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0 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经典再生产之现象概述
第一节 探源:20 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经典再生产的原因
20 世纪初,古代文学经典《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原生的民间艺术瑰宝,历经现代文人之手,向现代文化中心不断流转,在整个经典再生产的机制中,无论是在内容实体建构、艺术形式来源,还是文化传播方式上,都有着明显的意义加工痕迹。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均有其内、外因,同样,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热潮的形成,除其必然的自在原因外,也离不开历史文化语境诸因素的相互作用,故这一整体性成型的社会文艺产品,其文学生产话语无疑有着复杂的历史和文化的上下文。本节笔者将从古代经典《孔雀东南飞》自身的文化象征资源、创作机制的功能探微、时代话语的历史代述等三个层面展开讨论,藉以揭示古代文学经典《孔雀东南飞》再生产现象的原因所在。
一、“经典”伦理层面:《孔雀东南飞》的文化象征资源
古代文学经典《孔雀东南飞》被改编为艺术作品引入现代,既是时空艺术的转换,又是文化意义冲撞对接的转型,从“经典”伦理的理论层面来讲,《孔雀东南飞》有着相当的文化象征资源,构成其“经典再生产现象”的“文化语境”,在此笔者主要从经典的本质主义、相对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孔雀东南飞》的再生产效应在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文学界历久弥新的价值因素。
(一)经典本质主义:本土文化语境
《孔雀东南飞》显现出与本民族文化沉积一脉相承的本土文化语境,它具有人类情感的信仰基础,便于从典雅知堂转向民间平时主义,使得中国传统伦理与现代智识成为讨论的热点。
首先,整个《孔雀东南飞》叙事长诗结构框架以“焦母遣刘、焦刘离别、刘兰芝抗婚、焦刘共赴死”为支撑,虽然篇幅不长,但却是一场直击每个个体生命本真情感的大悲剧,其渲染出的悲剧情景具有强大的永恒感染力,无论是体现出的亲情、爱情、婚姻等中国传统伦理,还是折射出的“寡母抚孤”、婆媳关系、孝道等交错体验,都是直接融入了人们的现实生活的,极易引发强有力的文化共鸣感。
.......................
第二节 流变:20 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经典本事的多重讲述
20 世纪以来,古典旧文艺在现代民族的建构进程中不断被质疑否定,为了确立起启蒙资源的通俗化传播以及现代文化意义的经典生产,实现新旧分野,旧题材经典作品《孔雀东南飞》应众权利的需求,通过现代文艺改编形式获得再生产的“入场券”,在时代的风向标下,多次被重述与转述,进而展开全方位的文艺大众化实践,这就形成了古代文学经典《孔雀东南飞》本事的多重讲述。本节笔者意在通过对 20 世纪上半叶文艺界发生的古代文学经典《孔雀东南飞》同体改编本(对《孔雀东南飞》故事的本体改编)、变体改编本(在《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变体改写)进行整理归纳,以期揭示《孔雀东南飞》文本发生的空间流变。
一、经典再接受:重返古代文学经典《孔雀东南飞》
(一) 史前史简述:古代文学界的流传接受情况
《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古代继《诗经》、《楚辞》后生产较早的乐府诗作,据目前学术界的相关考证知,古体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产生于公元三世纪的建安末年(这个诗歌写作时间问题在新文学时期也作为一个问题进行了争论,在此不议,笔者在此暂选取一个学界比较认同的时间)。最早为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著录(题为《古诗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然而,这首为民间流行的叙事长诗,在整个建安文坛批评史上,却几乎无人提及。除了西晋挚虞已经散佚的《文章流别集》,不能断定是否选录《孔雀东南飞》外(现有可考内容部分与《孔雀东南飞》没有相关性),出现了萧统的《文选》未选、曹丕的《典论》未提,钟嵘的《诗品》未评、刘勰的《文心雕龙》未论等文化现象。所谓选录着者寡,未选者众,也足以说明《孔雀东南飞》在该时期的传播流布。而到了诗歌王朝的唐代,《孔雀东南飞》的审美情调可以说是深受青睐,《玉台新咏》选本也得以在唐代有所突显,但文学批评层面却依旧不受重视,多是对诗歌语言、题材、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吸收与师承。究其原因,也无非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学观念所致,《孔雀东南飞》语言质朴通俗,有不被高雅文学重视之嫌。
第二章 20 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戏剧改编之现代演绎
第一节 《孔雀东南飞》戏剧改编本的创作趋向
20 世纪上半叶可以说是中国文艺思想最为开放的时段,正如郑伯奇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
说集的导言部分说的,西欧二百年的历史在这个时期很快的反复了一番,尤其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艺界对传统文化承续与批判,以及对西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现代思潮的选择与接受,使得中国新文学的探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纷呈活跃状。对中国戏剧界而言,20 世纪以来的民众戏剧社对旧剧的现实主义“光明改造”①(多以问题剧创作为主)、创造社的兴起(多受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戏剧大众化的探索、部分留学生所倡导的国剧运动、以及现代派戏剧探索思潮等,可以说很能反映戏剧界的复杂面貌了。而令人欣喜的是,此时期几位不同作家对《孔雀东南飞》的戏剧改编,竟也有意无意契合着该时期多个流派上的创作趋向。
在进入 20 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戏剧改编本的具体分析之前,笔者有必要首先述及一下风汉改编的《孔雀东南飞》残本。该本自 1925 年于《清华文艺》第 1 卷 2号刊登过第一幕之后,《清华文艺》第 1 卷第 4 号的“编辑之后”有言,“风汉君的《孔雀东南飞》一剧第二期中曾登其第一幕,本拟此期继续,现期风汉君因任年报事忙,原中有很多地方须得修改,风汉君又不欲以自己不满意之稿示人,故不登载。”②此后,直至《清华文艺》于民国十六年即 1927 年终刊,其他三幕再无刊载,此剧作遂成绝响。但就仅见的第一幕剧本而言,故事发生时间可断定为七月七日当天傍晚,地点为刘兰芝织布的场地,出场人物有刘兰芝、季香(小姑)、焦母、焦仲卿。而该剧与其他各个本子最大不同在于,该幕是从季香(小姑)的童稚时期写起的。开篇便是刘兰芝与季香的对话、动作等交流描写,整个过程欢快、温馨,直到焦母的闯入,一度把情节发展指向了剧情的矛盾点。剧本以刘兰芝与小姑季香之间的互动起笔,通过对与小猫嬉闹、讲故事、吹笛、唱歌等情节的叙事描摹,同时,借小姑之口,将刘兰芝人物形象的勤俭、聪颖等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剧作者风汉借季香与兰芝之口对牛郎织女故事的穿插,有意无意为该戏剧本营造出的青春浪漫主义气息,无疑成为风汉残本的一大亮点,但可惜仅此一幕,无法观之以创作风格、主题建构等文艺全貌,故笔者不再往下做具体评议。
..........................
