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舆论机制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01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绪 论

一、选题的背景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高度发展的今天,网民在网络上的信息传播及共享的速度达到空前快捷,而表达诉求的意愿也逐渐多元化起来。大学生作为一个相对集中的网民群体,网络信息已经充斥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 2003 年起,各高校为使网络信息化水平提高,致使校园网络建设加大投入。电脑使用率最高且网络意识最强、最活跃的群体是由大学生组成。他们往往更愿意通过网络来了解校园和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来表达他们的诉求并进行讨论和交流。正是由于每一个大学生网民通过利用校园 BBS、贴吧、微博等公共平台,不受束缚来表达个人的观点和信息的传播的便利条件,使得每一个上网者都可参与各类热点事情的评述。网络舆论也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的方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由于大学生活正处于由学校向社会的过渡阶段,使得大学生极易受到舆论的影响以及参与到舆论当中,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则有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基于此,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研究日益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探讨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及其对社会和学生自身的影响,有利于高校采取正确的网络舆论政策,引导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三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选题的依据及目的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 29 次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指出,①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 5.13 亿人,相较于上半年提高38.3%。其中,手机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 3.56 亿人,同比增长 17.5%。其中,网民中最大的群体依旧为学生群体。如今,网络虚拟世界发展越来越多元化,网络对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三观”的影响尤为重要。网络信息纷繁复杂,正面的信息会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以《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研究依据,加强在引导与控制相结合,运用其他多种手段,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紧握。大学生网络舆论对构成网络舆论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将从网络舆论内涵、特点着眼,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网络舆论的构成要素,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为论文的立意理论依据。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网络舆论形成机理和形成过程,分析它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进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不同阶段的进行调控与引导,并如何能够更加高效且务实发挥它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在 2007年,胡锦涛在第三十八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强调在网上思想政教育不能松懈,在引导上合理运用,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通过其他渠道,在网络上共同打造积极地,向上地主流舆论。对网络舆论进行分析与研究,对网络舆论形成的的深入探讨,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问题。

三、选题的意义价值

1.理论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与时俱进是其特性。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新特点,对大学生网络舆论形成及其相关的问题的研究。并且通过研究如何控制好在网络舆论形成的各个阶段,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需要,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需要,同时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向既深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发展。

2.现实意义

(1)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大学生网络舆论,分析大学生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网络舆论已成为大学生自主表达思想观点的“新窗口”,借助对网络舆论的分析,更能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网络舆论传播与影响范围的广泛性又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借助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

(2)有利于促进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对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系统分析,还有助于更好的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的走向,净化网络舆论空间,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发展。四、研究现状迄今关于网络舆论的定义都是从舆论的定义开始的,但由于人们对于舆论的界定都存在很大分歧,从而导致网络舆论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但综合各方观点,可以认为舆论就是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由此,在理解网络舆论的时候,主要是认清舆论的载体的变化所导致的定义的变化,例如,邹军认为网络舆论即为通过互联网表达的社会舆论。谭伟,把网络舆论界定为“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但这里,网络舆论的主体所指并不明确,“公众”和“网民”之间的异同也有待辨析。此外,另有学者则进一步把“网上公众发表的意见”区分为两大类,包括网上各种传统媒体延伸的新闻言论,和网民在互联网上表达的舆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大学生的舆论行为,因此,不涉及到新闻言论的问题,因此,笔者把网络舆论界定为狭义的网络舆论,即“网民在互联网上表达的意见”。而大学生网络舆论则特指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民意见的舆论。

1.大学生网络舆论基本概述..................5

1.1 大学生网络舆论内涵...............5

1.2 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结构...................6

1.3 大学生网络舆论特点................8

2.大学生网络舆论形成机理与影响形成因素.................10

2.1 大学生网络舆论形成机理..................10

2.2 影响大学生网络舆论形成原因................12

3. 大学生网络舆论的一般形成过程与形成模式.............13

3.1 大学生网络舆论问题的类型及心理特征...........13

3.2 大学生网络舆论波及网络舆论的形成阶段.............15

3.3 大学生网络舆论形成模式...............17

结 语

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绝大数的大学生乐于利用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言论,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网络舆论当中,受到大学生们广泛的好评,也是网络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以及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学术界对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研究阶段,所以对网络舆论的概念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模式。从网络舆论的概念、特点以及结构入手,分析大学生网络舆论的机构特点以及独有的特征。结合形成机理分析形成原因,进而研究形成机制和形成模式的研究,分析形成过程每个阶段,每种模式生成过程。针对每一阶段,提出不同的引导方式,为更好的引导和管理大学生网络舆论研究提出新的思路。网络舆论在大学生范围的发展与渗透,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舆论的拓展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多的功能特点,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下的模式教育,已经于时代所脱节,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观念转变,也对高校管理员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近年来,对网络舆论研究的文章很多,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对大学生网络舆论的也有相关研究,但是从网络舆论形成机制角度分析、梳理的论文数量寥寥几篇。由于笔者对网络舆论的形成及其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形成的学习还是有限,对一些问题的分析过于粗糙,提出的观点稍显单薄,使得论文理论略显轻薄。所以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毕耕.网络传播学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 陈学明.哈马贝斯论交往[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3]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4]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 刘建明.舆论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6] 刘毅. 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8]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9] 韩振峰.思想政治工作通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10] [德]尤金·哈马贝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