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经济发展观念的转变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也不断深化。2000 年,美国研究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布的《世界现状》研究报告指出:随着地球经济规模的高速膨胀,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成几何级增长,对环境的破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地球生态系统频临崩溃。据统计,全球生产总值从 1950 年的 6 万亿美元剧增至 2008 年的 77.26 万亿美元,增长了将近 13 倍之多。但另一方面,至 2008年,全球捕鱼业增长了近 8 倍,极大破坏了海洋渔业可持续生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2005 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称,由于人类过度砍伐森林,世界森林面积正以惊人速度缩减,自 1990 年以来全世界每年有 1300 万公顷左右的森林被毁;至于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空气、水体以及土壤的污染和破坏,更是难以估计。据世界银行测算,在大部分不发达国家,每年由于自然资源的耗竭以及 CO2排放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 5.8%,每年因为气候变暖而付出的代价到达 5500 亿美元。
目前,人类已消耗掉了地球上可以获得的一半以上的淡水,改造了一半左右的陆地表面环境,而且占用了地球全部陆地上的主要生产能力的 2/5。人类为了发展经济而对全球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以及对环境的破坏,早已超出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崔兆杰,2008)。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1979年我国 GDP 总量为 4038.2 亿元,人均 GDP 为 417 元,到 2008 年,这两组数字达到 30.067万亿和 22640 元,分别增长了 74.5 倍和 54 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 年我国小康总体进程达到 74.6%,到 2010 年底,我国人均 GDP 将达 28000 元。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仍未扭转粗放型的发展方式,高速的 GDP 仍以环境的破坏以及资源过度开采为代价。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持续增长,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工业废弃物的排放不断增加,例如 2007 年我国 CO2排放量占全球排放的 1/4,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排放国。污染严重的同时,中国的自然资源利用问题也十分令人堪忧,中国每 1000 美元 GDP 增长所损耗的资源总量是西方发达国家的 5~10 倍。
水资源严重枯竭、石油越来越依赖进口、铁矿石进口无定价权……自然资源消耗严重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阻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威胁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刚刚结束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承诺到 2020 年我国 CO2排放量比 2005 年下降 40%—45%,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 15%左右,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也要比 2005 年有较大幅度提高,从而缓解我国当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的减排行动是“无悔的”、“自主的”、“独立的”,这是出于中国自身的核心利益考虑,更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同时,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是中国政府追求的执政目标。发展生态文明,循环经济是一项重要举措,尤其是农业循环经济,它和生态联系最为密切,其生产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基础之上,遵循生态规律生产,又反过来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何解决农业污染,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又不破坏农村和农业的生态环境,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与时俱进的选择。潢川县自然资源丰富,农业产业特色突出。主要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有鸭、花、鳖、猪、羽毛、水产和优质粮油等,素有豫东南 “鱼米之乡”美称。潢川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花木生产基地县、全国肉类产量百强县,因此,具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础,根据其当前潢川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农业循环经济是其未来发展的最佳出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本文希望能达到以下目的:(1)根据潢川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构建潢川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障碍度评价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其发展的主要动力与障碍。(2)在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以农业循环经济理论和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做指导,分析其当前发展模式的可行性与不足,对现有模式进行改进或者重新构建,寻找一条适合潢川县发展循环农业、搞活经济的高效农业发展模式,从而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和中部崛起服务。
1.2.2 研究意义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课题,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农业循环经济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可持续农业具体发展形式,它在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业结构,保护农业环境、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以及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潢川县作为农业大县,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首先能够充分发挥当地比较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其次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扩大出口,加强企业竞争实力;第三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第四能够推动县域内资源的合理利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第二章 县域农业循环经济理论基础
