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征路小说艺术特征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9092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在对曹征路小说的人物形象分类时,笔者采用了文本细读法,将曹征路笔下的人物形象进行具体划分,以此来展现时代面貌和精神风貌。这些人物面对的是改革后的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作为那个时代的人,他们不得不接受生活的突变,不得不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当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没有完全融合的时候,这些时代的小人物就变成了牺牲者。
一、曹征路小说中的人物个性书写
(一)艰难困境中的悲惨人物
1.奋力挣扎的小人物


文学论文怎么写

在小说《那儿》中有多个挣扎后的牺牲者。其中最突出的是史姣姣。她的悲剧人生从名字上就有了最直接的体现,“史姣姣”这个名字来源于曹征路的另一篇小说《死角》,这个名字也直接暗示了她最终的悲惨命运。①她的性格孤僻,不善言辞,是一个很内向不善言辞的人。她更不善于表现自己,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别人把不起眼的领导不会注意到的角落分给了她,更有甚者,因为她过于软弱,把她从宿舍内赶了出去。这样一个懦弱的人并没有被生活击垮,在她的女儿去世后,她并没有过于激烈的表现,而是安安静静地去打扫卫生。虽然她的日子过的很平淡,但是也可以看出她极少数展现出来的不满与难过,在所有人都等着看她的笑话,等着她的故事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的时候,她在心里告诉自己,偏偏不要做那样的人,自己一定要坚强起来。也因此她可以在悲惨遭遇后淡定自如。也是因为如此,史姣姣在孩子去世后不再受到排挤,渐渐融入到了大群体中。看似史姣姣变得圆滑了很多,其实是心里上的退败,她的挣扎并没有成功,她选择了融入,这对她而言无疑是一种无声地投降。
史姣姣一系列变化的背后是未婚先孕的事实,在传统社会未婚先孕是不可以被接受的。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人们的思想还没有追随上社会的发展,这就导致尽管未婚先孕的事件已经发生,还是不能为世人所接受,未婚先孕的妇女在社会上也只能招来无尽的谣言与不公。
《那儿》中的朱卫国同样是一个挣扎着的人物,朱卫国是上个世纪末的职员,因为生活中几句莫名其妙的玩笑话,他和一个他并不喜欢的女人结了婚,但是在此之前,朱卫国喜欢的对象是他的同事杜月梅,在婚后他没有再提起过这段过往,而是一心一意,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十分踏实肯干,从不做违法乱纪以及风流随便之事。朱卫国是一个老老实实的人,他有着正确的三观和倔强的思维。然而在在之后的生活中,他却选择了参与工人集体抗议并主动发起了上诉,他这样做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心中饱含着对工作的不满,在他的心里,情感上无法再挣扎改变,他就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进行表达。通过参加这样的集体果冻来表达对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不满和愤怒之情。
.....................................
(二)底层百姓的抗争众相
1.底层人物的失败抗争
曹征路的代表作《那儿》,是一部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后职员问题的小说,小说反映的时代大背景,是在国企改制“产权明晰,国退发进”的大气候大潮流之下。《那儿》的主人公“小舅”是矿山机械厂的一名能力者,同时也是厂里的工会主席,可以称得上是劳动模范。在厂里工作的时候,他的“腰锤”十分出名,解决了技术上的困难问题,同时也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后来,“小舅”在厂里当了工会主席,他一心为员工着想,为员工做实事,但是总是以失败告终,被骗了钱等一系列被骗的行径。“小舅”为了最大程度的挽回员工们的工资,多次寻找办法但不得解决,同时员工们也无法理解“小舅”的做法,纷纷埋怨起来。但是压垮“小舅”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份文件,他的工厂进行了改制,“小舅”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职员们纷纷觉得所有的集资以及种种行为都是“小舅”的一个人在做戏,“小舅”无法澄清自己,同时在此之前所有的努力和美好愿景都已落空,他感觉到生活无望,自己又被人诬陷,于是通过自我了结证明自己的清白。
“小舅”的这一形象不只是特例,更代表了一部分工人,通过这一形象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在当时环境下工人对于工作生活的不满,企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表达情趣,小舅是一名勇者。
在小说《豆选事件》中,方继武是一名农民,他参与民主选举是为了能在方家嘴博得一席话语之位,而在选举中,方继武一直与村长是存在竞争关系的,方继武成立一个土地保护协会,成立的目的是反对村委会私自将土地买卖。而在这种矛盾下方继武受伤了,但是受伤并没有让他退缩,反而越挫越勇,他开始参与了村长的精选,竞选了村长一职。从方继武的竞选事件,我们也能看出,面对不利环境,方继武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勇敢起来,他拥有独立的意识,清醒的头脑,在竞选过程中动员人员并且积极展现自我,可以说在思想上方继武是进步的代表。但是他并没有达成美好的愿景,因为他的初心并不是为人民谋幸福,他的目的是为了打击贪腐官员,让他们彻底倒台。因此方继武动员的也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大家都志不在人民,因此并不能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方继武等人的做法,但是并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目标引领,这种举动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
