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视域下社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672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MPA论文,针对文章研究的议题,虽然在选题视角、研究的领域与深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提出了一些相对不成熟的对策建议,然而由于笔者的学术水平有限,研究条件不足及其限制,仍有许多后续工作需要继续完成,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学者在这方面有更深的研究与探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一般认为,“社区”这一概念最早出自滕尼斯,指的是具有相同的居所、文化、交往方式等所形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学者费孝通从学术意义的视角来理解社区,认为是一个熟人社会、地缘与血缘为纽带的社会共同体。从单位制解体到社区的建立,如今社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基础单元,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快速流动,各地在大量修建房屋的同时并成立了社区居委会,目的是便于社区的管理。随着城市的发展,出现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社会组织等机构,在加强社区治理方面起到不可小觑的关键力量。为了加强社区的精细化管理,便民利民服务,出现了网格员、楼长等新职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向基层下移”,因此,社区治理已然成为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急管理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且关键一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好坏决定着“平安社区”、“幸福小区”的建设,高效协同的应急管理能提高社区居民幸福感安全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重要作用。此外,随着智慧城市在各地的建设,在充分运用融合信息技术的手段下,智慧城市的整合性、智能化、匹配度特点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场域。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数字技术逐渐进入安全领域,通过技术的赋能,使得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越来越被人们所掌握,智慧城市在解决城市治理问题的同时,通过社区层面的大量信息技术应用,对社区治理理念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使社区治理更加注重多元主体协同的转变。
然而,在当前城市治理模式下,城市社区具有浓厚的行政化倾向,自治功能淡化,社区信息基础设施落后,应急管理公众参与度不高,应急资源分布配置规划落后,导致社区作为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前沿阵地,过于依赖上级政府部门的应急处置,无力协调社区治理主体参与应急救援。社区在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突发事件是否得到有效的处置归根结底就是看协同的效果如何,而社区是否有效的协同合作直接决定了应急管理的成败。因此,在越来越多智慧城市建设的大环境下,研究技术赋能下社区应急管理的协同极为重要。
.............................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新世纪以来,随着美国“9·11”恐怖袭击、印度洋海啸、国际金融危机、甲型 H1N1 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重大灾难接踵而至,研究灾害及其管理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高度关注的公共议题。
一是关于灾害的研究。学者普林斯(Sanuel Prince)以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爆炸”为案例的博士论文,成为灾害管理的经典分析。以贝克、吉登斯和拉什(Schott Lash)为代表的风险社会理论引起了研究灾难景象学者的重视和关注。Burton,Kates 和 White[1](1993)在《作为灾害之源的环境》一书中开始谈到人类对灾害的积极作用。克兰特利(Enrico Quarantelli)成立了首个灾害研究中心,极大地丰富了灾害的实践与理论成果。
二是应急管理协同机制的研究。Mcloughlin[2](1985)和 Eisinger[3](2006)提出构建应急管理协同框架,主张联邦、州、地方政府之间开展合作。随着突发事件的跨界发生,Boin 和 Mark[4](2008)等提出推动各国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应急协调机制。Perri[5](1997)面对政府部门的协同困境在于部门间碎片化发展和各自为政,提出构建整体政府的设想。叶海尔·德罗尔[6](1997)指出在危机处置过程中,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密切协作对于减轻事件带来的损失尤为重要。
三是关于应急管理协同内容的研究。R Chen,Sharman,Rao[7](2008)等认为在城市突发事件演化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应急决策情报要求的内容和特征将根据情况而有很大不同。N Kapucu,Arslan 和 Demiroz[8](2010)指出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对紧急情况和灾难管理抱有高期望要求,可以通过协同网络有效地利用资源。同时,精英的灾难管理人员应该学会有效地使用他们的组织文化、结构和流程,以便在应急管理中发挥协同作用。G D Putnik,Varela 与 Modrak [9](2018)探究了智能协同决策的模型、方法和工具,用于改进协同管理过程。张华文,陈国华与颜伟文[10](2008)提到美国每年举行大量针对突发事件的救灾演练,通过信息传播媒介的方式宣传应急知识,以提高社区成员的防灾意识和能力。
四是社区应急管理的先进经验。2011 年,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提出“全社区”应急管理模式,采用应急理念塑造和形成,制定关键原则,实施具体的应急管理策略和方法等,并在七个社区展开了试点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日本在 1974 年提出并建立“地域中心体制”,是为了更好满足居民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需要,应急管理成为各级政府至地域中心主要任务之一,政府、民间机构、居民对应急危机意识和重视程度都非常高。德国的社区应急管理注重不同层次主体的参与,拥有高度发达的社会组织,使得应急管理整体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网络。
................................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
2.1.1 智慧城市
IBM 在 2008 年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在智慧城市之前,有智能城市、虚拟城市、数字城市等城市概念,而智慧城市注重从城市综合发展战略和整体效益视角看待信息化[45](胡小明,2011)。关于智慧城市,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进行过深入浅出的探究。年福华与姚士谋[46](2002)发现,信息技术能够赋能城市各方发展协同并进、信息化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人力成本、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和提高物质形态的网络。Cocchia A[47](2014)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综合分析发现,智慧城市概念与二氧化碳排放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试图寻求一种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依赖路径。KOGAN N 和 Lee[48](2014)构建了智慧城市内涵框架,它包括智慧人口、智慧移动、智慧环境与智慧生活等方面。综合学者们关于智慧城市的概念辨析,笔者认为,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和高度融合,整合了其他相关城市的概念,注重以人为本,运用技术赋能,自动实时感知现实世界中人和物的各种变化,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此外,智慧城市所具有的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等功能成为引发各个国家发展智慧城市热潮,通过技术、数据、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城市层面的互联互通、协同联动,全程响应敏感系统。
2.1.2 社区应急管理
关于应急管理的概念内涵,学术界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根据每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及人文环境有所区别差异化界定,随着突发事件向基层延伸,众多国家都建立起社区应急管理模式、体制机制及管理体系。我国对应急管理的研究相对较晚,有的学者借鉴国外社区应急管理概念并使之中国化,有的学者则吸收国外社区应急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减灾社区”、“韧性社区”等概念。结合中国国情实际,学者王宏伟提到,应急管理是为了预防与应对突发事件,并有效地将各方主体组合起来,协同应对减缓、准备、响应与恢复的活动[49](王宏伟,2010:69)。在社区治理的语境下,本文认为应急管理主要是运用技术赋能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应急智能化水平,提升社区应急运转和安全有序的活动。
..............................

