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农业论文,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非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农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优秀农业硕士论文范文精选篇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农产品加工过程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 年有 95.8%的城市消费者和 94.5%的农村消费者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比 2006 年分别上升了 13.2 和 36.4 个百分点(商务部,2009)。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的广泛使用,虽然促使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度提升,为人口增长对农产品数量的要求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也给农产品带来了农药残留超标,质量下降等问题,农药残留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另外,目前有关农药残留的监测监管工作都是以初级农产品为对象开展的(李云成等,2012),如市场监管、进出口认证、绿色食品审查以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农药残留分析在加工过程中的残留动态变化,如浓缩效应、代谢转化等。
所谓加工农产品是指初级农产品经过一定的加工方式后制成的产品,包括磨细的谷物、油料种子的油、干果、果汁、干茶等。农产品加工的目的是改变食品的品质特性,如营养集中、可口卫生、易于贮藏等。由于受到加工条件的影响,加工过程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含量和性质也会产生影响。常见加工过程包括清洗、去皮、榨汁、发酵、杀菌等。加工过程大多可以减少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水平,如清洗、去皮、榨汁等;但某些加工过程也可能造成农药残留水平提高,如干燥或晾晒,由于使食品中水分减少,从而使得农药的残留水平增加。另外,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由于受温度和微生物等的影响,某些农药会转化成比其自身毒性更大的代谢物,从而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如蒸煮过程中有部分代森锰锌转化为乙撑硫脲(ETU)、丁硫克百威可以转化为 3-羟基克百威、毒死蜱转化为 3,5,6-三氯-2-羟基吡啶等。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必须考虑农药本身的性质,如挥发性、水解、氧化特性以及代谢和酶解特性。另外,农产品性质对农药残留的变化也有重要影响。表 1.1 总结了近几年各种加工方式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1.1.1 洗涤加工洗涤
加工通常是家庭处理及商业生产中常用的加工方式,也是去除食品中农药残留最简便有效的处理手段,目前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洗涤加工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影响。清洗对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主要受农药的理化性质影响,如农药的溶解度、蒸汽压等;以及洗涤的方式,如洗涤溶液的种类、洗涤温度及时间等。
Soliman(2001)研究了不同的洗涤溶剂(自来水、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和不同浓度的醋酸水溶液)对土豆中有机氯(林丹、滴滴涕及其代谢物、六六六等)和有机磷(马拉硫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农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溶剂清洗后,农药残留浓度均有所减少,醋酸溶液对两类农药的去除效果最好,而自来水洗涤的效果最差。自来水清洗后土豆中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去除率相似,而 10%醋酸水溶液对有机磷的去除效果要好于对有机氯的去除效果。Hao等(2011)研究对比了强酸电解氧化水、强碱电解氧化水、自来水和洗涤剂对菠菜中甲胺磷、氧化乐果和敌敌畏三种有机磷农药的去除效果,发现强酸或强碱电解氧化水处理效果要明显好于自来水和添加洗涤剂处理效果,同时发现使用强酸或强碱电解氧化水对菠菜中的维生素含量不会产生影响,不会造成营养流失。Guardia-Rubio 等(2007)研究了清洗对橄榄上敌草隆、西玛津等五种农药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发现,用自来水搅拌清洗 1 min 后能去除 50% 的西玛津残留,但对敌草隆等其他 4 种农药的去除效果不明显,施药 1d 后比施药一周后橄榄上的农药残留更加容易被去除,这可能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农药进入了果实表皮的蜡质层中,故较难除去。
第二章 稻米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行为研究
当今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作为主食,我国的稻米产量也占据了全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一,在我国粮食作物生产中也位居第一(谢黎虹等,2004;李长江,2009)。由于水稻生育期长,种植环境湿度大,很容易遭受病虫害,导致农户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农用化学品的滥用是造成大米食用安全的重要因素(张存政等,2010)。有机磷农药在稻米生产上广为应用,从 2007 年起,中国已全面禁止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 5 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农业部,2007),乙酰甲胺磷作为替代高毒农药的一种主打产品而广泛应用于水稻等作物的害虫防治。乙酰甲胺磷又名高灭磷,属于内吸性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按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属于低毒农药,急性毒性小(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945 mg/kg),其杀虫原理是抑制昆虫乙酰胆碱酯酶(徐汉虹,2007;赵善欢,2000)。但其代谢产物甲胺磷却属于高毒农药,毒性是乙酰甲胺磷的 40 多倍(大鼠急性经口 LD50为 29.9 mg/kg),在我国的相关标准中是不允许被检出的。因此,作物中使用乙酰甲胺磷可能存在甲胺磷残留风险。
第三章 番茄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行为研究................................. 41-50
3.1 材料与方法 .................................41-44
3.1.1 试剂与材料................................. 41-42
3.1.2 仪器与设备................................. 42
3.1.3 田间施药方法 .................................42
3.1.4 标准溶液配制 .................................42-43
3.1.5 番茄加工流程................................. 43-44
3.1.6 样品前处理方法 .................................44
3.1.7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条件................................. 44
3.1.8 数据处理方法 .................................44
3.2 结果与讨论 .................................44-49
3.2.1 标准曲线测定 .................................44-45
3.2.2 方法的回收率和检出限 .................................45-46
3.2.3 番茄加工实验结果 .................................46-49
3.3 本章小结................................. 49-50
第四章 苹果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行为研究 .................................50-69
4.1 材料与方法 .................................51-55
4.1.1 试剂与材料 .................................51
4.1.2 仪器与设备 .................................51
4.1.3 田间施药方法 .................................51-52
4.1.4 标准溶液的配制 .................................52
4.1.5 苹果加工流程................................. 52-54
4.1.6 样品前处理方法 .................................54
4.1.7 仪器检测条件................................. 54-55
4.2 结果与讨论 .................................55-62
4.2.1 标准曲线测定................................. 55-58
4.2.2 方法的回收率和检出限................................. 58
4.2.3 苹果残留分布实验结果 .................................58-59
4.2.4 苹果加工实验结果................................. 59-62
4.3 本章小结 .................................62-69
第五章 啤酒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行为研究................................. 69-75
5.1 材料与方法 .................................69-72
5.1.1 试剂与材料 .................................69
5.1.2 仪器与设备 .................................69-70
5.1.3 室内样品添加 .................................70
5.2 本章小结 .................................74-75
结论
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研究从田间到餐桌环节农药残留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降低农药残留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本项目研究了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降解行为,深入了解不同种类农药的降解趋势,最大程度的减少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保障消费者健康,为建立有效的技术手段去除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提供基础。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测定经过商业化加工和模拟家庭处理后稻米中乙酰甲胺磷和其代谢物甲胺磷的残留水平;比较了不同清洗方法对两种农药的去除效果;并将加工后的精米储存在常温条件下,比较了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在田间条件下有 9.8%转化为甲胺磷,大部分农药主要残留在稻壳中。经过商业化加工和模拟家庭操作后,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的残留量均大量减少,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的晾晒加工因子分别为 0.23 和 0.7,晾晒对乙酰甲胺磷的去除效果比甲胺磷的去除效果明显。脱壳加工使稻米中的农药残留量显著降低。洗涤后约有 35.3%的乙酰甲胺磷和 35.5%的甲胺磷被去除。蒸煮大米后,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5.2%和 53.5%,同时在水蒸气中也检测到 0.078 mg/kg 乙酰甲胺磷和 0.061 mg/kg 甲胺磷残留量。通过比较不同洗涤方式对农药残留去除效果发现,0.1%的碳酸钠溶液洗涤对精米中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的去除效果最好。随着延长洗涤时间可以提高对精米中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的去除效果,洗涤30 min钟后,0.1%Na2CO3对精米中的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1.2%和49%。对洗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发现洗涤时间对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的去除效果的影响大于不同洗涤溶剂对他们去除效果的影响。在正常的家庭洗涤条件下,延长洗涤时间可以更好的去除残留在精米中的农药。将加工后的精米储存于常温条件下,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残留量随着储存时间增加浓度逐渐降低。经检测发现,乙酰甲胺磷的降解半衰期为 22.6 d,甲胺磷的降解半衰期为 39.9 d。精米中乙酰甲胺磷在常温储存条件下消解速率比甲胺磷消解速率快。
(2)测定了番茄加工成番茄酱过程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变化。结果表明,清洗和去皮对番茄中的苯醚甲环唑的去除效果最为明显,清洗后的番茄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去除率为 16%,而去皮能够显著的去除番茄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去除率达到 99%,番茄皮上苯醚甲环唑的残留浓度达到 36.06 mg/kg。清洗和加工后的加工因子分别为 0.75 和 0.049。而榨汁、慢炖和灭菌过程对苯醚甲环唑的残留去除效果并不明显。榨汁后,番茄籽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低于 LOD,苯醚甲环唑主要残留在番茄糊中。慢炖后造成水分蒸发,导致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增加。灭菌操作对苯醚甲环唑的去除率为 13.6%。
优秀农业硕士论文范文精选篇二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大力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农产品批发市场向公益性回归的呼声已日渐高涨。作为农产品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连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分散生产的农业和以城市消费为主的统一市场体系之间,发挥着关键的媒介作用。加强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不断提高其供应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不仅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农民增收也有重要推动作用。基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重要性,2010年1月3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正式公布。《意见》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和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意图将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与此同时,如何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也引起了国内学者们的广泛讨论。在"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二者同时发生的情况下,学者们普遍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物流领域,而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回归公益性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在2011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来自九三学社以及农业界别的委员纷纷提出相关提案,建议政府应该主导建立国营的公益性批发市场体系。而在由中国市场学会主办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领域2011年迎新春座谈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也表示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向公益性回归。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北京市已经决定率先试点在市内建设一个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平抑高涨的菜价。
