发力,加快提高三地整体产业竞争力水平。本文结合上文的具体评价结果从多方面为京津冀三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给出如下对策:

5.1 文化产业资金投入方面

5.1.1 加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

三地政府应当着力增大资金投入,利用政策扶持和带动民营资金投向该产业。透过评价指标中“文化产业基础建设投资”的数据可以看出京津冀三省市多年来对于文化产业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比例十分稳定,并没有出现急剧增长,但在 2007 年到 2008 年间文化产业呈现出高速地发展,这不仅依托于北京奥运会期间对于文化产业的大力宣传,还更多的依靠了如文化室、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基础建设的增加对文化产业起到的实质性宣传的作用。由此可见,产业基础建设对于添彩公众文娱项目,增强公众参与意识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然而,在短期内,文化产业基础建设投资很难显现成效,进而出现了产业规模与产业效益未实现一致发展的状况。我们需要看到相关公共建设投资是促进文化产业深入开展埋下根基,未来持续有力开展离不开建设投资,持续有力的资金投入会在未来看到质变的效果。京津冀三地中,河北省的城镇化水平较低,当地政府更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弥补资金不足的短板,向公众开设越来越多的学习及文娱场所,进而在整体上提升公众精神文明素养。

5.1.2 加大金融业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金融业对现代实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的华尔街成就了现在的好莱坞,同理,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一样依托于金融业的鼎力支持。京津冀文化产业想要深入开展就需要与金融行业相结合,将政府承办的相关产业项目的所有权进行转手或者出售,以回笼资金作为该产业公共设施投建及其运营经费。然而文化产业项目本身的固定资产与可抵押资产均较少,这导致了文化产业项目贷款难的问题,其中,即便是发展前景好、预期效益好的文化产业企业项目也很难得到有效资金的支持。为此,成立健康、全面的该产业汇资保障体系十分必要。京津冀三地的相关部门应对当地的文化产业中小企业进行合理的评估,对发展前景好、预期收益好但缺乏资金的文化产业企业项目给予低息或者贴息贷款甚至是无偿资助等。

.......................

结语

近年来,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促使文化产业的国际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产业竞争也日益加剧。党和国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重要战略部署来大力开展我国本产业,足见中国政府对于该产业的重视程度及提高国内该产业发展水平迫切愿望。

本文在查阅关联理论前提下,总结出了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估关联概念理论;之后在借鉴国外及国内学者对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估基础上,建构出该产业竞争力评估框架;之后运用因子分析法于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作出评判,发掘出三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所存在的劣势,而后给出了其竞争力升级对策。本文所使用的评估指标框架对目前我国省份和城市其产业发展现状评估具有一定实用性,可用于评价我国不同省份及城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并对其深入发展提供指导和修正。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内外学者对于该产业竞争力评估研究深入,与其相关指标数据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对于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估也会更加全面与到位,各地区政府在当地区域政策制定的问题上,也会越来越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进而更有力推进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估研究的成熟发展。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十: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中国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人民币在宏观经济稳定、汇率波动幅度小、币值稳定等方面为其成为有竞争力的国际结算货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 (SWIFT) 统计,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第六大国际银行间贷款货币和第七大国际储备货币。自 2009 年以来,人民币跨境业务蓬勃发展,2015年前三季度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合计6.73万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经常项下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 3.99 万亿元,同比增长 5%;资本项下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 2.75 万亿元,同比增长 51%。人民币跨境收支额已经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支额的四分之一,全国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占同期海关进出口额的比重达到 26%,人民币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跨境结算货币。同时离岸人民币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人民币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与中国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的国家达 189 个,较 2014 年底增加了 15 个,几乎已经覆盖了世界所有主要的贸易伙伴地区。包括马来西亚、泰国、智利、阿根廷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引入了人民币清算行。

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逐渐增多,跨境资金流动频繁,贸易额增加,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国际结算方式辅助于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贸易方式的变化也必然对商业银行国际结算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海外人民币结算等服务需求的增加,对于中资商业银行而言,既带来宝贵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在跨境人民币业务拓展方面普遍面临着人才缺失、境外分支机构数量不足、金融产品缺乏创新等多种困难。此外,缺乏完善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也抑制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1.1.2 研究意义

在人民币国际化大战略格局下,中资银行纷纷把国际化发展作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战略。以中国银行为代表的中资银行在人民币跨境结算、支付清算、离岸存款和融资等传统业务领域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树立了比较优势。但在海外网络布局、基础建设,产品开发创新和专业能力上,与世界一些先进银行仍有不小的差距。中国银行作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是一家以境外贸易为主要服务对象、外汇为主营业务的银行。然而,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步伐的不断向前,以及外汇经营权相关政策的放开,使中国银行逐渐失去了其于外汇业务上长期所占据的优势地位。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各家国内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中国银行在国际结算领域的市场份额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大力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也会挤压中国银行在某些传统外汇结算业务上的利润。因此,对于中国银行来说,急需借助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改革契机,对自身进行深刻的剖析,正视其在国际结算业务方面的现状与不足,找出影响国际结算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进行业务创新。这对于中国银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环境中谋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当下国际结算相关研究的动向,因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变更。基于对这些研究的筛选概括,提炼出为以下几项:

