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导论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率、改善农民收入状况、促进农村消费动力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有很多,从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对农业产业结构及其变动的研究在 2000 年到 2005年间较多,这与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特别是加入 WTO 之后,国际市场对农产品产生的新需求是分不开的。学者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分析方法不断改进,切入角度多,实用性和科学性不断加强。但从相关研究来看,大多是从宏观层面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探讨,很少有从一个省或一个地区来进行研究的,这样一来,已有的研究结论对具体的地区来说,不一定适合。因此,在充分吸收、借鉴过去研究的基础上,以一个省区——吉林省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分析其区域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条件和市场供求等状况进行具体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吉林省作为我国的商品粮主产区,其农业的地位不容忽视。近几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大环境的日趋变化,吉林省的农业生产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以吉林省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在数据资料充足的情况下,分析其农业产业结构在近十几年来的变化趋势及现状,进一步解释出现该种趋势的原因,提出农业结构优化的具体方向,因地制宜提出对策,对当地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可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借鉴和参考,具有比较重要的应用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关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者较多,具体研究角度多样,其观点见仁见智,归纳起来,国外学者关于“农业结构”的研究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从制度、社会条件来看的农业结构,也就是从农业的所有制、农场(农户)的数量和规模、农场的组织方式、农业技术水平、农产品的市场等等来研究农业结构;二是从农产品的角度来看农业结构。从这个角度来看,农业结构可以分为广义的农业结构和狭义的农业结构之。所谓广义的农业结构,指的是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在农业中所占的比例;而狭义的农业结构,则指的是种植业中的每种作物或是产品的相关内容。由于欧美有很多大农场,西方专家学者从农场角度分析农业结构,但这实际上是“农场结构”,与本文要探讨的农业结构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美国有一位经济学家 Knutso M. B.在其 1998 年出版的《农业食物与政策》一书中是这样来定义农场结构的:“农业结构涉及的是农场的数量和规模、资源的所有权和支配权,以及农事活动方面管理的、技术的和资本的组织”①。前苏联专家学者从经济部门分析农业结构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农业结构是农工综合体(特别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内部提供产品的比例关系,但在本质上这其实是“农业产业结构”。前苏联农业科学院医院士多伯雷宁主编的《农业经济学》(1990),从点的观点来讨论农业结构,即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第一部门,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第二部门,以及农产品收购,加工、食品、饮料等在内的第三部门。作为代表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塞尔奎因由于结构主义经济学家克拉克和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型的一个方面,在生产结构的变化应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的技术被使用”②。钱纳里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来研究产业结构变动和生产结构变动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通过对 1950-1973 年期间 30 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统计数据的大量回归分析表明:在中等收入范围内,由于生产率的差距,结构变动可以为经济的总增长做出最大的贡献;结构变化在影响增长率的同时,其重要性随着发展水平的高低而变动,即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结构变化造成了增长率先是增加,而后下降的格局;生产结构因素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比发达国家的影响大的多。
第 2 章 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业产业结构
国家统计局将农业划分为农、林、牧、渔业四个部门。一般来看,这四个部门经济在某个时点的发展态势即成为当时的产业结构。这种发展态势最主要的考量是产出,当然产出并不是绝对的,不包括各部门内部的结构,以及当地的资源优势等。笔者认为,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农业各下属部门经济的发展态势,而应该引入与其直接相关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并与之相适应构成相应的产业结构。为了论述方便以及本文研究的中心,本文将农业产业结构定义为:某一区域内农业产业各部门经济的生产、产出相对结构以及其与之相关联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比重关系。
2.1.2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是相对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而言的。某一区域内某一时段,农业产业结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信息不对称、知识层次、政策要素等都会影响到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而这往往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农业的生产效率,进而降低产出。因此,本文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定义为:某一区域为实现农业综合产出水平而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作出的使农业产业结构趋于高效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2.2 基础理论
2.2.1 产业结构调整理论
