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生鲜农产品流通组织和流通模式也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自发流通模式、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等流通渠道日渐被越来越普遍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所替代。供应链组织模式以其有助于合作主体利益的一体化、有效延伸产业链条等优势,成为现代市场条件下富有竞争力的组织模式,在其他产业当中已大量存在。在生鲜农产品流通领域,构建稳定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也已成为解决生产组织弱小、流通成本高昂、交易效率低下、质量难以保证等主要问题的组织重构方式。自 2008 年以来,我国政府在推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方面的力度和措施显著增强,出台了一系列组织和制度。如 2008 年商务部和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供应链模式;2011 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旨在加强产销衔接,进一步催生了新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2014 年-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仍要求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积极推进“农批对接”“农超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农超对接”的流通模式能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和信息失真,通过超市与合作社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能实现合作关系的稳定和效率的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织农户生产和销售方面具有其特有的优势,“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流通模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发展前景。而目前我国“农超对接”的比例和规模只有 15%左右,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没有取得突破性的发展,该模式的发展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供应链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基于自利行为上的合作关系,因而供应链成员的战略合作关系、信息共享程度及利润分配合理与否就成为供应链研究的重点内容。其中,供应链的稳定性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就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而言,学术界对其研究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概念、内生不稳定的原因、影响供应链稳定的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弗雷斯特(Forrester,1961)关于“需求波动放大效应”的研究,是供应链稳定性研究的基础。市场需求信息向供应链上游层层放大,上游的供给量严重大于需求量,他认为供需不均衡可以通过企业行为方式的变化降低运行风险。Lee3(1997)认为下述原因导致“牛鞭效应”的产生:(1)过去的需求信息是本期生产的依据;(2)订货商大批量采购,造成供需的大幅度波动;(3)供应商对短缺成本与持有成本之间的博弈,造成供需不平衡;(4)价格波动改变供应商持有商品的预期。威尔丁4(Richard Wilding,1998)将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原因归纳为需求放大效应、混沌现象和并行互交式。他认为供应链是动态的复杂系统,基于关键输出的系统模拟和非线性动态分析是供应链再造的关键。
……..
第 2 章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研究的基础理论
2.1 基于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费用不可避免,且不同的组织方式产生的交易费用也不尽相同,因而成为研究合作关系的理论基础。科斯(Coase)在《企业的性质》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的概念。市场交易费用分为信息搜集成本、谈判和签约成本、履约和监督成本。第一,信息搜寻成本主要体现在交易前合作伙伴的搜寻成本和价格发现成本。如为构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而依据标准寻找可能的合作伙伴、考察其竞争实力、调查市场上生鲜农产品的价格等。生鲜农产品的种植者的信息搜寻成本越低,说明其寻找生鲜农产品的收购商越容易,从而会降低对某一个收购商的依赖程度,被敲竹杠的可能性越小。第二,谈判和签约成本体现在交易发生时的谈判成本和签约成本。如供需双方为签订契约对生鲜农产品质量等级的划分、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确定、物流运输和争议解决方式的谈判。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人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的存在,交易方签订的契约不可能预测到所有问题,是不完全的,这可以通过制定关系契约或柔性契约的方式加以解决。第三,履约和监督成本是对签订契约后交易方是否履行及是否按约定履行的监督成本、诉诸法律的成本、违约成本等。如对生鲜农产品交货时间、品种、数量和质量的监督,在我国,生鲜农产品种植者的小规模经营,使得收购商对农户使用生产资料情况的监督成本过高,在监测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难以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威廉姆森(Williamson)提出人的行为假设、交易特征因素及相应的治理结构。人的有限理性假设意味着交易方无法制订完全契约,但如果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人完全可以信赖,那么就可以依赖不完全契约。正是因为交易方的不诚实、欺骗等机会主义行为造成高昂的交易费用。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常出现机会主义行为:由于监督成本高昂,农户存在超标使用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情况,导致生产质量不合格,或在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格时,违约按市场价对外出售农产品等道德风险;收购方利用其信息优势,故意压低生鲜农产品收购价格等敲竹杠行为。
………
2.2 基于运筹学的博弈理论