第二节 《孔雀东南飞》戏剧改编本的叙事艺术
如前文所述,对于 20 世纪上半叶的古代文学经典《孔雀东南飞》的再生产现象而言,即便是同一题材于同一时代的戏剧改编也并非有着相同的文艺创作倾向,甚至可以说各个文艺改编本之间的相互影响几近于零。女高师本与杨荫深本自然不必多言;即便是熊佛西对前两本有所关注,也是对其持之以否定批判的态度,直言他们将好的题材改坏了;袁昌英更是怕读了其他改编本之后,从而影响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故而选择不读。可见,各个创作者大都是受题材本身的直接吸引,而非同时代再生产本的间接影响,故各个相映成趣的《孔雀东南飞》文艺改编本自身作为一个比较有趣的文学发生现象,其叙事艺术无疑值得研究玩味。
在现代汉语中,“叙事”多指叙述故事。而我们通常说的叙事学,是研究叙事本质、形式以及功能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故事、叙事话语、叙述行为等。①因此,本节笔者对古代文学经典《孔雀东南飞》再生产叙事艺术的考察,主要从人物构设与故事情节、文体风格和舞台效应、以及叙述视角与叙事话语等方面加以展开。
一、人物构设与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在叙事学理论中,其区别联系在于,故事乃“作品叙述按实际事件顺序排列的事情”②,而情节则是故事的策划或设计,侧重于对一系列人物关系序列的事件演绎,也即表现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动因事件。当然,对于文学作品的戏剧再生本而言,故事情节的变化无非就是忠于原作、改编或改写,但是戏剧作品本身是为舞台艺术而生的,所以,戏剧故事的发生发展必须依附于剧场舞台,如此,故事情节与人物构设的剧本设置上就会有所限制。而古代文学经典《孔雀东南飞》从叙事性上来说,整个故事情节的开端(遣归)、发展(离别)、高潮(逼嫁)、结局(殉情)曲折完整,人物关系的设置上,刘兰芝、焦母、焦仲卿、焦妹、刘母、刘兄、媒人等关系错综,故现代戏剧改编本要实现对连续性故事事件的舞台浓缩,其故事情节设置以及人物构设必然要以高度凝练的戏剧冲突为目标。
.....................
第三章 20 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经典再生产之文学反思.....................71
第一节 破与立:现代性追寻的历史性贡献...................72
一、传统换装:对旧文学形式的突破性.......................73
二、返本开新:对新文学思想的建设性....................75
第三章 20 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经典再生产之文学反思
第一节 破与立:现代性追寻的历史性贡献
众所周知,历史经典的生命在于发展,而现代性的落脚点恰恰就在发展上。返观 20世纪以来,新兴知识分子将古代文学资源中有价值的东西融入现代,继续参与文明进程的做法,俨然是对洋务运动时期“中体西用”思想的承续,只不过是将其从社会器物变革层面转移到了思想文化转型层面。而在 20 世纪上半叶中西文化不断交汇的特定时代,面对传统文化的式微以及西方文化的强势引介,应该说,新文化接受者中饱含创建现代文化民族激情的有之,深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也有之,比如当时有以陈独秀、鲁迅等代表的激进主义者,有以梁实秋、吴宓等为代表的保守主义者,亦有以胡适、林语堂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尽管他们在接受外来文明时对本国传统采取的立场不同,或倡导破除解剖、或力求解释求新、或主张改良变革等,但是进行现代启蒙追寻的整体认知却是不一而同的。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也与其不断与先进文化的吸纳交融不无关系。总的来说,20 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的文本再生产有两个方面的变革,其一是在旧艺术形式上的传统换装,即对平民艺术的开拓与肯定以及戏剧艺术对现代悲剧体式的尝试;其二是在新文学思想上返本开新,即现代人本主义的凸显、性别话语的意义增殖以及婆媳伦理关系的现代探索。
..........................
结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