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体育论文,本研究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科研合作关系来看,2001-2020 年间发表的文献,作者独立完成占比 65.4%,合著率 34.6%,多数作者以独立研究为主,合著率低,说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科研合作力量较低,主流研究力量是作者与机构单打独斗,并且研究团队中的合作关系均为同事或者导师与学生。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比较疏远,交流少,高产机构不突出,并且机构基本为体育院校或体育部。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模式非常重要的部分,又是终身体育中最重要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中间环节。它不仅影响着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还影响着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大学分布广泛,学生人数众多,国家对大学生体育教学问题十分关注,大学体育的发展关乎我国大学生能否继续保持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2001 年 2 月国务院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它标志着 21 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新世纪以来,在中央和教育部的引导下,我国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了重大的革新,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内容、手段、结构以及制度等方面有了很多突破与创新。教学理念的革新必将影响其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变,而教学模式的改革重点在于将全新的素质化教育与改革化教育等理念应用于大学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革相辅相成。大学体育教学又是当前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是无法替代的。这更加体现了研究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1.1 教育改革的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 2005 年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中提到我国教育在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不同程度的脱离实际。面对改革开放新形势,我们必须深刻落实教育的发展地位,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个文件阐述了教育现阶段所面临的形式,以及提出了教育改革的具体问题,进一步确认了我国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性。2010 年 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指出: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改进高校教学评估,落实高校改革的前提应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为前提,宏观方面涉及人才的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质量评价及招生制度的改革,微观方面涉及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改革教学方式是关键,改革教学方式的同时教学模式也随之改变,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自然而然会随之发生变化。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教学模式作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体育课的导向各不相同,不同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对体育教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国家出台的体育改革政策进行梳理分析的同时对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整理,并借助 CiteSpace(版本 5.6.R2)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进行阶段性划分,对不同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发现不同阶段各研究的特点。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可视化图形,展示 2001—2020 年间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研究的合作关系、研究重点的动静态分析、前沿热点和演变分析,做到看图说话,用事实说话,从而有效提高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科学性。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从多角度分析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总结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领域的成果,分析他们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及相关政策法规,梳理其发展脉络,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帮助。探究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内在规律和发展特征,丰富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成果,并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1.2.2.2 现实意义
本研究将对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献进行针对性的剖析,对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脉络进行系统分析,分析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热点变化,对不同时间段的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进行分析,预测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未来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些许参考。希望通过对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可视化的分析,让后续研究者更全面、更直观地了解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领域的合作关系、重点内容、前沿热点和演变关系等信息,更好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同时为作者后续的研究积累经验和奠定基础。
.........................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释义
2.1.1 大学体育
关于大学体育的理解,学术界不同解释有很多,陈希、仇军、彭庆文等众多专家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大学体育的组织管理、理论与实践、概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陈安槐[4]在《体育大辞典》中将大学体育界定为包括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在内的普通高校体育活动;周登篙[5]在文章中所指称的大学体育大都为对普通大学生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俗称“公共体育”,主要包括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等,是大学教育的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个阶段。
徐伟[6]、丁宁[7]都在文中提到将“高校体育”、“大学体育”、“高等学校体育”、“普通高校体育”等这些习惯上基本表达同一事物或表达同一概念的词语统称为“大学体育”,即对普通大学生的体育教育,俗称“公共体育”,主要以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等为要素,传统上没有体育本科专业教育的大学组织实施的各项体育及相关活动。
仇军[8]提到“研究大学体育问题不能孤立地从教学的角度进行,而应该把它放到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中去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但是实际上我们的认识尚未摆脱教学、群体的藩篱,实践中常常有意无意地以体育教学、群体活动替代大学体育。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不断超越对大学体育自身理解的局限。但是,总体上仍然没有形成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大学体育观。
刘会成[9]从不同视角分析了大学体育:普通体育教育视角,大学体育是由学校组织实施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学校组织行为视角,大学体育是由学校组织实施的所有的体育以及相关活动;学校的职能角度,大学体育还包括除体育教育、体育锻炼、竞技之外的与体育相关的活动。因此,大学体育并不特指狭义的概念范畴,还应该体现现代大学职能特征,包括大学体育的社会性内容。
彭庆文[10]对大学体育作了更全面的分析:第一,大学体育是一个有组织的、有目的的行为系统。第二,大学体育是高等教育与体育的结合,对高等教育和体育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独特的价值。第三,大学体育往往表现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层次的体育及其相关活动。
综上所述,各位知名专家学者对大学体育的界定和研究不尽相同,本研究所指的“大学体育”是由学校组织实施、以普通大学生为对象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也就是非体育专业的公共体育课,俗称“公共体育”,主要包括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等。
...............................
