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概念、使用理论与分析框架
(一)核心概念
1.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具有多层次的含义,也被部分学者等同于“职业生涯发展”,英文名称原为“Career Development”。从个人角度而言,美国学者罗斯威尔(Willian J. Rothwell)指出职业发展是个人结合自身条件以及目前的制约因素,以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为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相应的行动方向、时间和方案,它有机整合了人一生中所有与工作相关的价值观、愿望、态度和行动①。从人力资源部门的角度来看,职业发展是组织对个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需求给予重视和鼓励,并结合组织的需要和发展,给员工以多方面的咨询和指导,强化组织员工对其自身能力、潜力和职业生涯计划的认知,加强对组织目标与个人发展之间联系的认知,创造条件帮助员工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然而随着我国发展到新时代,各行业人员年龄结构不断优化,文化教育程度不断提高,职业发展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充实和拓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占据了职业发展的较大比重。职业发展不仅能够带给个人一定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资源,更重要的是能使个人从职业的发展过程中,体会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成就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基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的最高层次的需求,直接影响了个人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满意度。因此,职业发展过程中自我价值的追求与实现,是职业发展实质概念的重要内容。
....................
(二)职业发展理论
1.国外职业发展理论
职业发展管理理论起源于二十世纪美国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其最早的形式是“职业指导”。“职业指导”就是说,由专业的机构帮助求职者确定职业方向、作好职业选择以及职业发展的咨询指导过程。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是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的奠基人①,他于 1908 年 1 月 13 日,创立了“波士顿职业局”,着手实施职业指导。并于 1909 年 5 月出版了《选择职业》著作。紧接着,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在前苏联、日本、德国等国家备受重视和推崇。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和实践迅速发展壮大。90 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备受关注,广为接受。国外具有代表性的相关理论研究大致可划分为职业选择理论、职业兴趣理论和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1)职业选择理论
1)特性—因素论
特性—因素论是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中的先导理论之一,起源于十九世纪官能心理学。它的核心观点是人与职业的匹配,其理论前提是:每个求职者都有一些独特的可以被客观有效测量的特性,而且这些特性又与特定的职业特征相对匹配。为了实现有效的职业发展管理,取得个人职业成功,不同职业需配备具有不同特性的从业者;个人特性与工作要求之间配合得越紧密,就越可能获得职业成功。
2)心理动力论
心理动力论的提出者是鲍丁、纳奇曼、施加等美国心理学家,他们基于弗洛伊德著名理论——个性心理分析理论,结合了特性—因素论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心理咨询理论的技术,以职业团体为样本和对象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提出了一种职业选择和职业指导理论,这种理论重点强调在个人职业选择过程中,个人自身的心理动力和心理需求等动机因素是十分重要的。鲍丁等
.........................
二、S 监狱在青年民警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有效举措
(一)打造新警实训基地,引导青年民警端正职业动机
S 监狱每年度组织新招录民警进行为期 3 个月的实训,选取有代表性的基层科室和监区作为实训基地,实现了业务实训与警体训练相结合。而实训基地的选取标准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监区三年来监管、改造、队伍建设等条线工作均稳定在全监前列的,且重点以一年来监区各条线季度考评结果作为参考;第二,支部书记带队伍能力强,以身作则好、工作要求高、纪律执行严,培养青年民警效果好的;第三,监区队伍氛围好,民警能互帮互助、传递正能量的;第四,经常获得监狱级以上荣誉,在监狱领导和广大民警中认可度高的;第五,集中体现监狱各条线工作的基层科室。
在每一期的实训准备阶段,监狱设计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新警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细化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教育措施,并根据新警实训效果不断完善实训模式;在新警分配到基地之前,监狱组织对实训基地的支部书记进行培训和指导,以便更高效、更全面地培训新警;在实训期间,对新警的培训情况进行跟踪、管理、考核;在实训后期,监狱及时介入,根据新警的特长、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因素重新调整职业发展规划,并制定更细化的、方向明确的教学内容。
新警实训基地的建立,使得新警在培训之后能够迅速适应监狱工作。在一线实战和荣誉集体的环境下,新警加速了从思想和行为上接受并融入监狱工作,并在新警职业起步阶段建立较高的工作标准,养成良好的执法习惯,培养职业荣誉感。在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下,新警接收到正能量的信息更多,有利于树立良好的警察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认同感。经过持续数年的试点,实训基地和基地的支部书记积累了帮带新警的经验,帮带效率逐年提高,建成了一支新警实训专家队伍。通过新警实训,监狱及时掌握新警的个性、特长等信息,为下一步的职业发展规划提供支撑,也能够更好地为监狱各条线工作挖掘、培养人才。
.....................