二、当前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仍然严重滞后,尤其存在着准公共物品供给质量差、数量不足、价格品贵的特点,背离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目前,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上规模农产品批发市场有近3万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进入了一个全面升级的新阶段,尤其是以山东寿光批发市场、深圳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代表的超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屮的领头羊,引领者现代化、规模化、科学化的建设方向。
但总的来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尤其是身居农村地区的产地批发市场的发展水平还是相当滞后,并不能完全满足农产品现代流通的需要。这主要体现为基础设施的落后,但实际上更为严重的缺陷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合理的管理规范。另一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普遍存在着种类繁多、不规范和高昂的费用。经统计,菜农在农产品批发市场上出售自种蔬菜,普遍需要上交五种费用,而其中以租金最为昂贵。
由于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通过放松规制而诞生的,因此,企业化在提高了效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产生了收费高昂的现象。这些高昂的流通和经营费用,以剪刀差的形式,将高昂的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将低廉的农产品价格强加给了农民,最终造成了社会利益的净损失。
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
2.1关于公共物品概念的研究
"公共物品"(publicgoods)是一个内涵复杂而又多样的概念,像它这样在经济学中有如此多解释的概念并不多见。美国社会哲学家W Ver Eecke对已有文献中公共物品这一概念的众多理解进行了整理,他列举了文献中被经济学家们用来作为公共物品的特性的主要的13个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其结论是:公共物品是一种描述手段,而并不代表某一项事物的真正唯一属性,就像一个人可以使热情的同时也可以是聪明的一样,他认为,一项物品也即具有"私人物品性",有同时可以具有"公共物品性"。显然,由于如此多的公共物品理论的纷扰,最终迫使Ver Eecke放弃了对不同流派公共物品概念进行逻辑上整合的努力。这种状况一方面说明"公共物品"这一概念倾注着许多经济学家的大量精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学界对此概念的理解仍然有着不小分歧。
本文既然要确定交易中心的经济性质,那么分析前提就是如何确定"公共物品"的这一概念。本节将介绍与公共物品概念的纷争和一种超越的尝试。首先,介绍与公共物品概念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派,之后,为中和两种不同的定义公共物品的倾向, :提出一种折中的综合方法。
第三章 公共物品经济性质的评价方法.............................33-45
3.1公共物品经济性评价方法 .............................33-40
3.2 公益性的概念界定.............................40-45
3.2.1 公益性的概念 .............................40-41
3.2.2 公共物品公益性优化的方向 .............................41-42
3.2.3 公共物品公益性优化总体思路............................. 42-45
第四章 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经济性质评价............................. 45-55
4.1 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概况 .............................45-48
4.2 交易中心各项设施的具体运行情况............................. 48-52
4.2.1 道路及场地 .............................48-49
4.2.2 消防设施 .............................49
4.2.3 安保设施............................. 49
4.2.4 信息服务及电子交易结算设施............................. 49-50
4.2.5 商铺及仓库 .............................50
4.2.6 供电及供水设备 .............................50-51
4.2.7 供暖设施............................. 51
4.2.8 公共卫生设施 .............................51
4.2.9 环境清洁设施 .............................51
4.2.10 计量设施............................. 51-52
4.2.11 质量检测设施............................. 52
4.2.12 会展设施............................. 52
4.2.13 其他管理设施............................. 52
4.3 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发展.............................52-55
第五章 定西马铃薯交易中心经济性质评价.............................55-70
5.1交易中心的经济性质评价............................. 55-64
5.1.1 依据交易中心承担的功能.............................55-58
5.1.2 各具体功能的经济性质评价 .............................58-60
5.1.3 交易中心的综合经济性质............................. 60-61
5.1.4评价结果的意义和启发............................. 61-64
5.2. 交易中心公益性优化路径............................. 64-70
结论
远期,为了进一步提升交易中心的公益性,必须由中央政府和立法机关发挥其基础性作用。
第一,立法机关颁布《农产品批发市场法》,确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随着国家对民生的越来越重视,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一种具有很强外部性的基础设施,应当如同公园、道路、环境卫生等公共设施一样,由国家专门进行拨款,进行专业的管理和监管。近年来,农产品批发市场回归公益性的呼声日渐增高,国家应当积极听取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呼声,主动推进相关的调査和研究等准备工作,早日使农产品批发市场法的编写和走入政治程序。只有法律,才能从制度层面保障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也只有法律,才能从用地、用人、水电、税费、补贴等方面给予农产品批发市场有效的优惠条件和稳定充足的资源供给。因此,颁布《农产品批发市场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中央政府应主导建立以公益性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单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提升,离不开整体网络的公益性提升。我国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以大型私营性流通集团为主要力量,这导致了在整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全部流通环节,都有企业盈利和加价的可能性。而只有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公益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才能够平抑农产品价格,解决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信息不对称。
通过一个以国家控制为主的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信息可以快速传播,农产品质量可以得到严格保障,农产品流通成本可以尽可能降低,而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可以更灵活,更具有针对性。在这一方面,我国可以充分借鉴円本和韩国的经验,以公益性批发市场为基础,以私营性批发市场为重要组成部分,各自发挥在不同领域之中的优势。其中,公益性批发市场在基础性农业产品的流通之中一定占据主要地位,而私营性批发市场可以转向专业型、具有较高奢侈需求属性的高档农产品的销售。这样的混合性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可以通过合作与协同,实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与效率的同歩提升。
优秀农业硕士论文范文精选篇三
一、 绪论
(―)研究背景
生鲜农产品一般是指蔬果、肉类、水产三大类农产品,鲜蛋、鲜奶等一些易腐性农副产品也可以看作为生鲜农产品。生鲜农产品属于未深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具有易腐、不易储存、损耗较大等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以及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和经营模式正在转变,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歩为手段,以各类企业、中介组织为龙头,以龙头带农户的形式,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这种产业化经营模式促成了国内大批生鲜农产品企业(包括生鲜农产品种植\养殖企业和生鲜农产品经销企业)的出现,生鲜农产品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生鲜农产品市场从传统的"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向"大生产、大市场"的模式转变,生鲜农产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准确的将生鲜农产品传递到目标消费者手中,成为企业面临的难题。从我国城市市场的消费情况看,生鲜农产品在城市居民的饮食消费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健康消费意识的不断提高,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的质量、品牌以及购物体验,高品质的生鲜农产品和方便快捷的购物渠道,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居民选择生鲜农产品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市场现状表明,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有很大的差异性,现 '有的营销渠道很难满足不同目标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如何通过营销渠道的建设实现产品的销售、提高产品的流通效率、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成为了生鲜农产品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构建合理的生鲜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是保障消费者方便、放心购买生鲜农产品的基础,也是生鲜农产品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城市市场生鲜农产品营销渠道,任然是以传统的农贸市场为主进行销售。这种营销渠道是典型的大众销售方式,效率比较低下、管理不规范,在生鲜农产品生产经营方式和消费者行为不断变化的今天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市场竞争R益激烈的今天,精准营销应用而生,如何精确的找到顾客,为目标市场在精确的时间和地点提供合适的产品,提高营销效率、节省营销成本、抢占目标市场、提升竞争力,是精准营销的主要思想,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基于精准营销的生鲜农产品城市市场营销渠道模式研究,就是将精准营销的理念引入生鲜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研究,通过深入挖掘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对每个细分市场的需求偏好和行为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对整个城市市场营销渠道体系和渠道终端服务产出进行设计。这种基于精准营销的生鲜农产品城市市场营销渠道体系构建,即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满足了不同目标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准确的将产品传递到消费者手中,降低营销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精准营销相关理论
精准营销(Precision Marketing)也称精确营销,莱斯特*伟门(LesterWunderman)最早于1999年提出了精确营销的概念,他认为精确营销是:"改变以往的营销渠道及方法,以生产商的客户和销售商为中心,通过电子媒介、电话访问、邮寄、互联网等方式建立客户、销售商资料库。然后通过科学分析。然后通过科学分析,确定可能购买的客户,从而引导生产厂商改变销售策略,为其定制一套可操作的销售推广方案,同时为生产厂商提供客户、销售商的追踪服务。
营销大师科特勒教授指出:"精准营销是当前营销的一大趋势,比如直复营销,它有着较高的精确要求,要求建立起客户关系,并且能够利用客户数据库。繁琐也会带来好处,这就是便于精确锁定自己客户,成本更低,可测试,广告可以衡量,利润也可以进行预测。"他认为精准营销,就是企业需要更精准、可衡量和高投资回报的营销沟通,需要制定更注重结果和行动的营销传播计划,还有越来越注重对直接销售沟通的投资。
徐海亮对精准营销的概念和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精准营销就是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伍青生、余颖、郑兴山在《精准营销的思想和方法》一文中提出了精准营销是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目标市场的不同消费者进行细致分析,根据他们不同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企业采用有针对性的现代技术、方法和指向明确的策略,实现对目标市场不同消费者群体强有效性、高投资回报的营销沟通。
三、 市场营销渠道现状分析 .................................12
(一) 城市市场特征................................. 12
(二) 市场营销渠道现状分析 .................................12
(三) 市场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14
四、农产品城市市场营销渠道模式构建.....................................16
(一) 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体系................................. 16
(二) 市场营销渠道影响因素分析 .................................17
(三) 市场营销渠道目标................................. 18
(四) 市场细分................................. 19
(五)市场营销渠道模式设计................................. 21
五、 市场营销渠道管理................................. 26
(一) 市场渠道成员管理 .................................26
(二)市场渠道冲突管理 28.................................