朱文忠对国际结算的发展最新动向及策略进行了展开分析。以国际结算方式悄然转变为切入点,指出以信用证为主的结算方式正逐渐让步于托收和汇款方式,结算方式也朝着多元化和电子化的方向发展。基于此,他提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将形成买方市场,保理、福费廷等类似的衍生结算业务,将会在应用发展上迎来大好契机。电子化于国际结算中的普遍应用,不管对于结算的安全,还是对于结算的效率,都具备有大幅度提升的促进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结算的操作而言,电子化可能会加剧操作性风险。研究得出了政府监管部门、银行和进出口企业应共同制定应对市场变化的建议。

谷素华对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问题作了深入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国际结算操作环节中面临的信用风险因素有进口国贸易政策变化、国际市场变化,经济不景气、利率和汇率变动等,同时针对信用风险问题也提出了交易前与贸易目标国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对贸易的合作国进行风险评估、签订由官方承保的信用保险、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及专职机构且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客户资信管理且重视国际资信调查等防范对策。

林清胜认为,在国际结算方式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结算方式,即 BPO,它的出现,给传统的国际结算方式带来较大影响。BPO 是一种现代化电子渠道,主要用于企业和银行间的国际结算,具有业务自动化操作、无纸化处理,便捷、高效、低成本、低风险等特点。它是在全球范围内赊销结算方式比例明显增大的背景下,为了满足供应链快速发展和适应业务竞争的需要而出现的。BPO 有三个显著作用:一是为进出口双方提供了银行的融资单据,二是提高了银行处理单据的效率,三是提醒客户及时付款。作者指出,尽管 BPO 对进出口客户和银行业带来一些风险,但从总体上衡量,机遇大于风险。

........................

2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国际结算业务的理论概述

2.1 国际结算概念

国际结算是银行为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参与方提供债权债务转移和清偿服务的业务。 主要研究的是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清偿,以及所使用的信用工具、结算方法和各种必要的单据。国际结算分为国际贸易结算和非贸易结算,国际贸易结算是国际结算的基础。国际结算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大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办理国际结算,不仅可以获得可观的手续费收入,在客户交纳保证金的情况下,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还需要占用客户资金。这些优势都使得很多银行开始对国际结算业务进行拓展,加剧了竞争的同时,也对银行在国际结算的业务上不断进行创新,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国际结算的方式各不相同,一般可以分为汇款、信用证明、托收等内容。汇款是指进口的企业通过银行来完成资金的传递,通过其将资金交给出口商客户,也就是说对银行来说本质是一种工具,这种收费方式给银行创造的价值不高。与汇款方式不同,信用证则是通过对进口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价,按照各个信用等级下制定的结算方式,同时给出口上开具按时付款的证明,开具的前提是能够保证出口上按照客户的要求发货准备订单,这样就能够得到银行的付款,对进口商是否履行应付款项不予关注。这种信用结算方式对于银行来说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信用证的开具银行会收取较多的费用。托收业务主要是指出口商将货物发送以后,委托银行来进行追款,将全套单据、汇票等都交给代理银行,然后银行要求进口商通过付款来接收对应的单据,若其不支付,那么就不能拿到相应的单据。

.......................

2.2国际结算特点

归纳起来,国际结算业务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首先,对于国际结算业务来说,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所承担的风险和成本和其他业务相比较低。其主要面临的风险是操作,但是也可以通过相关措施来进行管控。银行可以将国际业务作为中间业务来经营,这种业务不会对银行的流动资金产生较大的影响,按照巴塞尔协议和我国银监会的规定,对于国际结算的业务风险权重较低,对于银行来说发展国际结算业务有利于银行扩展器自身的规模,同时能够提高其国际知名度。

其次,对于国际结算业务来说,由于银行不需要过度的资金投入,因此其收入产出比较大,能够获得不菲的收益。在国际结算中,银行能够在中间操作环节中获取利润,比如业务手续费、汇率差等,在争取业务时能够按照客户的具体要求进行,还可以收取一定的定制费用。作为商业银行比较传统的业务,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因此在其本生的创新并不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结算业务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仍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目前,国际上按照结算对象的不同,分为贸易结算和非贸易结算。前者主要是针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货币收支、清算等业务的当事人由于业务关系或者贸易活动而发生的债券行为。通常来讲,都是以贸易结算为主要内容,因此该业务的贸易从属费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言包括运费、银行服务费、保险费用等,这些费用的多少和贸易活动直接相关,因此也可以将其归入到国际贸易结算的范畴。而对于非贸易结算来说,则是由属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的资金转移、利润收回、华侨的捐赠等活动所发生的业务活动。国际结算的主要业务对象还是贸易结算,对于非贸易结算来说是较少的。

.........................

