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兴起,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民营银行的开立,商业银行不单面临同业竞争还受到非银行金融机构及民营资本的冲击,如何在日趋复杂的环境中求生存,商业银行除了积极研发新兴金融产品和金融方式争夺市场外,还必须加强内功修炼,提升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挖掘其核心竞争力,首先需要结合所处经济环境、地理环境等外部因素对自身特性进行充分分析,形成准确、科学、合理的市场定位,然后利用其可掌控的资源包括内部和外部获取的资源,不断的扩大增强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在某一特定领域超越同业水平,成为很难被短期内模仿的持久优势。大连银行立足本地区,与同业相比具有网点分布广、储蓄存款稳定、有一定的客户基础等优势,就此分析,大连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稳定的客户资源所带来的持续增长的储蓄存款。如何抓住客户资源,扩大储蓄存款,从而拉动理财、贷款、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需要对客户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直击客户关注点。在大数据时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客户在选择商业银行时,除考虑存款收益、理财产品外,更关注高效便捷的服务,而营业网点作为客户与银行建立关系的第一窗口,能够使客户第一时间、切实的体验到一家银行的服务水平。网点营业设备为高效、便捷服务提供了有效保障,能够带给客户高品质和专业性的体验。大连银行可以通过预算管理对网点的营业设备进行全方位的资源配置,实现从营业设备采购到更新等多管理环节的掌控,既可以使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又可以使客户满意度得到提升。营业设备预算在商业银行领域研究很少,多见于工程类的企业。国内外在预算管理方向研究设备预算的研究成果有限,理论基础薄弱。对于商业银行,营业设备虽然单台金额不高,但随着社会电子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客户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营业设备的品种数量将不断增多,更新频率加快,商业银行急需借助预算管理来实现成本控制,通过合理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制定出符合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预算机制和系统,使预算管理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迈进。
……………
1.2文献综述
我国关于商业银行预算管理的研究,始于银行股份制改革的21世纪初,在此期间预算被纳入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研究范畴,并没有独立形成满足银行管理需要的预算管理理论,因此,不论是书籍还是论文都数量有限,但随着预算在大型企业的应用及政府的大力推广,对商业银行预算管理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并逐渐成为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陶能虹博士在2009年撰写有关银行预算的书籍中,以基本研究理论、推广应用情况等为基础,基于战略导向,对商业银行预算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技术和指标体系,从编制到监督、反馈等流程,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大量研究资料⑴。在同一年出版的金融论坛中,陶博士在有关商业银行的技术支持系统的研究预算管理的一篇文章,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预算管理工具引入新时代的商业银行预算管理,通过构建包含与多个预算环节相匹配的模块的技术支持系统,实现对预算全过程自动化处理,从而提高预算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预算执行监督[2]。研究商业银行预算管理的文献有限,而专门研究银行中营业设备预算管理的文章在笔者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未发现。但由于营业设备预算作为成本预算的一部分在企业中的应用还是较多的,因此笔者通过查阅成本预算管理的相关资料获得了一些研究资料。东北师范大学房幕在《G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分析》一文中指出,由于组织机构不健全、预算管理仅限于财务部工作范畴,造成预算执行过程没有最高权力保障,其他企业管理部门预算不认真、参与预算程度低,在成本预算编制中企业对编制标准、编制程序、编制数据来源等重要方面均没有实施有效的控制,从而影响预算编报的准确性,预算差异较大[3]。
………
2银行预算管理理论
2.1预算管理理论起源与发展
预算一词产生于19世纪英国王室,每年财政大臣都会向王室提交写有下年度税收需求的文件,这一习惯赋予了预算最初的定义,税收计划也成为了预算最早的应用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预算从单一应用于税收安排开始,逐渐被各国家引入到财政收支计划和控制等多个方面。一战结束后的20世纪初期,随着经济的复苏,科技生产力的发展,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主采用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扩建厂房等方式,持续扩充生产规模,希望以此来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8]。企业主的举措虽然在初期通过规模经济实现了产品成本的缩减以及利润的大幅增加,但较之产品产量的增长速度,消费者的市场购买力明显不足,从而出现了产品的相对过剩,大量产品滞销的现象。产品滞销使企业的人力、厂房等固定成本的投入无法通过产品销售利润来收回,影响了企业的持续经营,出现大量企业倒闭。因此,企业主急需找到一种管理方法,制定出符合市场需要的生产计划,即可以避免产品过剩使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又可以实现产品成本的降低,从而取得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预算的计划职能因恰好能够满足企业主的管理需求而被逐步引入到如杜邦、通用等公司的管理当中,通过充分的市场预测分析制定生产计划,并在实际应用中发展出协调、控制等预算职能,有效的帮助企业完成预算计划。同时,为了实现成本控制的预算目标,企业针对库存、现金流等影响成本的要素,以科学管理理论为依托,结合企业生产需要,发展出标准成本管理、差异分析等预算管理方法。该阶段的预算管理研究主要针对成本控制,因此被定义为预算管理发展中的成本预算管理阶段。