2.1 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目前,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方面,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学者们依据自身研究的角度和立场,提出了多种农业循环经济概念。如有学者从单纯狭义农业生产角度出发认为,农业循环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而开展的农业经济活动,其按照生态系统内部的生物链原理,通过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机物的再利用和再循环(王姝,2005)。有学者从大农业和农业生态系统角度出发,认为农业循环经济是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优化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及产业结构,拉伸业产业链,促使农业生产过程中物质以及能量实现多级循环利用,最大程度地利用农业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唐华俊,2008)。也有学者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为出发点,提出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融合了生态学、经济学、生态技术学等学科思想的农业经济形态,是通过构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建立农业经济增长、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环境改善的动态均衡机制,将农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视为一个整体加以统筹协调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郭铁民,2004)。
第三章 潢川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28-43
3.1 潢川县经济发展现状 ..................28-30
3.1.1 潢川县地理区位.................. 28
3.1.2 潢川县自然环境.................. 28
3.1.3 潢川县经济总量.................. 28-29
3.1.4 潢川县农业结构.................. 29
3.1.5 潢川县现代农业 ..................29-30
3.2 潢川县农业循环经济现状评价.................. 30-42
3.3 潢川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42
3.4 本章小结 ..................42-43
第四章 潢川县农业循环经济运行.................. 43-55
4.1 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43-46
4.1.1 国外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43-44
4.1.2 国内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44-46
4.2 潢川县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构建 ..................46-54
4.3 本章小结.................. 54-55
第五章 潢川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55-58
5.1 政府发挥职能..................55-56
5.2 企业明确社会责任.................. 56-57
5.3 农民加强学习.................. 57-58
结论
目前,我国农业人口仍占多数,每年直接参与农村农业生产的大概有 3 亿人左右,受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以及生活及耕作习惯的影响,他们普遍对新品种、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的接受能力较差,这种情况在潢川县表现尤为明显,并成为制约潢川县农业循环经济的因素之一。同时,由于缺乏市场信息获取以及风险控制的能力,市场适应能力低,组织化程度不高,往往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产品质量,或者忽视市场的需求而盲目生产,由此造成农业粗放式生产,对农业资源进行掠夺性使用,造成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效益不明显,制约了农村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潢川县农民自身应该主动加强学习,认识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潮流,不仅功在当代,产生可观经济效益;而且利在千秋,为子孙后代创造了良好的自然、人文以及经济环境。
首先,逐步转变传统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潢川县农业循环经济在农村发展最大障碍并不是因为其技术门槛高,而是这种运行模式对农民传统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造成冲击,短时间内观念上无法接受。这种情况下,虽然有政府的激励措施,但更需要农民的配合。只有当地农民提高学习意识,转变思想观念,接受新的生活生产方式, 农业循环经济才能在潢川县农村得到健康发展。潢川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又一障碍是秸秆资源化率不高,通过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秸秆还田,可有效提高秸秆的资源化率。
其次,积极学习科技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潢川县农业循环经济最大障碍是初中以上农业人口比重不高。农业循环经济本质是知识经济,科技作为农业发展根本动力的作用在 21 世纪将更加明显。虽然基于科学规律对农业生产进行简单合理的组合就能够形成循环农业,并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循环农业的运行模式、生产工具等将不断更新换代,只有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和文化素养,农业循环经济才能在农村得到持续发展。
第三,大力发展农林牧副渔特色农产业。潢川县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着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能力不足和农林牧副渔从业人口占乡村人口比重太低的现状。鼓励农林发展农林牧副渔特色产业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而且能够转移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农村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艾瑞克•戴维森著. 2003.生态经济大未来.齐立文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9~211
保罗•霍肯著.商业生态学. 2001.夏善晨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4~21
白金明.2008.我国循环农业理论与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论文].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33~38
卞有生.1998.生态农业及实用技术.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55~57
崔兆杰,张凯.2008.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5
蔡秀玲.2003.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小城镇.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6: 19~22
蔡玲.李春成.2007.国内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述评.2007 年中国科协曁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文集,54~57
陈诗波.2008.循环农业主体行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论文].湖北:华北农业大学,117~118
崔和瑞.2004.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3:95~98
邓启明,黄祖辉.2006.循环经济及其在农业上的发展应用研究综述.浙江工商大学学报,6: 44~50
董锋、谭青美、许基南.2009.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以安徽省临泉县为例.数理统计与管理,11:110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