(二)开展分类实训,优化青年民警警力资源
分类实训,是指将监狱工作所必须的技能按照不同方向分为几大类,按照青年民警的兴趣爱好、天赋特长,结合不同岗位需求进行持续培训、定期考核。
S 监狱为全面发展青年民警的专业方向,充分挖掘各种类的青年才俊,多角度培养各类型的岗位能手,将岗位技能分为监管实务技能、教育改造技能、心理辅导技能、公文写作技能、理论研究技能等,每名青年民警进行个人报名,在进行集体分组培训。分类实训标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根据不同条线工作的需求,整理出初步的类别;第二,全面调查青年民警的工作表现、特长,拟定类别方向;第三,充分调动青年民警的积极性,按照个人意愿主动报名,或者以部门为单位进行推荐报名。
在分类实训活动的初始阶段,监狱拟定青年民警分类实训实施办法,细化方案,制定规则,在五类领域分别选取资深民警对参加活动的民警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指导。在活动中间阶段,每隔一段时间,组织集体考核,阶段性掌握青年民警的培训进度。在活动收尾阶段,集结所有参加实训活动的青年民警参加最终的考核,以每个条线的负责人和资深民警为评委和考官,评定出优胜者,并给予一定的精神、物质奖励,用以鼓励优胜民警,激励更多的青年民警积极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
........................
三、S 监狱现阶段青年民警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20
(一)思想教育尚未有效提升职业认同感 ................... 21
(二)各项培训仍不能实现警务实战岗位匹配 ............. 22
四、S 监狱现阶段青年民警职业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 ................. 27
(一)初任实训不平衡 ............................. 27
(二)分类实训不够实用 ....................... 27
五、国内外青年民警职业发展典型案例及启示 .................. 31
(一)日本监狱青年刑务官职业发展现状 .................... 31
1.系统的机构设置 ....................... 31
2.完善的培训体系 ..................... 32
六、监狱青年民警职业发展机制完善对策
(一)严把警队“入口”,强化初任培训
根据格林豪斯和施恩的职业生涯理论,监狱青年民警在刚入职时,正处于职业发展初期,他们所经历的培训、锻炼内容和程度显得尤为重要。虽说修行靠个人,但必须首先领进门。
1.完善分类青年民警的培训
监狱系统每年都会从两种途径招录新警,一是警校招录,二是社会招录。社会招录民警与警校招录民警的区别在于,前者既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但学历较高,相对稳重,适应性较强;后者则相反。因此应分类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培训措施。
首先,针对社会招录民警,应完善的措施要包含:第一,侧重于提高职业认同感,以思想教育、素质拓展为主;第二,侧重于教授系统的监狱工作相关专业知识,以法律法规、岗位技能为主;第三,侧重于培养监狱人民警察所需的身体素质,以队列训练、体能训练为主。
其次,针对警校招录民警,应完善的措施要包含:第一,侧重于强化学习能力,组织他们继续深造,取得更高的学历,以加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第二,侧重于强化适应能力,设置障碍较大的培训和考试,打造与警校内一帆风顺的环境完全不同的、有挫折有历练的环境;第三,侧重于强化创新能力,组织开放式的竞赛,以新颖的课题来引导其不断思考,发展创新思维。
...........................
结论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