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0 世纪 30 年代,都市农业的概念应运而生,它主要是指位于城市内部或周边地区,依托自然景观及农业资源,将农业生产、农业经营、观光旅游融合为一体的农业。换而言之,都市农业是打破传统农业生产的局限性,将生活、生态也融合进来,以形成“三生”一体的产业;是依靠城市经济、服务城市居民、迎合城市发展、纳入城市规划的农业。都市农业作为新兴产业,已经被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所认可,并广泛地开展实践。21 世纪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城镇化率的快速增长和大都市圈的加速形成无疑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存质量问题暴露出来:城市中的居民终日与“霾”相伴,早已忘记了天空的颜色;周末想出门散心,举目远眺是一座高过一座的“地标建筑”;想呼吸新鲜空气,感受青草的芬芳,只能买空气净化机放在家中,想象着绿绿的草,红红的花。这些使人们认识到,城市里同样需要有绿色,需要有新鲜的瓜果蔬菜,需要能够放松身心的净土,这些都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一些发达国家在 20 世纪中叶就开始发展都市农业,并且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成功。我国都市农业 20 世纪 80 年代才开始起步,发展至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长春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同时也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发展迅速。高速的发展带来 GDP 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幸福感下降、城乡二元化加剧等一系列问题。长春市本身并没有天津、上海那样发达的交通和经贸,这就意味着周边地区的交流和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孤掌难鸣,而可以有效促进周边交流的方法之一就是大力发展都市农业。都市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来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壮大经济发展体系,而且可以有效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提供就业,打破城乡二元化格局。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最早关于都市农业的研究来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1],可以追溯到1826 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在其著作《孤立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中提出的“农业区位论”中对“农业圈”的研究,该理论论述了市场距离对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生产集约程度的影响;确立了土地利用方式的区位规律性和优势区位的相对性这两个重要的基本概念[2]。事实上,早在 19 世纪初德国政府就向市民提供小块田地,建立了自给自足的“小菜园”,并于后半叶正式建立了“市民农园”体制,确立了“市民农园”发展形式[3]。在亚洲范围,日本最早提出“都市农业”概念。在 1930 年出版的《大阪府农会报》期刊上,文章使用了“都市农业”和“城市地区农业”等用语[4]。而作为学术名词,“都市农业”最早则是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 1935 年发表的著作《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5]。1969 年,日本东洋大学矶村英一教授提出了“都市第三空间理论”,认为现代都市除了具备第一空间(提供居住场所)及第二空间(开展各项产业活动)外,还必须有足够的第三空间,使得市民能够享有阳光和绿地。1974 年,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尾孝岭提出了“环境农业理论”,认为在快速都市化地区,农业应由传统上的以粮食生产为目的,转化为以环境安全及提供休闲为目的[6]。在欧美方面,1950 年,欧文•霍克使用“都市农业区域”一词,1977 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发表了《日本农业模式》一文,正式提出“城市农业”(Urban Agriculture)概念[7]。
………..
第 2 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都市农业的基本概念
由于都市农业涉及广泛、牵扯问题复杂多样,故国内外对它的定义一直是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定论。基于文献的阅读和资料的整理,本文认为,都市农业是指分布在城区及都市间隙,依靠都市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及经营观念的改进,它摆脱了“计划经济”型农业的发展模式,更多的是受“市场经济”主导,它将更快、更准确的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内部调整,以期获得更高的效益,它不再只满足于生产农产品,而是更多地将环保意识、服务意识融入进来,使其更加多元化、现代化。为了更准确、更丰富地阐释都市农业的内涵,本文将从都市农业的特征、功能、类型三个方面详细地进行论述。都市农业依附于大城市,可充分凭借大城市提供的信息、市场、交通网络平台,开展打破区域界线的农产品生产和经营。从某方面来说,都市农业已经倾向于朝工业化、市场化发展。通过市场将成百上千的生产经营者与散布在各个地区、不计其数的消费者紧密连接在一起,快速有效地依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以期达到最优,进而通过市场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基地化。在市场经济作用下,都市农业的生产经营具备高度针对性,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做出产业结构调整,以期做到有的放矢,为市民及时提供所需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样可以减小市场风险并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
………..
