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1.1研究背景
“十五”以来,西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迅猛,根据国家区域功能划分的总体布置,针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西藏自治区确立了区域规划经济增长极、点轴布局、网络布局的理论模式,编制区域规划,明确了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也即是以青藏铁路和(四)川(西)藏、新(疆、西)藏、中(国)尼(泊尔)三条主要公路为发展轴,点轴延伸,基本形成中部、东部、本部三大经济区域。中部地区由拉萨市、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林芝地区、那曲地区构成,五个地区 GDP 占西藏经济 77%,以昌都地区为主的东部地区占 16%,以阿里地区为主的西部地区占 7%。在中部区域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和那曲各地市GDP 所占比例分别是 43%、20%、12%、12%和 13%。以上数据可以充分反映出林芝地区在西藏经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然而林芝地区地域广,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差异大,造成的产业分散分布、生产和运输成本高、销路不畅和规模经营难以形成的特点也制约着林芝地区农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分散零星,支柱产业尚未形成。众多的县(乡)农牧民仍习惯于传统的耕作方式,在狭小的耕地上试图多打粮食(主要是青稞和玉米)。过度的耕作,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沙化、板结等现象。特色种养业仅仅作为家庭收入的补充,例如波密县扎木镇巴穷村最大的仿野生天麻种植户,种植面积仅为 3 亩地。这样就造成特色产品发展参差不齐,形不成规模,市场竞争力弱,难以体现规模效益。二是思想观念落后,生产经营管理方式落后,自主开发能力差,产后服务滞后,产供销脱节、农工贸分离。当地农牧民大多停留在靠天、地吃饭的阶段,尤其是牧业,一直保持着野外放养的习惯。在墨脱县,甚至仍是刀耕火种的农业耕种方式。三是市场体系不全,功能不完善,难以组织起特色产品进入市场的有效形式。未能组织有效的生产规模,顺畅的流通途径,一些产品出来却又卖不出去,或遭受个体收购商的压价,挫伤农牧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四是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尚未建立,检测工作难以开展,致使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处于空白状态。这主要体现在一些不良商贩将云南、贵州的工人天麻冒充波密县的野生天麻,坑骗顾客,严重影响了波密天麻的声誉。一些种植户为了追求产量,对西瓜蔬菜等大棚蔬果添加剂、催产激素的施放缺乏科学性,给食品安全留下了隐忧。
整个地区缺乏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未能制订出统一标准,建立品牌。要实现林芝地委、行署提出按照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符合林芝实际发展路子”,打造“西藏经济强地(区)”的目标,需要全力发展林芝地区特色农牧业,夯实发展基础,才有可能实现林芝地区经济的腾飞,才有可能超越其它地区,在西藏经济强(地)区中占有重要地位。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传统农业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近些年经过中央扶持,广东、福建两省援助和林芝地区自身努力,传统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传统农业发展遇到了新的问题,出现了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林芝地区特色农业具有大量的优势乃至独有资源。在新形势下,林芝地区地委、行署与广东、福建两省援藏干部共同努力,充分利用林芝地区资源优势,对农业和农村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发展特色农业,使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特色农业产业化表现出发展潜力巨大。林芝是国内国际生态民俗风情旅游热线,特色农林产品一直是购销两旺。游客就地消费和作为赠品采购的品种和数量逐年持续攀升。在林芝发展特色农业,加强生态保护,有效提升企业及其农牧民员工的整体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地区经济主要受投资拉动,目前,如何进一步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当前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受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影响,林芝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一直处于探索中,全面、系统、深入地进行林芝地区特色农业战略研究,选择和实施超常规发展战略,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已经迫在眉睫。
1.2.2 研究意义
本课题针对如何发展林芝地区特色农业,结合林芝地区实际,在分析林芝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林芝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和对策建议,从而为合理调整林芝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本课题通过做林芝地区特色农业战略研究广泛、深入的前期工作,以求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更深入更专一地进行林芝地区特色农业战略研究,推动林芝地区特色农业的快速、健康、持续、高效发展。
第二章 特色农业发展的理论
2.1 特色农业的内涵和特征
目前对特色农牧业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理论界自从 1995 年江西省提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后开始对特色农业的内涵进行研究。胡传铃(1996)认为特色农业是与常规农业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有特色的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品,主要包括有特色的种植业、饲养业、林果业、水产业和加工业等。王建农等(1997)认为特色农业是应该是一个集成了区域地缘、工艺特色与高新技术特色的农业产业。刘志民等(2002)认为特色农业是在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包括旅游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立体农业、精品农业、绿洲农业、水体农业、旱地农业等。刘成玉(2003)认为特色农业的目的是生产特色的农产品。何燕(2008)所认为的特色农业是指各区域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凭借各自特色的农业资源,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手段,开发出具有显著区域特色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并进行产业化经营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这一生产经营模式中,特色农业资源是基础,特色农产品生产或加工产业是延伸。
