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林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产业。随着我国逐步对传统林业经济进行调整,林下经济的发展成为提高林业资源型城市多元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发展方向。国务院在近年来陆续颁布了促进林业资源型城市制度化改革并多元发展经济类型的政策性文件。《对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2008)是我国尝试变革林权的重要政策文件,也是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制度基础。在《对于加快林下经济开展的意见》(2012)中,国务院更是着重提出了将发展林下经济作为调整集体林权制度的重要决策和战略方向。这奠定了伊春市以及我国其他林业资源型城市尝试通过发展林下经济进行多元化产业布局的政策性基础。随着我国逐步在林业资源型城市推进政企分离,发展林下经济也成为由传统的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定型化发展迈进的重要步骤。
随着黑龙江省伊春市逐步进行林权改革,伊春市的政企分离进一步带动了其林下经济的发展。纵深挖掘林业资源的经济潜力,将林户致富以及供给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促进伊春市林业经济的转型以及多产业布局结构的形成,成为宜春市发展林业经济的重点方向。但是,由于伊春市传统经济发展过多依赖于林业采运业,其他经济形式发展的基础有所不足,所以,其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依旧面临着我国传统领域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重重阻碍。据此,本文结合伊春市新青区林下经济发展问题展开分析,以伊春市新青区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影响我国当前林业资源型城市纵深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的阻碍因素和有可能突破的重点领域,提高对于林下经济发展布局的认知水平,促进我国林业资源型城市优化过渡并实现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提高林业资源型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
........................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林下经济展开研究的研究成果对于笔者的写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林下经济主要是以农林复合运营模式发展经济,也是以社会性的方式将林业产业投入到市场经济中加以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模式。国外林下经济的发展最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其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在林业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活动。随着马来西亚等地逐步在林区进行水稻种植和烟草种植等种植活动,林下经济逐步成为了农林复合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模式。随着生态经济以及绿色农业对于各国经济发展重要性的不断提升,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关于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呈现逐步深入发展的特征。农林复合发展运行模式更是逐步得到了国际农林综合运营研究委员会的认可,成为具有独立性的发展领域。
对于林下经济发展必要性展开分析是国外研究的重要方向。Mames Barsi(2012)人类发展林下经济的转移过剩的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认为,林业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必然伴随着林业过剩劳动生产力的转移。而让该部分生产力转移到第三产业中具有相对的难度。所以,将该部分从林业生产领域逐步转移到农业生产领域,以内部方式消化过剩劳动生产率的比较方式[1]。Islam(2005)也认为,这是尽量减少林业经济形态向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转移成本的重要发展机制。以上研究成果对比数据有一定的启示,也进一步说明了林下经济的发展是转移过程劳动人口的重要方式[2]。Chloe Johnson(2006)则在林下经济与水土涵养等方面入手,认为发展林下经济对于优化林业地区的水土资源配置状况具有一定的作用。其认为,林下经济发展中的农业种植业对于提高林木的固定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3]。阐释了林下经济发展对于林业地区的生态结构调整与水土涵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是在生态学以上提高林下经济发展水平的必要性研究。
对于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度和法律所展开的分析,是对于本文的研究具有直接启示的研究成果。Wily(2007)通过调研,认为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林业产权问题是其发展中应当厘清的重要问题。基于产权问题和政策法律在林下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林业发展形态向农业种植业发展过程中势必涉及到产权结构的调整以及土地的重新配置,所以,解决土地产权问题是提高林在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制度保障[4]。
..........................