2.2 理论基础
1826 年,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J.H.Thuner)发表了《孤立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这一著作,依据其多年的农场经营经验首次提出了农业区位论。为了得出这一结论杜能作出了一系列假设,包括只有一个中央城市、马车是唯一的运输工具、土地质量都一样、距离城中央 50 公里以外都是荒芜的土地,将其彻底隔离成为独立国等等。以农业生产是为追求地租收入最大为前提条件,杜能提出了地租收入公式,即:R=PQ-CQ-KtQ=(P-C-Kt)Q 。其中,R 为地租收入,P 为农产品市场价格,C 为农产品生产成本,K 为距离市场(城市)的距离,t 为运费率且不同产品具有不同的运费率,Q 为生产数量。根据这一公式可以看出,同一种作物即 t 不变时,距离城市越近 K 越小,R 越大,相反 K 越大,R 越小,当 K 达到一定距离致使 R=0 时,则达到了该作物的耕作极限。将作物 K=0(城市中)与 R=0(耕作极限)相连接形成曲线,由于不同作物 t 不同,所以曲线斜率不同,自由农业、林业等较难运输的作物 t 高,斜率大,反之畜牧类 t 小,斜率小。因为农业活动是为追求 R 的最大化,故形成了杜能圈(图 2.1)。第一圈是高集约化、高效益的自由农业圈,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产品,如鲜奶、蔬菜;二圈是林业圈,生产供应城市用的柴薪、建筑木材和木炭,由于其体积和重量都较大,故需在离城市较近的地带;第三圈是轮作农业圈,主要种植谷物和饲料作物,无休闲地;第四圈是谷草式农牧圈,为谷物、牧草、休耕的轮作地带,并且有一定的荒地;第五圈是三圃式农业圈,将土地一分为三,黑麦、大麦、休闲,三区轮作,是最粗放的谷物种植圈;第六圈是畜牧业圈,此圈为杜能圈最外围,自它以外皆为荒地,地租为 0。农业区位论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层次性描述却值得借鉴,从长春都市农业的布局情况看,虽然不是照搬杜能圈的六个层次,但的确可以找到它的影子。
……….
第 3 章 长春市都市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17
3.1 长春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17
3.2 长春市都市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23
第 4 章 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的实践及启示.....29
4.1 国外都市农业 ..........29
4.2 国内都市农业 ..........32
4.3 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35
第 5 章 长春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38
5.1 合理规划,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38
5.2 改善用地问题 .........39
5.3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39
5.4 加强投资力度 .........40
第 5 章 长春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合理规划,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长春的农民大部分仍旧思想保守,多年来流传下来的观念使得他们更倾向于传统农业,再加上都市农业是新兴产业,其高投入、长周期的特性使得他们更加不敢轻易尝试,此时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显得尤为关键。解放保守思想、转变传统观念、创新发展机制、完善经营体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并协调相互之间的配合,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等,都离不开政府的参与。长春都市农业作为依附长春发展的一个整体,在开展前应做好详细的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以保障其在正确的方向上发展。由于都市农业本身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发展牵涉领域较多,故发展规划也需要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制定,以保证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不同区域在经济、生态、资源等方面的情况不尽相同,比如净月经济开发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可以充分依附净月潭这一 AAAAA 级景区,大力发展“农家乐”、“一日游”等体验观光农业;双阳区的设施农业发展较为完善,可以开展“采摘节”、“精品果蔬团购”等项目。只有有所侧重、有针对性的规划才可以充分利用优势项目,积极带动区域农业快速发展。随着都市农业的发展,一些新问题、新现象势必会出现,这时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自身不断积累的发展经验并借鉴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构成,大胆创新,以使都市农业保持较高生产经营效率。
……….
结论
都市农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发展都市农业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市民提供优质农副产品,更可以改善都市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而且都市农业的发展可以减缓就业压力,降低失业率,同时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项极具发展意义的产业。长春都市农业起步较晚,发展经验欠缺,但从发展至今也初步形成了规模:莲花山、净月的绿色生态型农业,双阳奢岭、净月新湖的设施型农业,关东文化园、双阳御龙温泉的休闲型农业,以及特色会展农业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不可忽视,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含量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经营规模普遍过小、劳动力素质偏低、用地问题突出等。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深入研究及国内外都市农业成功经验的借鉴,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概括起来包括以下 4 个方面:加强政府对于发展都市农业的支持力度并制定科学规划、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的现象并积极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开办院校培训都市农业从业人员并建立健全的具有吸引性的人才引进机制、扩宽都市农业融资方式并建立强有力的都市农业资金支持体系。今后,长春应当按照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设想,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加快并完善农业结构调整,将具有长春特色的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会展农业做大、做强,在提高农业产值、为农民提供就业创业机会的同时,进一步改善长春市生态坏境,努力将长春打造成为生态、和谐、绿色、宜居城市。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