第三章 林芝地区特色农业优劣势分析.................... 21-27
3.1 林芝地区特色农业现状与特点.................... 21-22
3.1.1 林芝地区基本情况 ....................21
3.1.2 林芝地区特色农业分布情况.................... 21-22
3.2 林芝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 22-24
3.2.1 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优势.................... 22-23
3.2.2 农业资源优势.................... 23
3.2.3 市场优势 ....................23-24
3.2.4 特色农业资源发展潜力优势.................... 24
3.3 林芝地区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劣势.................... 24-25
3.4 林芝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经验.................... 25-27
3.4.1 做好特色产业规划 ....................25-26
3.4.2 大力扶持特色产业.................... 26
3.4.3 培育特色产业典型.................... 26
3.4.4 强化技术服务 ....................26
3.4.5 加强组织领导.................... 26-27
第四章 林芝地区特色农业发展战略.................... 27-34
4.1 特色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27-28
4.1.1 林芝地区特色农业发展.................... 27
4.1.2 发展目标.................... 27-28
4.2 发展思路.................... 28-29
4.2.1 对外开放的战略思路 ....................28
4.2.2 改善投资环境人为创造优势.................... 28
4.2.3 创新的战略思路.................... 28-29
4.2.4 品牌战略思路.................... 29
4.3 发展战略原则.................... 29-30
4.4 林芝地区特色农业发展....................30
4.5 实现发展战略的对策与建议 ....................30-34
结论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科学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条件,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提高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特色农业。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实行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并使这些权能商品化、社会化,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适当流动和集中,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
在林芝地区特色农业发展战略格局上要用循环经济理念谋划科学发展,依托优势资源持续发展,构建林芝地区特色产业体系,增强特色产业竞争实力。按照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应确立林芝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林芝地区特色农业、特色加工业、特色牧业、特色药业和特色文化旅游业等,确立循环经济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充分提高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的生态效率,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低的污染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形成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发展林芝地区特色农业和林芝地区优势资源开发型特色工业,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重点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构建林芝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是基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模式的有效选择,是科学发展民族区域特色经济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西藏自治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 西藏自治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研究[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蔡运龙.持续农业及其中国态势[J].地理学报,1995(2):97-105.
[3] 陈健翔.吉县:特色农业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998(4):25.
[4] 陈卫平.农业国际竞争力: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经济体制改革,2002,(4) .第 95 页.
[5] 次顿. 西藏区域经济发展调研分析与对策[J]. 西藏经济,2009 总 34 期.
[6] 窦贤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安徽发展特色农业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1997(5):52-53.
[7] 谷树忠,杜杰.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问题与方向[J].中国农村经济,2000(10):4-9.
[8] 光亚 西藏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研究生论文) 中华论文咨询网 2009-12-21
[9] 郭柏林.上海市特色农业的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9(3):55-58.
[10] 何茂文.实施江西特色农业开发新战略的探讨[J].江西农业经济,1994(6):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