2.2 理论基础
2.2.1 社区治理理论
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詹姆斯·N.罗西瑙,将治理定义为一系列活动领域里的管理机制,它们虽未得到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51](张胜军、刘小林,2001)。治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公共管理领域,它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多元主体协同管理公共事务。由于治理理论提倡多元主体、多样手段及去中心化,其内涵表征了治理的一种价值理念。而社区本来就具有自治与他治色彩,社区治理理论强调政府的服务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社区治理已不单纯局限于政府责任,需要政府转变观念与角色,提倡社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格局,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和相互依存应当成为解决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关键,注重横向协作,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理模式更好的达成社区集体目标和应对社区面临的风险挑战。
2.2.2 协同理论
1971 年,德国著名教授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提出了“协同”的概念,他强调协同指的是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的平衡状态,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如何实现自身恢复达到有序结构状态[52](凌复华,2005)。由于协同学的内涵与外延丰富,其中最为重要协同效应、序参量、自组织原理三个关键变量被用于解释协同学基本原理,使得协同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方法论和学科理论体系。近年来,协同学被广泛运用于应急管理领域,而序参量作为协同系统的关键控制变量,找出影响社区应急管理协同的序参量和构建社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
首先,社区应急管理主体开放多元,有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居民等主体,需要协同高效,配合处置突发事件。其次,突发事件的发生能迅速打破社区平衡,在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需要立即协调各方调动资源,尽可能多的收集灾害信息进行实时动态决策,最大程度的动员各方救援力量。最后,针对社区应急管理的突出短板进行总结学习,其中信息技术是保证社区应急管理协同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社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形成,提出全方面多层次协同的保障措施,以期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MPA论文参考

.................................