二、曹征路小说社会现实主题的探索
(一)知识分子的精神变化
曹征路出生于上海,曾在当地插队,后来又去入伍当兵,在机关任职过干部。他还曾在安徽省铜陵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担任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安徽省艺术研究所担任,专任作家。从1993年到2021年,曹征路一直在深圳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工作。曹征路就是一名经历了转型期的知识分子,因此对于一些社会群体的精神变化是十分熟悉的。笔者试图将知识分子的精神变化分为佯装知识分子的投机商人、知识分子的社会边缘化和知识分子抛弃身份的世俗化。
1.佯装知识分子的投机商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而我国的知识分子、文化环境以及人民素质都没有赶上经济的脚步,单单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来看,也还没有做好准备迎接经济飞速发展时代的到来。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七八十年代,我国奉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这令我国的知识分子十分欣喜,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大量地接受新鲜事物和外来知识,在知识分子的心中,这是一个知识的盛世,他们可以学习到很多从来没有接触、没有涉猎的内容。再后来到新世纪初,我国开始变为市场经济,取消计划经济,社会文化逐渐与市场经济融合,文学的功能不只由知识分子的传授去完成,市场经济也可以起到相应的作用,这就使得知识分子一度处于游离的位置。中国在这一时期迅速富起来、强起来,市场经济的施行也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追求的不再单纯是过去的生活,更有了物质上的需求。知识分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在迷茫地寻求探索,他们的内心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并且产生了失衡的现象。所以,一部分知识分子在迷茫中选择了放弃,不在执着于知识分子的身份,而是通过这一身份投入市场的怀抱,做起了生意,成为了一名商人。
.................................
(二)社会改革下的人性书写
从1978年底开始,我国陆续开始实行国企改革。经济发展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步提升,这样以来,政府的干预能力就大大下降了,这样的情况会使得国企在市场中会减少活力,会导致国企的发展速度减慢。因此施行国企改革是跟上了时代的潮流,通过改革提高国企的优势,使其在市场中更有竞争力。因此对国企的改革是必须的。我国对于国企的改革具体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步探索阶段、制度创新阶段以及纵深推进阶段。国企改革并不是借鉴别国的成熟经验,而是我国在现有情况下依靠领导来进行的试错举动,其本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作用的问题。在国企改革上,我国根据传统国企的特点,对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转变,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主要目的是形成现代化的国企制度。
在这一改革时期,曹征路的小说中也塑造了大量的人物形象,他以“人”为支撑,通过描绘不同小人物的一生作为叙事动力来展现人性的美丑善恶。他用最直接、犀利地笔法反映现实,以他人的人生揭露人生的真谛,展现国企改革时期人们迷茫、挣扎、坚韧等精神,通过生活琐事展现人物内心深处的秘密,探究人性的多样。
1.企业改革下的信仰危机
在国企改革的环境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由于营业不当具有大额亏损,因此被收购、被撤回,不复存在,。由于企业破产、合并重组导致很多国企员工都下岗事业,没有了工作。在工作多年后,他们又重新回到了社会上,开始新一轮的再就业。社会上很多群体都迷失了自我,失去了方向,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故,但必须有经济来源才可以继续生活下去。这其中有一些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开始寻找其他的不正方式来获取金钱。原本在社会上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在此时也失去了原本的信仰。由于企业改革,在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下,甚至有的人会使用违法的方式来以招聘为借口,满足自己肮脏的私欲。
...........................
三、曹征路小说叙事模式的建构......................22
(一)城乡二元对立叙事.................................22
1.进退两难:融不进逃不出的都市围城..........................22
2.心向正义:苦难打工中的初心坚守............................24
四、曹征路小说的审美统觉.........................34
(一)审美快感:“丑”的震撼与深思.............................34
1.人性之丑:对畸形两性关系的批判...........................35
2.社会之丑:对悲惨死亡结局的深思...........................36
结语..........................46
四、曹征路小说的审美统觉

