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体育论文,本研究通过对实验所选取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以及变化幅度的对比表明实验组的训练方案优于对照组且更符合越野滑雪运动员的体能特征。
1 文献综述
1.1 关于越野滑雪项目技术的研究
我国对越野滑雪项目的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步一撑(V2 技术)、两步交替以及同推技术三个方面,尤其对同推研究的内容较为广泛深入。
庞孟对越野滑雪项目的 V2 技术在各个阶段的平均速度研究表明,各阶段平均速度与其滑雪的整体速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各阶段滑行速度越快,滑行效率越高,取得的成绩越优异[3]。
姚明义对滑雪中的两步交替技术进行研究,对两步交替技术的特点进行总结,认为两步交替技术在滑坡不好平坦路段和较为陡峭的上坡采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4]。
杨明对两步交替技术研究表明低频、大步幅可以提高滑行的速度。在滑行过程中,应该避免盲目追求滑行的频率,重视技术完整性,强调低频高效的滑行模式,提高撑划的效率从而提高滑雪的速度[5]。
有些研究者从运动学角度对同推技术动作进行研究,认为同推技术包括一系列的支撑推杖和回摆收杖动作,在撑杖的过程中,需要上肢躯干的协调发力,配合下肢屈伸动作,向前推进。在上肢进行收杖过程中,上肢回到初始位置,伸髋,为下一次撑杖动作做准备。苗长林等人对越野滑雪同推技术进行技术分析,他们认为在同推技术中,双臂撑杖是基本动作也是主要发力环节。越野滑雪运动员在准备撑杖时,微垫脚伸直膝关节,引臂于体前,手要稍高于前额,上体随下肢动作向前倾斜大约 60 度,手杖与地面夹角约 100 度,手杖垂直雪地上,启动时就要用最大的力开始撑杖。撑动滑行时,肘关节弯曲大约 90 度夹角,上肢后伸发力、躯干继续向前倾斜,直到躯干到水平位置为止[6]。
.......................
1.2 关于越野滑雪成绩影响因素的研究
随着 2010 年温哥华奥运会增加了男女竞速项目,短距离越野滑雪进入人们 的视线,2019-2020 赛季我国优秀运动员王强首次取得了世界杯短距离比赛的前 二十,短距离滑雪项目逐渐受到了重视,对短距离越野滑雪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加。
吴晓华等人调查研究表明越野滑雪成绩受到运动技能、使用器材、身体素质等条 件影响[19]。蒲贵福对长距离越野滑雪运动项目进行研究表明,长距离越野滑雪是一项除了具有很高有氧无氧耐力的能力以外,还需要运动员本身具有良好的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以及优秀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周期性运动项目[20]。
刘瑞等人对世界级短距离越野滑雪运动员的进行专项体能研究,在研究中表明短距离滑雪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瘦体重。在起滑和冲刺的阶段,呈现出上肢、下肢爆发式的用力特征,需要运动员上下肢肌肉具有短时间快速产生最大力量的能力,供能方式以有氧供能为主,有氧无氧动态交替[21]。
胡青云研究中表明,短距离越野滑雪与长距离越野滑雪对身体素质需求不同,短距离的越野滑雪需要更强的力量、速度以及身体稳定性[22]。 Sandbakk 等人调查研究表明随着追逐赛、大规模起步赛、冲刺赛的引入,越野滑雪比赛的成绩不单单从有氧能力一个影响因素决定,比赛成绩的提高需要从无氧能力、上肢力量、高速技术、战术灵活等不同的因素考虑[23]。
综上所述,长距离与短距离越野滑雪成绩会受到运动技术、器材、有氧无氧能力、身体素质等到多方面的影响。长距离越野滑雪在供能方面以有氧供能为主,偏向重视有氧耐力的发展,需要运动员具有长时间滑行的能力。身体素质力量方面以力量耐力为主。而短距离越野滑雪在供能方面以有氧为主导,有氧无氧交替循环功供能特点。身体素质力量方面需要具有速度力量为主,需要短距离越野滑雪运动员具有爆发式用力的特征。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资料法
以“越野滑雪”、“越野滑雪体能训练”“越野滑雪技术”“快速力量”等为关键词,在 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NCBI 等数据库,检索以越野滑雪项目及快速力量训练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在通过各种渠道查阅、收集有关滑雪、快速力量训练方面的书籍。通过对收集到的相关内容进行分类,从而对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知识归纳与总结,为本文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1.2 访谈法
在研究初期,根据此次研究的目的和实验的初步设计方案,对国家体能训练中心、河北体科所的相关专家,以及中国国家男子越野滑雪队主教练苏胜华,技术教练李岳川进行了访谈,以听取他们对此次研究的看法和建议(见表 1)。并在正式实验开始前,根据所得到的相关建议对实验方案进行了全面完善,力求使此次的实验研究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访谈提纲见附录 1)
体育论文怎么写
.............................