结论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应用规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对生鲜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生鲜农产品城市市场营销渠道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运用精准营销理论,构建了基于精准营销的生鲜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体系,对营销渠道体系和渠道终端服务产出的设计进行了研究。之后,论文又研究了多渠道模式下生鲜农产品城市市场营销渠道的管理。最后,研究了基于精准营销的创新营销渠道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时代已经到来,营销渠道问题成为了众多生鲜农产品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和难题。构建合理的营销渠道模式,提高生鲜农产品企业的渠道管理水平,是保障消费者放心、舒心消费的基础,也是生鲜农产品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2) 传统的生鲜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已不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非常有必要构建新的城市市场生鲜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生鲜农产品城市市场营销体系的构建需要更多的考虑消费者的行为因素和消费者对渠道的服务产出偏好。
(3) 基于精准营销的生鲜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体系的构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牛:鲜农产品企业在构建营销渠道模式时,需要分析现有的营销渠道和各项渠道影响因素,同时还要确定企业的渠道目标。市场细分是构建基于精准营销的营销模式体系的核心,是企业设计营销渠道体系和渠道终端服务产出的基础。
(4) 与其它产品的营销渠道相比,生鲜农产品营销渠道有其特殊性,在进'行生鲜农产品营销渠道管理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一般的渠道管理因素,同时还要考虑生鲜农产品的特点,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加强对渠道成员日常行为的管理,加强对渠道终端的管理。
(5) 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基于精准营销的生鲜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体系,能帮助企业准确的找到目标消费者、更好的服务目标市场,在满足目标市场需求的同时提高企业的营销渠道效率,帮助企业实现营销战略,'全面的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优秀农业硕士论文范文精选篇四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生鲜农产品一般是指未经深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水产、肉类等,它在我国居民日常消费中占有很大比重。生鲜农产品在广泛的市场上流通,消费者对包装的需求很快得以体现,有包装就需要不断发展品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品牌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品牌与企业的发展命脉息息相关,其所具有的决定意义也日渐突出。
品牌一旦形成并得以推广就意味着给企业带来价值的增加,成功的品牌即使不是最有价值的财富,但至少是最有价值的财富之--。好产品需要体现出K自身的价值,是企业差异化经营的需要。威廉.维尔斯等认为品牌塑造对没有本质差异的相似产品尤其关键,因此,生鲜农产品的品牌塑造与推广就尤其重要了。山东平度马家沟芹菜的礼品装可以卖到每斤150元。北京平谷区利用寿星、十二生肖等创意发展艺术桃,一个桃可卖到50-80元,双汇、雨润等生鲜肉的价格普遍高于普通肉,这足以见证品牌农产品的增值性。品牌生鲜农产品不仅可以增值,更主要在于容易进入市场,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名牌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开拓力,艾丰(2001 )曾将其形象地描述为"卖得贵"、"卖得多"、"卖得快",其实可以概括为"卖得好",这正是品牌产品与一般产品的区别,品牌也因此成为吸引企业为之努力的重要原因所在。品牌能够为产品的发展起到插翅之功,能够带动低附加值的产品转向高附加值,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水平。
生鲜农产品的品牌化也顺应了消费者的要求。近年来不断发生的"苏丹红"、"香蕉危机"、"禽流感"、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给人们的消费蒙上一层阴影,人们普遍期待着更加安全、放心、健康的产品,消费高品质的品牌生鲜农产品成为新消费趋势。在生鲜农产品日益品牌化的今天,每个企业都需要思考适合当下传播环境的品牌传播策略。
当前中国生鲜农产品市场,产品品项越来越丰富,竞争者越来越多,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传播手段也更加多样化,同时终端日趋碎片化,这就要求我们彻底改变以往的粗放的营销方式,实施精准营销。精准营销是迎合这一市场发展趋势而应运而生的一种战略营销范式。
(二) 硏究意义
生鲜农产品的消费者具有多元化和不确定性,结合生鲜农产品的特性,研究此类消费者共同的购买行为、购买心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精准营销的品牌传播体系,把握他们的需求,与他们进行互动沟通,对提高生鲜农产品的品牌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角度来说,研究基于精准营销的生鲜农产品品牌传播的影响因素及策略具有探索性、整合性和创新性。近几年来,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和精准营销理论的带动下,学术界对低成本、'高效率、互动性强的品牌传描方式的研究日益关注。传统的生鲜农产品品牌意识并不是很强,大多研究停留在生鲜农产品的渠道和供应链的研究上。学术界对于生鲜农产品品牌建立、品牌传播、品牌资产的积累等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随着顾客消费需求的变化及农产品品牌化时代的带来,生鲜农产品的品牌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
二、相关理论综述
(一)精准营销理论
Zabin和Brebach在两人合著的《精准营销:吸引,保留高获利顾客并倍数获利的新法则》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精准营销的概念并提出精准营销的一套模式。在精准营销的模式中,他们将顾客生命周期分为:明确与顾客的关系、维持与顾客的关系和扩展与顾客的关系三个阶段,并且针对每个阶段提出了一些操作规范。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精准营销,就是企业要与市场进行更加精准、可以衡量,可以获得高投资回报的营销沟通,制定的营销传播计划要更注重结果和行动,还有加强对直接销售沟通投资的注重。Lisa D.Spiller与MartinBaie共同著作《当代直复营销》中提到,直复营销是传统营销不断发展的结果之一,同时是精准营销的理论基础之一。直复营销强调以市场细分为基础进行数据库驱动,因此,实现精准营销,主要是依靠互联网完成与顾客之间的直复营销关系。
国内学者对精准营销研究的热情也颇为高涨,相关文献的数量也不少,并且还在不断涌现新的研究成果。现将主要文献的论点整瑰如下:营销专家徐海亮著有《精准营销概论》、《精准营销的理论及体系》等研究精准营销的相关著作,其对精准营销的概念和理论的总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精准营销(precision marketing)就是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个性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是企业实现可以测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他认为精准营销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具备精准的营销思想,第二是实施精准的营销体系,第三是达到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徐海亮在《论精准营销的体系及理论》提出精准营销的个性化营销体系应由精准的市场定位体系、与顾客建立个性传播沟通体系、适合一对一的集成销售组织、提供更适合顾客的产品和顾客增殖服务体系五个内容构成。
三、生鲜农产品品牌传播现状分析 .............................22-28
(一)生鲜农产品品牌传播特征 .............................22-24
(二)生鲜农产品品牌传播的现状............................. 24-26
(三)生鲜农产品品牌传播问题分析 .............................26-28
四、生鲜农产品品牌传播影响因素分析............................. 28-32
(一) 产品因素 .............................28
(二) 渠道因素 .............................28-29
(三) 消费者行为因素 .............................29-30
(四) 传播方式因素............................. 30-32
五、中国市场生鲜农产品品牌传播体系构建 .............................32-39
(一) 精准营销对农产品传播的作用.............................32-34
(二中国市场生鲜农产品品牌传播体系.............................34-39
六、中国市场生鲜农产品品牌传播的实现 .............................39-44
(一) 集中化的品牌传播管理............................. 39
(二) 完整的品牌识别系统 .............................39-40
(三) 精准有效的品牌定位............................. 40
(四) 整合式的品牌传播策略 .............................40-44
结论
目前,越来越多的生鲜农产品企业在品牌传播中做出努力,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生鲜农产品品牌,如烟台苹果、双汇冷鲜肉、雨润生鲜肉等品牌,这些品牌在生鲜农产品中展露义角,激励着其他生鲜农产品企业对品牌传播的重视。生鲜农产品企业也开始做做广告和宣传,但是,建立完善的品牌传播体系,通过品牌传播打造一流的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却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本文从生鲜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和品牌传播现状出发,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精准营销和品牌传播的相关理论,并将二者的内涵相联系,提出了精准营销对品牌传播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精准营销的品牌传播体系,并提出了相关的生鲜农产品传播策略。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大众传播手段在现代社会带来过多的资源浪费且收效甚微,现代整合品牌传播提倡精准化。精准营销强调客户即消费者、产品、技术的精准。对于利润较低的生鲜农产品企业应结束不知去向的广告投资,将精力用于研究消费者、自身产品和技术的应用,以开发精准的品牌传播策略。
(2) 品牌不单单是做广告、做宣传,而是企业盂要重视的一大系统。品牌传播体系由品牌识别系统、品牌定位系统、品牌传播策略整合和品牌传播管理系统组合而成。生鲜农产品企业应加强对品牌传播的重视,并不断完善品牌传播体系的构建。
(3)精准营销与品牌传播之间有非常重要的联系。精准营销重视客户、产品和技术的精确。本文从精准营销的内涵出发见了精准营销与品牌传播的联系。.客户的精准有助于了解品牌传播对象的需求,明确品牌定位和传播策略;.产品的 .精准突出品牌的核心价值;技术的精准便于企业品牌传播管理系统发挥作用,是企业在竞争中创造竞争优势,提高传播效果,最终提升品牌价值。
优秀农业硕士论文范文精选篇五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农产品质量溯源的社会问题背景近年来,一些知名企业的产品陆续被检出对人体有害,例如 2008 年的三鹿奶粉,2011 年的蒙牛毒奶,2012 年初的金龙鱼问题油,这一系列的农业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农产品安全事故严重动摇了百姓对企业的信心,也使得政府的民望有一定的下降。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产品,我国在 2006 年通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对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百姓对农产品的追求不仅是要求有量,更要求有质的保证。安全农产品分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是以环保、安全、健康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农产品安全受到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土壤、空气等生长环境的污染;第二,化肥、农药等使用剂量不当;第三,外界有害生物等的侵害;第四,加工包装环节等管理因素的影响。目前,农产品质量最容易受影响的是加工包装环节,这一环节的监管力度还不够,因此有必要跟踪该环节的状况,方便问题追溯。
