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埃德加·莫兰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埃德加·莫兰复杂性思想的内容概述
(一)埃德加·莫兰复杂性思想的背景
埃德加·莫兰认为自然科学在 20 世纪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和黄金时期,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导致很多现象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思维范式去阐释和理解。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原有超验主义永恒和不变的观念;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向人们表明某个系统内部至少包含着一个真命题是不能被证明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有序性和无序性都不是世界的主宰,世界存在于一种有序与无序共同存在的状态之中;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向人们表明,大自然中的生物一直都处于由低级走向高级、由简单走向复杂的发展状态之中。
产生自 20 世纪 40 年代初的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是埃德加·莫兰复杂性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的数学家、电机工程师申农,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发现不同信息之间遵循的共同规律。信息论告诫人们要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有序和无序并存的世界中,有序和无序的冲突、碰撞使信息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任何一个信息都有可能导致新形式的出现或者引起一场新的变革。控制论是由美国著名数学家、通讯工程师维纳所率先提出的一门旨在研究自动控制机器的理论,无论是生态系统还是我们自身的神经系统都是一种可以自主控制的系统。控制论旨在保证自身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通过信息的反馈做出及时地调整,进而达到让人们按照规定程序运作的最终目的。系统论是由美籍奥地利的贝塔朗菲率先提出的理论,系统论旨在把事物当作一个完整的体系进行考察与研究。系统论主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也是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中“整体小于部分之和”的理论来源;其次,系统的概念具有“现实的”和“纯粹形式的”两重性;最后,系统论可以与整个知识领域进行连接和交流。
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作为埃德加·莫兰复杂性思想的理论基础,三者都隶属于自组织理论。自组织可以理解为生物组织,自组织同样也是一个不断接受反馈与循环运作的过程。莫兰认为自组织与机器组织最大的不同在于,自组织拥有强大的自主性、自我反思和检查功能。在整个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如果某个零件出现了问题,则会影响整个机器系统的正常运行。相比之下,自组织的零件-细胞则在不断重复着由死亡走向重生的过程,但单个细胞的死亡不会影响到整体系统的运行。此外,热力学第二定律为我们指出,整个宇宙中既存在着大量的无序,也包含着诸多有序的现象。无论是有序性还是无序性,它们都是整个宇宙环境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宇宙中既不存在完全的有序,也不存在完全无序的状态。
艺术论文怎么写
第二节 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思想与其美学思想
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思想与其美学思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首先,莫兰复杂性思想中关于有序和无序的思考以及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阐释,对其美学思想体系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价值。世界既是有序也是无序的存在,例如人类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便是一种有序与无序的结合。人的经验具有流动性,人们创造文化并对其进行了保留。文化的诞生虽然在短时期内整合了散乱无序的文化因子,但碍于人类自身的刻板性特征,文化一旦被固定,人们便难以将其完全移除。因此,作为统一无序状态的文化便具有了某种程度的反噬作用,而有序状态则含有消解人类想象力的潜在风险。巴尊在《古典的,浪漫的,现代的》一书中倡导每个人都要追求一种浪漫主义时期的自由,古典主义之所以被浪漫主义所取代,是因为古典主义给人们提供创造的空间越来越小,人们精神的自由一直被僵化的思维所束缚,每个人都在努力冲破古典主义思想的牢笼。事实证明,只有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相互融合,才能使文化更加具有活力。此外,埃德加·莫兰“整体小于部分之和”观点的提出,倡导我们要重视个体自身的情感表达。虽然个体情感的不同造就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来自不同国家、地域和宗教的人们却有着共同的人类情感,这也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在欣赏同一部优秀的电影或文学作品时可以产生情感认同和共鸣的主要因素。埃德加·莫兰的美学思想致力于建立不同国家、地域和宗教之间的共识基础,他的美学思想在其中无疑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其次,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思想既涵盖了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其美学思想中的因素也包蕴于其中,且发挥了重要的基础和联系作用。与中国传统美学研究方式不同的是,莫兰的美学思想并没有从单一的视角出发,而是倾向于以一种全面、整体的思维去看待感性和情感的地位和作用。他的美学思想以其复杂性思想为基础,将美学融入了对各个学科的反思之中,他的电影美学思想、大众审美文化观以及审美教育观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它们都处于复杂性观念统摄下的紧密联系之中,而且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
...........................