2 林下经济相关概念概述和理论基础
2.1 林下经济概念的界定
2.1.1 林下经济的基本内涵
林下经济指的是依托林地资源与森林资源,在此基础上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采掘业以及旅游业等的综合性产业。
林下经济既是一种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在林权改革后进行改革之后的新型发展机制.林下经济提高了森林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水平,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理解优势产业,最终旨在形成复合的林下种植、养殖、采掘等综合性产业体系。所以,林下经济的内涵在于林业与种植业、养殖业、采掘业等不同产业的交叉发展与优势互补,其既是一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多产业在纵向与横向的关联中提高系统发展水平,探究产业结构有机融合与系统发展机制的重要实践。所以,林下经济的发展旨归以及发展内涵在于依托理解的基础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产业融合的进程中促进林业以及其他关联性产业潜力的最大化挖掘。再进一步讲,林下经济并非产业的加和,而是产业的整合与合并,在新的组合之中促进林业及相关产业优势的最大化发挥。
2.1.2 林下经济的主要形式
林下经济的主要形式有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菜模式、林花模式等。本文在此后阐释伊春市新青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时,也涉及到如上发展模式。以下将对上述模式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分析:
(1)林禽模式
该种模式主要指的是利用经济林以及周边其他林木中生长的杂草喂养家禽。各种方式既有利于邻近田地的通风,又有利于家禽的生长。同时,家禽的粪便也可更好的促进经济林生长,使得是林木产品和家禽产品实现双赢。伊春市当前所采用的生态养殖模式就是该种模式的延伸。
(2)林畜模式
该种模式主要指的利用速生林等林木的牧草和叶子喂养牛、马、猪等牲畜。这有效解决了养殖用地不足的问题,也可解决速生林木落叶不能有效地利用的问题。同时,以该模式放养的牲畜其平均温度相对较为适宜,也有利于保障牲畜的质量。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范围经济理论
范围经济是一种通过调节范围进而获得更高经济收益的发展策略。与范围经济相对应的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强调的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进而提高总体收益,而范围经济强调的是同时生产两种产品,进而使得生产两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低于分别生产两种产品的成本。正是因为存在将两种产品合并到一起生产所耗费的成本低于分别生产两种产品的成本之和,范围经济才能够得以存在。所以,范围经济本身是一种通过优化各种生产环节以及各个生产单元的资源,同时进行多项产品生产,进而获得比较优势的生产模式。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或是其他生产主体采取多样化的经营策略,本身就是通过发展范围经济进而提高收益的一种实践。
在本文所研究的伊春市新青区林下经济发展中,尝试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兼顾野生菌种植业、畜牧业以及其他产业,在耗费同样的生产规模,相对增加一部分生产成本的过程中,降低了生产单一产品所耗费的成本,提高了生产两种产品的收益,这是通过发展范围经济而提高林地种植收益以及其他产业收效的重要机制。所以,范围经济本身也是伊春市在当前进行林业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调整过程中应当考量的重点方向,也是节约成本、提高收益的重要方式。
2.2.2 合作经济理论
合作经济指的是通过劳动者自愿产生联合,通过共同管理和共同经营,以共同劳动的方式提高单位者在单位时间内耗费劳动所获得的产出,进而形成互惠互利机制的一种合作模式。合作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典型模式,更是降低发展成本,提高发展收益,促进合作共赢的重要机制。正是由于人类的劳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专业的限制、劳动强度等均受到一定的限制,人们才迫切需要通过合作而实现彼此共赢。所以,合作经济的要点在于合作、共赢与分工。
.........................
3 伊春市新青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 10
3.1.1 政策背景 ..................................... 10
3.1.2 生态背景 ........................................... 10
4 伊春市新青区林下经济发展 SWOT 分析 ................................ 20
4.1 新青区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 ............................... 20
4.1.1 林地资源优势 .................................... 20
4.1.2 自然条件优势 .................................. 20
5 伊春市新青区林下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 ................................... 26
5.1 伊春市新青区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26
5.1.1 政府及政策对林下经济支持不足 ................................... 26
5.1.2 产品结构单一且北药等产业发展不足 ................................ 26
6 伊春市新青区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政府与林场的沟通
6.1.1 提高政策支持林下经济发展水平
伊春市新青区政府应当同林场和伊春市政府加强沟通。在“十三五”规划与“天保工程”的基础上,针对本区域内林下经济的发展加以规划和协调。依据伊春市市委所倡导的“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发展思路,从侧重林业采掘业到侧重林下产业发展,全面支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
从产业链上看,在林下种植业方面进一步提高对“红蓝黑黄+药材”的扶持水平,出台政策降低对当地林业资源的扶持水平,将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林下经济发展上。全方面协调野生菌、蓝莓、榛子果、北药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出台政策扩充野生菌、蓝莓等作物的种植面积,鼓励规模化农户发展,促进当地林下经济龙头企业的发展。对规模化企业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并着力提高市场的集中性。政府招商引资,使得森林食品生产流通行业成为伊春市新青区的主导产业,提高产量和盈利水平,并以政府为牵头者,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6.1.2 厘清林场股权与治理权结构
伊春市新青区应当进一步清理当地林权和治理权分立所造成的遗留问题。其主要清理要点在于三点:
其一,厘清林场和政府在林下经济发展中的主导性问题。合理调整二者分工,明确其权力分立后的绩效问题。明确将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伊春市新青区政府的主导方面,使得林业局在其中的干涉性下降,提高政府定向政策导向的针对性。
其二,伊春市新青区当地政府也应当在与林业局分立的过程中提高财政定向投入。正因将林下经济发展归纳入政府绩效体系中,其林下经济发展对伊春市新青区区域内 GDP 将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伊春市新青区应当进一步提高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性倾斜,以年均财政投入增速不低于 15%的比率发展。
其三,伊春市新青区也应当建立林下经济发展的“政府+企业+农户”发展模式。政府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其他经销商之间的桥梁,发挥其牵头作用,全面提高伊春市新青区林下经济发展水平。
........................
7 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