博弈论研究理性的博弈双方为实现目标和策略最优的数学模型。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博弈参与者是制定决策的各成员,如生产者、购销交易方等;博弈信息如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和质量、库存、销售、需求预测、付款周期、发货提前期等信息;博弈次序通常是动态博弈,即在考虑他人博弈决策或行动的情况下做出自己的决策;决策函数是利润或成本函数,并采取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战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在博弈时具有选择合作与否、合作对象、合作期限、合作范围、合作方式等权利。就合作期限而言,有限次重复博弈在合作最后一期,与一次博弈类似,容易陷入囚徒困境;而无限次重复博弈一方的欺骗和违约行为,交易他方存在报复的可能,因而,为避免合作他方的不合作或报复,该成员会选择遵守合约。而要确保无限次重复博弈,就必须消除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即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使机会主义行为无利可图,以促进合作的长期进行。“委托—代理”关系基于委托方和代理方获得的信息数量及质量不一致,在信息不共享的情况下,很容易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导致工作的非协作和低效率。究其原因,一方面,供应链成员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函数,目标不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无法监督或监督的成本高昂,合作方因这种不对称信息有利可图而不惜违约。
………
第 3 章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模式现状.........16
3.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涵义及参与主体特征...... 16
3.2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模式现状.... 19
3.2.1 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 19
3.2.2 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流通模式........ 20
3.2.3 超市为核心的流通模式.... 21
3.3“农超对接”不稳定的表现....... 23
3.4 小结......... 24
第 4 章“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25
4.1“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涵义..... 25
4.2“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27
4.3 小结......... 33
第 5 章 太原市“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35
5.1 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样本情况........ 35
5.2 调查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36
5.3 太原市“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影响......... 46
5.4 结论.... 53
5.5 小结.... 55
第 6 章 增强太原市“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建议
6.1 增强超市的实力
(1)缩短超市结账周期。结账周期长是阻碍“农超对接”的一大障碍,结账周期长,势必要求合作社垫付这一期间的人工和其他成本,而合作社没有能力垫付资金,农户也不愿意垫付价款。因此,哪家超市能够解决结账周期长的问题,合作社就更愿意向哪家超市供应生鲜农产品。
(2)完善超市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增强指导农业生产的能力。目前,太原市超市的订单信息主要通过电话、传真和邮件的方式传输,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这是农超对接比较欠缺的内容。超市通常在前一天向合作社下发第二天的订单,合作社在这天组织人员采摘和包装,并在第二天送到超市的配送中心,再向各门店网络配送。未来要提高生鲜农产品经营的信息化水平,广泛推广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电子标签技术、时点销售系统和电子订货系统等,进一步推广品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管理技术。这需要超市:第一,建立 POS 系统,分析终端消费者需求偏好信息并预测未来的需求变动,指导合作社的农业生产活动;第二,建立超市配送中心信息系统,有效实现商品位置信息、库存信息、配送信息的传输,提高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并实现这些信息的共享;第三,建立EDI 信息交换系统,实现超市需求信息与合作社供给信息的共享,实现双方业务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
结论
我国 60%以上的生鲜农产品经批发市场流通,但是这种模式存在流通环节长、损耗巨大、信息不畅等弊端,批发市场的交易主体是“讨价还价”的竞争关系,供应链运行不存在稳定可言。而农超对接可以弥补这些弊端,具有交易成本比较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是交易特征适配下的治理模式选择。但是这种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超市与合作社的力量不对等,对接的范围仍然有限,供应链的运行仍不稳定,本文以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农超对接”的稳定、有序进行。本文认为外部环境因素及供应链内部因素是影响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其中,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政治经济环境、技术因素、市场环境因素是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农超供应链成员的个体实力、合作的亲密程度和合作的协调程度是供应链内部因素。本文用 SPSS 软件实证分析了影响太原市“农超对接”合作稳定性的因素,将关键影响因素概括为:(1)超市方面:结账周期、信息系统完善程度、对接服务能力(2)合作社方面:物流仓储设施、违约情况、知名度(3)合作亲密度方面:合作收益比较情况、合作收益分配公平性(4)合作协调度方面:信息共享程度、信息指导农业生产的能力。本文认为,增强太原市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需要增强超市和合作社的实力,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信任沟通机制,发挥政府的桥梁作用。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