(二)我国农业信息化需要农产品管理系统的支撑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对比较特殊,造成了诸如交通、信息等方面的不畅。将农户和龙头企业进行有效对接,对散户农民的生产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可以满足农民对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需求。企业在农产品安全方面的管理,应该从整个服务链出发,全程控制农产品的质量。为了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过程中就需要收集相关的生产数据。农产品质量溯源主要体现在五个环节,包括农产品的种植环节、加工和农药残留检测环节、运输环节、零售环节、消费查询环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收集这些数据的方法必须是快速而且低成本的,而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当相关数据被集成为信息之后,就能够被供应链的上游和下游所用。农产品管理系统能够很好地将以上环节的数据存档和管理,我国的农村信息化需要农产品管理系统的支撑。
(三)质量溯源概念为了更好地监督产品质量,使得在农产品危机产生时能够及时定位到问题发生的环节,质量溯源的需求被提了出来。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是一个包括追踪和回溯的双向的过程。一方面,消费者可以溯源到农产品生产状况,获取农产品生产制造全过程的信息,比如新鲜梅菜经过晾晒、精选、腌制才制造成梅菜干。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农产品的供应链渠道,把握产品的市场流向,当产品发生质量问题时,可以及时通过媒体发布召回信息。
(四)溯源标签当前,一般农产品生产企业所采用的质量溯源管理系统,都是利用二维码来作为农产品的唯一标识。二维码技术具有准确、快速、方便、经济的特点,适合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应用。
第二章 相关技术综述
2.1 质量溯源系统
质量溯源强调产品的唯一标识,运用唯一标识监管产品生产状态并实现全过程追踪。质量溯源系统(Traceability System)是一个记录产品历史记录的系统,它还可以重现产品的饲养过程和供应链过程。质量溯源是指产品具备可追溯性,而质量溯源系统则运用 ISO9001 等质量控制方法对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和追溯,如图 2-1 所示。
2.2 Struts + Spring+ HibernateSSH
(Struts、Spring、Hibernate)组合是一种轻量级的 Java EE 平台。Java EE平台架构大致分为五层,分别是领域对象层、数据访问对象层、业务逻辑层、控制器层以及表现层。每个分层的组件之间并不以硬编码的方式耦合,因此这种分层架构有利于平台的拓展性。采用 SSH 组合开发应用,不仅可以使各组件之间实现松藕合,而且还能加快应用的研发速度,降低开发费用。Struts 是 Apache 的一个开源项目。
项目中采用的是 Struts 2 框架,目前 Struts的最新版本是 Struts 2.3.1.2。Struts 2 可以方便地应用于 Web 项目。通过 Struts丰富的标签库,项目的开发将大幅度减少编码量,充分利用了可重用组件,加快了项目的开发进度。项目中使用Struts需要先在Web项目的配置org.apache.struts2.dispatcher.FilterDispatcher 拦截器。通过拦截器的作用,项目中会将拦截的事件交由 Struts的控制器,然后由控制器选择相应的 action 类。在具体实现中,项目还应为 Struts添加相应的 action 类。action 类在执行结束之后,会返回一个字符串。项目中还应该配置 struts.xml 文件,将指定的字符串值映射到相应的 web 页面。如list_product 这个 action 方法返回一个字符串“list”,在 struts.xml 里面定义了“list”应该跳转到 query_product.jsp 页面。
第三章 农产品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20-34
3.1 可行性分析 ...............................20-21
3.2 用户范围............................... 21
3.3 功能描述 ...............................21-24
3.3.1 产品管理 ...............................21-22
3.3.2 二维码管理............................... 22-23
3.3.3 权限管理 ...............................23-24
3.3.4 企业管理 ...............................24
3.4 用例析取 ...............................24-33
3.4.1 产品管理 ...............................25-27
3.4.2 二维码管理 ...............................27-29
3.4.3 权限管理............................... 29-31
3.4.4 企业管理 ...............................31-33
3.5 数据列表设计 ...............................33-34
第四章 农产品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34-47
4.1 系统架构设计 ...............................34-36
4.1.1 系统的供销框架体系 ...............................34-35
4.1.2 技术架构 ...............................35-36
4.1.3 网络拓扑图 ...............................36
4.2 业务流程设计 ................................36-41
4.2.1 产品信息录入流程 ...............................37-38
4.2.2 申请二维码流程............................... 38-39
4.2.3 质量溯源流程 ...............................39-40
4.2.4 企业用户权限设置流程............................... 40-41
4.3 模块设计 ...............................41-45
4.3.1 关联类设计 ...............................42-43
4.3.2 时序图设计............................... 43-45
4.4 数据库设计 ...............................45-47
4.4.1 数据库实体-关系图............................... 45-46
4.4.2 数据字典............................... 46-47
第五章 农产品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47-56
5.1 农产品对象设计 ...............................47-49
5.1.1 ProductManager 接口设计 ...............................47-48
5.1.2 ProductAction 设计............................... 48-49
5.2 动态显示生产工序图 ...............................49-53
5.2.1 工序节点设计 ...............................49-51
5.2.2 XML 获取与解析............................... 51-53
5.3 类别树下拉选择框............................... 53-54
5.4 二维码生成器 ...............................54-56
结论
中山大学软件学院联合梅州龙头企业梅州惠玲投资实业有限公司、梅州市梅江区信息化办公室,以梅江区为试点,在省科技厅立项“基于 SaaS 的现代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研究”,研发新型农产品管理系统。
本文根据以上项目背景,实地考察梅州惠玲投资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状况,研究农产品的田间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以及超市销售方面的流程,分析国内外的质量溯源的成功案例,设计出通过质量溯源管理农产品的解决方案;运用J2EE 中的 Struts + Spring + Hibernate 框架实现了面向质量溯源的农产品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农产品管理、二维码管理、企业管理、权限管理四大模块中16 个功能点;结合信息化技术,系统成功在肇庆的超算中心上线,采用软件即服务的灵活服务模式给梅州惠玲实业有限公司带来了增收 300 万元的效益,达到了设计与实际应用的要求。
本项目的成功实施让企业计算实验室获得以下两项重大项目:农产品全供应链多源信息感知技术与产品开发,国家 863 计划项目(2012AA101701),2012-2015。承担单位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其中,中山大学获得项目经费 306 万。供港食品有害物质全程溯源与实时监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支撑计划,2012-2015。承担单位深圳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其中,科技部审批给中山大学项目经费 100 万。
优秀农业硕士论文范文精选篇六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食品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食品空前丰富。以农产品为例,我国已成为实际上最大的“菜篮子”。其中,农产品种植面积占世界种植面积的 43%,农产品的产量达到世界总产量的 49%。虽然我国农产品及其相关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近年来农产品安全事故频发,也引起了社会普遍的关注。养殖业的“瘦肉精”、“三鹿奶粉”和种植业的“毒豇豆”、“毒白菜”事件等充分暴露了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次,它关系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它也关系政府和国家形象。因此,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信息技术在工业界的推广应用,不仅得到了企业界的认可,也使得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但对于农业而言,信息技术尚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尤其是在我国极力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也吸引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和企业界的关注。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点,是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基于国家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农产品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的子项目“安全农产品产供销质量溯源平台”。该子项目旨在实现对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物流、销售等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溯源和监控。本人所承担的工作是建立基于信任管理的农产品交易平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电子交易平台,也称为电子商务平台,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产品买卖商务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自 1995 年我国互联网正式商用化以来,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行业中最重要、发展最健康的部分,在 1997 年起步,到目前也已经走过了 14 年。截止 2010 年 6 月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包括 B2B、B2C、C2C)交易额达到 2.25 万亿元;其中 B2B 交易额达到 2.05 万亿元,B2C与 C2C 网购交易额达到 2000 亿元。我国规模以上电子商务网站总量达 20700 家,其中 B2B 为 8200 家,B2C、C2C 及其他模式的为达 12500 家,预计全年超过 2.3万家。据 CNNIC2011 年发布的《2010 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数据表明:网购产品主要集中在电脑通讯数码产品及配件、服装鞋箱、充值卡等虚拟卡、家居百货、家用电器,分别占 26%、24%、9%、9%、9%。如图 1-1 所示。