3 案例分析:社区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协同困境 ........................... 19
3.1 B 市 H 社区应急管理的组织架构 ................................ 19
3.2 B 市 H 社区应急管理的运行模式 ................................ 20
4 智慧城市视域下社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构建 ........................... 26
4.1 智慧城市视域下社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的结构 ................... 26
4.1.1 社区应急管理协同的总体架构 ............................ 26
4.1.2 基于社区人工智能的应急决策协同机制 .................... 28
5 社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的运行和保障 ................................. 31
5.1 社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的运行 ................................. 31
5.1.1 应急决策科学化 ........................................ 31
5.1.2 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智慧化 ................................ 31

5 社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的运行和保障

5.1 社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的运行
5.1.1 应急决策科学化
人工智能基础上的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将不同部门提供的信息纳入到该系统中。根据突发事件所涉及到的常规部门,例如让警务系统、医疗系统、交通管理、地图系统、导航设备、物资资源等应急设施连接在一张网上,可以使得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高效科学。依赖人工智能应急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实时监测监控,传输研判、综合分析,及时上报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尽可能收集民情民意,使上级能最大化、全方面、多渠道的了解灾害情况,给领导者的决策科学化提供依据,使得政府及其利益相关者都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向社会发布事件信息知识、科普预防措施,打消群众的紧张恐惧心理,做到决策指挥有的放矢,精准科学。例如中国的气象预测系统,精确度高,更新速度快,时效性强,对于农业生产,居民工作生活、交通出行等的决策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预防准备,协同相关各方,将气象数据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5.1.2 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智慧化
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各地如火如荼,智慧城市的发展更加让人们对突发事件的规律有所掌控。根据大数据的监测、追踪、分析,可以判断突发事件的事前、事中及事后过程,让居民提前做好准备,避免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宁可花一美元在事前的预防,也不可花十美元在事中响应,这是“美国应急管理全社区模式”给中国带来的启示[64](唐桂娟,2017)。应急管理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对社区应急管理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灾害事件的监测预警,可以让政府、相关各方作出准备,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可以通过大数据监测季节性疾病,提醒居民诱发疾病的相关病因,可能与饮食、生活作息、运动有关,从而及时调整。近年来,大数据和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能力。如 2019 年底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响应使用大数据技术来协助检测人群扩散和范围,这是对传统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有益补充。而且,伴随突发事件的衍生效应,需要适时掌握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运用移动互联网、无人机,可以随时观察突发事件的状况,做好相应的应急预防与准备。例如 2020 年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的洪涝灾害,可以在观察员无法监测,观测不到的河流水域动用无人机查看汛情,通过无人机实时传回的视频影像,作出分析预判或进行人员的精准搜救。


MPA论文怎么写

................................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论文通过对社区治理理论、协同理论的穿插与应用,结合大量理论文献阅读,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参与观察法、案例研究法并结合具体案例,总结梳理出社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的分析框架。基于信息技术发展下协同视角来重点分析 B市 H 社区应急管理的现状,分析得出社区信息沟通、决策协同、物质调配、参与动员等方面的困境,以此来构建智慧城市视域下社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并从应急决策科学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智慧化、应急指挥协同化和应急参与数字化等方面来运行社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最后,提出从技术路径、制度路径、文化路径三个层面的具体保障措施,以期在当前及未来能对社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的改进与发展提供可资参考的建议与意见,对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有所补充,有所裨益。第一,建设智慧社区应急一体化平台。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将社区数据库和各种与应急有关的系统纳入应急平台,注重源头预防、情报预测、排查预警、应急预案,提高社区应急能力、应急值守及物质调配、参与动员、指挥调度等协同能力。第二,完善应急协同制度。主要从明确社区应急管理职责、打造全方位的社区应急管理制度,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三方面展开介绍。第三,培育社区应急协同文化建设。论文主要从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将灾害教育作为社区应急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基层常态化应急文化建设来强化社区应急文化。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