2.2 国内外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2.2.1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研究
2002 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学体育教育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体育实践能力、身心健康、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秦百里[25]在纲要的指导下,提出了改革新思路: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融入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大学体育教学应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方向,大学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待改革,教师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在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
侯松[26]分析了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与弊端,并认为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需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程序以及方法上,既要遵循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又要贯彻高素质教育思想,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健康素质,体现健康至上的时代精神。
汤春华[27]对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格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彰显学生的个性;加强体育与社会的融合,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李玉玲[28]在文中提出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明确体育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灵活运用体育教学方法,突出体育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
张秋阳[29]同样提出大学体育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与弊端,并认为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应该:树立全民健身、全面发展的意识;调整培养目标、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傅锦涛[30]在文章中对俱乐部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可以促进健康体育思想的确立,可以打破延安大学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是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选择和需要,有效解决校园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脱节。
体育论文怎么写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4
3.1 研究对象...............................................14
3.2 研究方法...............................14
4 研究结果与分析......................................17
4.1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脉络..............................17
4.1.1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17
4.1.2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空间分布特征............................23
5 结论与建议................................47
5.1 结论...............................................47
5.2 建议...........................................48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脉络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模式非常重要的部分,又是终身体育中最重要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中间环节。它不仅影响着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还影响着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同学段的体育教学模式受不同学生年龄段的影响,各不相同。2011 年版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校体育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大学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大学生健康意识、传授健身方法、获得健康体魄的重大任务[48]。因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各不相同,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也不同。教育部于 2002 年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纲要》发布后,对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丰富了大学体育教学模式领域的研究成果。随着教育改革、体育课程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进一步发展。本文对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进行梳理,仔细探究其发展历程与空间特征。
体育论文参考
.......................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2001-2020 年间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作者、科研机构、文献来源期刊、学科、基金等整体呈现出明显离散分布特征。根据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发文量的变化,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2008 年)文献增长由缓慢逐渐加快,符合普赖斯阶段发展特征,介于第一与第二阶段之间,由初始阶段向指数增长阶段过渡;第二阶段(2009-2016 年)总体发文量占比迅速增大,发文速度猛增,与普赖斯第二阶段相似,论文数量急剧增加,较严格地服从指数增长;第三阶段(2017-2020年)处于一个研究激情消退,回归一个理性的深度研究,论文增长速度相对减缓,年均发文量较高,符合普赖斯文献增长阶段特征。
(2)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科研合作关系来看,2001-2020 年间发表的文献,作者独立完成占比 65.4%,合著率 34.6%,多数作者以独立研究为主,合著率低,说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科研合作力量较低,主流研究力量是作者与机构单打独斗,并且研究团队中的合作关系均为同事或者导师与学生。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比较疏远,交流少,高产机构不突出,并且机构基本为体育院校或体育部。
(3)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重点内容来看,2001-2020 年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中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重点是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教学改革、改革、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大学体育教学等,研究主题呈现离散分布特征。对研究重点进行动静态分析:静态分析中将研究主题分为大学体育教学研究、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改革研究三类;动态分析中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出现了集中与分化的状态,2001-2008 年相关研究不广泛但比较集中,2009-2016 年研究主题增多、范围变广,2017-2020 年研究逐渐深入,研究的具体应用也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