第2章 农产品交易平台发展现状和趋势
2.1 安全农产品产供销质量溯源项目概述
随着食品安全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2004 年 4 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海关总署联合印发《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全面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7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9 月,国务院发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高农产品食品安全,避免通过农产品传染疾病,控制人们摄取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亟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跟踪体制和“快速预警系统”。期间,我国农业部、质检总局等部委相继开展了 40 多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试点工作,虽有一定成效,但问题不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多是以单个企业为基础开发的内部溯源系统,满足本企业溯源的需求,但一般不易实现溯源信息共享;
(2) 现有的系统溯源信息内容不一致,有简有繁;
(3) 溯源链条较短,没有实现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溯源信息的传递。
第3章 农产品交易平台需求分析 ............................21-34
3.1 平台构建思路 ............................21
3.2 平台总体功能框架 ............................21-22
3.3 系统用例描述 ............................22-32
3.4 农产品交易平台非功能性需求............................ 32-33
3.4.1 性能............................ 32
3.4.2 安全性 ............................32-33
3.4.3 日志管理 ............................33
3.5 本章小结 ............................33-34
第4章 农产品交易平台设计与实现 ............................34-51
4.1 网络架构平台的选择 ............................34-35
4.1.1 客户端和服务器架构 ............................34
4.1.2 浏览器和服务器架构............................ 34-35
4.1.3 架构的选择............................ 35
4.2 开发技术及平台工具的选择............................ 35
4.2.1 ASP.NET 技术的选择............................ 35
4.2.2 平台和工具的选择............................ 35
4.3 系统的架构设计及实现 ............................35-37
4.3.1 MVC 分层设计思想............................ 35-36
4.3.2 农产品交易平台的 MVC 实现 ............................36-37
4.4 用户界面设计............................ 37-39
4.4.1 用户界面设计原则 ............................37-38
4.4.2 用户界面设计效果 ............................38-39
4.5 数据库设计 ............................39-45
4.5.1 数据库需求分析............................ 39-40
4.5.2 数据库概念设计............................ 40-41
4.5.3 数据库逻辑设计............................ 41-44
4.5.4 数据库 SQL 脚本实现 ............................44-45
4.6 性能解决方案 ............................45-46
4.6.1 缓存策略............................ 45
4.6.2 存储过程............................ 45-46
4.7 安全解决方案 ............................46-48
4.7.1 Web 文件控制权限配置 ............................46-47
4.7.2 窗口认证方式 ............................47
4.7.3 MD5 加密方式 ............................47-48
4.8 系统的实现............................ 48-50
4.9 本章小结 ............................50-51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52
5.1 总结 ............................51
5.2 展望............................52
结论
基于信任管理的农产品交易平台是新型的安全农产品产供销质量溯源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电子商务网站虽然提供了信任管理机制,但过多侧重于B2C或B2B。对于新型的产供销全生命周期监控并没有提供可参考的解决方案。
本文在国家十五个规划期间对食品安全,尤其是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的大背景下,结合安全农产品产供销质量溯源项目的特点,提出了构建基于信任管理的农产品交易平台。该平台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新应用,信任管理机制也遇到了新的挑战。
本文通过充分研究现有电子商务网站的信任管理机制,提出了适合于农产品交易平台的信任管理机制。由于该平台目前并没有实际投入运营使用,因而机制是否合理还有待验证。基于信任管理的农产品交易平台的设计和实现,为新型信任管理机制的验证提供了测试仿真平台。它对于其他有意建设农产品全生命周期监控的电子商务平台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优秀农业硕士论文范文精选篇七
第 1 章 绪 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稳步发展,国家也高度重视。因为物流业不仅关乎经济发展,而且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综合国力的标志性产业。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经济的改革逐渐加深,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农村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就带动了整个农业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向来都是经济的重中之重,农业的大发展,会生产出大量的农产品,再加上我国地域的差异性,这样农产品物流就应运而生了。据可靠的数据调查,从 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2010年,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总值增长巨大,已经由525亿增加到127.3万亿元,这样看来,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前景很好,势头迅猛[1]。农产品物流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这样那样的需求,其中包括农产品实体以及农产品信息的的需求,以这种方式来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即农产品的“绿色”保存,不污染,不变质[2]。因此,农产品物流对农业生产,对农村经济,甚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在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已经明确提出来要加大力度发展现代物流业,这样就确立了农产品物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位置。近几年,国家又相继出台了鼓励、支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政策,方针,这为农村经济,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创造了有力的外部环境。现代农业的发展,早已告别了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物流产业的崛起和成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健康有序市场体系的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飞速发展,早已度过了建国初期粮食短缺的历史,农产品总量、种类都增加了,各地域的农产品交易、流通也频繁起来了。十四大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开始决定价格,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纷纷涌现;连锁超市、货物配送开始盛行。各种经营方式层出不穷,这样,中国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已具雏形,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前景广阔。但是,由于受较落后的生产力以及起步较晚的影响制约,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仍然困难重重,因此,怎样改进农产品的流通,怎样建立适合我国农产品发展的物流体系,仍是当下农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是该方面研究课题的重点。
1.1.2 研究目的
农产品物流这一概念,对我国来说还是新鲜事物,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更是极其薄弱,我国学者对农产品理论的研究还不是很系统,结合某地区的针对性研究也比较少,这对我国农产品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本文在现有理论及研究的指导下,综合学者们的些许研究成果,从巴彦淖尔市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和现发展模式出发,尝试性的提出适合该市农产品发展的思路,以期对巴市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些许经验借鉴,为巴彦淖尔市的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让全国对巴彦淖尔市的农业发展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第 2 章 基础理论与实践状况
为了对巴彦淖尔市的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对巴市的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对策,本章着重阐述了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力求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进一步对巴彦淖尔市的农产品物流的现状进行研究,解决影响巴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问题,提高物流效率,发展有效地农产品物流模式,使其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
2.1 物流相关理论
2.1.1 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是现代产权理论的一部分,如果将现代产权的比作一座大厦,那么交易费用理论就是大厦的基石,它将交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用于研究经济组织的比较制度,是于 1937 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尔德.科斯(Ronald.Cosas)在他的文章《企业的性质》第一次创造性的提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就是,市场和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可以相互替代,市场配置的局限性,致使交易费用偏高。因此,为了节约该方面的费用,企业作为市场的代替品就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所以市场与企业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促进。科斯认为之所以企业最终可以代替市场,是因为企业的交易费用相比较于市场要低很多。总之,交易费用就是在寻求合作伙伴、签订合同、实施交易、交易的谈判等过程中要付出的成本。企业相比较市场而言,比较稳定,在资本的运营过程中,费用已经无形中降低了。
