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都处于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农产品供给需求随国内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上下波动大,特别是农产品贸易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后,市场对农业发展的要求逐渐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农药、化肥的滥用对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显,质量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尤其是组建高产高效的标准化示范区样本,对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提升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增效,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龙岩是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域,气候环境适宜,生态条件优越,具有发展绿色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进入 21 世纪后,龙岩市以果、茶、菌、菜四大农产品为主导方向,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企业,加快标准化建设。从 1998 年至今,龙岩市陆续建立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与此同时,在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促进了产业升级,保障了产品质量,同时对农民增收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在发展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性作用,加强龙岩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研究十分迫切。本文对农业标准化的概念以及基本原理做了简要阐述,着重总结龙岩市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示范区建设的影响因素;并由此确定运用国内专家、学者经过实证分析构建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示范区的建设效果进行综合评判。在采取实例评分的同时,对 3 个不同示范区的建设效果进行差距分析,进而评价龙岩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总体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果,并针对示范区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我国最早的标准化案例应该是秦朝的“书同文,车同轨”(意为书写应统一文字,车辆应统一轮距)。西方国家的农业标准化工作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初,美、德、法、英等 8 国在伦敦召集了首次会议,农业标准化事务随各国对外贸易开始。国际标准化协会于 1928 年正式成立,二战爆发后这项工作暂时停止,直到 1945 年,联合国标准协调委员会在中、法、美等 19 个国家的召集下正式成立了,农业标准化工作得以继续。20 世纪 60 年代,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正式成立,统一协调农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截至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已有加盟成员国 185 个,覆盖全世界 98%的人口;已出版 13 卷食品法典,涉及食品农药残留、兽药以及果蔬、蛋奶鱼肉等诸多方面;已制定食品产品标准 237 个,农药残留限量 2374 项,污染物准则 25 个,评价食品添加剂 1005 个,形成推动世界农业标准化的强大国际力量。目前,国际上成立了专门处理农业标准化事务的组织:如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等,这些组织主要从事农业标准方面的研究。发达国家更多的是以“有机农业”、“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概念来阐述农业标准化的有关内容。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制定了本国的标准化发展战略,把农业标准化放在了突出位置。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日本对农业标准化方面的研究较多,出台有关农业标准化方面的法律法规也较其他国家多。日本的农业标准体系主要包括生产环境、生产流程和技术手段、成品标准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管理制度是 2005 年出台的“日本农业标准化管理制度”,着重强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第三方认证和食品标签等方面的管理要求。美国农业标准体系由国家体系、政府机构体系、非政府机构体系三个部分组成,同时各政府部门分工明确,所有标准都以法规形式颁布实施。美国尤其强调种子和产品的检验标准,所有种子和产品都有完善的检验手册和配套标准,此外还有涵盖产品品质分级、储运等方面的许多推荐标准。这些都由一些果蔬协会等民间组织牵头制修订,并经过一定程序使之成为国际标准。标准监督则由三个部门共同负责,起到互相制约的作用。澳大利亚是个农业大国。在长期发展变革的过程中,农业完全步入市场竞争的轨道,形成了生产、贸易完全自由竞争的新格局。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尤其重视本国标准体系的建立。目前,澳大利亚的标准体系比较完善,在产品种类、生产流程、品质分级、采摘包装、仓储运输等方面的标准已经基本齐全。
……………
第 2 章 农业标准化相关理论
2.1 农业标准化的基本理论
农业标准和工业标准一样,已经建立了种类繁多的复杂体系。按照农业标准的属性,目前大多把农业标准划分为农业技术标准、农业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农业技术标准是对农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制定的标准,主要分为基础性技术标准、农产品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农艺农产品加工技术标准、检验检疫标准、设施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和包装、标志、储运标准等;农业管理标准是对农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在总结已有科学管理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标准化的原则和方法制定的,其核心内容是对管理目标、管理项目、管理程序、管理方法和管理组织所作的规定;农业工作标准是对农业生产单位(农业企业)生产管理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主要是对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考核办法等所制定的标准。
……………
2.2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基本概念