3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中国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开展环境分析 .... 6

3.1 政策环境............ 6

3.2 经济环境 .............. 7

4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中国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 9

4.1 优势分析 ............ 9

4.1.1 卓越超群的品牌优势 .................. 9

5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中国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策略建议 ... 17

5.1 明确中国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战略定位 ............... 17

5.2 健全跨境人民币清算网络 ................ 17

5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中国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策略建议

5.1 明确中国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战略定位

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在中国银行国际化整体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中国银行的战略目标是追求卓越,持续增长,建设国际一流的大型跨国银行,战略定位是成为以商业银行为核心、多元化服务、海内外一体化发展的大型跨国银行。相对的,在发展国际结算业务上也要以打造国际一流为目标。为此,应该在网络建设、组织调整、业务拓展等方面采取战略措施。

国际大银行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与支付清算上的竞争地位,主要受益于全球化网络优势和根植于本币的本土优势。例如,摩根大通目前为全球美元清算第一、德意志银行为全球欧元清算第一。中国银行应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准合适的市场定位。短期目标是充分发挥既有全球化网络优势和人民币清算行地位的先发优势,保持跨境人民币结算和清算市场份额领先的地位。长期目标是向国际领先银行看齐,同时凭借人民币在全球地位的提升,成为所有币种支付清算市场中的佼佼者,打造国际一流的跨境结算和清算银行。

当前,我国人民币业务不断向外扩展,业务不断发展壮大,金融机构和企业对人民币支付所需要的基础配套设施要求也在提高。所以,我国央行发展了建设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CIPS),以此来支持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上的使用需求,提高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效率。

在过去五年中,跨境清算用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大额支付系统。该系统设计的初衷是为国内人民币结算服务,但是随着我国贸易和金融的发展,拓展到如今的跨境人民币清算,原本使用的国内大额支付系统已不能满足时发表展的需求。而且,当前国际主流的银行间使用的交流工具为 IFT 报文,我国设计的这种大额支付系统和国际上的支付交流系统不匹配,必须经过进一步信息转换处理后,才能对支付数据进行处理传递,这样就导致使用我国大额支付系统的结算效率较低,同时在进行金融交流时还会出现数据信息泄露的风险,对我国金融安全存在很大威胁。

......................

6 结论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趋势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与清算业务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而快速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作为商业银行新兴的中间业务和基础性服务,对外汇交易、跨境存贷款、投资银行等其他业务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序推进均具有重要意义。

产品客户经理需要与公司业务部以及中小企业等部门的保持密切联系,注重协同营销,发挥联动效应,及时地参与核心客户的挖掘工作,利用核心企业的强大的带动功能,大力发展供应链顾客,找出潜藏的国际结算顾客资源。建立一个结构稳健的本外币一体化的客户集群。利用产品客户经理所具备的长处,给顾客制定合适的产品方案,优化国际结算产品组合给顾客带来的服务体验。面对存在跨国发展寻求的重点客户,还应充分发挥海内外一体化、集团化经营优势,通过与海外分行、新加坡大宗商品中心等集团内单位合作,借助遍布全球的网络及结算优势,为企业提供支付结算、贸易融资、担保付款等贸易金融服务,促进国际业务的深入发展。

中国银行必须不断调整岗位设置,培养专业的产品客户经理营销队伍,增强国际结算客户实施名单式管理,明确目标之后开展全面营销。完善国际结算产品的营销管理系统,进一步增强对客户经理的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可以侧重于产品以及营销策略培训,让他可以深入认识国际结算产品,可以在营销活动进行时设置恰当的产品方案。

由于跨境人民币业务得到了长足、稳健的发展,很多公司都开始发展这项业务。这种情况的出现使银行需要应付、满足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时在这过程中,需要给予培育市场更多的注意,适度降低近期盈利预期,进一步强化对产品的创新力度,开拓境外客户资源。跨境人民币结算属于一种新型的业务形式,给银行创造了全新的发展机会,中国银行要利用好这个契机,努力对外推出新产品形成业务支撑,同时借助结算产品给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大部分公司都希望银行可以为其量身设计一整套金融解决策划。这需要中国银行合理利用世界各地的境外分支银行,建立一个世界人民清算系统。首先,发挥中银香港在清算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其次,利用境外分支机构生成人民币结算支持网络;再次,丰富境外跨境人民币产品的类型,这让顾客深深体验到更加快速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高效和方便。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