自科斯以后,包括威廉姆松(Wiiliamson)在内的一些经济学家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又对该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这其中,威廉姆松对理论进行了细化,主要分为:事前的交易费用和事后的交易费用。另外,他还认为环境的不确定、人们的投机心理以及信息的滞后最终影响着费用的高低。
第3章农产品物流现行模式分析.............................. 27-38
3.1 巴彦淖尔市农产品生产概况 ..............................27-28
3.1.1 品种繁多,品质独特 ..............................27-28
3.1.2 种植面积广,产量巨大.............................. 28
3.1.3 分布广泛,专业性强.............................. 28
3.2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优势分析 ..............................28-30
3.2.1 农业资源丰富 ..............................28-29
3.2.2 农产品物流发展需求迫切.............................. 29
3.2.3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9-30
3.3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劣势分析.............................. 30-32
3.4现行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析.............................. 32-36
3.4.1 农贸市场物流模式 ..............................32-33
3.4.2 批发市场物流模式 ..............................33-34
3.4.3 大型超市物流模式 ..............................34-35
3.5 现行物流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36-37
3.6 本章小结 ..............................37-38
第4章 巴彦淖尔市农产品物流模式的优化 ..............................38-57
4.1农产品物流的优化原则 ..............................38-39
4.2农产品物流优化的基本思路与构架.............................. 39-41
4.3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的基本过程.............................. 41-55
4.4物流优化模式的优势分析及未来展望.............................. 55-56
4.4.1 农产品物流优化模式优势分析.............................. 55
4.4.2 农产品物流优化模式未来展望.............................. 55-56
4.5 本章小结 ..............................56-57
第5章 巴彦淖尔市农产品物流模式..............................57-63
5.1 资源保障措施.............................. 57-59
5.1.1 硬件资源保障.............................. 57-58
5.1.2 软件资源保障 ..............................58-59
5.2 技术保障措施 ..............................59-60
5.2.1 物流技术保障 ..............................59
5.2.2 信息技术保障.............................. 59-60
5.3 组织保障措施.............................. 60-61
5.4 政策保障措施 ..............................61-62
5.4.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61
5.5 本章小结.............................. 62-63
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总结,从交易费用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和第三方物流理论出发,对巴彦淖尔市农产品物流现行模式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巴彦淖尔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及现行物流模式,运用物流相关理论分析了巴彦淖尔市农产品物流现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及我国发达城市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经验,利用相关方法,对巴彦淖尔市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优化,提出了物流中心为主导的物流模式,并对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功能和选址进行可行性设计。最后,从资源、技术、组织以及政策四个方面来保障优化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的运行。本文的的结论如下:
(1)农业合作组织+物流中心+销售主体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是适合巴彦淖尔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模式。该模式优化了农产品的供应主体和销售主体,以农业合作组织为供应主体,将各销售主体整合成一个大的销售主体,规避了农户、零散消费者力量小的弱点,该模式的的提出为巴市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降低了库存,减少了采购成本,增强了巴市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与各现行模式相比,该模式克服了巴市现行各模式存在的农民出于弱势地位和信息化共享程度低的缺点,该模式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2)对巴彦淖尔市物流中心功能和选址的设计是优化巴彦淖尔市农产品物流模式的一项重要工作,工作的重点在于对选择的物流中心进行科学的项目考察评估,对物流中心功能的设计符合当地农产品物流的实际情况。本文根据重心法这一科学方法将巴彦淖尔市的物流中心设计在经济文化中心临河区,围绕该中心对巴市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优化设计,设计出符合巴彦淖尔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农产品物流模式。
(3)建立物流运输、技术、信息平台和合理设计平台功能是保障巴彦淖尔市物流中心良好运行的基础。建立物流运输、技术、信息平台和合理设计平台功能同时也有利于巴彦淖尔市农产品物流发展和巴彦淖尔市农产品物流模式的优化。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研究成果较为详实,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实证的研究,对影响巴彦淖尔市农产品物流现行模式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运用相关理论对现有模式进行优化,且设计了农产品物流中心,为当地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优秀农业硕士论文范文精选篇八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重要途径。它通过 3S 技术的应用,采集并处理与作物生长有关的环境因素,实际存在的空间和时间差异信息,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管理措施,以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农作物生理、化学参量的精确估算对于生物多样性评价、陆地覆盖表征、生物量建模以及碳通量估算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用遥感技术估测叶片和冠层水平上生化参量的时空变化规律有助于了解职务生产率、凋落分解速率及营养成分有效性,为资源管理,尤其是精准农业实施合理的田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作物生化参量的估算主要集中于色素(主要是叶绿素)和各种营养元素等。其中,叶绿素是农作物叶片的基本组成物质,也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其作为光合作用的重要载体,与植被的光能利用及转化效率密切相关。另外,叶绿素作为叶片中的重要含氮物质(分子式为叶绿素 a:C55H72O5N4Mg,叶绿素 b:C55H70O6N4Mg),对植物氮素含量,以及氮素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具有比较准确的指示作用。因此,快速获取农作物叶绿素含量可及时反映作物在某一阶段的健康状况和光合作用能力。
传统的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需要将叶片粉碎,经丙酮等化学药品进行提取,该方法测定的叶绿素含量精度较高,但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且比较耗时。目前一些叶绿素含量测定仪器可以快速无损的测定叶绿素含量,但是得出的只是相对值且采用的光谱范围较宽导致测量误差较大。所以,仅采用以上方法已无法满足快速、实时、有效的进行区域性范围的叶绿素含量估算。
高光谱遥感能反映作物精细的光谱信息,叶片中叶绿素对不同波段的吸收均可在高光谱数据中反映出来。目前,高光谱遥感技术进行叶绿素含量估算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一方面,基于地面实测光谱及其变换形式和地面同步测得叶绿素含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作物叶绿素含量光谱估算模型。另一方面,基于遥感影像进行叶绿素含量制图主要以 OMIS和 Hyperion等影像为数据源,进行小麦和林地等易于与其他植被类别区分的植被类型进行叶绿素含量估算。
选取多种作物混合种植区进行农作物分类,对特定作物类别采用同步地面实测光谱数据估算叶绿素含量,把估算模型带入成像高光谱数据进行区域叶绿素含量制图的方式会快速、直观、有效地反映作物长势情况,为作物估产和健康状况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光谱遥感农作物分类现状
早在1994年Joseph C就指出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有两个:(1)从每个像元中监测出其中包含的类别种类;(2)在保证不丢失信息的同时进行数据降维。Sebastian Mader 等提出一种从原始高光谱数据选取子集然后进行分类的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原始数据的协方差,通过剔除协方差较小的波段进行降维,然后进行最大似然法分类,该方法采用 Hymap 数据以耕地区(包括耕地和草地)为实验区,并采用 PCA 降维的方式进行数据压缩,然后分类,利用地面实测点进行以上两种方法精度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保证精度的同时能够提高运算效率。G.Camps-Valls 等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高光谱影像进行农作物分类实验研究。
通过对西班牙 Barrax 地区 Hymap 数据进行农作物类别划分实验,得出如下结论(1)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高光谱作物分类精度要好于神经网络方法;(2)选取训练样本进行神经网络分类方法不适于高光谱分辨率的数据分类;(3)支持向量机方法在四种不同类别场景表现出类似的精度,这表明该方法可成功检测出噪声波段。
高连如等认为高光谱图像处理的重要部分就是图像的降维和分类。在降维部分其采用改进的 MNF 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到了图像中低频信息的干扰、地物的随机分布和噪声的随机分布等因素。高光谱图像的混合像元分解从端元提取和丰度反演两部分进行。端元提取结合 PPI 和 ACO 两种方法。最后选用 HJ 高光谱图像进行实验,基于优化 MNF 变换后降维数据分类精度达到 0.8704。张丰等利用江苏常州市金坛良种场一景高光谱 PHI(2.5m)数据,利用自己设计的混合决策树分类算法进行水稻精细分类研究,测试样本总体分类精度达到 94.9%。刘亮等指出农作物精细分类是农业遥感和农作物遥感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的进行农作物信息提取能够有效的保证灾害监测,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作物估产。而成像光谱数据可以在很窄的波段范围内进行成像,从而区分出农作物精细的光谱特征。