………
2.2银行预算管理方法
2. 2.1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分析产品成本构成因素,结合实际生产经验,针对不同产品或服务制定出成本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成本控制考评机制。在成本预算管理中,使用标准成本法制定标准成本、进行差异计算和分析、调整预算,可使企业的成本控制更加科学、合理,预算编制更加准确。商业银行在成本的预算管理中引入标准成本法,各条线管理部门通过对业务数据及经济环境的分析,制定出指导分行、网点进行预算的标准成本及计算方法,从而提高各责任主体的预算编制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为预算审核和考评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实现商业银行成本的合理控制。
………
3大连银行营业设备预算管理现状分析..........12
3.1大连银行概况........12
3.2大连银行营业设备预算管理的基本情况........14
3.2.1预算管理范围........14
3.3大连银行营业设备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18
4大连银行营业设备预算管理改进方案及措施........21
4.1统一预算管理职能........21
4.2加强预算管理技术支持........22
4.3预算编制策略........24
4.4完善预算管理机制........29
4.5预算实例应用及对比分析........39
4大连银行营业设备预算管理改进方案及措施
4. 1统一预算管理职能
大连银行营业设备预算管理的四个部门在组织进行预算的编制、执行、审核、分析、评价等工作时,采取略有差异但大体相同的的方式和流程,分行针对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营业设备,根据各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预算的编制报送,执行分析等。首先,这种预算管理模式未从网点整体满足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资本性支出的占比,合理分配预算额度,而大连银行现行预算的控制,仅采取简单一刀切的方式来削减各管理部门报送的预算额度,造成部分管理部门实际预算不足,面临超预算申请的问题;其次,因各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分行在预算编报期间内,会陆续接收来自不同管理部门预算编报通知及要求,且预算口径和表格不同,需要分别与不同部门沟通,这是一种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预算;另外,各管理部门审核预算时往往出于对预算不足的担心出现虚增预算的情况,不利于预算管理委员会了解全行实际的预算需求,做出既满足需求,又合理控制成本的预算决策。为解决预算缺乏全局观的问题,本文认为提高全行营业设备资本性支出预算准确性和合理性,应该在四个管理部门中确定预算管理员,组成营业设备预算管理组,统一设计预算管理流程,对各部门职责进行分工,联合下发预算编制及管理要求,对分行预算进行统一管理,避免超预算问题,形成管理合力,同时方便分行编制预算,申请审批预算及反馈预算。
………
结 论
对银行营业设备预算管理的研究,在理论和管理经验方面资料很少,本文通过借鉴银行预算管理理理论,一般工商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等相关资料,并结合大连银行营业设备预算管理的问题,提出了从预算编制、审核、执行、考评等环节的改进方案和措施。本文首先通过整合预算管理职能,使营业设备预算更具有全局观,同时提高了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然后通过预算管理系统多种模块的功能设计,不仅提高了预算编制的效率,还为预算更加细致、全面的分析提供了技术保障,其次在预算方法的应用上,针对不同的设备预算费用,选择不同的预算编制及成本管理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为保障预算职责、预算编制策略等改进方案和措施的有效实施,本文建立了与其相对应的管理机制,将预算管理模式固化,体现出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最后,将本文提出的措施应用于朝阳支行新建预算、验印系统设备更新预算、点钞机推广预算实例应用中,同时对本文研究前后的预算管理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笔者从实际工作管理需要出发,查看大量相关资料,计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疑惑,试图通过对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找到适合大连银行网点营业设备预算管理的方法。介于笔者知识能力的限制,提出改进的方案和措施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管理实践和后续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使预算管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利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