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增长视角的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828 日期:2023-06-27 来源:论文网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立论背景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危机、重新构建国家竞争优势,提出“再工业化”战略,试图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引导者。我国作为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国,在发达国家“去工业化”时期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有 220 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处于世界第一的水平。但我国并未因此成为先进制造业国家,而是陷入“世界工厂”的困境,工业生产多集中在全球产业价值链较低的模块组装和零件生产环节[1]。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工业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要素投入和出口驱动,增长方式粗放、效率低下,并且不具有可持续性。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将终结我国工业从“去工业化”中受益的阶段,使我国工业面临外资回流、产品出口压力增大、技术封锁、强大竞争威胁等诸多问题和挑战[2]。因此,我国工业企业由传统的要素投入和出口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此外,我国自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以来,工业企业一直试图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 R&D 经费支出总额为 4015.4 亿元,是 2001 年(为 442.3 亿元)的 9.08 倍,年增长率达到了 27.8%。但是,如果单一靠增加研发投入来驱动技术创新发展,而对技术创新效率问题不予重视,那么将会导致技术创新资源的极度浪费,技术创新绩效也难实现持续增长。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本文基于两阶段技术创新理论,将整个创新过程分解为技术开发和技术转化阶段,两个阶段相互关联,并进一步对技术开发效率和技术转化效率进行测算。并且以绿色增长为视角,将能耗效益和环境效益纳入评价框架内,从而实现对现有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使测评指标体系更为全面、科学、合理。

(2)以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 DEA 方法中的 CCR 模型,从纵向角度分析其近年来技术开发效率和技术转化效率的变化趋势。从横向角度出发,将区域内工业企业的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与全国其他地区进行比较,衡量其与全国先进水平、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分析其技术创新的劣势,为改进不足提供事实依据。并通过分析全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集聚情况,确定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效率和技术转化效率的组合类型。

(3)选取一个完整的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过程作为观察对象,基于 DEA 方法中的BCC 模型,进一步将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分别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技术创新无效率的真正来源,为资源型区域正确制定和实施政策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依据。

.........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技术创新是一个以新创意为起点,通过实验研究、开发等阶段形成新的产品或新的工艺,到最后真正商业化的整个过程。从表面上看,技术创新是一个起始于研究开发,经过设计、制造和销售等环节将新技术引入市场的线性推进过程,所有环节有先后顺序并且联系紧密。但从技术创新的实际过程来看,当一种新技术被开发出来后,可以用来生产新产品,也可以用来改进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或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市场需求也因此得到更好的满足;与此同时,新的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又会对调整、改进新技术提出新要求;此外,新技术经过商业化,与市场需求开始相互作用,一方面,市场原有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消费者使用新产品后又会提出对技术的新要求。由此看来,由于市场需求、技术进展、技术创新各环节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技术创新并不是一个完全线性过程。从产出形式来看,技术创新的最终产出成果为新工艺或者新产品,中间产出成果为新技术。因此,可以根据产出形式,将整个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过程分解为两个阶段。从前期投入到新技术产出为第一阶段,称之为技术开发阶段,在这个阶段,技术是前期研究投入的产出;从新技术投入到最终新产品或新工艺产出为第二阶段,称之为技术转化阶段,在这个阶段,技术是新产品开发和新工艺改造的投入。(1)技术开发阶段。这是技术创新的第一阶段,是指通过 R&D 投入开发技术、直接从国内购买技术或者从国外引进技术,最终以专利或非专利技术等知识技术形式作为科技成果产出的过程,包括所有的科学研究和实验开发工作,可以称之为技术创新的孵化阶段。技术开发阶段是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前提,也是企业科技活动的核心,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和产出可以体现其技术开发效率的高低。(2)技术转化阶段。这是技术创新的第二阶段,是指将技术开发阶段形成的技术或者知识进行筛选,挑选前景较好的技术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出新产品,在小范围市场内进行试销后,最后批量生产、营销,形成新的产业线甚至新的企业的过程。

..........

2.2 文献综述

一般而言,技术创新效率是指技术创新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主常用的测评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前沿分析法。包括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两种,都可以用来测算技术创新效率的大小。参数方法要先构建一个带参数的函数形式,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法或者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函数里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随机前沿分析法(SFA)便是这种方法的代表[20]。而非参数分析法不需要设定函数,而是根据所有投入产出构建一个涵盖所有可能生产组合的最小生产可能性集合,通过一定投入获得最大产出,或者在既定产出下实现最少投入都可以称作有效,DEA 便是非参数方法中运用最广的方法,是一种方便、可靠的技术创新效率相对比较方法[21]。现有研究中,随机前沿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都得到了广泛使用。肖文和林高榜[22]对全国 36 个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SFA 测算,同时探究了政府支持和企业研发管理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潘雄锋和刘凤朝[23]用 SFA 方法,冯宗宪[24]等人用 DEA 方法,都针对中国 30 个省份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分析,两种不同方法的测算结果都显示区域间效率差异明显。

.........