选用北京顺义地区成像光谱数据通过逐级分层分类方法逐级的筛选不同地物类别,最后进行农作物信息提取与挖掘的基本思路和步骤,成功的分出水体、水稻、菜地、玉米地和居民地等,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高光谱反映地物精细光谱特征的特点,结果显示精度达到 95%,童庆禧[等指出光谱角度填图方法通过计算参考光谱与计算光谱之间的广义夹角可以得出二者地物类别间的相似程度,两个光谱间的夹角越小,说明两光谱越相似,二者越接近同种地物,光谱角度方法最大的特点是与光谱的向量模无关,比较的是两个光谱的相似性。韩文超,田庆久等采用改进的光谱角分类方法应用于混合像元分解中,经实验证明采用该方法可明显提高混合像元分解精度。王正海,张红军利用决策树方法对光谱角制图法。
第 2 章 叶绿素高光谱估算原理
2.1 高光谱估算叶绿素理论基础
传统的多光谱遥感针对于农作物类别划分及健康状况的应用主要基于作物在红波段的反射谷,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峰和中红外波段叶片水的吸收来进行。但是由于多光谱波段较宽,且波段数目较少,无法进行混合种植的波谱特征相近的农作物类别的划分。随着作物植株增高使得 NDVI 指数因高植被覆盖度达到饱和,对作物理化参数不敏感。以上分析表明传统的多光谱遥感无法满足农作物专题信息提取和健康状况监测的要求。
高光谱遥感采用较窄的波段来获取农作物信息,可以反映其精细的光谱特征。不同叶绿素含量,不同土壤下,不同含水量,不同氮素含量和不同物候期的同种作物类别在高光谱中呈现出较明显的光谱差异,不同作物类别在以上相同条件下也呈现出明显的光谱差异。根据这些光谱差异可以半定量乃至定量的进行作物健康状况和不同理化参量的估算。
第3章 数据源与数据预处理............................ 20-32
3.1 研究区选取............................ 20-21
3.2 数据源 ............................21-23
3.3 Hyperion 数据预处理 ............................23-30
3.4 地面实测光谱重采样............................ 30-32
第4章 玉米专题信息提取............................ 32-40
4.1 数据降维............................ 33-36
4.2 端元提取 ............................36-39
4.3 专题信息提取 ............................39-40
第5章 叶绿素含量估算与空间制图 ............................40-50
5.1 相关性计算 ............................40-46
5.2 叶绿素含量回归分析与估算 ............................46-47
5.3 叶绿素含量空间制图 ............................47-50
结论
本研究采用星地同步观测数据,对星载 Hyperion 数据进行预处理并进行玉米覆盖专题信息提取,“我国典型地物标准波谱数据库”提供的地面实测光谱数据与实测叶绿素含量数据建立叶绿素估算模型,将估算模型带入以上玉米专题信息进行区域内玉米叶绿素含量制图。经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1)需对 Hyperion 高光谱数据和地面同步实测光谱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数据预处理,以保证专题信息提取和估算模型建立的数据精度。波段剔除去掉质量较差和水汽吸收波段;图像裁剪过程和投影变换保证遥感影像和地面实测光谱数据的坐标及范围统一;绝对辐射值计算过程计算得到 Hyperion 的真实光谱反射值;坏线修复处理修复了特定波段内的零值坏线;条纹修复过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去除 n 行条带的同时较好的保存了光谱信息;Smile 效应去除消除了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 Smile 效应;经过大气校正处理得到地物的反射率数据。地面实测光谱数据与高光谱影像光谱分辨率不一致,为了保证将地面实测数据的估算模型带入遥感数据,对地面实测光谱数据以遥感影像为参考进行光谱重采样。经过以上预处理得出专题信息提取所用的较高质量的 Hyperion 反射值数据和估算模型建立所需的地面实测光谱数据。
(2)基于 Hyperion 高光谱数据进行研究区玉米覆盖专题信息提取,首先,经过 MNF 变换方法进行数据降维,选取特征值较高的前面的主成分作为信息提取的信特征。对降维后的数据提取纯净端元指数,将纯净端元指数图像设置阈值并在 n 维可视化空间显示,同一地物类别在特征空间中的位置相近,通过在 n维可视化空间中选取各地物类别样本区域。采用光谱角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经地面实测点验证,玉米覆盖区分类精度为 67%。
(3)对各原始光谱及其变换形式与叶绿素含量进行相关性计算,并计算各光谱特征与叶绿素相关性,得到相关性最高的光谱参量(PRI 指数)与叶绿素含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将估算模型带入遥感图像制作叶绿素含量空间分布图,该分布图可直观显示作物叶绿素的空间分布状况。
优秀农业硕士论文范文精选篇九
第 1 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农作物的营养品质,如蛋白质、水分、纤维素、淀粉、氨基酸等,对其经济价值和后期加工利用前景有重要的影响。水分是作物的重要组分,水分亏缺直接影响作物的生理生化过程;氮素是对作物生长和品质影响最为显著的营养元素;叶面积指数是反映作物长势与预报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农学参数。采用常规分析方法进行上述农作物参数检测时,所需化学试剂多、操作步骤繁琐、测定速度慢、样品需要预处理,而且产生的废弃物极易污染环境。因此,迫切需要快速无损的农作物品质检测技术。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是一种集现代电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光谱分析技术[1]。该技术通过农作物的光谱分析实现品质检测,具有方便、快速、高效、准确、成本较低、不破坏样品、不消耗化学试剂、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与常规检测方法相比,更适用于农作物的品质检测[2]。随着遥感技术、MEM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不断的成熟和普及,促进了光谱学原理以及光谱仪器加工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也对光谱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分辨率和更高灵敏度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出现的商品化的微型光谱仪实现了光学、机械和电路系统设计的微型化,系统结构紧凑合理,成本低,并且能保证良好的光谱分辨率。微型化的光谱仪由于其操作的智能化和使用的便捷化正逐渐应用于众多科研和检测领域,拓展了光谱仪器的应用范围,是目前光谱仪器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而在光谱仪所应用的农业、化工业、食品、医学等领域中,尤其在农业中的表现较为突出。相关的光谱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确定作物农学参数与光谱反射数据之间的定性及定量关系,进而建立作物农学参数的光谱诊断和预测模型。
1.2 便携式光谱仪的发展现状
自从1895年Kirchhoff 和Bunsen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结构完整的光谱仪以来,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光谱仪开始实现光电化,提高了工作速度和分析精度,而且便于实现自动化。1944 年赫斯特和狄特第一次介绍了一种光电直读光谱仪,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光电光谱仪器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系列。随着光栅制造工艺的发展,使光谱仪器发展更快,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为了不降低光谱仪器的分辨能力,同时又要提高光强,这样采用空间色散原理的光谱仪器就不能适应了,于是采用干涉原理分光的的光谱仪器就应运而生。目前所使用的光谱仪器也主要是基于物质色散、多缝衍射、多光束干涉这三种原理。在光谱仪器分光原理发展的同时,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光谱仪也整体朝着高精度、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光电接收器件经历了由单一接收器件到探测器阵列的发展;对光谱信号的测量分析也从静态发展到动态;光谱仪器一步步走向成熟和完善,操作越来越方便,体积也越来越便于携带。微型化的光谱仪器在工作原理上与传统的光谱仪器相同,所以无论以何种形式实现微型化,系统都必须包含光谱仪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即光源、分光系统、光电探测器及外围电路、驱动及各底层软件、应用程序,其结构框图如如图 1-1 所示。
第 2 章 便携式光谱仪嵌入式 Linux 软件系统
构建根据对国内外便携式光谱仪整体结构的了解,以及对光谱探测过程的分析,要实现仪器的光谱数据实时采集与数据分析等智能化功能,要在现有仪器光学及嵌入式硬件的基础上,完成嵌入式人机交互应用程序的开发,同时实现触摸屏驱动对应用层软件的支持、文件系统的修改,已达到便携式光谱仪嵌入式软件系统的整体协调配置。
2.1 嵌入式 Linux 系统的整体
软件构成嵌入式系统,广义地讲,凡是不用于通用目的可编程计算机设备,就可以算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狭义上而言,嵌入式系统是指以应用为核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和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15]。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可以分成 3 个阶段:分析,设计和实现。分析阶段是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及需要完成的目标;设计阶段主要是解决如何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完成用户的要求;实现阶段主要是解决如何在所选择的硬件和软件基础上进行整个软、硬件系统的协调实现。可见,嵌入式系统是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综合体。它通常由嵌入式处理器、外围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等几大部分组成。嵌入式系统中的 Bootloader 是系统复位后首先要执行的代码,通过它我们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的状态,以便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准备好正确的环境,它在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起着枢纽的作用。由于 Bootloader 是高度依赖于硬件而实现的,对于每种特定的平台都需要移植一个 Bootloader,一个好的 Bootloader 将大大提高操作系统移植的稳定性并大大减少操作系统移植的周期。Bootloader主要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用汇编语言编写,主要工作包括关闭中断,初始化通用口和各种控制器,速度以及时钟,初始化存储器,设置堆栈等。这些初始化工作完成以后进入第二阶段,它一般用C语言编写,主要工作是跳转到C程序入口点,初始化处理器以及各设备驱动,设置Linux内核参数,然后引导启动Linux。
第3章 光谱仪嵌入式人机交互软件的研发 ..................................33-57
3.1 软件系统设计思想 .................................. 33-36
3.2 QT/Embedded 的技术分析 .................................. 36-37
3.3 便携式光谱仪应用程序中控件布局 ..................................37-48
3.4 便携式光谱仪测量操作软件 .................................. 48-56
3.5 本章小结 ..................................56-57
第4章 基于PC机的光谱数据处理系统 .................................. 57-77
4.1 基于PC机的光谱数据 .................................. 57-61
4.1.1 LabVIEW 系统简介 .................................. 57
4.1.2 光谱数据处理软件 .................................. 57-61
4.2 田间试验 .................................. 61-67
4.2.1 材料与方法 .................................. 61-64
4.2.2 光谱数据预处理及数据 ..................................64-67
4.3 光谱信号预处理去噪算法 .................................. 67-75
4.4 本章小结 .................................. 75-77
第5章 基于光谱分析技术 .................................. 77-95
5.1 光谱分析技术反映 ..................................77-78
5.2 光谱分析技术的理论 .................................. 78-80