上世纪 90 年代,质检总局开始着手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立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指按照一定的种植、养殖或生态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使其产品达到相关质量标准要求,并对周边地区同类产品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生产管理区域。目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共分为国家级示范区、省级示范区、市级示范区 3个级别,分别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省质监局、市质监局和市农业局等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并负责验收工作。它是我国政府为推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工作,缩短同发达国家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差距而提出的概念,是全面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与国际接轨前的过渡形式。发达国家没有明确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概念,但有类似的实践经验。如在国际上闻名遐迩的美国甜橙、泰国大米、日本苹果等,均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的成果。这些不同国家的特色产品,从其生产、加工、储运、检测、包装等全过程看,与我国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异曲同工之妙。与我国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不同之处在于,我国的示范区大多是由政府推动促成的,而国外则大多是市场需求和生产者自发的行为。随着我国社会农产品市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将成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过渡形式。现阶段,我们不但要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还要采取措施把它做大做强,使之名副其实优质高效。
…………
第 3 章 龙岩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实施现状......9
3.1 龙岩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本情况 ....9
3.2 龙岩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运行模式 ........12
3.2.1 政府推动型.....12
3.2.2 龙头企业带动型........12
3.2.3 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13
3.3 本章小结 ......13
第 4 章 龙岩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14
4.1 示范区影响因素调查分析....14
4.2 龙岩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影响因素 .....19
4.3 龙岩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21
4.4 本章小结 ......22
第 5 章 龙岩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效果评价分析........24
5.1 龙岩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效果评价实例分析 .......24
5.2 龙岩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经济效果评价分析 ......29
5.3 龙岩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社会效果评价分析 ......30
5.4 龙岩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生态效果评价分析 ......31
5.5 本章小结 ......32
第 5 章 龙岩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效果评价分析
5.1 龙岩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效果评价实例分析
本文以同为第五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永定生姜种植、漳平永福高山茶、新罗区特早熟温州蜜柑三个示范区为研究对象,这三个示范区均为种植类示范区。示范区概况如下:A 示范区——永定生姜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永定县地处福建省西南部,属典型的中低山丘陵地貌,土层较深厚,气候、土质均适宜生姜作物的种植。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产品深加工的市场需求,保健食品成为市场新宠。福建好日子食品有限公司开发了特色红糖姜茶产品。红糖姜茶可以防治风寒感冒,具有活血、健胃、发汗、止呕等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但过去由于农户零星种植,品种杂、质量差,影响了该公司特色红糖姜茶的生产发展。为寻求高质量的原材料,该公司承担建设了生姜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生姜标准种植园,实施规范种植、有机施肥、标准采收,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从而为产品深加工打下基础,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该项目建设期为 3 年,始于 2008年 9 月,目前已完成项目的验收工作。B 示范区——漳平永福高山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漳平市永福镇气候凉爽湿润,适宜种植台湾高山茶,因此被人称为“大陆阿里山”,吸引了大量台湾农民到当地创办茶园,是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核心区。该示范区项目于 2008 年启动,以福建漳平台品茶业有限公司为依托承担,漳平市质监局和永福镇政府和共同参与,项目期三年,目前已完成项目验收工作。台湾高山茶的栽培实行永续、有机栽培,其加工设备先进,品质稳定,形成了先进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产业化水平较高,能进行规模化生产。因此,引进台湾高山茶标准化生产技术,为福建乌龙茶的标准化技术合作研发创造了有力条件。目前该示范区是大陆地区最大的台式乌龙茶种植、加工集中地区,并注册了集体商标“永福高山茶”。
……………
结论
本文对农业标准化的概念以及基本原理做了简要阐述,着重总结龙岩市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现状,通过访谈、调查问卷分析示范区建设的影响因素,确定示范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例对比,分析示范区建设成效,同时通过综合归纳,分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生态效果。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实例分析,现阶段龙岩市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有条不紊,颇具成效,但实施效果还有提升空间。首先应当积极与国际接轨,通过采用国际标准以及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来修订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积极更新完善现有的标准,使之与国际标准接轨,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应当根据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根据特色主打农产品的特点,加快全市农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尤其应当针对“重产前、产中,轻产后”的标准体系缺点,制定一系列“产后”标准(如具体农产品的采摘、产品分级、包装、仓储、运输标准等)。第三应当加大对农业标准的宣贯力度,完善培训网络平台,通过开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演示、实地操作指导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对示范区的直接操作者——农户进行定期规范化培训。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