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媒新闻评论板块的选题特色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44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引 言

我国新闻评论近年来发展迅猛,大多数报纸都以不同方式加大了新闻评论的分量,特别是随着《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等言论版的纷纷创立,使当代新闻评论的选题范围得到了极大拓展,除了内政外交等传统题材为媒体和评论者关注外,其他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经济、法律、教育、医疗和环保,乃至文化道德领域的移风易俗、时政类的针砭时弊等内容同样受到高度重视。总而言之,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新问题、新观念的增多,人们可议论的内容明显增长,为新闻评论的迅猛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量。另外,新闻评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观念交流的平台。在现代社会,人们不仅需要通过新闻媒体了解新闻事实本身,也需要通过新闻媒体了解新闻事实的意义。在公民意识逐渐觉醒、舆论环境渐次开放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新闻职业工作者、专家学者和普通公民投入到新闻评论写作中来,新闻评论已成为现代公民利用大众传播媒体表达观点、交换意见最重要的方式。作为人们认识过程的新闻评论,选题是一个起点,没有恰切的选题,即无法实现新闻评论的功能。然而有待评论的对象无限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对象展开评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选题思想,这也是我们关注新闻评论选题研究的基本取向。本文从报纸新闻评论的选题的一般特点切入问题,详细探究了中国报纸新闻评论选题在各时期特色的嬗变,最后通过对报纸新闻评论典型版面的具体考察,剖析了当前中国报纸新闻评论选题的时代性特色。

第 1 章 我国报纸新闻评论选题的一般特点

关于新闻评论,历来被称作是报纸的“灵魂”、“心脏”、“旗帜”。尤其是近年来,在“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带动下,规范“意见取向的新闻事业”和“信息取向的新闻事业”的呼声日益提高,意味着新闻和评论文体的分离、新闻和评论版面的分离及新闻和评论部门的分离已渐成趋势。新闻评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同于新闻报道,它之所以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因为人们不仅需要通过媒体了解新闻事实本身,也需要通过媒体了解新闻事实的意义、其产生的原因及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评论表达作者对新闻事实的特定认识,这应当是新闻评论的一个基本功能。另一方面,新闻评论还可以帮助人们通过新闻媒体对于公共事务进行意见交流,即在公共领域相互交流理性的意见,而这些意见交流往往是由新闻报道引发的。由此可见,新闻评论不仅是一个属于新闻的文体,还是人们进行普遍的思想交流的媒介,而且由于新闻事件这个议论对象和新闻媒体这个传播渠道,使新闻评论这种意见表达和传播方式比其他方式的评论产生更强、更及时的效果。对于中国来说,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报纸言论版和互联网言论空间的发展,更是给新闻评论带来了无论从议论内容的丰富性还是参与者的广度上都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这使得我们能够从更开阔的视野来认识新闻评论选题的一般特点。
新闻评论选题究竟指什么?虽然不至于言人人殊,但也是多种说法并存。例如新闻学者丁法章认为,“选择新闻评论的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新闻评论的对象与范围。”这一新闻评论选题的定义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而新闻评论学者马少华在新近出版的《新闻评论教程》中认为:对于那些以新闻事件作为评论对象的文章来说,选题就是“选事”;而对于那些并非针对事件性新闻来发表议论、并非要对新闻事件进行判断的评论来说,选题就是“选问题”。从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选题涉及人们在选择要评论的事或问题时候的价值判断,对不同新闻或问题的价值进行判断,往往就决定着看重什么、不看重什么、评什么、不评什么。那么,这种评论是由谁做出的呢?我们认为:首先是由持不同立场,具有不同宗旨、定位以及传播对象的媒体做出的。

第 2 章 我国报纸新闻评论选题特色的嬗变

对于我国报纸新闻评论选题特色嬗变的分析,我们从广义评论选题与狭义评论选题两个维度同时展开,从广义选题的角度关注选题特色变迁的宏观脉络,从具体作品入手分析单篇评论选题的具体特色。从宏观脉络而言,中国报纸新闻评论发育于近代,发展于现代,兴盛于当代。所谓发育时期的新闻评论,指的是处于传统政论与现当代新闻评论之间那些呈现过渡特征的评论文章,两者之间的递变现象起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完成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若以作品来界定具体时期,可以划定在王韬的《循环日报》论说与张季鸾的《大公报》社评之间。这个过程被新闻学者范荣康在《新闻评论学》中概括为“评论向新闻靠拢”——不仅内容向新闻靠拢,而且形式也向新闻靠拢。发展时期的新闻评论是指新闻评论从报刊政论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体裁,它的基本形式为社论、短评、编者按等,以后在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中,又不断出现某些新的样式,如规格相当于社论的专论、代论、来论、编辑部文章,规格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的评论和评论员文章等。时间划分以大革命时期的报刊评论为始,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随着思想解放任务的基本完成和媒体竞争局面的全面展开,“时评”风吹遍全国,新闻评论的选题再次转入“新闻本位”为止。兴盛时期的新闻评论呈现出了“评论专栏众多,品牌效应凸现。专栏评论个性突出,呈现多元多向思想态势,媒体体制生态环境宽松,作者队伍层次众多,群众来论的渠道日益广泛,评论视角平民化,关心受众接受需求与心理”等新变化,这种新特点与新趋向至今仍在演化发展之中。

目录

第 2 章 我国报纸新闻评论选题特色的嬗变……………………10
2.1 辛亥革命前后新闻评论选题领域的突破……………………10
2.2 “五四运动”时期新闻评论选题的启蒙色彩………………12
2.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闻评论选题主线的鲜明……………12
2.4 共和国初期新闻评论选题的转移……………………………13
2.5 “文革”时期新闻评论选题政治色彩凸显…………………13
2.6 改革开放时期新闻评论选题范围的拓展……………………14
第 3 章 我国报纸新闻评论选题的典型案例分析………………15
3.1 《人民日报》评论选题的“统一性”特色…………………16
3.2 《中国青年报》评论选题的“小我”特色…………………19
3.3 《南方都市报》评论选题的“公共性”特色………………21
………………………………………………………………

结论

本文首先将报社机构层面展开的广义选题与针对单篇作品的狭义选题区分开来,传统党报评论选题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权威性特点,近期又体现出关注民生问题的取向,而新兴都市报评论选题的多元化特色鲜明。从狭义新闻评论选题的特点而言,事件型选题的评论对象小于评论范围,问题型选题的评论对象大于评论范围。中国报纸新闻评论发育于近代,发展于现代,兴盛于当代,新闻评论选题也呈同出不同的自身特色:辛亥革命前后新闻评论选题领域的突破,“五四运动”时期新闻评论选题的启蒙色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闻评论选题主线的鲜明,共和国初期新闻评论选题的转移,“文革”时期新闻评论选题政治色彩凸显,改革开放时期新闻评论选题范围的拓展等。以当代中国最具特色的报纸言论版——《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和《南方都市报》为案例,可以挖掘出《人民日报》评论选题的“统一性”特色、《中国青年报》评论选题的“小我”特色和《南方都市报》评论选题的“公共性”特色。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