(一)审美快感:“丑”的震撼与深思
审美快感最早出现在西方,在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的哲学家休谟和美学家柏克曾经提出过相关论述,休谟认为人的审美快感和生理快感是相同的,柏克则认为审美快感就是美感。除这两位之外,康德也也对审美快感进行了阐释,他认为审美快感是和普通的快感是十分不同的,不能相提并论。因此他将快感进行了分类,一是感官快感,即从感官上获得的快感,这种快感是比较感性的;二是到的快感,即从道德层面观察而获得的快感,这种快感是比较理性的;三是审美快感,即因为审美活动而产生的快感,这种快感是不关乎感性和理性的,而是单单在审美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感受,是最纯粹最真实的快感。


文学论文参考

在读者的角度,审美快感的带来在于审美过程带来的震撼,无论是大喜还是大悲都很容易让读者产生这样的震撼,在读者欣赏爱与死的作品时,能够深切关注到背后的现实层面,在头脑中会进行畅想与思考。
曹征路的小说在手法上就会带给读者很强烈的审美快感,在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丑恶,社会的丑陋,通过对“丑”真实的描写,可以让读者在感官和心理上都感受到震撼,从而产生审美快感。曹征路小说中的“丑”,也是值得探究的话题。自古以来,美与丑一直是一个相对立的词语,在评价一个事物的美与丑的时候,我们一般会有一些标准,例如整体是否和谐,前后是否统一、搭配是否得当等,根据能否达成这些标准我们将事物评判为美或是丑。对于美的分类,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社会之美;与之相对应的,我们也可以将丑分为自然之丑、艺术之丑、社会之丑。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畸形的关系、非正常的行为,在经过文学的加工后,变得具有了艺术性和深刻性,从而也就具备了审美意义。
.........................................
结语
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新世纪初,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在各种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的社会也呈现出千百种姿态。曹征路作为这一时期的作家,他始终坚持书写真实的社会风貌,他的作品大多能看到他生活的影子,曹征路的人生经历是他创作灵感的来源。
在对曹征路小说的人物形象分类时,笔者采用了文本细读法,将曹征路笔下的人物形象进行具体划分,以此来展现时代面貌和精神风貌。这些人物面对的是改革后的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作为那个时代的人,他们不得不接受生活的突变,不得不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当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没有完全融合的时候,这些时代的小人物就变成了牺牲者。他们的人生被迫改变了轨迹,他们怀着不满与无奈,开始在社会底层挣扎生存。而那些企图改变或自暴自弃的人大多都以生命的终结为结局。作者希望通过对这些人物群像的描写,表达对普通百姓的同情怜悯之情。
在其小说创作中,我们能感受到不幸、坚毅、不屈的主题,曹征路小说的创作,描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展现人物最真实的自我。其非线性的叙事模式,不同于传统单一的叙事方式,使小说更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曹征路在小说创作中意象的使用也是值得探究的,曹征路的在人物创作上表现了城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存困境,作者对意象的使用也是着重突出了这一主题,现代化建设中对物质文明的不断需求使得人们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对自然的无视以及对物质的追求是曹征路所批判的。色彩的意象在小说中也有着深刻的意味,红色的云就是对人类的警告,悲惨的结局就是对人类的惩罚。在现代文明和乡村文明矛盾时,尊重自然是都必须遵守的法则,这也展现了城市发展进程中被忽视的一面所带来的后果与代价,融入了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曹征路小说将人物形象与叙事视角结合起来,从多维角度了解故事发展的全貌,曹征路小说的叙事视角对其主题展现以及语言表述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