产业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概念,是指类似的业务类型的集合。产业结构的概念出现得很早,早在 17 世纪,威廉•配第就提出了不同的产业结构导致了世界国民收入水平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其《政治算术》中就提出了,工业比农业收入高,商业比工业收入高,这就是产业结构的不同导致的。其实质上是将产业结构划分为农业、工业和商业三个产业。随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认为业内人士分为多个部门,产业发展和资本投资应遵循农业,工业,商业秩序。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期是在 20 世纪 30-40 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费夏、克拉克、赤松要、里昂惕夫和库兹涅茨。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时期,服务部门超越工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优势地位,新西兰经济学家费夏首次提出了关于三次产业的划分方法。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于 1932 年提出了“雁形形态论”;1940 年,克拉克吸收了其他学者的研究观点,通过研究,建立了系统的理论框架;1941 年库兹涅茨在其专著《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中探讨了产业结构与国民收入的重要关系。产业结构理论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里昂惕夫、库兹涅茨、刘易斯、赫希曼、罗斯托、钱纳里、霍夫曼、希金斯及一批日本学者等后续很多经济学家对产业结构理论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 3 章 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3
3.1 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概况 .......13
3.2 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与农民收入增长....18
3.3 吉林省农业产业内部比较优势分析 ......21
3.3.1 主要农业生产部门的比较优势.......21
3.3.2 典型粮食作物生产的比较优势分析 ....23
第 4 章 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26
4.1 土地经济效能低 ........26
4.2 种植业占用大量劳动力资源 ........26
4.3 渔业和林业发展薄弱 .....26
4.4 经济作物产出比重偏低 ......27
4.5 农业深化程度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7
4.6 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 .....27
第 5 章 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28
5.1 优化调整遵循的原则 .....28
5.1.1 因地制宜的原则 ......28
5.1.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8
5.2 优化对策 .....28
结论
吉林省虽然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强省,但单纯考虑到农业生产效率则仍然是农业小省。长期以来,吉林省依靠其丰厚的土地资源获得了全国重要的农业地位,然而其农业生产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着种种缺陷。本文根据《吉林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结构灰色关联分析法、比较优势分析法对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种植业在农业各产业部分比重仍然占据绝对地位,林业、牧业、渔业等发展仍然较缓慢,需要出台相关措施调节产业结构,以加强其余部门经济的发展。此外,根据笔者构建的农业深化指数来判断,吉林省在农业深化方面仍然有较大空间,需通过组织创新、产业扶持来不断促进农产品深加工,进而带动农业的整体发展。
第二,对典型粮食作物进行了比较优势分析。根据测算结果,本文认为应该增加在吉林市、通化市的水稻种植规模,在四平市、松原市、辽源市减少水稻的种植;在玉米种植方面,加大四平市、辽源市的种植规模,减少吉林市、白山市及延边地区的种植;在大豆种植方面,加大在白山市及延边地区的大豆种植,减少四平市、松原市及白城市的大豆种植。
第三,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此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保障农业调整顺利进行,要加强东、中、西部分区域合理化布局,要优化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要科教兴农,加大力度发展农村科教事业,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支持低碳农业发展。
最后,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出台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科教事业,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农业经济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经济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252-253.
[2] 吴成颂.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的策略研究[J]. 经济纵横,2009(1): 93-95.
[3] 王小平, 朱叶. 基于 VAR 模型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09(7): 210-213.
[4] 王颜齐, 郭翔宇. 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经济增长: 以黑龙江省为例[J]. 商业研究, 2009(10): 138-140.
[5] 刘慧娜.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J]. 思想战线,2009(S1): 74-76.
[6] 李文军. 基于 SSM 的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实证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2009(10): 111-113,117.
[7] 刘楠.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4): 7597-7598,7622.
[8] 宁建葵.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3):393-394, 399.
[9] 张效辉. 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路径分析[J].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0(4): 45-47.
[10] 李琳. 基于生态经济体系的 MOT 方法在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应用研究[D]. 导师:汪波;陈洛. 天津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