第二章 埃德加·莫兰的电影美学思想
第一节 埃德加·莫兰的电影美学思想与其人类学思想的关系
电影是一种影像的想象,它不仅可以将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进行完美融合,也可以加深我们对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关系的思考。埃德加·莫兰认为人们的形象思维和想象源于古老的巫术和神话,人类的头脑和精神可以进行相互反射,并依靠感觉接收器官和神经网络对来自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进而将其转变为形象和影像。影像的产生不仅需要外部因素的刺激,更需要我们自身所拥有文化的影响和帮助。电影中的世界与早期人类的感知是密不可分的,早期人类的感知能力要比我们更加地敏感和尖锐。
电影艺术激发了人类的古老视觉,并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实际感知与幻觉进行了联系和融合。在埃德加·莫兰看来电影之所以可以由机器变为一种电影艺术,主要在于电影并不满足成为人们感官的工具,而是努力成为人们情感和想象的发生器,电影激发了人类原始的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无法对现实世界作出科学的分析,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想象出来的图腾和神明,而这些“神明”就是人类基于对现实世界的感知所进行的想象加工的产物。“电影艺术是现实与虚幻的复合体,它创造了一种兼纳清醒和梦幻的混合状态。”[1]电影就像现代的巫术和神话一样,它使人们不再局限于已知的现实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电影艺术同样带有人类学的性质,电影不仅涵盖了整个客观世界,也触及到了人类想象世界的领域。电影通过蒙太奇等技术的应用,将人类原始的形象和想象思维逐渐转变为一种直观式思维,但电影中的视觉表现不同于人类原始的本源视觉,电影艺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抽离了出来,并被纳入了审美观的视域之中。
通过以上内容分析,笔者认为埃德加·莫兰的电影美学思想源于他对人类学的思考,人们原始的形象思维为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但与原始形象思维不同的是,电影中的想象不再是对现实世界或者未知领域的反映和逃避,电影中的想象旨在激发人们情感的产生,进而指引着我们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电影的美学本质并非是超验的,而是寓有深刻的人类学层次的含义。原始人类之所以会产生情感的投射与认同,是因为原始人类时刻处于巫术思维的影响和包围中,由于受到巫术思维的影响,使得原始人类的精神经常处于一种癫狂的状态,无论是刻于兽骨、洞穴岩壁上异化的形象,还是在艾季、阿尔塔米拉和拉斯科发现的岩画,以上这些虽然也带有人类原始的艺术模仿和创造,却没有任何一种形式可以像电影一样能够利用具体的形象再现客观世界以及人类脑中想象的世界,埃德加·莫兰电影美学思想中的投射与认同不仅深刻揭示出了人类早期所具有的艺术创造能力,也发现了人类自身所拥有的艺术模仿能力。
艺术论文参考
.......................................
第二节 埃德加·莫兰电影美学思想的内涵
人们在分析电影的过程中往往倾向于现实和想象的分离,无论是电影的创作者还是观众,大都忽略了自身所处的美学环境,且过于注重表现复杂的外在形式,进而忽视了自身内在情感的表达。埃德加·莫兰认为电影旨在激发人们的情感参与和投射认同,任何电影都是运动的集合体。电影与照片不同,电影摄像机可以通过镜头和机身的移动,抓住一些感人的因素并进行重点描绘与刻画。例如在表现男女主人公至死不渝的爱情时,电影摄像机可以将整幅画面都聚焦在男女主人公的脸上,并运用特写镜头延长男女主人公亲吻的时间,这样一来便可以使观众长期处于爱情力量的包围之中,并不断激发出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渴求和向往。与科学相比,电影虽然缺乏验证力,却充斥着感性的力量,这种对于情感的表达不仅可以增加可信性,也可以将人们带入由电影所创造的世界中。电影所营造的黑暗的环境近似于一种催眠的状态,人们只能甘心受其摆布,“表演印证了人类学的一个普遍规律:当我们被剥夺行动能力时,就会变得多愁善感、情绪过敏和愁眉苦脸。”[1]电影中现实世界的弱化使得人们的想象力和情感被大量激发了出来,虽然电影削弱了人们主观参与的程度,却激发了人们情感的产生和参与。
其次,每个人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往往会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觉将自己与影片中的某个人物进行结合,这种认同效应不仅会让人们联想到自己熟悉的对象,也会帮助人们认同一些从未见过的人物。例如,当伊朗的游牧民族巴赫蒂亚人观看由库珀和舍得萨克联合导演的影片《迁徙》时,很多成年人便会对电影中的某些场景产生情感的投射与认同。虽然影片中的迁徙场景发生在这些成年人的童年时期,但当他们再次观看电影的时候依旧会产生虚假的认同。埃德加·莫兰认为情感的投射与认同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具有的一种原始根源,自电影诞生之日起便产生了虚假的认同,人们会根据电影主人公的长相以及性格等特点,将自己等同于剧中的人物。
...............................