5.3 光谱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 80-90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便携式光谱仪及其应用软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结合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作物参数测量中的应用,完成了便携式光谱仪的软件测量系统的设计,基于现有光学系统和硬件平台,完成嵌入式人机交互应用程序的研发,实现嵌入式软件系统的整体协调配置,并研究光谱数据的降噪算法,保证初建农学模型的准确度。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点:1. 确立了便携式光谱仪软件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校准及相关配置实现触摸屏对仪器上层应用软件的支持,并对嵌入式文件系统进行修改,为人机交互软件的开发及功能实现打下基础。2. 依据光谱分析软件的需求及 MV 系统架构,设计嵌入式软件界面各控件的整体布局,并实现软件的数据实时显示、光谱图的放缩、光谱数据保存、暗电流的检测与去除等多种功能。3. 建立了基于 PC 机的光谱仪数据分析系统;利用该数据分析系统,对自主开发的便携式光谱仪采集的多组田间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处理结果与 ASD 公司的光谱仪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另外,根据光谱信号的特点,分析了小波去噪和小波包去噪算法的理论差异,同时基于传统软硬阈值法提出了新阈值小波包去噪算法,并以便携式光谱仪采集的数据为标准光谱,对其加入周期性随机噪声,通过仿真实验实现去噪效果的评价与比较。4. 为进一步利用本便携式光谱仪完成光谱反演,从光谱分析方法的理论角度,综述了光谱分析技术和农学参数的光谱反演方法及应用,并进行。基于上述工作,完成了便携式光谱仪的嵌入式软件系统的设计,系统工作正常,运行稳定,实现了光谱仪独立获取光谱信号的人机交互的操作界面,并进行光谱数据预处理分析,综述了农学参数的光谱反演方法及应用,并采用经验模型法中的最小二乘法进行农学模型的初建。通过对本课题深入的研究,由于时间的仓促以及作者本身水平有限,课题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1. 要实现便携式光谱仪对多种农学参数更加智能化的在线测试,需要将农学参数的监测模型编写到应用软件中,这要求使用本仪器针对作物进行大量试验获取光谱数据,最终确立准确的农学参数模型。2. 由于农学模型仍在不断改进之中,尚无法确定嵌入式光谱仪应用软件和基于 PC 机的数据分析系统的功能的拓展,今后可针对农学参数分析的功能需求,对软件进行升级。
优秀农业硕士论文范文精选篇十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初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澳大利亚昆士兰格里菲思大学科学学院的学者们指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关键之点是:科学和技术活动不是孤立的,都是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情景中实现的。因此、我们要了解在现代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我们必须了解科学是如何影响更大的社会。我们也必须了解这个更大的社会如何影响科学。’,①无论是学界还是社会舆论始终把人的社会福利看作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的目的,因此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在西方国家中,人民的社会生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明显分离,有学者就认为这是由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互脱节所造成的,于是提出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论题,作为对这种现象的学界反应。现今整个社会,已经开始进入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方面出现了科学技术社会化,其标志是:从小科技到大科学技术产业化、科技、教育、经济一体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科学技术化,其标志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社会生活的科技化、未来是科学技术的社会。它说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己经作为一个独立的客体呈现在人类的面前,促使认识主体即人去认识它,把握它的本质和规律。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的交互与流动已成为社会变动的基础;传播媒介作为沟通和融合科学技术与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桥梁,日益成为拓展人与科学技术社会空间的重要介质。.科技传播成为近十年来学界关注的焦点。西方科学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是科学技术和社会互动关系研究的重要领域,是中国学界研究的应有之意,是中国学者力担的课题。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1949年之前,国内为数不少的学者已在宏观方面对中国农学的发展问题以及云南的现实性问题有所论述,前者中较有影响的有:《怎样建立科学化的中国农业》、《西洋科学与中国农业》、《农业推广与民众教育》、《普及农业科学制度在河北定县试行四年之情况》、《化学肥料与我国农业前途》、《农业与农学》等;后者有:《云南之危机》、《云南改进微言》、《云南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西南的农村教育》等。由于时论者要么是社会舆论家,要么是农业改良、推广的“热心人”、力行者或是主导者,身份特性使他们在农学、社会与国家关系上的论析存在较多提示和说服的内容,难于超出现实经济利益的拘囿,因此也就缺乏哲学的统领和社会科学的高度。更因其“身在此山中”,加之近代中国时事易变的时代特殊性,难免对此类问题有“难识庐山真面目”的缺陷。这是时代的一种必然。
2析近代云南农业科学引育
由近代始,我国运用了区别于传统的优存去劣、优中选优的科学育种方法。1892年由外国引进陆地棉,作为我国运用新法选育良种的起点气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有57年的历史。云南新种引育与全国相比稍迟,无独有偶,也是由引种美种陆地棉开始,落后了19年由1911年设立开远棉场起试种美棉。近代以来,全国一直将主要力量都放在稻、麦、棉三种作物的选种育种上,对于其他农产品的引育虽有育成新品种,但用力少,成就少。云南顺应全国亨}种陆地棉之势,也为补益本省漏厄,设置棉场,进行科学引种试验。从近代云南农学书刊中看,对于棉花和烤烟两种农作物的记载最为清晰全面,足见得近代云南着力于此两种农作物的弓l育事业,两种事业都经历了种种磨难,但从此也积累下了科学弓}种、系统试验的近代农业选育方法。在其他稻、麦、茶等农作物,茶花等园艺品种,甚至在畜牧品种选育中都有应用这些科学引育、选育的农学思想方法,获得一些成就。、:卜_一下面即依靠云南植棉和烤烟两种事业详实可见的文献材料,剖析其曲折发展历程背后所指引的近代云南农业引育新知。从悉数两新种作物引育史实出发,以其他鲜有记载的品种引育为之佐证,窥一斑而见全豹,得近代云南农业引种与育种的科学方法。
2.1云南植棉事业波折
中国植棉历史至少有两千多年,云南的植棉历史正好可以溯源至棉花的传入之时。云南鲁甸李士厚1936年作《木棉考》,根据《太平御览九州记》中的记载认为云南木棉织布始于汉代,“哀劳有梧桐木,其华揉如绦,民绩以为布,幅广五尺以还,洁白不受汗,俗名日桐华布,,@;又查南中志曰:“云南郡亦出桐华布(桐子脱,今补)’,③。另有《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载,云南西部哀牢人己种棉织布。④木棉在中国历史文献上屡见不鲜,例如元朝大司农司篇《农桑辑要》、徐光启《农政全书》、褚华《木棉谱》等,对木棉的传入、品种、种植、管理、轧花、弹花、纺织等都有记载。我国农史学科奠基人石声汉根据这些典籍记载认为:古代棉花传入我国的两条路径,即从南路传入云南、广西、广东和从西路传入新疆、甘肃。晋时古哀牢国人和票」国人(今日云南缅甸边境上的居民)已经用木本棉花织:布,植物名称叫“桐’,或“童木’,。①据文献年代推断认为自汉云南有木棉的说法不无道理。不过这里所说的“棉”,正如石声汉所定义的是一种“木本棉花”,属锦葵科海岛棉,并非锦葵科草棉,更非木棉科攀枝花。云南李士厚述:“又有攀枝花者,亦木棉,而非哀牢之种,,@;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张天放在云南棉业开创中写到:“因木棉有多种,并不是攀枝花,乃系一种多年生的埃及棉。查吾国西南各省(滇黔桂粤)攀枝花树甚多,;亦称木棉树’,③。近代在云南着力培育的木棉即是这种古代就传入的锦葵科海岛棉。实际上,云南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一直都在致力于美种陆地棉的引育,尽管几十年来在引种、驯化和培育研究上获得颇多经验,但始终不见起色,放弃而改植木棉。
3 析近代云南农业科学思想....................................... 37-55
3.1 田间试验的手段应用 .......................................37-41
3.2 植物系统分类的建立 .......................................41-45
3.3 作物土壤肥力的探索 .......................................45-48
3.4 深入病虫害微观领域....................................... 48-51
3.5 遗传规律的姗姗来迟....................................... 51-53
3.6 小结 .......................................53-55
4 "量"的考察——学术趋势....................................... 55-73
4.1 学术化编著形式....................................... 55-59
4.2 内容的量化分析....................................... 59-66
4.3 《中华农学会丛刊》....................................... 66-71
4.4 小结 .......................................71-73
5 "质"的剖析....................................... 73-88
5.1 从绅士蜕变到农学学者....................................... 73-78
5.2 平行与垂直的不同受者 .......................................78-81
5.3 近代农学书刊传播模式 .......................................81-87
结论
通过以上四个部分的钩沉发微,我们对云南近代农学书刊中若干学术问题的文本分析,不仅探讨了西方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在云南的传播情况,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中折射出的农学引进状况与当时社会状况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这些情况又都反映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般性问题。恰如打捞上来的一株水草,通过对它做标本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生长于其中的水文状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及水生植物生长与水文关系的一般性问题。如果说以上我们通过云南农学期刊当中若干问题的研究,通过尘封的史料,复原了这些问题在当时是什么,那么以下笔者的着力点将力图回答这一问题为什么。当然,这一问题可以从不同的学术视野进行不同的探讨,得到不同的答案。笔者则是从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视角,试图从近代西学与中国社会变迁的这样的大视野,阐明近代云南农学研究成就及其实践的社会土壤,一由近代云南知识分子对近代云南农业推广的认识,挖掘近代云南农学对西方农学吸纳中的价值取向、指导思想背后的深层次的历史、社会以及文化的成因,并以默顿以及相关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农学、农业实践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尽管这种案例研究法的可靠性、科学性在社会科学界一直被一些学者质疑,甚:至就连这种方法的重要代表人物罗伯特•K.殷也认为案例法缺少精确性(定量分析)、客观性和严谨性,①但笔者除了尽可能用一些统计图表加强定量分析(精确性),尽可能多地引用当时的原始文献说明当时的问题(客观性),并且有多少原始材料说多少话(严谨性)外,本文主要目的旨在针对云南近代书刊进行个案研究,并不敢奢望由此得出科学、技术与社会这一学科领域的一般性结论。仅一是试图通过对云南近代书刊的个案研究;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一般性问题进行一些哲学的反思。所得结论亦为笔者个人管见,仅供理论界前辈参考。身为后学,还望学者界内专家不吝赐教。在前四部分对近代云南农学书刊中的科学内容和书刊与社会互动关系分析之后,将解答为什么近代云南农业科学有所精进但农业实践相对落后这一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