2.2快速力量训练对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影响
通过 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瘦体重的测试数据进行检验。如上表8 测试结果显示。实验进行开始前,实验组瘦体重的测试结果为 53.00±4.66,对照组的瘦体重的测试结果为 55.65±5.19,对其独立样本 T 检验,检测结果表明两组瘦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训练后,实验组瘦体重的测试结果由实验前 53.00±4.66 到实验后 54.10±4.88 长值为 0.95 千克,增长幅度 1.76%。经配对样本 T 检验,结果显示实验前后实验组瘦体重测试值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瘦体重测试结果由实验前 55.65±5.19 增加到实验后 55.77±5.19,增长值为 0.13 千克,增长幅度为 0.23%。经过配对样本 T 检验得知,对照组瘦体重训练前后的测试结果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对实验后,两组测试值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 8 周训练后并没有呈现显著 性差异(P>0.05)。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虽然从统计学意义上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实验组瘦 体重增长幅度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在 8 周的快速力量训练之后增长的幅度更 大。其结果分析如下: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实验组进行快速力量训练时,快速力 量主要以发展快肌(白肌)为主,在缺氧的状态下训练,比慢肌(红肌纤维)更 容易增大。与对照组传统抗阻训练相比,更容易增加瘦体重。
...........................
3 结果与分析............................ 19
3.1 问卷调查测试指标筛选结果 ....................... 19
3.1.1 指标初选 ............................ 19
3.1.2 专家筛选 ............................. 19
结论与建议.............................. 33
4.1 结论 ................................. 33
4.2 建议 .............................. 33
3 结果与分析
3.1 问卷调查测试指标筛选结果
3.1.1 指标初选
初级指标得来源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来自专家访谈,了解越野滑雪运动员目前常用的训练指标。第二个方面查阅相关书籍文献,收集与越野滑雪常用的相关指标、评价上肢快速力量以及越野滑雪速度素质的相关指标。列出所有相关的指标,进一步整理分析。根据与本文内容的相关性将指标划分为直接相关指标身体素质指标,间接相关的指标身体形态指标。对其间接相关指标进一步分析,相关人员研究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形态与滑雪速度成绩密切相关,且采用过身体形态指标来评价力量训练与速度之间关系,证明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1]。速度的发展与肌纤维的数量、发达程度密切相关,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快速力量训练可以改变肌肉的肌纤维的含量、神经对肌肉募集程度。形态指标可以反映肌纤维的含量以及肌肉的横截面积变化,三者密切相关。因此最终确定两个一级指标:身体素质指标、身体形态指标。
按照以上方法,根据指标与研究内容的相关程度以及越野滑雪运动的项目特征,在相关理论与逻辑分析基础上,确定 2 项一级指标,6 项二级指标,40 项三级指标。
3.1.2 专家筛选
经过第一轮专家对问卷进行评价后,肯定问卷的有效性。开始进行正常二轮问卷的发放,计算第一轮问卷的均值按照降序的顺序排列,进行第二轮问卷的发放(见附录 3)。确定 2 项一级指标,4 项二级指标,18 项三级指标。
对回收的第二轮问卷进行各级指标权值计算,按照降序的顺序排列,发放第三份问卷,最后回收第三份问卷,确定 2 个一级指标,3 项二级指标,13 项三级指标。对最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权值计算,看各项指标占得比重,见图 1。
体育论文参考
...............................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经过八周的训练后发现,筛选出测试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说明所选的指标与本实验密切相关。
2.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案都能使越野滑雪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得到提升。但是快速力量训练方案更有利于越野滑雪运动员在快速滑行中实现上肢爆发式用力从而提升上肢动作的速率达到提升滑雪速度的目的。
3.实验结果表明快速力量训练为主的实验组,其速度指标得到大幅度提升说明快速力量训练能够改变越野滑雪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的动作速率,从而起到降低撑划频率,提高滑行效率的目的。
4.通过对实验所选取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以及变化幅度的对比表明实验组的训练方案优于对照组且更符合越野滑雪运动员的体能特征。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