第三章 埃德加·莫兰的大众审美文化观...........................................25
第一节 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思想与大众审美文化的关系.............................. 25
第二节 埃德加·莫兰大众审美文化观的内涵................................. 27
第三节 埃德加·莫兰大众审美文化观视域下的明星制...................................... 29
第四章 埃德加·莫兰的审美教育观............................................32
第一节 埃德加·莫兰审美教育观的伦理美学基础............................ 32
第二节 埃德加·莫兰审美教育观的措施......................................... 39
第三节 埃德加·莫兰审美教育观的美育实践................................... 43
结论........................................48
第四章 埃德加·莫兰的审美教育观
第一节 埃德加·莫兰审美教育观的伦理美学基础
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美学史上有关伦理与美学二者之间关系的经典论述,从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埃德加·莫兰的审美教育观中的复杂性伦理美学思想。诗人布罗德斯基曾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提出美学是伦理学之母;维特根斯坦认为美学和伦理学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德国后现代哲学家韦尔施则提出伦理学正在逐渐成为美学的一个分支。
康德将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集中在美与道德的关系这一命题上,在康德看来道德是人最高的目的,而美则是道德的象征。康德将审美引向了道德,人虽然具有人类性和动物性,却能够不屈从于感性的控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人们拥有可以抵御这些诱惑的理性的存在。康德在自己的生活中往往与美和艺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对待生活方面采取的是一种无功利的态度。康德主张我们可以在审美的瞬间捕捉到自然的本质,并将自己完全融于自然之中,这不仅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也是一种合目的性的愉悦。“自然界的万物只有人是自由的,能遵从道德律、绝对命令,所以就成为了世界上一切目的的最终目的,否则,整个自然界的目的链条就没有着落,目的论也就最终站不住脚。我们看到了康德的真正意图——道德的人是最高目的。”[1]康德认为只有人才是自由的,因为人可以遵守道德,人类生存的意义是因为人成为了道德的主体,艺术和科学都无法取代道德的重要地位,只有道德才是人的最终目的。
席勒对于美学和伦理学的看法则与康德相反,他反对理性至上,因为理性会侵入到人的感性之中,并使其殖民化。席勒认为康德过于看重理性对人们感性地压迫,因此,他反对理性对人们肉体和精神的统治。席勒鼓励我们每一个人要努力成为审美的人,康德从没有注意到理性对感性的压制,但席勒却赋予了审美以领导的权力。只拥有感性的人与动物无异,人如果只有理性则容易沦为被人驱使的工具,只有当理性和感性二者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状态的时候,才能孕育出审美。在席勒看来,审美从来没有凌驾于理性和感性中的任何一方,其目的在于协调各个部分的平衡和稳定。席勒从不抵制审美趣味,审美趣味也不能代替道德,如果没有道德的指引人们就只能停留在感性的阶段,无法获得自我的提升和发展。在他看来,人们的美育是为了将美学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并以审美教育取代理性对感性的控制,以此来促进人性的完善。感性与理性不应处于相互对立的位置,审美是帮助人们进行升华和提升的一种手段,其自身不能成为人生最终的目的,人们终将走向道德这一最高的标准。
.................................
结论
由于我们长期受到简化思维范式以及还原主义原则的影响,使每个人在分析和研究事物的过程中往往习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因此,这也导致我们在看待某一问题或现象的同时无法对其进行全面、整体的思考和分析。埃德加·莫兰旨在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并为人们构建一种复杂性的思维范式,他的复杂性思想不仅是一场思想的革新,更是对全人类固有认知模式的挑战与思考。
中国当代美学研究往往习惯从单一的理论视角出发,但埃德加·莫兰的美学思想以其复杂性思想为基础,倾向于以一种全面、整体的思维去看待和解决问题。莫兰的美学思想整合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内的知识,倡导人们以一种世界性和整体性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生活,他的美学思想不仅对中国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当下审美教育体系的革新以及电影美学的研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莫兰的美学思想不仅是其复杂性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以复杂性思想为基础,将人类学、电影学、大众审美文化、伦理美学以及审美教育等诸多学科的知识进行了结合和反思。埃德加·莫兰的美学思想并没有否定各学科门类已有的研究成果,而是倡导人们要以复杂性的思维方式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进而不断加强各个专业知识领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其次,埃德加·莫兰的美学思想对于传统的教育体系以及中国传统的美育思想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即现代教育课程的设置不能仅仅以传授给学生们知识为主,我们要不断加强电影、小说和哲学等人文文化在人们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占比,人们在电影和小说中不仅可以重新唤起对于他人的同情和爱,也能引起情感的共鸣。埃德加·莫兰的审美教育观从复杂性思想的观念出发,强调事物之间的整体性和连结,这与中国传统的美育思想所强调的综合性具有相似之处。中国传统的美育思想致力于实现“通人教育”,例如早在中国先秦时期,孔子的“礼乐相成”思想便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儒家学派旨在培育人们的“六艺”;黄宗羲在其著作《明夷待访录》中倡导建立一个培养全民通识性教育的学校;清末学者王国维最早将美育、德育与智育进行了联结;蔡元培不仅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美育实施的设想,也对美育的本质、内容、作用和途径进行了系统地阐释,蔡元培强调美育不仅是培养人们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也可以帮助人们超越利害,进而保持一种心境的平和。但埃德加·莫兰的审美教育观与中国传统的美育思想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虽然中国的传统美育思想中也有对事物整体性的观照,但中国的传统美育缺少一种分析式的思维,且多以直观式的思维为主。莫兰的美育思想建立在西方分析式思维的基础上,并经由复杂性思想的整合与改变,不仅打破了传统思维从单一角度研究问题的方式,也从多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分析研究,进而对事物作整体性的联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略)