3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与问题......... 17

3.1 资源型区域的界定及特征分析..........17

3.1.1 资源型区域的界定.......... 17

3.1.2 资源型区域产业结构特征分析....... 18

3.2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现状与问题........20

3.3 小结........... 28

4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模型..... 29

4.1 评价方法............29

4.1.1 CCR 模型.......... 29

4.1.2 BCC 模型.......... 30

4.2 评价指标体系............ 32

5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37

5.1 数据来源及说明........ 37

5.2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测算结果及分析........37

5.3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组合类型分析............ 45

5.4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低下的来源分析........48

5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

5.1 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资源型区域(山西、黑龙江、陕西、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 7 个省份)的工业企业,但为了从全国视角考察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水平,同时为了满足 DEA 模型中决策单元(DMU)个数至少是投入产出指标个数总和的 2 倍原则,因此将全国除西藏外的 30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作为评价参考集(由于西藏的数据不全,顾将其排除在外)。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及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将这 30 个地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作为考察对象,并选取 2008-2013 年连续 6 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容量。考虑到技术创新从投入到产出存在时滞,本文继续沿用国内学者将滞后期设定为 2 年的惯用做法,将创新资源从投入到转化为最终产出这一个完整周期的时滞设定为 2 年,即:研发投入、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数据分别为 2008-2011、2009-2012 和 2010-2013 年,所有数据来自相应年份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基于投入角度,即从产出不变,投入越少越好的角度选用 CCR 模型,运用 DEAP2.1软件,测算了 2008-2013 年各年份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两阶段效率值。将资源型区域各创新单元作为决策单元进行技术创新效率的深入分析,此找出每个创新单元当前投入与最高效率投入的差距,挖掘各个单元的创新潜力;从纵向角度分析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化情况,从而对其技术创新效率历史情况、现状、以及趋势进行分析;从横向角度对全国各省份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公正、客观地评价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找出其存在的差距,并分析效率提升的路径。

...........

结论

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工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是资源型区域在区域转型、产业结构升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重大命题下的必然选择。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能只是一味地增加研发投入,而忽略技术创新的效率问题,否则将会导致创新资源的极度浪费和创新绩效的增长乏力。要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客观、科学、有效的效率评价是第一步。本文先回顾和梳理了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相关的理论和文献,在此基础上,将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转化两个阶段,相应地,把技术创新效率也分解成技术开发效率和技术转化效率,涉及两次投入和两次产出,且第一阶段产出同时为第二阶段投入,针对每一个阶段构建不同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绿色增长视角,论文将能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具体将能源消费总量作为能源投入指标,将工业废气排放量作为环境产出指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资源型区域技术创新的现状及问题、测算了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并进一步对其效率组合类型以及技术创新无效率的原因进行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论文基于前人研究,将山西、黑龙江、陕西、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七个省份作为资源型区域的代表。对资源型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资源型区域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为 50.9%,比全国第二产业占比高出 3.4 个百分点,但资源型区域的工业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特别是自然资源产品占绝对优势,而在高级产品领域的产量几乎为零,毫无优势。由此可见,资源型区域的产业结构较为初级,区域内的工业企业多锁定在低技术领域。

(2)对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技术创新过程呈现“三低两高”的特征,即“创新活动开展普遍度低、创新投入低、创新产出低”,但“能耗高、排放高”。具体表现有:①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普遍度极低,区域内 100 个工业企业中,开展 R&D 活动的企业不到 8 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并且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②技术开发阶段区域内各省份工业企业的 R&D 人员数、R&D 经费支出均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在购买国内技术和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上,除内蒙古外其余省份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③技术转化阶段区域内工业企业在新产品开发经费、消化吸收经费方面的投入水平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落差比率均大于 50%,在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上,只有山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内其他省份在全国的排名均在 20 位之后,与全国整体水平差距较大;④区域内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产出处于全国落后水平,专利申请数、有效发明专利数、新产品销售收入方面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⑤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能源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虽然区域内大部分地区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都有得到改善的趋势,但区域总体能耗效益、环境效益仍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